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有2个摄政王,前者帮幼主打下江山,后者为何却断送了大清王朝?

浙江的历史?~

  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浙江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100多处,有10000-1300年代上山文化、距今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春秋时浙江分属吴、越两国。秦朝在浙江设会稽郡。三国时富阳人孙权建立吴国。唐朝时浙江先后属江南东道、两浙道,渐成省级建制的雏形。五代十国时临安人钱镠建立吴越国。元代时浙江属江浙行中书省。明初改元制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辖11府、l州、75县,省界区域基本定型。清康熙初年改为浙江省,建制至此确定。
  “浙江”是钱塘江的古称,意为曲折的江水。唐代时,分江南东道设立两浙道,是为“浙”字第一次成为地方政府的名称,“浙江”之名由钱塘江流域,延伸至北起长江,南至平阳,西倚茅山、天目山,东滨大海,囊括太湖、钱塘江、甬江、灵江、瓯江、飞云江、鳌江等几大流域的共同的政治和文化地理名称。
  这一区域在春秋战国以前为越人聚居地,也是越国的本部,又曾被吴国占领,后又成为楚国的一部分。秦统一中国后,即在这里设立会稽郡,属扬州。三国时属于东吴,两晋南北朝时期属于南朝。唐宋之际又相继为两浙道、吴越国和两浙路的辖区,因吴越国内设13个州级行政区,故并称“两浙十三州”。吴越国主要范围均为今天的浙江全境,以及上海市和福建省北部的建瓯、宁德、寿光,江苏省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即为今天吴越文化和吴语的占据主导的区域。
  明朝初年,设置“浙江布政使司”(初期不含太湖地区的湖州府、嘉兴府),治杭州,而一些靠近福建的地区以苍南金乡为界,划入福建行省。自此大致形成了延续至今的浙江省辖区域。

  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称"文物之邦".历史悠久,积储深厚.从考古资料看,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在今天的浙江西部山区一带活动.到了距今六,七千年至四,五千年间,浙江境内人类活动的范围已相当广泛,先民们在这里劳动生息,开辟草莱,改造自然.全省境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达百处以上,分别属于河姆文化(距今6000-7000年),马家浜文化(距今5000-6000年)和良渚文化(距今4000-5000年).在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中,有种类齐全的骨,石,陶,木制成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大量保存完好的古代稻谷,榫卯结构清楚的木构件,以及色彩鲜艳的漆碗,依然能吹出动听音响的原始骨哨等.表明了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已经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史前文明,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浙江分属吴,越两国.以会稽(今绍兴)为都城的越国,在越王勾践时期曾经相当富强.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在浙江设置了会稽郡.三国时期(公元220- 280年),浙江富阳人孙权建立了吴国.公元十世纪初,浙江临安人钱liu建立吴越国,以今杭州为都城.南宁王朝(公元1127-1279年)建都临安(今杭州)150余年.元代(公元1206-1368年)浙江属江浙行中书省.明朝时(公元368-1644年)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辖杭,嘉,湖,宁,绍,台,金,严,温,处11府,1州(安吉州),75县,省界区域基本定型.清朝(公元1616-1911年)初期地方行政承袭明朝,康熙(公元1661-1722年在位)初年始为省,浙江省的建置至此大体确定.
  浙江经济开发较早.早在东汉时期(公元25-184年),浙江就已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煮盐业,制瓷业也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公元三世纪以后,浙江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商业也日渐繁荣.到了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浙江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农业产量大有提高,杭州,嘉兴地区成了中国江南重要的粮食产地.丝织,瓷嚣,造纸等手工业生产发达,商品货币经济活跃,明州(今宁波)成为当时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公元十世纪以后,浙江进入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成为当时中国的富庶地区之一.农业生产不仅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经济作物的种类和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丝织,制瓷,造纸,印刷和造船业等已居当时中国的领先地位.商业性集镇纷纷兴起.海外贸易不断扩大.丝绸,茶叶,瓷嚣是当时输出的主要商品.现在的宁波,温州,是当时中国东南部进行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海上航运可达日本,朝鲜和东南亚诸国.

  十九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海港日益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发展滞缓.直至1949年5月,浙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迎来了新生,进入了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一个为多尔衮扶正福临登基,另一个为载沣,由于革命风潮的出现,万般无奈让皇帝溥仪退位。

多尔衮是一员猛将,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玩起来贼溜,想当年三方势力,他利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方法,让吴三桂跟李自成互掐,乘机带着军队抵达中原,但是再猛的人,也有他的克星,多尔衮的克星就是皇太极,只要皇太极在多尔衮不敢造次,但是皇太极去世以后,他的野心开始出现,他想当皇帝,没想到满朝文武不答应,满清宗亲也不答应。

然后他决定把年幼的福临扶上帝位,也就是康熙的老爹顺治帝,虽然明面上是顺治帝当家,但是真正手握大权的却是多尔衮,自封为摄政王,这也是自努尔哈赤到溥仪当皇帝之前唯一一位满清历史上的摄政王。

溥仪的父亲就是满清的第二位摄政王,也是最后一位摄政王,载沣十八岁的那年,就已经在政治舞台崭露头角,他之所以会当上摄政王,是因为光绪和慈禧都去世了,大清王朝需要一个主事儿的,也就是他还不到三十岁的年纪里,就成为了大清王朝,实权掌握者,不是载沣没有能力,而是这个时期的大清王朝已经风雨飘摇,就算是多尔衮再世他也挽救不了的。

后来,革命浪潮风起云涌,载沣在万般无奈,别无选择的情况下选择让溥仪退位,同时也是在这一时期,结束了自己身为摄政王的职业身涯。



因为后者没有守住前者打下的江山,只顾安逸享受荣华富贵,不懂得巩固自己的江山,也不懂得用人,没有人对他荒诞的行为进行纠正,所以她一步步的断送了大清的王朝,而且,大清王朝的覆灭,是历史选择的结果。

前者说的是多尔衮,大清的江山也算是多尔衮一手打下来的,所以说他帮幼主打下了江山。

因为他们两个摄政王的能力和企图都不一样, 所以最后的结果也不一样。

大清入关之初,顺治皇帝福临,尚是幼童,无力执政,他的登基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大清帝国实际的执政者是睿亲王多尔衮,他成为摄政王!大清的第二位摄政王也是最后一位,爱新觉罗·载沣,他和清王朝的最后两个皇帝都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载沣是光绪皇帝的同父异母的弟弟,溥仪皇帝的父亲。

清朝为何是以摄政王加孤儿寡母始,又以摄政王加孤儿寡母终?
答:03皇帝年少,摄政王起到了关键作用。越往近代,其实我们就会发现,皇帝的权力越薄弱,象征性的作用其实更大。在多尔衮时代,他手握大权,权倾朝野。在他的带领之下,清朝大军入关,征服了天下。如果换任何一个没有能力的人,可能他们就入关抢一波粮食,便回去了。到了载沣时代,他压根就没有能力遏制革命...

历经四个朝代,辅佐两代幼主的皇后到底是谁
答:四个朝代是指4朝: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福临(顺治)、清圣祖玄烨(康熙)两代幼主是指清世祖福临(顺治)、清圣祖玄烨(康熙)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原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她通今博古,聪慧异常,是清朝最有才能的皇后。清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十年(1625年)二月,博尔济吉特氏孝庄...

什么是摄政王、什么是恭亲王?
答:一般情况下摄政王只是当摄政的是皇族亲王时的一种称呼。如中国西周时期周公摄政,汉朝时王莽摄政,清世祖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宣统中醇亲王载沣摄政。2、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

清朝的摄政王权力都很大,他们可以直接当皇帝吗?
答:就清朝来说,这一王朝曾出现过两位非常著名的摄政王,分别是清初的多尔衮以及清末的载沣。其中就多尔衮来说,此人在皇太极去世之后曾试图争夺过大清皇位。但是碍于另一竞争者的实力也不可小觑,所以他始终没能占得太多优势。为了在这场争夺战中获取尽可能多的利益,多尔衮最后选择放弃自己,转而拥立年幼的...

清朝最高官职是什么,据说清朝只有两个人当过,权力比君王还大?_百度知 ...
答:清朝的这个最高官职就是摄政王,摄政王就是能代替皇帝执政的职位,就连在位的皇帝都必须让他三分。而大清当过摄政王的两个人分别是多尔衮和载沣,他们的权力已经超过了在位的皇帝。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摄政王的职位呢!那是因为当年登基的皇帝年龄太小了,无法自己支撑朝政,而且身边皇帝的母亲又没...

鳌拜对清朝如此的忠心,为何康熙定要除掉他呢?
答:顺治帝驾崩前,指令索尼四位内大臣为顾命大臣。鳌拜居四辅臣之末位,但资格老,军功高,常常气势夺人。新的幼主康熙长大成熟,也如乃父顺治一般少年老成,他于康熙六年开始亲政,而四辅臣只留有鳌拜和遏必隆。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说:“在康熙十五六岁时,四位摄政王中最有势力的宰相,把持了议政王...

鳌拜作为大清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鳌拜的势力到底有多强大
答:而且,也都在顺治灵前盟誓,全力辅佐玄烨拥护大清,至死不渝。而且,大清也想让这四人共同存在,不仅可以继续为大清效力,辅佐大清幼主,还可以让这四人达到互相牵制、以防一方势力过大,对大清造成威胁的目的。其实,这四人之间也存在很大利益纠葛,而鳌拜是最有想法的一人,并且,成为辅臣之首是鳌拜一直...

我想了解多尔衮那时清朝的人和事。
答:在清军入关前,多尔衮追随皇太极转战南北,为清朝统一东北及蒙古各部做出了成绩,其地位已跃居诸王之上。 摄政亲王 帝王之权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另一方面,多尔衮和多铎所统率的正白、镶白两旗,则主张立多尔衮为君。多尔衮的两个同母兄弟武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和一些贝勒大臣,曾“跪劝睿王,当即...

想不明白慈禧临死前,为什么立幼主
答:好像是因为慈禧很喜欢溥仪的爹载沣吧希望他以摄政王的位置治理清王朝而且同治帝很光绪帝都需要后继有人所以立年龄比较小的做皇帝比较合适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