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的背景

~ 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的背景如下:
1994年,国家提出实施“金农工程”,建立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监测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农村大型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和提高农村网络覆盖率,电子政务建设开始有系统地推进。
到1996年第一次全国农业信息工作会议召开时,中国农业信息网建成开通,全国各省、地农业部门以及600多个农业基点调查点配备了计算机,实现了统计数据的计算机处理。这一时期,信息采集、统计等农业管理最早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成为越来越多农口人的办公工具,进行着信息技术在中国农业领域的启蒙。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些步骤?各起了什么作用...
答:这种把农民的劳动同其收获结合的经营方式,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我国农业经济出现了80年代前期高速增长的时期。第

概述农业产业化经营概念与特点?
答: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当下农业科技快速发展的前提之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十分有必要,而且对于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至关重要。当前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是由村集体或农户自行组织,农户自愿加入,集中进行农产品销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农业产业化经营源于我国的20世纪90年代初,是“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

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社会的哪些改革措施推动中国农业的发展
答:90年代末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增长中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在农产品供给全面好转的形势下,农民收入的增长处于缓慢状态。 目前农业收入仍占农民收入的60%以上,工农业之间的交易条件仍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农业是一个观风险产业,同时又受到恩格尔法则的制约,在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在农产品市场化...

近几年的农业发展是什么形式
答: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召开了“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大会,发表了《丹波宣言》,确定了“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二)我国近几年来的农业发展模式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组织探讨本国的可持续农业等农业发展模式问题。先后探讨并建立了“精细农业”发展模式;“高效农业”发展模式;“外向型农业”发展模式;“现代...

休闲农业的发展概况
答:20世纪90年代中国休闲农业开始发展,到2l世纪初,休闲农业己进入一个全面发展时期,旅游景点增多,规模扩大,功能拓宽,分布扩展,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新态势。全国休闲农业特色农户(农家乐)己发展至150多万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园区发展至1200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近300万人,年接待游客7亿人次,年经营收入达900亿元左右1J...

我国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如何?
答:无公害农业是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领域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它是指在无污染区域内或已经消除污染的区域内,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限制外源污染物质进入农业生产系统,生产出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产品,同时,生产及加工过程不对环境造成危害。农产品生产由普通农产品发展到无公害农...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答:1、农业具有提供粮食、农副产品以及工业加工原材料的基本功能。自1978年改革开放起, 中国农业连续登上几个台阶, 一举告别了中国农产品短缺的历史, 并在几个不同时期表现出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产品的结构性过剩。20世纪90年代中期, 我国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 从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 农业发展...

我国应如何解决总体小康低水平的现状?
答:因此迫切需要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和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增加城镇消费群体。 现阶段,农民收入中的数量主要是来自于非农产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支柱是农民的外出打工。根据农业部的调查,2001年外出打工收入总额达3000亿元,大约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2)地区差距加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明显...

建立观光农业产业园属于农业用途吗
答:属于农业用途。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业观光旅游在大中城市迅速兴起。观光农业作为新兴的行业,既能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解决农业发展的部分问题,也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还能够带动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的发展,改变农村面貌,是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因...

智慧农业未来应该是怎样的态势发展
答: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也逐步启动了农业专家系统的研制,主要涵盖作物耕种、病虫害防治、生产管理和节水灌溉等方面。快速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农业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发展迅猛,使农业机器人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中国863电脑农业”是该项技术应用示范的典型工程,不仅推动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和...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