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康熙早夭的儿女不序齿?那皇子公主的称呼该怎么处理?为什么除了康熙别的清朝皇帝都给早夭的序齿呢

清朝有哪些皇帝?分别有那些妃嫔和格格还有皇子?一一举列?~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
清世祖 顺治 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
清圣祖 康熙 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
清世宗 雍正 爱新觉罗•胤禛(1679-1735)
清高宗 乾隆 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
清仁宗 嘉庆 爱新觉罗•颙琰(1760-1820)
清宣宗 道光 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
清文宗 咸丰 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
清穆宗 同治 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5)
清德宗 光绪 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
末代皇帝 宣统 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

分别有那些妃嫔和格格还有皇子?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
一,佟佳氏,名哈哈纳扎青。佟佳氏是努尔哈赤的原配夫妻,佟佳氏是努尔哈赤的结发妻子,努尔哈赤他19岁分家,这个时候就和佟佳氏结婚,时间是万历五年,1577年。结婚以后就生了一个女儿叫东果格格,后来嫁给开国五大臣之一何和礼,之后就生了长子叫褚英,随后又生了第二个儿子,叫代善,代善出生的时间是万历11年,1583年,比他大哥小3岁。佟佳氏自己没有卷入宫廷斗争,但是他的这两个儿子完全卷到宫廷斗争里头了,因为佟佳氏死得早,哪年死的没有明确记载,估计是在生了代善之后不久就故去了。
二,富察氏,名衮代。富察氏原来结过婚,嫁给努尔哈赤的堂兄叫威准。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叫阿兰泰珠,老二叫充善,老三叫昂阿拉,生了第三个儿子之后,威准就死了,于是富察氏就嫁给了努尔哈赤。哪年嫁的?没有明确记载,但是有一条,富察氏衮代生他第三个儿子的时候,是万历十三年,嫁给努尔哈赤之后,生了个儿子叫莽古尔泰,是万历十五年,所以,推断她可能是在万历十四年嫁给了努尔哈赤。这件事情清朝的所有官书,讳莫如深。富察氏嫁给努尔哈赤之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莽古尔泰,一个叫德格类,还生了一个女儿叫莽古济格格,这个莽古尔泰和莽古济格格牵扯到宫廷斗争,所以富察氏衮代总共生了五个儿子、一个女儿,同努尔哈赤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三、叶赫那拉氏,名孟古哲哲。叶赫那拉氏有一段故事,努尔哈赤起兵之前有一段时间是落难。落难的时候就逃到了叶赫部,叶赫部的贝勒叫杨吉砮看着努尔哈赤这个人不平凡,很器重他,说我有一个小的女儿长大之后可以嫁给你。努尔哈赤说,你有更大的女儿为什么不把她嫁给我,为什么把这小女儿嫁给我,他说我告诉你,我这小女儿是非常贤惠,长得又不错,我把她长大之后嫁给你,努尔哈赤就同意了,后来这个杨吉砮就派了人把努尔哈赤送回了他的老家。这个杨吉砮,后来被明朝的辽东总兵叫李成梁设了一个计,叫“市圈计”给杀了,就是诱使他进行贸易,入了市之后门都关了,完了借茬儿就把杨吉砮杀了。杨吉砮被杀了之后,他这个儿子叫纳林布禄,纳林布禄和建州一直是有不共戴天之仇。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曾经有九部联军打建州,结果九部联军战败了,他这个头儿就是布斋,被建州的额亦都给杀了。有的书记载说杀了之后,就把叶赫这贝勒一刀劈成两半,一半留在建州,留在努尔哈赤那儿,那一半你可以拉回叶赫,所以从此建州与叶赫结下不共戴天之仇。杨吉砮死了,他的儿子纳林布禄,就把他的这个妹妹送给努尔哈赤出嫁,这年孟古哲哲是14岁,嫁了之后到万历二十年,1592年就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皇太极。又过了十年,就是皇太极10岁的时候,叶赫那拉氏病重,就想要见她的母亲,努尔哈赤就派人通知纳林布禄说想见她母亲,叶赫贝勒不同意,因为两部有不共戴天之仇,所以叶赫那拉氏就含着悲痛离开了人世。叶赫那拉氏自己没有卷入这场宫廷斗争,但是她的儿子成为这场宫廷斗争的核心人物之一。
四,乌拉那拉氏,阿巴亥。乌拉那拉氏,阿巴亥,她的父亲是乌拉贝勒满泰,那个时候有一个习俗,灭了一个部,就要娶这个部的女儿到他这儿来,所以他几个重要的婚姻,多是政治联姻。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的时候是12岁,后来生了三个儿子,就是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阿巴亥和她三个儿子,都卷入了后金的宫廷斗争。
五,德因泽,德因泽《清史稿·后妃传》没有她的名字,因为她没有生育儿女,所以也不知道她姓什么。但是有一件事情,一件非常复杂的宫廷斗争直接牵扯到德因泽,德因泽因为在那场宫廷斗争当中表现突出,后来就升格了。升了吃饭的时候可以和努尔哈赤同桌吃饭,但是也因为于此,后来因为阿巴亥殉葬的时候,逼着德因泽也殉葬了,就是德因泽最后跟努尔哈赤殉葬了。这五个女人都同清初的宫廷斗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剩下的都没有上面的五个靠近政治的中心了。没什么记载留下了。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
皇太极一共十五个后妃,其中五宫后妃皆蒙古族.皇太极早在一六一四年即受父命娶蒙古科尔沁部贝勒莽古思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孝端后)。满洲旧俗,婚娶不严格限制辈分,一六二五年又娶莽古思子宰桑之女博尔济吉特氏(孝庄后)。一六三四年娶孝庄后寡姐,汉名海兰珠。此外,加上蒙古虎墩兔汗的两个妻子,这五个蒙古后妃都姓博尔济吉特氏。一六三六年,皇太极称帝之后,也依仿汉制封后妃。生母纳喇氏早死,追封为孝慈武皇后(康熙时改谥高皇后)。莽古思女博尔济吉特氏立为清宁宫皇后,宰桑女博尔济吉特氏封永福宫庄妃,庄妃姐封关睢宫宸妃。另二蒙古妃,懿靖大贵妃囊囊封为麟趾宫贵妃、窦土门封衍庆宫淑妃。
皇太极的大老婆折折成了皇后,她是另两个博尔济吉特氏的姑母.那姐俩,先娶的是妹妹布慕布太,汉名大玉儿,十三岁就嫁给皇太极,十分美丽,劝降过洪承畴,为皇太极生第九子福临,姐姐海兰珠,死了老公,其性感还在大玉儿以上,被皇太极看中收了.海兰珠是皇太极一生中的最爱.她一进宫,皇太极把大玉儿抛到了九霄云外.海兰珠为皇太极生了个儿子,却夭折了,很快大玉儿儿子也出生了,就是后来的顺治帝福临.宸妃死了儿子没了指望,后来也死了.宸妃之死,使皇太极悲痛欲绝,从此郁郁寡欢,不久也撒手人间. 皇太极除中宫孝端皇后哲哲外,还有四位皇妃,都姓博尔济吉特氏,分别来自蒙古科尔沁部和察哈尔部。其中宸妃海兰珠居首,是皇太极的最爱。 位居第二的就是麟趾宫贵妃那木钟,原为蒙古林丹汗囊囊福晋,林丹汗死后,她率部投降,并成为皇太极的妻子。她就是博果尔的老娘。 第三位是衍庆宫淑妃巴特马.藻,原为蒙古林丹汗窦土门福晋。林丹汗死后也嫁了皇太极。她收养有一个女儿,嫁了多尔衮。 第四位就是大玉儿了,大玉儿的真名是布木布泰,为永福宫庄妃,地位最低。看来皇太极对她绝没太多情意。
清世祖 顺治 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
八子:
长子牛钮:1651-1652,生母庶妃巴氏。
次子裕宪亲王福全:1653-1703,生母宁悫妃董鄂氏。
三子即康熙。
四子荣亲王(未命名,追赠爵位):1657-1658,生母孝献后董鄂氏。
五子恭亲王常宁:1657-1703,生母庶妃陈氏。
六子奇绶:1659-1665,生母庶妃唐氏。
七子纯靖亲王隆禧:1660-1679,生母庶妃钮氏。
八子永干:1660-1667,生母庶妃穆克图氏。

六女加三个养女:
长女:1652-1653,夭折,生母庶妃陈氏。
次女恭悫长公主:1653-1685,生母庶妃杨氏。初封和硕公主,康熙间进封恭悫长公主。下嫁讷尔杜。讷尔杜,瓜尔佳氏,镶黄旗人,鳌拜四弟巴哈第四子,官领侍卫内大臣加少傅,后以其伯父鳌拜之罪夺官;康熙十五年加太子少师。
三女:1653-1658,夭折,生母庶妃巴氏。
四女:1654-1661,夭折,生母庶妃乌苏氏。
五女:1654-1660,夭折,生母庶妃王氏。
六女:1654-1661,夭折,生母庶妃纳喇氏。
养女和硕公主:1648-1691,顺治兄承泽亲王硕塞第二女,顺治十七年下嫁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隆。
养女固伦端敏公主:1653-1729,顺治堂兄简亲王济度第二女,康熙九年下嫁科尔沁部达尔汉亲王班第。初封和硕端敏公主,雍正元年进封固伦端敏公主。班第,博尔济吉特氏,其祖父满珠习礼,是孝端后的侄子、孝庄后的哥哥,其堂姐即是孝惠后,他的三个姑姑分别嫁给了承泽亲王硕塞、顺治帝和襄亲王博木博果尔,他的两个儿子都娶了裕亲王福全的女儿,孙子色布腾巴勒珠尔娶了乾隆之女固伦和敬公主。(这个关系是有点乱,反正一门子都是亲戚)
养女和硕柔嘉公主:顺治堂兄安亲王岳乐第二女,康熙二年下嫁靖南王耿继茂之子耿聚忠。
清圣祖 康熙 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1654——1674)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咯布拉之女,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康熙四年册封为皇后,时年13岁。康熙八年生皇二子;康熙十三年生皇六子(即废太子)后因难产去世,享年22岁。谥号为: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1678),满洲镶黄旗人,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皇后,仅半年,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去世,谥号为: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的嫡亲侄女,是康熙的表姐妹。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贵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晋升为皇贵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册为皇后,次日即去世。谥号为: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1660——1723), 满洲正黄旗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帝。十八年封为德嫔。次年生皇六子;三十年十二月二十日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康熙去世后,德妃被尊为皇太后,雍正五年五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64岁。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1699),满洲镶黄旗人,参领海宽之女。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允祥,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衬葬康熙帝之景陵。生二女,下嫁仓津,多尔济。
定妃(1661——1757),万琉哈氏,满洲正黄旗人,郎中拖尔弼之女。康熙在时为嫔,雍正时尊为皇考定妃,后来随儿子履亲王允裪住,轮到自己的生日的时候,还会被迎进宫去祝贺,但再未进尊封,薨时九十七岁。
通嫔,纳喇氏(?——1744),监生常保素之女。侍奉圣祖康熙时为贵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乾隆九年六月二十三日薨,享年在80岁以上。二子皆殇(是康熙实际上第9和第12个儿子),一女。
敦怡皇贵妃(1683——1768),三品协领祜满之女。瓜尔佳氏。侍奉康熙时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为皇考贵妃,高宗乾隆尊为皇祖温惠皇贵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殇。她也时康熙诸妃中最长寿的。
悫惠皇贵妃(1668——1743),佟佳氏,孝懿皇后的妹妹。康熙三十九年册为贵妃,雍正时尊为皇考皇贵妃,乾隆时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乾隆八年薨,享年七十六岁。死后,谥为悫惠皇贵妃。
顺懿密太妃,王氏。初为密嫔,后尊封为密妃。三子,允禑、允禄、允衸,允衸八岁夭折。
纯裕勤太妃,陈氏。初为勤嫔,被雍正尊封为勤妃。一子,允礼。
襄嫔(?——1746),高氏,高廷秀之女。乾隆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薨,享年在40岁以上。一子,允禝,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谨嫔,色赫图氏(?——1739),员外郎多尔济之女。乾隆四年三月十六日薨,享年在40岁以上。一子,允祜。
静嫔,石氏(?——1758)。一子,允祁。
熙嫔,陈氏(?——1737)陈玉卿之女,乾隆二年正月处二日薨(刘心武认为她是《红楼梦》中去世的老太妃的原型),享年在40岁以上。一子,允禧。
穆嫔,陈氏(?——1727前),陈歧山之女,享年在30岁以上。一子,允祢。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1694), 满洲镶黄旗人,孝昭皇后的妹妹,康熙二十年册为贵妃,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去世。一子,允礻我,一女,夭折。
惠妃,纳喇氏(?——1732),郎中索尔和之女,初为庶妃。康熙十六年册为惠嫔;二十年为惠妃。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享年在70岁以上。二子,承庆、允褆。
宜妃,郭络罗氏(?——1733),满洲镶黄旗人,佐领三官保之女。康熙十六年册为宜嫔;二十年为宜妃。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享年在70岁以上。三子,允祺、允禟、允禌。
荣妃,马佳氏(?——1727),员外郎盖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册为荣嫔;二十年为荣妃。雍正五年闰三月初六去世。享年在70岁以上。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祉成人,一女下嫁乌尔衮。
贵人郭络罗氏,宜妃的妹妹,满洲镶黄旗人,生皇六女、皇 十九子允(礻禹)。卒年不详。
慧妃,博尔锦吉特氏(?——1670),科尔沁三等公吉阿郁锡之女,幼年被选进宫,尚未册封,于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五月初九追封为慧妃。
平妃,赫舍里氏(?——1696),孝诚仁皇后的妹妹,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噶布拉之女,幼年时待年宫中,康熙三十年生下允玑(示字旁),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当月追封为平妃。
良妃,卫氏(?——1711),满洲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一废太子之时,皇八子曾被众大臣保举为皇太子,深受父皇厌恶。康熙曾说:“(皇八子)系辛者库贱妇所生。”(《清圣祖实录》第261卷)辛者库的意思是“管领下食口粮人”,也就是内务府管辖下的奴仆。清朝八旗官员获罪后,本人以及家属被编入辛者库,成为戴罪奴仆,以示惩戒。卫氏本人的祖先当有类似经历,才成为辛者库罪籍。她大约是整个清朝妃嫔中母家地位最卑下者。以此条件,她只能充当宫女,从事一些粗活、重活。与皇帝接触的机会也自然大大少于其他宫女。但她竟然被皇帝看中,生育皇子,说明她的自身条件十分优越,是一位美丽出众的女子。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里说:“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而且“体有异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气”。这些传说并不可信,但是起码反映出卫氏的确是位美丽出众的女子,不仅在宫中闻名,在民间也有所耳闻。康熙三十九年,她和瓜尔佳氏(敦怡皇贵妃)一同册封为嫔。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去世,享年当在40岁以上。
宣妃,博尔锦吉特氏(?——1736),科尔沁达尔汗亲王和塔之女,顺治皇帝悼妃的侄女。康熙的表姐妹。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宣妃。乾隆元年八月初八薨,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奉安。
成妃,戴佳氏(?——1740),满洲镶黄旗人,司库卓奇之女,处进宫为嫔。康熙十九年生皇七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成妃。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薨,享年当在70岁以上。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奉安。皇七子允佑(示字旁),生有残疾(脚跛),康熙三十七年封为贝勒,四十八年晋升为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晋升为亲王,八年四月初二卒,享年51岁,谥曰“度”。
顺懿密妃,王氏(?——1744),知县王国正之女,母黄氏(1640——1709),为苏州籍人氏,可能是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时带回宫中的女子。康熙二十余年进宫,时年大约十六七岁,三十二年生皇十五子,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子,四十年生皇十八子(八岁夭折)。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密嫔,雍正二年六月尊为皇考太嫔,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顺懿太妃,九年十月十六日薨,享年70多岁。次年同日奉安。
纯裕勤妃,陈氏(?——1754),满洲镶黄旗人,二等侍卫陈希闵之女。康熙三十六年生皇十七子果毅亲王允礼,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勤嫔。雍正四年二月尊为皇考勤妃。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纯裕勤太妃。乾隆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享年当在60岁以上。乾隆下旨寇摘缨纬,祭酒行礼;十九年四月二十日奉安。
僖嫔,赫舍里氏 (?——1702),来贝(一个字,上面是来,下面是贝)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僖嫔,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薨,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享年当在40以上。
端嫔,董氏,员外郎董达齐女。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端嫔。卒年不详,享年在60岁以上。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静嫔,石氏(?——1758),石怀玉之女。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皇二十三子,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被乾隆尊为皇祖静嫔,二十三年六月初八薨,享年当在60岁以上。次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安嫔,李氏,汉军正蓝旗,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敬嫔,王佳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
贵人,兆佳氏(即布贵人,?——1717),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贵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生皇六女和硕恪靖公主,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生允禹(示字旁),卒年不详。
贵人,那拉氏。
贵人,陈氏,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一生皇三十五子允援(示字旁)
贵人,易氏(?——1728),雍正六年四月卒,享年约70多岁。
庶妃,钮祜禄氏,满族。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生皇二十女。
庶妃,张氏,汉族。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生皇长女,十三年二月初十日生皇四女。卒年不详。
庶妃,王氏,汉族。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生皇十六女。
庶妃,刘氏,汉族。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生皇十七女

第一次废太子:
康熙四十七年(1708)九月四日,康熙帝巡视塞外返京途中,在布尔哈苏台地方,把诸王、大臣、侍卫、文武官员等召集到行宫前,流泪宣布废除允礽太子位。
当时,皇太子胤礽跪在地上,康熙帝垂泪宣布他的罪状,主要内容是:专擅威权,肆恶虐众,将诸王大臣随意捶挞;穷奢极欲,衣食所用已经超过皇帝标准,仍不满足;
恣取国库钱财,遣人拦截蒙古等部入贡使者,抢夺进贡皇帝的物品;对亲兄弟无情无意,对诸皇子不闻不问;结党营私,窥伺皇位,探听皇帝起居动向,企图害死皇帝。
第二次废太子: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胤礽侍驾南巡,以病留德州而止。四十二年正月,仍侍驾南巡。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胤礽以罪废拘系于咸安宫,同年十二月被释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胤礽被复立为皇太子。
皇太子虽复立,但原有的君储矛盾并未解决,所以很快就又发生了严惩皇太子党的事件。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再以罪被废黜,仍禁锢于咸安宫。此后多次有推荐其复立的建议,但康熙帝始终未再立胤礽。

扩展资料:
康熙帝一方面改革前代的皇位继承制度,建立储君;另一方面又让太子领兵从政,派皇太子和其他皇子参与各种军政事务,其本意是锻炼和培养皇子,让他们为国家建功立业。皇太子权势的增长侵犯和威胁了皇权。无形中朝廷里似乎要出现两个中心,至高无上的皇权受到侵犯。
康熙帝事与愿违,陷入旋涡,遭到失败。明朝诸王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清朝诸王内襄政本、外领师干,这样太子与皇子便发生矛盾。康熙帝本意是培养教育皇子,却使他们增长了对权力与财富的欲望。这不依康熙帝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皇太子主观意志所决定的。
诸皇子成人之后,赐封世爵,分拨人口,建立府第,设置官署,对内临政,对外领兵。各自所属人员又各庇护其主,甚而纠集党羽。这本身就容易与皇权产生某种矛盾。
如果设立皇太子,其地位高于诸王,近于皇帝,又必然为诸皇子所不容,使矛盾更趋复杂。康熙帝两立两废皇太子,既是皇帝与储君矛盾,也是太子与皇子矛盾尖锐化的集中表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礽

从康熙朝开始,皇子序齿作出规定,即早殇者不排行,仅附在最后,但这并不严格,因玉牒十年一编,编修前数年出生幼儿也能序齿,但不久夭殇,却不予芟除。如胤祚,康熙十九年生,二十四年殇,年仅六龄,但仍排行,称为“第六子”。其他如胤衸和胤禝,分别于八岁、三岁时夭折,但仍排行十八、十九。据此,玉牒中诸皇子可分为三类,即序齿者,序齿早殇者和不序齿者。第三类有承瑞、承祜等十一名,最长者四岁,最短者生后即死,玉牒中不排行,仅书“幼龄”。雍正属于第一类,其排行早已固定,官私文书一概以四阿哥相称,绝不混淆,倘若如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所说“康熙在时,就是雍正本人,终其身也并不曾自知他会有‘皇四子’之称,他始终只是‘皇十一子’,胤禵是二十三子”,(《曹雪芹小传》页231)则康熙一声呼唤“十一阿哥”应答者系雍正,抑或十一弟胤禌?岂非一塌糊涂。

1他的儿子女儿太多,比乾隆多得多
2他的长子长女是庶出,在大婚之前的女人地位低,没有势力;而乾隆娶妻时自己还是皇子,有了一个儿子当然就马上排序了。

早殇者附在最后

康熙的儿女都有谁?
答:爱新觉罗·承瑞(1667年11月5日-1670年7月10日)康熙皇帝第一子,生于康熙六年九月二十日,生母为荣妃马佳氏。康熙九年五月二十四日午刻殇,因幼殇不序齿。爱新觉罗·承祜(1670年1月4日——1672年3月3日),康熙帝第二子(嫡长子),生母为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康熙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出生,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五日因染病幼...

雍正皇帝的子女为什么都命短
答:雍正皇帝的孩子早殇的原因 1.残酷的篡位夺权斗争 2.皇帝的后宫生活和养育方式造成皇子皇女生命力过于脆弱,.雍正皇帝的子女:皇子(10人)1.爱新觉罗·弘晖,皇长子,幼殇。生母为孝敬宪皇后。康熙三十六年三月生;康熙四十三年殇,年八岁。乾隆帝即位,追封端亲王。2.爱新觉罗·弘昐,未序齿,幼殇。生母为...

享有最好待遇和医疗的清代皇室子女,为何近半都不足十五岁而亡_百度知 ...
答:康熙前四子皆时未足三岁而亡,因幼殇不序齿,所以而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的皇长子,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康熙后有十一子也未能长大,雍正的前三子和长女也是早夭。 乾隆帝的「 ”白月光”孝贤纯皇后所生两子二阿哥永琏和七阿哥永琮也都没有长大,很可惜的是,乾隆帝密定皇储永琏于乾清宫正大光...

大阿哥胤|为何夺嫡失败?胤|最后结局如何?
答:实际上第一个对皇位露出獠牙的,既不是四阿哥也不是八阿哥,而是大阿哥胤|。其实也不怪他最先觊觎皇位,毕竟他条件还不错,至少他是这样认为的。 胤|是康熙的庶长子,母为惠妃纳喇氏,虽然排行第五,但前四子早夭不序齿,因此胤|成为长子。 作为康熙的庶长子,胤|一直不服太子胤i。只不过因为...

为什么在胤褆前面有几个早殇的皇子却没排位,而同样早殇的六阿哥胤祓和...
答:在古代,因为医疗条件不足等等原因,婴儿的早夭是很常见的事情。新生儿出生后三四年之内早夭风险奇高,四五岁之后活下来的几率就相对比较大了。清朝从康熙朝开始,对皇子序齿作出规定,早殇者不排行,仅附在最后,比如承瑞、承祜等十一名,存活时间最长的四岁,最短者生后即死,于是按规定玉牒(皇族族谱...

康熙有几个儿子,康熙儿子们的结局
答:康熙一生子嗣很多,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除去没长成的11个儿子不在序列外,序齿的一共有24位皇子。 一、皇长子胤褆 康熙在他19岁的时候,有了他的第一个儿子,就是胤褆,母亲是惠妃,幼年时期也是颇为聪颖,很受康熙的喜爱。青年时期便跟随父亲远征噶尔丹,立下赫赫战功。颇具军事才能。26岁,受封为直郡王。因为明珠...

康熙三十五个儿子年龄,夭折14人,最后两个比乾隆还小。
答:康熙大帝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庙号“圣祖”,丰功伟绩自不必多说。此外,康熙大帝在生孩子这父母也是很厉害的,35个儿子,在所有皇帝中都可说名列前茅了。不过,康熙大帝的三十五个孩子,早夭不少,平均年龄32.3岁,得确是有点低了。下面我们具体看看康熙大帝三十五个儿子名字、生命时间及...

康熙儿子都是怎么死的
答:康熙一共有35个皇子,早夭的有有十四个,分别是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万黼、 爱新觉罗·胤_、 爱新觉罗·胤祚等。 1、皇长子(幽禁至死) 爱新觉罗·允_(zhi)(1672年-1735年),原名爱新觉罗·胤_,清朝宗室、康熙帝庶长子,雍正帝长兄。

康熙儿子都是怎么死的
答:康熙一共有35个皇子,早夭的有有十四个,分别是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祜 、 爱新觉罗·承庆 、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万黼、 爱新觉罗·胤禶、 爱新觉罗·胤祚等。 1、皇长子(幽禁至死) 爱新觉罗·允禔(zhi)(1672年-1735年),原名爱新觉罗·胤禔,清朝宗室、康熙帝庶长子,雍正帝长...

康熙有多喜欢他的第八个女儿
答:谢邀。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共有20个女儿,但由于早夭等原因,实际序齿的只有十个。题干中所说的清圣祖第八个女儿,就是和硕温恪公主爱新觉罗氏,实际上是清圣祖的皇十三女。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和硕温恪公主出生,由于她的生母章佳氏出身低微,只是一个庶妃,因此由宜妃郭络罗氏抚养长大。康熙四十五...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