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陆的身体构造?

马陆的介绍~

马陆(millipede)也叫千足虫、千脚虫、秤杆虫。马陆属于节肢动物门,多足亚门,倍足纲,体节组成。长约20~35厘米,暗褐色,背面两侧和步肢赤黄色。马陆能喷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热带雨林中的马达加斯加猩红马陆喷出的液体能使人双目片刻失明。马陆在世界上约10000种。世界上最大的千足虫是非洲巨人马陆,可达38厘米长,身围直径有4厘米。身体黝黑光亮,被触碰后,它的身体会扭转成螺旋形。

粉红氰化千足虫,身体呈粉红色,散发出一种杏仁的气味。2007年,科学家在泰国中部发现这种奇怪的千足虫,它的身体纤长、长满刺状突起,能够缓慢地释放氢氰化物从而阻挡掠食者的攻击,因此它们也被命名为“粉红氰化千足虫”。
科学家称千足虫的身体鲜艳的粉红色起到一种警示作用,当掠食者看到它们时似乎接受到一种信息,这是一种白天在树叶或岩石上栖息的有毒物种,它们晚上会蜷曲在潮湿的丛林环境中。
粉红氰化千足虫现成为千足虫家族中最新成员,千足虫多发现于东南亚地区和澳大利亚。这些动物通常体型稍大一些,身体多刺,外表呈现各种色彩。这种最新发现的千足虫体长0.03米,它是该家族成员中最大、最多刺的一种。

马陆(千足虫)
节肢动物门倍足纲Class Diplopoda
特征:马陆身体长筒形,除前、后端,身体各节均两个体节相愈合,看起来每节有两对脚,因此称之为「倍足纲」。马陆的口器较简单,有大颚一对及一对板状的颚唇,下唇已经退化。刚孵化的幼虫,则只有六对脚,每脱一次皮,足数即增加。虽有「千足虫」之称,大多数种类的脚都在百对之下。
习性:马陆喜欢生活在阴湿的地面,如土壤、岩石缝隙或剥落的树皮下。当受到侵骚时,便缩成螺蜁状,将粗糙的上表皮暴露在外,以保护脆弱的腹部及足部,有些种类如:球马陆还会将身体卷成球状呢!大部份的马陆在身体两侧有臭腺,分泌臭液以保护自己,有些其臭液内还含有剧毒的氰化物成分呢!
马陆(millipedes)并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属于节肢动物。通常它们多生活于户外潮湿阴暗处,虽为非吸血性的类型,然而当它们在住家内外活动时,常会造成骚扰,甚至引起部分民众之惶恐不安与情绪紧张。本文针对此两类害虫之生态习性及防治方法作一简介,以作为平日居家害虫防除之参考。
此外马陆的体色多为棕色或黑色,有些则有鲜艳的体色或各式斑点以为警戒作用。马陆为腐食性,主要以活或死的植物为食,值得一提的是:雌马陆是很好的母亲,产卵前先用泥土筑一圆顶状的巢,上面有一小洞,将卵产于其内,再将身体蜷曲起来环抱巢穴以保护卵,并不时把卵清洁干净呢!
种类:在阳明山国家公园内有一种大型马陆体长约10公分,每节有一圈暗红色环带,为一警戒色。此外其他各种中型、小型的马陆数量亦多。
马陆
(一)特征
马陆属于节肢动物门倍足纲(Diplopoda),由于其腹部着生为数众多之足,故又称之为千足虫(thousand leggers)。马陆之身体由头部及躯干部所组成,呈长圆环形或扁背形,体长1.5~12公分不等。体色因种类之不同而异,有红褐色、黑色、橘黄色、淡黄色或黑色具有浅色斑等。马陆之头部具一对短的触角,大颚小颚各一对,小颚常愈合为一板状之小颚板。胸部四节,后三节各具一对足。腹部有9~100节或更多。马陆之每腹节上具有两对足,因其肢体较短,仅能以足作推进行走而无法快速运动。每一腹节上除具两对步足外亦有两对气孔、两个神经节及两对心孔。马陆之生殖腺开口于第三体节之腹面中央,行体内受精,雄体以位于第七体节处之生殖脚传送精液入雌体。
(二)生态习性
马陆多于土中筑巢产卵并以粪渣衬里,卵呈白色。于多数种类,卵孵化后之初龄幼虫具三对足,经二至三周时,变成具有七个体节之小马陆。幼虫通常脱皮七至十次,足及体节之数目随每次脱皮而增加。然而脱皮次数、足及体节之数目随种类之不同而有所差异。许多种类之幼虫期约一年,而其他种类则可持续达四或五年。个体生长达性成熟时,即停止脱皮。马陆之越冬常发生在住家地基附近之土壤中或靠近树干基部之覆盖物下。偶而侵入住家之情形可能与天气干燥或寻找潮湿之越冬场所有关(Bennett et al., 1988; Pinto, 1990)。
马陆通常栖息于室外之石头、朽木、腐菜、稻草堆、材堆下及其他潮湿阴暗之隐蔽处。马陆不是捕食性的动物,大多数种类为草食性,取食柔嫩之根部与绿叶;有些则属于食腐性动物,取食潮湿腐烂之植物或动物尸体,然而并未发现对农作物会有明显之为害。当马陆受到惊扰或碰触时,其长形之身躯即卷曲成似同心圆环状。马陆并不会主动攻击人畜,亦不具毒腺。但某些种类却具有防御腺或黏液腺,它的分泌物对某些动物属有毒物质,具有防御敌害之作用(Miller and Harley, 1999)。此类刺激性之混合物,具有腐蚀性,若触及皮肤会造成刺激肿胀,引起水泡性皮肤炎;眼睛或口之接触可能造成严重发炎(Service, 1980),因此最好不要直接用手碰触,以防万一。
(三)马陆之防治
马陆栖息之场所通常为土壤潮湿、富含植物质、阴暗之隐蔽处,或杂草丛生之潮湿环境。因此,马陆防除之道首应清除孳生源。整理草地,清除地面腐烂植物或田园杂草堆。移除非必要之地面覆盖物,以减少马陆栖身之所(Pinto, 1990)。在化学防治方面以残效性药剂喷洒家屋四周、缝隙及其他马陆可能栖息之处所。于建筑物四周可实施带状之喷洒处理,彻底将表土喷湿以确保药效。家屋周围较干燥之处所亦可撒布粉剂。于土表或水泥上,使用可湿性粉剂将比使用其他剂型会有较好的残效。住家之门口及其他出入口尤应注意并妥善处理。若室内有必要作药剂处理时,尤应注意潮湿之隐蔽处如洗衣机下、浴室内、污水坑附近等;可参考之药剂如安丹、免敌克或加保力等(Story, 1981 )。而对草地之处理,可施用粒剂如加保力或大利松等(Stewart, 1979)。

蜈蚣和马陆的区别,从体形上
答:从体形上:蜈蚣身体扁平,分类及躯干两部份。头部有一对触角。有大颚一对,小颚两对,躯干有15至180节不等,每一节有一对附肢(足)。第一对附肢为颚足。马陆身体长筒形,除前、后端,身体各节均两个体节相愈合,看起来每节有两对脚。马陆的口器较简单,有大颚一对及一对板状的颚唇,下唇...

马陆是什么生物,为什么鸟兽都不敢吃它?
答:马陆是一种虫子,它气味很难闻特别臭,而且有毒,鸟兽都会因为受不了它分泌的气味而不敢吃它,人也不能碰它。

马陆这种昆虫的简介
答:当然,其他还有许多种类的千足虫。有的身体较小,才2毫米长;和大马陆相比,它们的足少得多。千足虫行走时左右两侧足同时行动,前后足依次前进,密接成波浪式运动,很有节奏。不过,它虽然足很多,但行动却很迟缓。千足虫平时喜欢成群活动,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枯枝落叶堆中或瓦砾石块下。专吃...

马陆和蜈蚣的区别
答:马陆和蜈蚣是节肢动物中的两个分支,蜈蚣身体扁平,头部有一对触角,有大颚一对,小颚两对,躯干有15至180节不等,每一节有一对附肢,第一对附肢为颚足。而马陆身体长筒形,除前、后端,身体各节均两个体节相愈合,每节有两对脚,口器较简单,有大颚一对及一对板状的颚唇,下唇已经退化。马陆...

马陆有多少只脚
答:马陆是一种昆虫,又名“千足虫”,属于多足纲。它们身体延长,呈圆柱形,通常长10-20厘米,但也有长达30厘米的大型种类。马陆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适应性强,可生活在陆地、水中、树枝上等各种环境中。它们以腐肉和腐植物为食物,起到很好的分解作用,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贡献。2. 马陆的生理结构 马...

马陆是什么?
答:长约20~35毫米,暗褐色,背面两侧和步肢赤黄色。马陆能喷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热带雨林中的马达加斯加猩红马陆喷出的液体能使人双目片刻失明。马陆在世界上约10000种。世界上最大的千足虫是非洲巨人马陆,可达38厘米长,身围直径有4厘米。身体黝黑光亮,被触碰后,它的身体会扭转成螺旋形。[1] 中文...

马陆的每一只脚都可以走路吗?
答:当然,其他还有许多种类的马陆。有的身体较小,才2毫米长;和大马陆相比,它们的足少得多。马陆行走时左右两侧足同时行动,前后足依次前进,密接成波浪式运动,很有节奏。不过,它虽然足很多,但行动却很迟缓。马陆平时喜欢成群活动,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枯枝落叶堆中或瓦砾石块下。专吃落叶、...

中国常见马陆
答:中国常见马陆也叫千足虫、千脚虫、秤杆虫。马陆属于节肢动物门,多足亚门,倍足纲,体节组成。马陆性喜阴湿,大多生活在草坪土表层、土块、方块下面或土缝内,大多白天潜伏,晚间活动。如遇到危害或马陆受到触碰时,会将身体卷曲成圆环形,呈“假死状态”。马陆: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重要的分解...

马陆虫是什么
答:除头4节外,每对双体节含2对内部器官:2对神经节及2对心动脉。头节含触角、单眼及大、小腭各一对。体节数各异,从11节至100多节,体长2~280毫米。除一个目外,所有马陆有钙质背板。自卫时马陆并不咬噬,多将身体蜷曲,头卷在里面,外骨骼在外侧。许多种可具侧腺,用分泌一种刺激性的毒液或...

蚰蜒和马陆的区别是什么?
答:1. 蚰蜒,俗称“钱串子”、“千足虫”,某些地区亦称其为“香油虫”或古时的“草鞋虫”。其特征为灰白色的身体,节状结构,约10至15节,每节配备一对细长的足,末节足较长。背部有一条线状黑斑,腹部呈灰白色。头部和尾部各有一对触须,两侧带有黑眼点,具备较大的毒颚和与毒腺相连的毒爪。2...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