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雪景诗句 金陵

雪 冬 金陵 诗句~

春雪金陵
二月雪来倒春寒,

春雪飘飞沃江南,
两岸青山雪中挺,
一场润雪金陵城,
城墙绵延卧白龙,
紫金玉峰雪风情,
腊梅争春画中雪,
秦淮河畔雪中行。
朝门中山雪榭台,
瑞雪覆裹雨花台,
漫天绒雪城中舞,
莫愁湖边吟春雪,
诗情画意雪中景,
阅江楼上观金城,
江桥飞堑变通途,
江南江北好风光,
一路走来雪中情。

《临江仙》
作者: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译文:
庭院很深,都不知道有多少层了。云雾缭绕的阁楼经常把门窗都关着。四周望去,之间柳梢绿了,梅枝也开花了。在古秣陵城的附近,树木渐渐绿了,这昭告这春天的到来。但是我却无家可归。看来是要在建康城呆一辈子了。
记得以前回吟赏风月,饮酒作诗,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呀。但是如今人已经老了,什么事都做不来了了,有谁能怜悯你呢?无论是元宵节的试灯还是踏雪赏景,都没有心情了。

扩展资料:
李清照的丈夫是建康的知府赵明诚。李清照曾经随自己的丈夫在南京的西街居住了两年。赵明诚的母亲曾经在南京长时间居住,所以李清照来南京后,还经常招待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在聚会后他们经常谈论到国事,备感缠心。
就是在南京生活的那段时间,李清照看到了自己居住的小院里树叶发芽了,便写下了这首描写南京的词《临江仙》。在诗词中表达了自己的心灰意冷和悲叹。

《金陵》—杜牧
始发碧江口,旷然谐远心。风清舟在鉴,日落水浮金。瓜步逢潮信,台城过雁音。故乡何处是,云外即乔林。

《临江仙》—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金陵三首其一》—梅尧臣 

金陵逢晓雪,撩乱逗云来。已失乌衣巷,还成白玉台。山盘犹隐见,江转似昭回。一听高楼笛,依稀认落梅。

《金陵四十景之石城霁雪》

江城春色晓逾新,皛皛寒光入望匀。二水波平洲尽鹭,六朝松老玉为鳞。桥边策蹇俄成咏,陌上飞鞚总绝尘。御气欲熏晴日丽,瑶林在在恍疑真。



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阁夜》

2、其馀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讽录事宅观》

3、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邯郸冬至》

4、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早冬》

5、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雪》

6、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其三》

7、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

8、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9、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饮马长城窟行》

1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



谈经演金偈,降鹤舞海雪。
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
天开帝王居,海色照宫阙。
群峰如逐鹿,奔走相驰突。
江水九道来,云端遥明没。
时迁大运去,龙虎势休歇。
我来属天清,登览穷楚越。
吾宗挺禅伯,特秀鸾凤骨。
众星罗青天,明者独有月。
冥居顺生理,草木不剪伐。
烟窗引蔷薇,石壁老野蕨。
吴风谢安屐,白足傲履袜。
几宿一下山,萧然忘干谒。
谈经演金偈,降鹤舞海雪。
时闻天香来,了与世事绝。
佳游不可得,春风惜远别。
赋诗留岩屏,千载庶不灭。

登瓦官寺阁
【作者】李宾 【朝代】唐代
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
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
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
两廊振法鼓,四角吹风筝。
杳无霄汉上,仰攀日月行。
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
寥廓云海晚,苍茫宫观平。
门馀阊阖字,楼识凤凰名。
雷作百川动,神扶万栱倾。
灵光一向贵,长此镇吴京。

金陵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始发碧江口,旷然谐远心。
风清舟在鉴,日落水浮金。
瓜步逢潮信,台城过雁音。
故乡何处是,云外即乔林。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湖心亭看雪
朝代:明代
作者:张岱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挐 一作:余拏)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相关兴趣推荐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