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家庭用火、取暖、洗浴时缺乏预防措施,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几乎不溶于水。进入人体后,体内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高300倍,使血红蛋白丧失了携带氧的能力和作用,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
中毒初期只是表现为头痛,以后随之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心慌、四肢无力、皮肤黏膜出现樱桃红色等症状。当人们意识到已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往往为时已晚。因为支配人体运动的大脑皮质最先受到麻痹损害,使人无法实现有目的的自主运动。
此时,中毒者头脑中仍有清醒的意识,也想打开门窗逃出,可手脚已不听使唤。所以,一氧化碳中毒者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救。
当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后,救助者必须迅速按下列程序实行救助:
因一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气略轻,故浮于上层,救助者进入和撤离现场时,如能匍匐行动会更安全。进入室内时严禁携带明火,尤其是开放煤气自杀的情况下,室内煤气浓度过高,按响门铃、打开室内电灯产生的电火花均可引起爆炸。
进入室内后,应迅速打开所有通风的门窗,如能发现煤气来源并能迅速排出的则应同时控制,如关闭煤气开关等,但绝不可为此耽误时间,因为救人更重要。
然后迅速将中毒者背出充满一氧化碳的房间,转移到通风保暖处平卧,解开衣领及腰带以利其呼吸顺畅。同时呼叫救护车,随时准备送往有高压氧舱的医院抢救。
在等待运送车辆的过程中,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肺内导致窒息。为促其清醒可用针刺或指甲掐其人中穴。若其仍无呼吸则需立即开始口对口人工呼吸。
必须注意,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这种人工呼吸的效果远不如医院高压氧舱的治疗。因而对昏迷较深的患者不应立足于就地抢救,而应尽快送往医院,但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人工呼吸绝不可停止,以保证大脑的供氧,防止因缺氧造成的脑神经不可逆性坏死。

1. 迅速脱离中毒环境  将病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立即为密闭居室开窗通风,松开病人的衣领、裤带,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呼吸、心跳停止的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 纠正缺氧  立即吸氧,吸氧可以加速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促进一氧化碳的排出。有条件的应立即行高压氧治疗,高压氧舱治疗能增加血液中溶解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可迅速纠正组织缺氧。高压氧治疗应在早期,最好在4小时内进行,如属昏迷或碳氧血红蛋白>25%,即使病人未发生昏迷,均属于高压氧治疗的适应症。如无高压氧设备,应采用高浓度面罩给氧或鼻导管给氧。  3. 改善脑组织代谢  昏迷时间较长,高热或频繁抽搐者,可采用以头部降温为主的冬眠疗法,以减少脑代谢率,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性。早期给予ATP,辅酶A,细胞色素C等静脉滴注,以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应用脱水剂、利尿剂以防止脑水肿,可用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必要时可与速尿联合或交替使用。  4. 对症治疗  低血压休克者给予扩容抗休克,抽搐者给予安定、苯巴比妥,肺部感染者给予广谱抗生素。

首先,在保暖的前提下,打开门窗通风,以保证中毒者处于新鲜空气流通的环境中。

其次,要注意对不同程度中毒者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神志不清,但呼吸道通畅的中毒者,为了防止中毒者将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需将头部偏向一侧放置;对于昏迷或抽搐者,可采取按压刺激人中、十宣、涌泉等穴位使其苏醒;对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当然,在采取这些措施时,要考虑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对于较紧急的,应尽快送到医院进行治疗,以免错失最佳救治时间,造成更大的伤害。

/iknow-pic.cdn.bcebos.com/fcfaaf51f3deb48fa5d6ceb0ff1f3a292df57824"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fcfaaf51f3deb48fa5d6ceb0ff1f3a292df57824?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cfaaf51f3deb48fa5d6ceb0ff1f3a292df57824"/>

扩展资料:

一氧化碳中毒后,如果早期没有发现和救治,后果十分严重。因此,要想避免一氧化碳中毒,还是要以预防为主。具体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在家庭生活中,煤碳要烧尽,不要闷盖,煤炉要安装烟筒。尤其在冬季阴天或雨雪天气,湿煤燃烧不完全,加上室外气压低,室内的一氧化碳不易排出。因此在家中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发生意外。

2、使用燃气热水器时,不要密闭房间,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洗浴时间切勿过长。

3、使用管道煤气时,要定时检查,防止管道老化、跑气、漏气。烧煮中防止火焰被扑灭,致使煤气溢出。

参考资料来源:/gx.people.com.cn/n2/2019/0126/c179430-32579103.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网-一氧化碳中毒急救原则">人民网-一氧化碳中毒急救原则

参考资料来源:/lxjk.people.cn/n1/2018/0212/c404177-29820789.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网-怎样预防、如何处理??教你应对一氧化碳中毒">人民网-怎样预防、如何处理??教你应对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是无臭、无色、无刺激性地气体,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与血红蛋白或其他含铁蛋白质形成可逆性结合,使血液运输氧地能力降低或消失,致使组织不易或失去利用氧地能力,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地能力比氧大300倍,碳氧血红蛋白地离解速度又比氧合血红蛋白慢3600倍,故很容易使组织缺氧。高浓度地一氧化碳还能直接抑制细胞内呼吸。一氧化碳急性中毒患者应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并注意保暖。中度中毒者,应立即送医院吸氧,注射呼吸兴奋剂,并及时对症治疗,重度中毒者除采取上述措施外,可进高压氧舱治

一氧化碳中毒在生活中称为煤气中毒,是中毒类型中常见的一种,主要是由于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以引起缺氧症状,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一氧化碳中毒对人体的生命健康是有很大危害,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要多了解一些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措施,及时做好急救措施,避免出现生命危险。



一氧化碳中毒最有效的解救方法是
答:1.氧疗:是CO中毒最有效的方法,可纠正缺氧和促使COHb离解。轻、中度缺氧病人可用鼻塞给氧4~6L/min,严重中毒病人可用储氧面罩高浓度吸氧8~10L/min,有条件者可用高频吸氧或高压氧治疗。2.血液或血浆治疗:对于危重病例亦...

运用化学平衡理论,简述抢救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首先将病人移到通风处,而一氧化碳中毒通常发生在冬季,所以注意保暖!报120,等待救援.在医院通常是一些对症治疗,大流量吸氧,点滴,纠正酸碱平衡.如果比较严重的会进高压氧舱做进一步的深切治疗!急救措施就2点:1大量吸氧,强迫血...

CO中毒怎么办?
答:1 立即吸氧气:轻度中毒者可给予鼻导管吸氧,中、重度者,应积极给予常压面罩吸氧,有条件立即给予高压氧治疗。2 静滴过氧化氢或使用静输氧等药物:3 降低颅内压力: 20%甘露醇并间以50%的葡萄糖液静点,或静注呋噻米 ...

一氧化碳中毒后有什么解毒办法?
答:发现一氧化碳中毒时那首先需要脱离中毒的环境,应立即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通畅,然后迅速将病人从房中搬出来,搬到空气新鲜、流通而温暖的地方,并松解患者的衣领腰带,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对于中毒症状较轻的,意识又清楚...

煤气中毒怎么办
答:(1)一般处理 呼吸新鲜空气;保温;吸氧;呼吸微弱或停止呼吸的患者,必须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必要时,可用冬眠疗法;病情严重者,可先放血后,再输血。(2)防治脑水肿。(3)支持疗法。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

当一氧化碳中毒后,应采取的措施是?(选择题)大神们帮帮忙
答:首先,在保暖的前提下,打开门窗通风,以保证中毒者处于新鲜空气流通的环境中。其次,要注意对不同程度中毒者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神志不清,但呼吸道通畅的中毒者,为了防止中毒者将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需将头部偏向...

煤气中毒急救措施
答:3 煤气中毒的急救措施 立即开窗 1、若发现有煤气中毒事故,抢救者,应第一时间低位或匍匐进入室内(因一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略轻,故浮于上层),迅速打开所有通风的门窗,若能发现煤气来源可迅速关闭煤气开关,但决...

火灾中出现的中毒该如何急救
答:一氧化碳中毒症状较轻的伤员,可喝少量食醋或泡菜水,让其迅速清醒。迅速与医生联系送往医院救治,进行高压氧舱内治疗。室内安装有害气体报警器,当室内一氧化碳浓度超标准时,能及时报警预防中毒。二、二氧化碳吸入过多的急救 ...

一氧化碳中毒的现场急救常识
答:现场急救时,常用口对口吹气法进行人工呼吸,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收效快,具体做法是:先是让触电人脸朝上仰卧,头部尽量后仰,救护人一手捏紧触电人的鼻子,另一只手掰开触电人的嘴,救护人紧贴触电人的嘴吹气(图8-4)。也可以隔一层纱布...

煤气中毒怎么办
答:冬天取暖很多地方都要用到煤炉、煤气,不多加注意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煤气中毒即是一氧化碳中毒,对生命安全存在极大隐患。那么,煤气中毒怎么办呢?一起来看看下面介绍的急救措施。一、煤气中毒急救措施:1、应尽快让病人离开...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