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二建就没必要再考一建?建筑市场给出了答案

~ “考个二建也就差不多行了,考一建是真的没必要,又难考用处又没有特别大”

“你真的只有二建证书就满足了?”

还有一周多一点,2019年的一建考试就开考了, 从9月13日起,各省的准考证打印通道陆续开放。 首批开放打印入口的省份包括河南、江苏、河北、辽宁、福建、贵州、兵团、江西、内蒙古、重庆、西藏等地。至20号左右,多省将关闭准考证打印通道。

一建考试在即,在参考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复习之际,却有“事不关己,放心看戏”的人发出这样的一种声音:

▍“现在市场上最紧缺的其实是二建证书,证书又没法挂靠了,有二建证书了干嘛想不开去考一建?”

▍“我看啊,‘考证达人们’是实力不够、证书来凑,用考证来找安全感。”

虽然因为市面上二建证书更多、“性价比”更高的缘故,企业相对更青睐二建证书。但作为 “全国含金量最高的三大证书”之一 ,一级建造师证却是实打实地有考取的价值的。

一、一建与二建的区别,不仅体现在工资上

作为需要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懂法规,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一级建造师和二级建造师都是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和施工管理关键岗位的执业注册人员。

而“一建”和“二建”,即一级建造师和二级建造师执业上岗所需要的证书。对于工程人来说,考取这两个证书可以说是 寻求职业突破必跨的门槛。

但同样是作为“门槛”,一建和二建却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

1)考试科目不同

一建考4科,二建考3科。

2)报考专业不同

在报考专业方面,一建要比二建多出4个可报考专业。这4个专业方向分别是:民航机场、通信与广电、港口与航道、铁路,它们的共同点是:对人员要求比较严格,专业程度更高。而在一些基础领域,比如建筑、公路等领域,一建或者二建均可胜任。

3)考试侧重点不同

虽然通过了二建考试的人在学习一建的内容时,会觉得教材内容上会有诸多重复的知识点,但是二建和一建在考试的侧重点上是存在差异的。

相比较而言, 二级建造师的考核方向更贴近实际施工,而一级建造师却将重点放在了内容的广度上而不太注重施工细节。 比如单《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这一科的教材,一建的内容就比二建多了1/3,而如“建筑中钢筋下料”这些施工细节上的内容,一建教材里是没有涉及的。

4)难度系数不同

在建造师考试大军中存在着这么一句话:“二级爬楼梯,一级眼泪滴”。相对于一建来说,二建的考试难度确实是较低的。

5)合格标准不同

全国统考、统一查分的一建,近10年来各科目的合格标准都是以 总分的60% 来制定的。而由各省自主公布成绩的二建虽然近两年有“合格标准统一”的趋势,却也还是由各省按照年度的录取比例来核定及格线,依然会有最高省份比最低省份多出20多分的情况出现。

6)通过率不同

一级建造师的通过率在 6%~8% ,二级建造师的通过率一般在 25%~30%左右 。

7)使用范围不同

与全国范围内通用的一级建造师不同的是,二级建造师目前还没有实现全国通用,有些地区的二级建造师只能够在省内使用。

8)担任职责不同

虽然一建和二建都属于建工行业的执业资格,但取得一级建造师是担任大型工程项目经理的前提条件;而二级建造师更多地应用在基层项目施工执行层面,只能接中小型项目。

总的说来,因为考试难度较低、企业需求量较大,且二级建造师又是建筑行业入门不可或缺的敲门砖。 从报考角度来说,二建确实要比一建要抢手。

但需要指出的是,建企中拥有一建资格的员工人数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质,进而影响着建企参与大型工程招标的资格。在“挂证”严打的大环境下,一建的含金量只会越来越高。

二、受政策影响,持续提升的“一建”含金量

近几年,国家发布的建工相关政策都有一个指向—— “淡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 。

一直以来,企业要升级资质、承包项目,都需要建造师证书。“人证岗合一”的人才难寻,于是许多企业都选择了通过中介来“购买”证书——这便造成了建工领域“挂证”市场的红火。

直到现在,通过一建考试的很多都是非实际从业人员,有的甚至是在编的公务员。在全国挂证严打之前, “证书挂靠”、“一证多项跨省使用"等情况屡见不鲜。

“不缺一级建造师,缺的是能胜任的有一级建造师证的项目经理。”这便是企业之前的情况。

到现在, 住建部全国第一批次挂证大检查已宣告落幕,大量的一级建造师证书被撤销。 加上7月中旬,住建部发布《关于取消一级建造师临时执业证书的通知》,取消了2.3万本一建临时证书,建造师缺口持续扩大。

为了能够保资质保项目,各大建企除了“高价求证”之外,也在积极的从外部引入有相应证书的人才,并鼓励内部员工考证 ,以培养人证岗合一的建造师。

早在4月初,就有某大型建筑央企设“大额奖金”鼓励员工考取建造师的政策被曝光:一级建造师一次性最低奖励为3万元,年使用费1.2万元,若按照履约使用费翻倍为2.4万元;一建市政可达到10万,其他专业稳定在3-6万,每月还可领奖金1000-3500不等。

既有国家政策引导,又有企业扩大的“用证”需求,还能享受“积分落户加分”等一系列特权 ,作为建工从业人员来说,想获得职业发展,一建肯定是有考的必要性的。

三、要不要考一建?得分情况

“挂证”严打以来,有关一建考试出现了许多消极的声音:

▍“现在证书都不能挂靠了,一建再值钱又有什么用?难道辛辛苦苦考下来就当奖状挂墙上?”

挂证确实是不能再挂了,但有没有必要考一建,还是得分情况的:

▼ 对于建工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

全国的“挂证”产业都遭到了打击,企业要保资质保项目又没办法再从外部“购”证,只能选择从外部引入有相应证书的人才或者组织自己内部的员工来考取证书。为了提高员工考证的积极性,自然需要从补助津贴、薪资调整还有岗位晋升上,进行鼓励。

作为应聘大型企业管理层的“敲门砖”,也作为成为大型工程项目经理的“通行证”, 在“人证岗合一”的大趋势下,身为一级建造师的身价肯定会水涨船高。

既有前途又有“钱”途,有什么理由不考?

▼ 对于非建工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

如果只是单纯的想通过挂靠一建证书提高收入,那就需要衡量时间成本的问题了。 作为“全国含金量最高的三大证书”之一,一建难考是公认的,准备考试必然会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很有可能辛苦拿到了一建证书却也没办法挂靠出去获得额外的收入。除非有转行的打算,不然不建议抱着这样的目的参加考试。



2019年度的一建考试已正式进入倒计时,希望不论是正在“抱佛脚”的考生,还是处于观望状态考虑2020年要不要报考一建的人员,都能够在考前:既明确自己“要考”,也明白自己“为了什么而考”。

考完二建再考一建有哪些优势 有必要考吗
答:对于考过二建的人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考完二建后再考一建会容易一些,因为二建和一建的考试内容是有一些联系的,甚至很多内容都是相通的。不过一建的知识内容比二建多,含金量更高,所以还是很有必要考取的。考...

取得了二级建造师资格证,还有必要考一级建造师吗?
答:继续考一建很有必要,并且不能忽略职称的评定!3、多考一个证,为自己找工作会加分不少,选择面也会宽得多,考了一建,可以从事更高一级的管理工作,这个不用怀疑,是一般的施工员岗位所不能比拟的,收入肯定也不会少!

有了二级建造师证明之后考一建建造师有必要吗?
答:如果想要在行业内有更深入的发展,事业想更上一层楼的话,有了二级建造师证明之后考一级建造师是很有必要的。从含金量来说,一建比二建高,毕竟等级就是这么划分的。而考试难度和通过率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一建的价值。从执...

考完二建再考一建难吗 二建证还有用吗
答:考完一建二建证还有用吗 一建考试通过后,二建证书还是有用的!一级建造师和二级建造师是同专业,一级建造师考试通过后,这意味着当你同时取得相同专业不同等级的证书,进行注册时候,二级建造师自动注销将无法使用。比如你...

二建考过了,有必要考一建吗?
答:一建有难度,但是如果你已经考过二建了会对一建有一些经验上的帮助的。既然二建上面又有一个更高级别的一建,它的含金量肯定是比一建高的,主要看你是不是有想要提升自己的想法,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嘛。下定决心坚持下去,再...

今年已经考过二级建造师市政,是继续考一建市政还是一建建筑?哪个对后 ...
答:过了二级建造师市政建议继续考一级建造师市政,报考一建推荐优路教育,优路教育推行“直播+录播+面授”的融合式教学模式,对于偏重记忆的理论知识点以录播课和直播课的形式教学,便于学员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点击在线咨询问题】...

考完二建再考一建有哪些优势
答:考完二建建议考一建,一鼓作气,优势多多。一建二建对比,其中有很多相同的规律,只是一建的深度和广度有所扩展。一建的标题稍微简化为二建的标题,虽然总体难度一建确实盖过了二建,但只需要在二建的基础上加强和深化知识点,...

必须考完二建才能考一建吗 它们有什么区别
答:考完二建后再考一建是否容易许多 考完二建后再考一建会容易一些,因为二建和一建的考试内容是有一些联系的,甚至很多内容都是相通的,不过一建的知识内容比二建多,知识点也更深一些,因此考试的要求也更高一点,如果考二建...

考完二建再考一建有哪些优势
答:考完二建再考一建优势如下:考过二级和一级建造师的朋友们都知道其实教材方面除了一级建造师的工程经济以外,其他三门内容上大致雷同。只是在个别知识点的考察侧重点不同而已。所以,备考二级建造师对将来一级建造师的考试也至...

考了二建之后多久可以考一建 哪个证书更好考
答:考了二建之后可以直接报考一建,实际上没有考二建只要符合条件也可以直接考一建,一建和二建是两个独立的考试,二建证书不是考一建的必要条件。一级建造师和二级建造师哪个好考 一建的考试难度是明显高于二建的,如果你的精力...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