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希腊和孔子都觉得女性不能参与政治?孔子说:唯小女子难养也的根据是什么?

孔子为什么说:"唯小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被普遍认为是孔子鄙视妇女和体力劳动者的论据。连海外真心尊崇孔子者也觉得难予讳言,无可奈何地说:“孔夫子就这句话说错了”。这里的前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几乎成了传统的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的一句至理名言。而后一句话几乎被人们遗忘了。仔细琢磨,这两句话本来是一个句号,是一句完整的话,为什么偏偏会被后人断章取义,后一半被人省略,而前一半变成了名人名言呢?这的确是一个有趣的的疏忽或者说遗忘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本意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下引《论语》,只注篇名。)被普遍认为是孔子鄙视妇女和体力劳动者的论据。连海外真心尊崇孔子者也觉得难予讳言,无可奈何地说:“孔夫子就这句话说错了”。

孔子是历史人物,虽然他站在人类的立场,从历史的高度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但他毕竟生活在现实中,不能不受现实的影响。他说的话,不仅在今天,就是在当时,也不可能“句句是真理。”有些话即使在当时就明显的错了。比如:“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子路》)就不符合孔子思想的精神。曾子之徒写的《孝经》就作了修正:“曾子问孔子:“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谏诤》)东汉经学家赵歧在其《孟子章句》中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篓上》)曰:“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亲不义,一也;家贫亲老,不为禄士,二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转引自《十三经注疏》)这种背经合道的理解到荀子时就很系统很完整了。荀子说:“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孝子所以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敬。故可以从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从而从,是不衷也。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身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传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此之谓也。”孔子斥责认为“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的子贡曰:“小人哉赐不识也”(《荀子·子道》)。看来,孔门嫡传,都悄悄但又积极地在修正孔老夫子的错误,而俗儒则恶性发展为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三讳”。秦汉以来又归结为一讳:为君讳,不仅讳君之过,而且讳臣之功:一切成就归功于天子圣明,一切过错皆臣民罪过。留毒至今,仍被视为伟大的政治家风度。“子为父隐”是孔子原本说错了,“君子儒”修正之,违经合道,继承和发展了孔了思想;而“小人儒”恶性发展之,从经反道,歪曲败坏了孔子思想。“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语的命运更糟:孔子本来没说错,完全是后人有意或无意地歪曲或误解了

从文字看,这句话,按照逻辑分析,“唯”如果是副词,作“独、只、仅仅”讲,这是历来普遍的用法。杨伯俊先生的《论语译注》就是这样译的。意思是:只有“女子与小人”难养。但只有“女子与小人”难养,并非所有“女子与小人”都难养。则这句话是特称而非全称的命题。“唯”字还可作句首的语气词用,这样,这句话的意思是“阿,女子和小人难养呀!”这虽不是一个陈述句,但明显地对事物有所断定,可视为全称命题。但从其含意分析,实则为特称命题。前句是论断,后句是论据:“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是“女人与小人”难养的理由和表现,也是孔子所言“女子与小人”的界说:并非所有的女子与小人都难养,只是“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女子与小人”难养。孔子所说的“女子”,并不等同于妇女,“女子”这些词,只是妇女中“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者。同样,“小人”也不是男人中的体力劳动者,而只是男人中的“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者。

从以上分析可见,“女子”和“小人”都决非泛指所有的妇女和体力劳动者。可惜,中国古代重视逻辑的墨家和名家,秦汉以后就衰微了,形成中国传统文化在秦汉以来逻辑思想不发达。近现代学过西方逻辑学的学者,在关键时侯竟也率由旧章,不求甚解,满足于以讹传讹,笼而统之地把鄙视妇女和劳动人民的罪名强加在孔子头上。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记的孔子语录,多定言语句,是经验的总结,而非理性的逻辑的陈述,无推论过程,又省略了语言环境,把特定条件下的话一般化,被赋予普遍意义,结果后人望文生义,各取所需,或以己度人地加以解释、引用。比如,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在《子罕》和《卫灵公》重复出现。据《史记·孔子世家》载,这句话是在子见南子后说的。写的很生动,卫灵公的宠妾南子不以得见孔子为满足,还要公开炫耀,以抬高自己的身望。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从而可以断定这句话的语言环境。但“子见南子”其事却又记在《雍也》章。我推测,“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很可能也是在这件事之后讲的。皆有所指:“女子”即南子,“小人”指好色的卫灵公,“难养”是针对二人讲的:都难以相处和教养。后人囿于“小人”是体力劳动者,当权者都是“君子”的旧章,不作如是想。当然,这也只是推测。

以情理言,先说“小人”。 孔子在历史上的伟大贡献之一是发现人——个体民的人格和价值(西方比孔子晚八十余年的苏格拉底首先发现人)。把匹夫匹妇的意志提高到神圣不可侵犯的高度:“千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连社会地位最低下的马夫也当人看:“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在不同的价值标准并存的过渡时期,他率先肯定、倡导新的以道德学问取代权位财富为标准的君子小人观,固然主要是认识基础上的理性思考,也还有个切肤之痛的感情问题。孔子三岁丧父,孤儿寡母,离家出走,被社会冷落和遗弃,历尽艰辛,激起了“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子罕》)的孔子对公道。正义社会的追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道)。”(《为政》)在他以“年少好礼”知名,且以教书为生以后,还遭到上层社会的歧视和拒斥:“孔子要至,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史记·孔子世家》)旧的等级观念扼杀新生力量,使其感触很深。

正是基于这种新的价值观念,才生发出以仁为核心的儒学体系。仁的主要对象是平民百姓:“泛爱众”(《学而》)的“众”自然不分男女,都要“庶之,富之、教之”(《子路》),做到“近者悦,远者来。”(《子路》)“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同上),这从善如流的“四方之民”指的当然是体力劳动者。正因为发现“性相近”(《阳货》)的每个人的本质一样,人格平等,才能真心诚意地平等待一切人,特别是平等待普通百姓;既不神化当权者,更不会神化自己。所以“仁”不是自上而下的恩赐,而是突破“礼不下庶人”(《礼记·曲礼上》)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不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而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不仅“有教无类”(《卫灵公》),人人都有受教育权;而且“学而优则仕”(《子张》),人人有参政权,都可以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业中成就君子乃至圣人的人格。显然,“小人”不是体力劳动者,而主要是有旧“君子”身分而品质恶劣者。如孔子所耻所恶的“巧言令色足恭……匿怨而友其人”(《公冶长》)者,“邦无道,富且贵焉”(《泰伯》), “佞者”(《先进》), “不成人之美而成人之恶者”(《颜渊》),“难事而易说”(《子路》者,“同而不和”(同上)者,“骄而不泰”(同上)者,“不可大受而可小知”者,“穷斯滥”者,“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卫灵公》)者,等等,说的都是有君子名位而无君子德行者。如果承认《论语》篇章次序有内在联系,《阳货》篇列举了各种类型的“小人”,如“乡愿”、“道听而涂说”者,“鄙夫”、“巧言令色”者,“紫以夺朱”者、“利口以覆邦家者”、“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有勇而无义为乱”者、“称人之恶者”、“居下而讪上者”、“勇而无礼者”、“果敢而窒者”、“徼以为知者”、“不孙以为勇者”、“讦以为直者”之后,紧接着总结性地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就更清楚:“小人”绝非一般的体力劳动者,而主要是有君子名位而为小人行径者。

男权社会,为了权利jizhong甚至男人都容不下,怎么容得下女子。相信曾经的女权也排斥男子的.
不过有女官的,如女史什么的 。至于参政什么的 就是现在也不见得支持女子参政。
还有孔子这句好像不是现在人理解的意思,看原文就知道了 。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论语、阳货》)
传统注解都认为这章表明孔子轻视女人,其实这句使孔子背了两千多年的骂名的话,表述的是孔子的择婿观。
在这章,孔子没有任何轻视女人的思想。这句话反映的是孔子的择婿观。“女子”,并非现在所指的“女人”。古代传统称儿子、女儿为“子”,“子”也指女儿,这里说“女子”,在“子”前加一“女”字,是特别指明是“女儿”。《说文解字》解:“与,赐与也。”“与”在这里指嫁的意思是“嫁与”。
这章的意思是说:只有把女儿嫁给小人,才难相处。近之,其品德低贱,行为无赖,近不得;远,心系女儿,远不得。

孔子曰: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我不知道千百年前孔老夫子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但个人以为,世间难养的便是如我这般的小女子。
何为小女子?小人与女子的统一体,简称小女子。
为何最难养?原因如下:第一,首先我是小人,如我这般小人其实最有原则,信仰什么,在意什么,别人便休想改变,更不用说妄图夺之。但除此之外的东西,只要是朋友,能被吾等小人视为朋友的人,但凡开口,无所不应。爱情,便是我的信仰,爱人便是我的无价之宝。可以请你吃饭,可以帮你渡过难关,可以在风雨中把伞给你,宁可自己感冒;可以在你心情不好时陪你疯,陪你笑,陪你哭。但是,若是对我的爱人有其它心思,那么,不好意思,从此割袍断义,追杀不止,直到你彻底消失,亦或者自己消失。若是爱人自己经不起她人风情万种,那么,一刀两断,老死不相往来,永远不给对方说对不起的机会,也许还会要对方内疚至死。也许许多人都会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什么只要曾经爱过,做不了朋友可以做陌生人等等等等。但之前说过,小女子,首先是小人,小人又何必违背自己的良心装不在意,装洒脱?不好意思,吾本性如此,无法海阔天空,若说记仇,不记仇,那是因为我等小人有仇必报,无需记仇。所以各位切记,若是有人大方的说,我不记仇,那一定是因为人家有仇必报,而不是放过你。
第二,女子。世间女子皆为女子,只是有人如弱柳扶风,有人笔直如白杨,西子美便如弱柳,昭君美更胜白杨。但多数人只有平淡的一生,便如家常便服,能将就过就将就过了,却也有少数女子,无论如何,那怕经历多少苦痛也绝不将就。人生有些东西宁可没有,宁可失去,宁可永远得不到,也不去将就。人的一生其实有两个爱人足矣,若是运气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能白头到老那是最幸福不过的事。但多数人却没有这样的运气,因了各种缘由,青梅早已散落天涯若许年了。而更多的是有了第二个爱人,其实第一个爱人教会我们如何爱,却不一定教会我们如何去爱;教会我们如何处,却不一定教会我们如何自处。所以当与第二个爱人相遇时,我们多了成熟,褪却青涩,正是好韶光;也懂得如何让感情天长地久,明白争吵是必然的,分手不是轻易出口的。这时若是遇上了对的人,才是一生无憾吧。女子若是一生有这样两个良人,在我眼中方为幸福。
小女人,真性情,我取我所欲,不予人所不欲。在自己的世界里,爱自己,在爱情里,惜爱人,与相爱的人哭笑怒恼,却不轻言分离,小女人,如我,便经不得分离,更容不得伤害与背叛,其它世间事,由它去,怎么样都好。。。
所以爱人有言:世间唯小女子难养也,正如吾宝

因为在古代当权者都是男性,女性利用一些先天的生理优势可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其次古代对女子的教育也是有局限性的,不适合政治生活,更适合家庭生活,像武则天那种的算是千年一遇,大多数掌权的女性都是霍乱超纲的,这也和封建历史的局限性,女人的社会地位,以及女性自身的情感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什么称他们为圣人,是因为他们有先见之明,女人太可怕了!

古希腊和中国古代都属于父系社会,男权社会,认为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庸,如衣服般爱之则穿,不爱则弃。古希腊不讲女子归为公民之列,自然也没有参政权,古希腊的自由与民主针对的只有他的公民(不包括妇女和奴隶)。
至于“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并不一定是孔子轻视女人的意思,在孔子的学说思想中并未体现出他有轻视女人的倾向。“养”可以理解为“培养”,现在有两种比较公认的说法,其一这句话是孔子择婿的标准;其二,认为这是孔子针对某一特定女人。

孔子是否看不起女性?
答: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女士很感冒孔子看不起女性,竟把女性和小人相提并论。作为人类文化史上四大伟人之一,与希腊的苏格拉底、印度的释迦牟尼、犹太的耶稣并列的中国的孔子,会仅仅因为性别的原因,看不起占人口一半的人,这实在...

孔子是圣人,那他为什么瞧不起女人
答:当然,女人不应该让机会来侮辱或憎恨男人。灵感:今天的美女们,衷心感谢孔子。因为他说了一个道理:经济、政治、情感和人格都要独立,否则男人会惹恼你于伦:因为中国妇女解放太多,而现代女性又有各种威望,很多学者都冲出来...

孔子是圣人,那他为什么瞧不起女人?
答:孔子说"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将女人与小人相提并论。最近,武汉大学教授陈文新在"国学班"上课时,对孔子为何发出如此感叹,推测出两种原因:一是孔子可能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受过挫折;一是孔子...

为什么孔子要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女人就是小人吗?
答:女子与小人并列,是难养的人,这里基本就是说女子与小人是一回事。总是有人在这个问题上替孔子洗啊洗的,奇了怪了,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奴隶制向封建制过度的时代的小贵族,他瞧不起女性不是很正常吗,有啥可洗的啊。

孔子以及儒家学说,对于妇女的看法主要有哪些?
答:是否把孔子古希腊化了?孔子是性善论者。“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所有的人生来本质一样。变由习起。如果妇女全变得“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而男人不变,这专门使妇女“习相远”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既然古代是大男人主义,那么为何孔子在数千年前就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
答:当然,孔子生在那个年代,缺乏男女平等的信念很正常,但是该句话意思却不是现在曲解的意会。在此,也奉劝一胎制下没有能力移民国外或境外产子的父母:生男生女一个样,

为什么古代不提出男女平等,孔子也认为男尊女卑吗?
答:所以孔子有这种思想也是很正常的 。在古代男女之间的分工不同,在很多家庭中,一般都是男性是家里的顶梁柱,男人要为这个家庭付出很多,,在古代很少有女人当家的,男性是这个社会的主要生产力,男性的地位之所以比女性高,其实...

古代不是男尊女卑吗?为什么古希腊神话中有很多女神呢?
答:希腊城邦文明中,男的比女的多了一些权利,但女的权利没有那么卑微。我国神话中也有许多女神啊,如精卫,嫦娥,西王母等,希腊神话亦是如此,因为这是所有民族在起源时共同有的发展经历有关;之所以感到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多...

古希腊神话中爱情故事中的女性形象的特点
答:而古希腊神话在构筑婚姻生活时也始终贯穿着这种“妻为夫奴”的思想。这不仅表现在日常相处的夫妻关系中,妻子必须唯夫是从,惨烈的是,太多的女人更是愿意为了丈夫而殉葬。女人,无论生抑或死,都不能为自己而活。 在男性主宰的世界里,...

儒家思想是否对女人持歧视的态度?
答:就词义来说更不能认为孔子鄙视妇女了。在文言中“女”经常做第二人称,在古汉语中“女”是单字成词,“女子”必能理解为女子。还有有关资料表明在孔子的著作中对女性的称谓有严格的界定。结婚之后,丈夫的地位不同,女人的...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