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与香港的世纪情缘

~

1916年,19岁的叶剑英从广东乘船至香港,经香港转轮渡去往南洋。

这是他第一次出国,但不是去留学,而是去打工。

他的家境不算好也不算差,父亲叶钻祥自幼习武练功,曾在梅县考取武秀才,但却没有捞到官位,只好退出官场,转行做点小买卖。

有时,叶钻祥帮别人杀猪、打渔,有时,兼职做“水客”,赚来的钱除去日常生活开销,剩下的就是供他读书。

叶剑英天资聪颖,1908年,念完了私塾后,升入丙村三堡学堂继续求学。

学校内的老师知识渊博,思想进步,其中,以林修明为典型代表。

时值辛亥革命前期,中国长夜如磐的封建 社会 正在发生剧烈的震颤,影响力波及古老的梅州城。

林修明带领学生,发起“头上革命”,剪掉长辫,向旧势力抗争。

在老师的科普下,叶剑英受到启蒙,了解了当下 社会 的局势与孙中山先生所做之努力。

他看到本地的清兵专做些蝇营狗苟之事,忍不住与他们争辩,联动学生与这群“蛀虫”动起手来。

但以暴制暴只能短暂解决矛盾,如何让老百姓彻底跳出火坑才是问题的关键点所在。

在那之后,他考入梅县务本中学,后转到私立东山中学,不仅攻读书本知识,还开始注重学习武术,既撰写文章,又积极参与文体活动。

1915年秋毕业之际,他在同学录的序言中挥笔写下:“成则周武三千,败则田横五百”,告诫同学们勿忘自己身上承担着的责任与使命,要为国家富强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中学毕业后,叶剑英渴望再攀知识的高峰,去省城、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开开眼界,但因家庭情况不允许,暂时搁置了此计划。

他应父母的要求回乡,在雁洋横山的一所小学任教,但心里还是想着,去外面闯荡一番。

这个念头一直萦绕不散,他便与父亲心平气和地谈了一次。

叶钻祥看自己的儿子态度坚决,也就不再左右他的想法:“你的堂哥叶宜桐在马来亚怡堡,待与他联系后,便去南洋谋生吧。”

那几日,叶钻祥找了一位与自己相熟的“水客”,嘱托他把叶剑英带去香港,再经新加坡抵达马来亚。

漂泊与奔波十余天后,叶剑英与伯父、堂哥会合,顺利地在当地落了脚。

但他的钱已经用光了,得赶紧找到工作才行。

那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得如火如荼,马来亚成了英殖民主义案板上的一块肉。

当地的资本家如同大象,求职者如同蚂蚁,轻轻一踩就会被踩死。

读过书,有点文化底子的叶剑英,不至于沦落到去工厂做工,先后当过英文打字员、小学国文教员,但发下来的薪水寥寥无几。

在他的生活愈加艰苦、穷困时,云南都督唐继尧派人来南洋招收华侨子弟入云南讲武堂就学,叶剑英听到了这则消息,立刻报了名,成功通过考试被录取。

他靠着攒下来的微薄收入,又得到了堂兄宜桐等人的支持,于1917年夏天坐船返回香港,再经越南海防、河内,取道滇越铁路前往云南昆明。

这一去一回,香港,成了他走上 社会 的出发地与投笔从戎的转站点,有了不同的意义。

云南讲武堂让叶剑英儿时嫉恶如仇的那股子劲发挥出来了,校内群英荟萃,皆是有理想有抱负的能人,这使他感到无比兴奋。

在那里,他学习到了军事技能与战场谋略。

偶尔,他会写一封家书回去,报报平安,说一说自己过得怎么样。

他在信中对弟弟叶道英袒露心声,称他决定为国一展英雄之志。

为了鼓励自己,他把父亲为他取的名字——叶宜伟,改成了叶剑英。

三年,弹指一挥间,叶剑英毕业了,国内的局势又变了天。

早些年跟着孙中山干革命的人,渐生异心,比如说当初为云南讲武堂招生忙前忙后的唐继尧。

还有一些曾积极参与辛亥革命的各地军阀,成了墙头草,风吹两边倒,比如说广西军阀刘震寰等人。

在革命局势不明朗时,叶剑英仍决定投奔孙中山。

1920年,他加入国民党,被分配到粤军工作。

因基础知识学得够扎实,叶剑英的军事才华慢慢显露。

他以南洋华侨身份,只身前往汕头、香港、江门三地,策反桂系部队,为粤军攻下广州,两广统一铺好了路,立下一功。

粤军总司令陈炯明,起初不愿班师回广东,在军队本身受到了威胁后,才勉强听命于孙中山,从广西回粤,率部打败了盘踞广东的桂系军阀。

此人野心大,表面迎合,却满肚子花花肠子,令人捉摸不透。

北伐战争前,陈炯明多次破坏北伐,不让孙中山在桂林设置大本营,拒绝与孙中山讨论关于北伐的种种问题。

1922年8月,在把持广东军政大权后,他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狐狸尾巴,公然反对孙中山。

被逼无奈下,孙中山只好去上海暂避风头,而担任大总统随员的叶剑英,再一次回到香港,与先期抵港的同事碰头。

这是叶剑英第四次去香港。

他与孙中山不呆在一处,但却以书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革命的任务在一封封的信件中写得清楚明白,叶剑英要想办法筹款,支持北伐继续进行下去。

他联系了老同盟会员、著名侨胞邓泽如及一大批在海外的云南讲武堂同学,登记好每一笔捐款,让北伐部队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1924年1月,叶剑英应廖仲恺邀请,参加筹办黄埔军校工作。

在黄埔军校,叶剑英结识了周恩来,对共产党的广阔胸襟和伟大抱负深感佩服,多次提出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蒋介石叛变革命之后,叶剑英虽然已经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但他深明大义,通电讨蒋,挽革命于危难,用行动证明了到底要走一条怎样的路。

在周恩来的介绍下,他得偿所愿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不过,他的行为激怒了蒋介石,被列进了国民党的黑名单中,叶家也一度卷进了风波里。

十万大洋的悬赏通告张贴在大街小巷,叶剑英回到了熟悉的香港,时不时地变换住所,在交通员的接应下,远赴江西,继续奔忙。

1938年,叶剑英因病去香港就医,顺便开展工作,他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的廖承志、潘汉年打交道比较多。

为了在香港宣传抗战思想,他特地指导该如何操作,果然激起了当地民众的抗战热情。

1950年初,广东闹春荒,时任广州市市长的叶剑英,又想到了“老朋友”香港。

他觉得只需要在外国采买粮食,再经香港“中转”,运入广州,就可以解决军民所需粮,缓解大家的燃眉之急。

为了广州的经济,叶剑英格外注重人才的引进,他奔走香港,鼓励香港工作的文化界精英人士回广州发展。

每次去香港,他总有解决某些问题,总能有所收获,总能认识新的朋友,与香港市民建立下了宝贵的情谊。

1977年至1983年,叶剑英担任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对港澳台的回归统一问题倾注了大量心力。

他的这份心意被一众港澳台同胞看在眼里,部分港澳政协委员还给他写过致敬信。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巧的是,这一年,恰好是叶剑英元帅诞辰100周年。

叶剑英与香港的世纪情缘,是旁人所不可复刻的。



相关兴趣推荐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