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规定不满多少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

法律规定拐卖几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算犯罪~

绑架、拐卖未成年人,涉嫌绑架罪和拐卖妇女、儿童罪,应当数罪并罚,可以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具体量刑看情节。

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第十七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扩展资料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三条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
第四条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
第五条 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二)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三)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第十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第十一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
第十七条 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
第十八条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第二十七条 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国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并采取措施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的和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等接受义务教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章第二条: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未成年人又分为幼儿期、童年期和青少年期。其中,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期。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思想意识与心理行为不稳定性。具体表现为:两极性:情绪行为两极波动;闭锁性与开放性:对成人闭锁,对同伴开放;反叛性:反叛传统,喜欢标新立异。

青少年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的时期。常见的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有:离异家庭儿童品德问题、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亲子沟通障碍、自我中心、心理脆弱、情绪障碍、自杀等。

扩展资料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如上所述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综合症”。我们更应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针对上述未成年人犯罪成因,我们认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自身预防

未成年人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这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性措施。

2、家庭预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首先要从家庭抓起。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子女树好榜样。其次,家长要与子女多沟通,建立起与自己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的柔情关系。再次,要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

此外,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使之成为预防犯罪的重要一环,开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培训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各级群团组织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家长家庭教育的培训和指导,对家长进行教育子女注意事项的教育,提高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理性能力。

3、学校预防

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2)突出重点,狠抓后进生转化。

3)完善学校法制教育机制,使其发挥作用。

4、社会预防

1)要加强文化市场、娱乐场所管理,消除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文化和社会丑陋现象,净化社会环境。

2)要抓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为他们提供更多健康、积极向上的活动空间,让青少年课余和假期有地方可去,有事情可做,有知识可学。

3)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还要落实“三抓”。

一是常抓。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常抓不懈。

二是早抓。要从儿童期就开始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走上健康向上的成长道路,用好的、美的、正确的东西占领他们的内心世界,从一点一滴小事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

三是抓早。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发生;对未成年人已发生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制止。

4)政府要加大投入,设置专门机构、人员、资金,对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提供物质保障。

一是设置专门机构和专兼职人员,招募志愿者参加此工作;

二是所需经费应纳入地方财政支出年度预算;

三是建立责任制,规定各职能部门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本地区教育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控制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落实情况。

5)建立社区青少年行为档案。居委会或村委会应对辖区内的未成年人进行一次普查。

一是可以引导社会和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关心;

二是可以了解未成年人各自的爱好、习惯和需要,以便给予帮助;

三是可以根据未成年人的学历情况,为他们创造接受义务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

四是可以及时发现少数未成年人违法违纪苗头,适时进行矫治和重点预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未成年人指未达到法定成年年龄的公民。各国法律对成年年龄的规定不同。我国的法定成年年龄为十八周岁,因此在我国,未成年人就是指十八周岁以下的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十一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二条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可见,从刚出生的婴儿到18周岁以内的任何—个年龄层的公民,不论其性别、民族、家庭出身、  文化程度如何,都属于未成年人的范围。

扩展资料:

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据此,在我国,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只对八种较为严重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已满16周岁的人对所犯的所有罪行承担刑事责任,因此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而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一部分,关押于少管所。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认识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犯、偶犯、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减少基准刑的30%---60%

(2)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减少基准刑的10%--5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未成年人



我国法律规定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章第二条: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未成年人又分为幼儿期、童年期和青少年期。

第一阶段,3岁前后幼儿期——第一逆反期,表现为不听话;

第二阶段,13岁前后童年期——自我中心,表现为玩游戏机、学习分心;

第三阶段,15岁前后青少年期——第二逆反期,“暴风骤雨期”、“危险期”、“分化期”,表现为叛逆、心理闭锁、学习分化。

其中,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期。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思想意识与心理行为不稳定性。具体表现为:两极性:情绪行为两极波动;闭锁性与开放性:对成人闭锁,对同伴开放;反叛性:反叛传统,喜欢标新立异。

青少年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的时期。常见的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有:离异家庭儿童品德问题、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亲子沟通障碍、自我中心、心理脆弱、情绪障碍、自杀等。

扩展资料:

有关未成年人的法律缺陷

我国针对未成年人而立的法律,虽然能体现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精神,但也存在不少缺陷:

1,概念问题

我国刑法中,儿童与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是同一主体,未成年人与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是同一主体。这与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儿童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不相符合,我们应当在法律上统一制定标准,与国际接轨。

2,刑法中缺乏保护总则

二是刑法总则中在定罪、量刑、行刑三个方面对未成年人缺乏特别保护的原则规定。在定罪方面,刑法第17条规定了不满14周岁不能成为犯罪主体,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可以成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犯罪主体,年满16周岁可以成为任何罪的犯罪主体。

可见犯上述8种罪的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和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这两类未成年人定罪等同成年人,但在量刑上体现了一定的从宽政策(中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指未达到法定成年年龄的公民。各国法律对成年年龄的规定不同。我国的法定成年年龄为十八周岁,因此在我国,未成年人就是指十八周岁以下的公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l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指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可见,从 刚出生的婴儿到18周岁以内的任何—个年龄层的公民,不论其性别、民族、家庭出身、 文化程度如何,都属于未成年人的范围。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未成年人的标准只有一个,即未满十八周岁。未成年人不仅包括普通的未成年人,还包括有残疾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不仅包括男性未成年人,也包括女以性未成年人;不仅包括在校学习的未成年学生,还包括按照国家规定从业的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职工

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是指( ) A.未满16周岁的公民 B.年满16周岁的公民...
答:C 试题分析: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岁的公民。未成年人的标准只有一个,即未滿十八周岁。未成年人不仅包括普通的未成年人,还包括有残疾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不仅包括男性未成年人,也包括女以性未成年人;不仅包括在校学习的未成年学生,还包括按照国...

未成年是指多少岁的人
答: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

民法典规定多少岁为未成年
答: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并且对未成年的保护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法律上规定年龄满十八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为成年人,也就是说迈入十八周岁这个阶段开始人体的一切机能就慢慢步入成熟,在社会上被定义为“成年人”,不再享受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但是能够享受...

我国法律规定不满多少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
答: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而在其他国家,未成年人被定义的年龄范围不同。例如在日本,未成年人是指未满二十周岁的公民。但是在美国,未成年就指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第三条 ...

未满多少岁属于未成年
答:法律分析: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我国法律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

我国法律规定不满多少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
答:我国法律规定,年满18周岁就属于成年人了,所以未满十八周岁的属于未成年人

我国法律规定的未成年是指多少周岁?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而在其他国家,未成年人被定义的...

我国法律规定不满多少岁为未成年
答:法律规定未满18周岁为未成年。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个人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未成年指的是未满多少周岁
答: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我国法律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4周岁不满16周岁刑事责任是: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只对八...

中国未成年人指的是不满多少岁的人?
答: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没有法律说明14岁就算成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又提及了不满十六岁不予刑事处罚:第三十八条 未成年人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