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卡怎么转换到中国电信卡

中国移动卡怎么转换到中国电信卡~

目前该服务仅在部份省、市试点,具体以10086实时咨询为准。

可以换成中国电信卡。
携号转网,无需改变自己的手机号码,就能转而成为另一家电信运营商的用户,并享受其提供的各种服务。通过携号转网可以将中国移动的卡转为中国电信,使用中国电信的网络。
携号转网主要包括固定号码携带和移动号码携带两种。号码携带有助于扶持运营商,促使新运营商快速进入市场。通过携号转网,中国移动可以转为中国电信,中国电信也可以转为中国移动。

扩展资料:
携号转网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设改造阶段(3月到8月):3月底前,各运营商集团公司要制定本企业的建设改造方案,信通院制定完成集中业务管理系统建设改造方案。
第二阶段:联调联测阶段(9月到11月):10月底前,各运营商、信通院完成全业务流程联调测试,具备系统割接上线条件。11月10日前,各运营商、信通院完成系统割接上线,做好系统定级备案、符合性评测等网络安全相关工作。
第三阶段:服务提供阶段(9月到11月):9月20日前,天津市、海南省、江西省、湖北省、云南省完成试验,按照“携号转网”管理政策正式提供服务。11月10日至25日,其他26个省“携号转网”服务上线试运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携号转网

办理携号转网服务,须先向携出方查询号码是否满足携转条件,满足携转条件的用户向携出方申请获得携出授权码,并到携入方营业厅申请办理携入,办理完成后携入方会为您提供新的移动电话卡。具体办理流程如下:
1、查询是否符合携转条件:编辑短信“CXXZ#姓名#证件号码”发送至携出方客服号码,即可获悉是否具备携号转网条件;
2、获取授权码:编辑短信“SQXZ#姓名#证件号码”至携出方客服号码;
3、办理携入:获取到授权码后,携入方营业员在系统中为您办理携入申请、开通新卡。

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携号转网服务管理规定》。今日为2019年11月26日,因此暂无法办理携号转网相关业务。

据工信部部署携号转网工作时间表:第一阶段天津、海南、江西、湖北、云南5个试点省(市)完成试验,正式提供服务。第二阶段,11月10日至25日,其他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携号转网服务上线试运行。第三阶段为11月30日前,全国范围内正式提供服务。

2019年11月11日,工信部印发《携号转网服务管理规定》,规定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

扩展资料

2019年11月14日,三大运营商发布携号转网服务细则,并表示从11月10日起进入试运行阶段。1349、174、170等一批号码不能携号转网。

要查询号码是否满足携号转网条件,可通过短信查询,中国电信用户通过编辑短消息“CXXZ#姓名#证件号码”发送至中国电信官方客服短消息平台10001查询号码是否满足携转条件,10001及时反馈用户查询结果。

中国移动用户通过编辑短消息“CXXZ#姓名#证件号码”发送至中国移动官方客服短消息平台10086查询号码是否满足携转条件,10086及时反馈用户查询结果。

中国联通用户通过编辑短消息“CXXZ#姓名#证件号码”发送至中国联通官方客服短消息平台10010查询号码是否满足携转条件,10010及时反馈用户查询结果。

满足条件的,如有携号转网后受影响的其他业务,运营商将在反馈查询结果的同时告知用户受影响的业务,告知内容真实准确。

用户向携出方申请获得授权码,带着身份证和有效期内的授权码到携入方申请办理携入。不满足条件的,将一次性明确告知用户不满足条件的原因、携号转网后受影响的业务以及咨询途径,并通过客服电话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实现满足条件的咨询。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骗取个人信息盗刷银行卡 “携号转网”这些骗局要小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携号转网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三大运营商发携号转网细则:这些号码不支持



中国移动卡可以办理携号转网,转换到中国电信卡。

携号转网,也称作号码可携带、移机不改号。

携号转网主要包括固定号码携带和移动号码携带两种。目前,三大运营商尚未完全对外开放,只有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试点网络转移,包括天津、海南、江西、湖北和云南。

首先,需要致电当地营业厅确认是否支持转账,其次,如果支持携号转网,应持身份证到原营业厅办理转出手续,再到营业厅办理转入手续。

扩展资料:

携号转网有助于支持新的运营商,促进他们快速进入市场,认为实施承载信号网络传输可以使消费者、国家和电信业受益,号码携带不仅有利于消费者,而且有利于优化市场结构,通过市场控制措施,可以实现有效竞争,提高消费者福利。

对于消费者来说,号码携带可以降低网络传输的成本,对于国家来说,号码携带可以节省号码资源,号码携带可以打破现有电信运营商的优势地位,从而促进市场竞争,优化市场结构,实行号码携带后,号码资源通常由第三方管理,也节约了社会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携号转网



移动卡卡转入电信,需办理携号转网的用户可携带本人身份证件前往电信自办营业厅申请,申请受理后的24小时内,将有专人与用户取得联系并约定再次前往营业厅办理手续及领取新手机卡的时间。

携号转网限制:

1、非实名制手机用户;

2、用户与携出方有欠费或账务不清等话费纠纷;

3、用户与携出方签订有在网协议且时间未满;

4、申请号码已停机;

5、sim卡被偷或丢失;

6、携出方网络故障。

扩展资料

携号转网业务收费的高低,对携号转网政策的实施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对多国移动号码携带的收费与业务使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后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1。两者不存在严格的负相关关系,但仍然存在业务收费越高,业务使用率越低的趋势。

号码携带既有利于消费者,也有利于优化市场结构,通过市场的管制措施,实现有效竞争,提高消费者福利。实施号码携带后,号码资源通常由第三方集中管理,也节约了社会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闽南网-移动号怎么转到电信方法



携号转网也称作号码可携带、移机不改号,指在原号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更换网络服务运营商的业务。

移动号码携号转网电信怎么办理
答:5.用户前往中国电信营业厅,携带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办理携号转网手续。在办理过程中,用户需要根据工作人员的要求进行相关操作,如办理新卡、缴纳相关费用等。6.完成携号转网手续后,用户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手机信号会重新切换到中国电信网络,并且原有的手机号码保持不变。

中国移动携号转网电信怎么办理
答:2.到电信营业厅办理:用户需要亲自前往电信营业厅办理携号转网业务。在办理过程中,用户需要填写一份转网申请表,并提供上述准备好的材料。3.签订新合同:办理携号转网后,用户需要与电信签订新的合同。合同内容包括套餐选择、费用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套餐。4.办理号码转网:在办理完新...

移动转电信携号转网怎么办理?
答:1. 在中国联通营业厅或电信营业厅办理“携号转网”服务。您可以前往最近的中国联通或中国电信营业厅,向工作人员咨询携号转网的具体办理流程和所需材料。2. 准备相关材料。一般来说,您需要携带以下材料前往办理:原号码所属运营商(移动)的手机号码、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以及有效的实名登记信息。3. 填...

中国移动的号码可以转为中国电信吗?怎么转?
答:1、查询是否符合携转条件:编辑短信“CXXZ#姓名#证件号码”发送至携出方客服号码,即可获悉是否具备携号转网条件;2、获取授权码:编辑短信“SQXZ#姓名#证件号码”至携出方客服号码;3、办理携入:获取到授权码后,携入方营业员在系统中为您办理携入申请、开通新卡。安徽电信公众号为您服务。

移动卡怎么在不换号的情况下换成电信卡?
答:移动卡在不换号的情况下换成电信卡,可以通过携号转网的方式实现。携号转网是指用户可以在保留原手机号码不变的情况下,更换不同运营商的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用户首先需要确保自己的移动卡没有签订任何长期合约或存在未结清的账单。接下来,用户需要前往电信营业厅或官方网站了解携号转网的具体流程和...

我是中国移动的因该怎么才能转到电信?
答:您好,携号转网到电信方法如下:1、移动/联通用户发送短信“CXXZ#用户名#证件号码”至移动10086/联通10010查询携转资格,如不具备携转资格,请用户到移动/联通取消不能携转的限制。2、如用户符合携转或已取消限制的,请用户发送短信“SQXZ#用户名#证件号码”至移动10086/联通10010申请携转授权码。(...

本人移动的手机卡,可以转联通或是电信的运营商吗?
答:您好,是可以的,目前是支持办理携号转网业务的,移动的手机号码是可以转网到电信或者联通的。

移动卡转成电信卡在不换号码的前提下如何操作
答:您好,根据您所描述的问题属于携号转网,目前中国移动携号转网已开放办理省市为天津、海南、湖北、云南、江西。建议您也可随时通过10086人工获取最新内容。

中国移动的号码可以转为中国电信吗?怎么转?
答:查询是否满足携转条件:电信/移动/联通用户使用本机发送短信「CXXZ#姓名#证件号码」至 10001/10086/10010;若收到满足条件的回复,申请授权码:电信/移动/联通用户使用本机发送短信「SQXZ#姓名#证件号码」至 10001/10086/10010;在授权码有效期内持本人身份证前往转入方的运营商营业厅办理入网手续,目前...

移动手机转移到电信手机
答:2、查询办法:用户使用本机编辑短信“CX#证件号码(身份证号)”发送到10630999(移动),本机收到回复:查看是否符合条件,如不符合携转条件或者不清楚短信也请咨询手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运营商客服。3、办理时间:具备携号转网条件后推荐大家月末办理,这样原来的手机套餐不会被浪费,可以在下...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