关于三国的:( ?)发(? )首(成语)

关于三国的成语(越多越好哦)~

东汉末年,民生凋敝.兵荒马乱,群雄竞起. 枭雄曹操,首屈一指.龙骧虎步,踌躇满志.
唯才是举,远见卓识.济济多士,如虎添翼. 发号施令,假传圣旨.身经百战,出生入死.
青梅煮酒,旁敲侧击.梦中杀人,狐性多疑.望梅止渴,略施小计.割发代首,工于心计.
对酒当歌,横槊赋诗.才兼文武,独步一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诸葛孔明,惊才风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用行舍藏,韬晦待时.
三顾茅庐,精诚所至.知遇之恩,投桃报李. 隆中对策,审时度势.指点江山,面授机宜.
初出茅庐,锦囊妙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舌战群儒,力排众议.草船借箭,妙算神机.
巧借东风,火烧赤壁.空城妙计,化险为夷. 七擒七纵,有胆有识.六出祁山,矢志不移.
文韬武略,经天纬地.苦心经营,不遗余力. 事必躬亲,日理万机.出师未捷,积劳成疾.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继无人,此恨何及. 武圣关羽,义薄云天.赤胆忠心,天人共鉴
桃园结义,相见恨晚.同生共死,披肝沥胆. 身在曹营,忠心在汉.过关斩将,一往无前.
华容让道,网开一面.知恩图报,仰不愧天. 刮骨疗毒,处之泰然.夜读春秋,手不释卷
单刀赴会,视若等闲.水淹七军,智勇双全.位高权重,志得意满.顾盼自雄,自负不凡.
痛失荆州,令人扼腕.败走麦城,虎落平川. 三强会战,临军对阵.决一雌雄,赤壁鏖兵.
旌旗蔽日,樯橹连云.刀枪林立,剑戟森森. 风猛火烈,流急水深.人喊马嘶,鼓角齐鸣.
短兵相接,弓折刀尽.血海尸山,触目惊心. 曹军败北,豕突狼奔.灰飞烟灭,片甲不存.
周郎赤壁,羽扇纶巾.以寡敌众,大获全胜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天下大势,鼎足三分.

初出茅庐、诡计多端、招兵买马、舌战群儒、身不由己
一、初出茅庐
白话释义:比喻刚参加工作,还缺乏经验。
朝代:明·
作者:罗贯中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翻译:博望坡上相持对望用火攻击,在谈笑之中指挥,曹操被火攻吓破胆,这是离开茅庐后的第一次建功
二、诡计多端
白话释义:诡计:狡诈的计谋;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
朝代:明
作者:罗贯中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一七回:“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
翻译:‘姜维狡诈的计谋很多;用诈骗得到了雍州
三、招兵买马
白话释义:古代增加人力,扩大组织实力称为招兵买马
朝代:明
作者:罗贯中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于是遂起军往汝南驻扎,招兵买马,徐图征进。”
翻译:于是渐渐进军往汝南,扩大组织实力,找机会征战
四、舌战群儒
白话释义:褒赞能言善辩者的口头词汇
朝代:明
作者:罗贯中
出处:《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翻译:诸葛亮与一群大儒辩论
五、身不由己
白话释义: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朝代:明·
作者:罗贯中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上命差遣,身不由己。望君侯怜悯,誓以死报。”
翻译:这是上天派遣的,无法由我自己做主。望您怜悯,让我以死报答

曹操割发代首

曹操,东汉末年的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带兵军纪十分严明,并且自己也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因此,他的军队很有战斗力,很快就消灭了多股强大的军阀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

曹操看到中原一带,由于多年战乱,人民四处流散,田地荒芜,就采纳部将的建议,下令让军队的士兵和老百姓实行屯田。很快,荒芜的土地种上了庄稼,收获了大批的粮食。有了粮食,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军队也有了充足的军粮,为进一步统一全国打下了物质基础。看到这一切,大家都很高兴。

可是,有些士兵不懂得爱护庄稼,常有人在庄稼地里乱跑,踩坏庄稼。曹操知道后很生气,他下了一道极其严厉的命令:全军将士,一律不得践踏庄稼,违令者斩!

将士们都知道曹操一向军令如山,令出必行,令禁必止,决不姑息宽容。所以此令一下,将士们小心谨慎,唯恐犯了军纪。将士们操练、行军经过庄稼地旁边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地通过。有时,将士们看到路旁有倒伏的庄稼,还会过去把它扶起来。

有一次,曹操率领士兵们去打仗。那时候正好是小麦快成熟的季节。曹操骑在马上,望着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麦浪,心里十分高兴。

正当曹操骑在马上边走边想问题的时候,突然“扑刺刺”的一声,从路旁的草丛里窜出几只野鸡,从曹操的马头上飞过。曹操的马没有防备,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惊了。它嘶叫着狂奔起来,跑进了附近的麦子地。等到曹操使劲勒住了惊马,地里的麦子已经被踩倒了一大片。

看到眼前的情景,曹操把执法官叫了来,十分认真地对他说:“今天,我的马踩坏了麦田,违犯了军纪,请你按照军法给我治罪吧!”

听了曹操的话,执法官犯了难。按照曹操制定的军纪,踩坏了庄稼,是要治死罪的。可是,曹操是主帅,军纪也是他制定的,怎么能治他的罪呢?

想到这,执法官对曹操说:“丞相,按照古制‘刑不上大夫’,您是不必领罪的。”

“这怎么能行?”曹操说,“如果大夫以上的高官都可以不受法令的约束,那法令还有什么用处?何况这糟蹋了庄稼要治死罪的军令是我下的,如果我自己不执行,怎么能让将士们去执行呢?”

“这……”执法官迟疑了一下,又说:“丞相,您的马是受到惊吓才冲入麦田的,并不是您有意违犯军纪,踩坏庄稼的,我看还是免于处罚吧!”

“不!你的理不通。军令就是军令,不能分什么有意无意,如果大家违犯了军纪,都去找一些理由来免于处罚,那军令不就成了一纸空文了吗?军纪人人都得遵守,我怎么能例外呢?”

执法官头上冒出了汗,他想了想又说:“丞相,您是全军的主帅,如果按军令从事,那谁来指挥打仗呢?再说,朝廷不能没有丞相,老百姓也不能没有您呐!”

众将官见执法官这样说,也纷纷上前哀求,请曹操不要处罚自己。

曹操见大家求情,沉思了一会说:“我是主帅,治死罪是不适宜。不过,不治死罪,也要治罪,那就用我的头发来代替我的首级(即脑袋)吧!”说完他拔出了宝剑,割下了自己的一把头发。

割发代首

割发代首

割发代首

割发代首

曹操割发代首

相关兴趣推荐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