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人生边上》:以临近死亡的方式考虑怎样活着

~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 没有了吗?

——杨绛

假如生命已经走到尽头,弥留之际你会对谁说些什么呢?对人生的记忆会剩下什么呢?死亡是一个被禁锢在文学作品和哲学家圈子里的敏感话题,我们普通人整日为繁杂的生活奔波辛劳,又怎么会有心思去考虑死亡呢,所谓“未知生,焉知死”。哪怕到了那一刻,恐怕我们所直面的也是对死亡未知的恐惧和对离去无力回天的焦虑,丝毫没有寂静的思绪去考虑,而时间的发动机又不可能停止。

而在《走到人生边上》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一位睿智老人,经历了痛失爱女、丈夫,“又老又病又忙”的境况下,坐在书桌前,边思考边写作。既有过往温暖的回忆,父母、丈夫、女儿,也有对灵魂、本性、天命、文明等问题的冷静思考,或者面对某个想不通的问题时,虚心地读书求教。疾病的折磨并没有停止,却又显得那样微不足道。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有一段画面始终缠绕在脑海里,杨绛先生说钱钟书先生所谓的做坏事,就是跑到女儿房间里写首打油诗,“大牛洗澡,盆浅水少,没有办法,撒泡大尿”,然后署名杨绛,女儿问时便说是妈妈写的,不是他写的,一家人成天在玩。说起这些时杨绛先生的笑容,清澈和温暖中洋溢着无尽的幸福。

合上书,看着“走到人生边上”几个字,一直在想先生所写的一段,说假如她要上天堂,穿什么衣服、怎样的面貌,如果是现在的面貌,丈夫和女儿认得她,可与爸爸妈妈分别时他们 才六十来岁,从未见过她老到一百岁的模样,不认得怎么办?如果是十五、六岁的时候,钱钟书和钱瑷都不会认得。只好“甩掉了肉体,灵魂彼此间是认识的,而且是熟识的、永远不变的,就像梦里相见时一样”。大概许多人和我一样,都不曾认真想过这个问题。也许是毕业,或者聚会、某一次告别,我们和很多人都从“再见”变成了“再也未见”,想到这里,也许有几分惦念、几分回忆。如果换是亲人,总是在思念和悔恨中掺杂着愧疚。像金庸先生小说里所写“此时纵聚天下珍宝,亦焉得以易半日聚首?重财宝而轻别离,愚之极矣,悔甚恨甚!”

面对死亡,或许是我们年轻人缺的一课,没有面对死亡的严肃,就缺少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对时光的珍惜和把握,但我们至少该去尝试“走到人生边上”。



读杨先生《走到人生边上》所思所得
答:坐井观天的青蛙,如果一辈子活在井里,那么直到死,它都会认为自己已经看过了完整的天空,它认为他的一生是完美的。 有些时候,看不透也是人生哲学。 结束言: 很敬佩杨先生能在九十多岁的年纪写成此书,《走在人生边上》是一种对我们的启迪,认真读完之后竟有“久别重逢“的喜悦。诚然,这本书是属于对自己人生有用...

《走在人生边上》越读越喜欢的杨绛先生
答:《走到人生边上》这本书是杨绛对于人性、生与死、灵与肉、人与命运的思考。 也是她首次直面探究人性,且非常坦然地发表她的想法,大概是她关于心路历程的感悟与总结。 正如她在《将饮茶》所说的,登上了一列向西的露天火车,做好准备,下一站就是孟婆店。 她在开篇说: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

《走在人生边上》: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答:后来翻查典故,是唐代王维的诗,意思是走到流水的尽头,发现无路可行,就干脆坐下来,观赏天上的流云。表达一种闲情逸致,悠闲到极点、豁达的状态。我想《走在人生边上》这本书的作者杨绛先生,当时就是这种状态吧。 对于作者杨绛先生不过多的介绍,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

笔记·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答: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增订本)杨绛 144个笔记自序>> 我寻寻觅觅找书看,从曾经读过的中外文书籍——例如《四书》、《圣经》,到从未读过的,手边有的,或请人借的——例如美国白璧德(Irving Babbitt, 1865—1933)的作品,法国布尔热(Paul Bourget, 1852—1935)的《死亡的意义》。>> 读书可以帮我思索,可是...

走在人生边上
答:焉知鱼之乐?子非我,焉知我之苦?但是生而为人,都有勇气去面对死亡,为什么没有勇气来面对生活?置之死地而后生,有什么不能重新再来呢?死者长已矣,我们无权评说他人的选择,只能过好自己的生活。走在人生边上,用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的一地鸡毛,任他虐我千百遍,我待他依然如初恋!

求杨绛先生的,《走在人生边上》txt或百度云
答: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0Oc7sHkLyyQAOCRsDd_pSA 提取码: vcf1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不过。《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钟书先生的第一个集子,由杨绛女士编定。本书则是这个集子的注释,回答了神和鬼的问题,有关人的问题,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

人生是一场修行,我们一直都在路上
答:——《走在人生边上》读后感 人死后会去哪里?世上有鬼神存在吗?灵魂和肉体是什么关系?命运是天注定还是由我掌控?人之初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信仰是什么?人活一世,是为了什么??…这一串串的问题,是在看杨绛的《走在人生边上》时,不断冒出来的。如果不是看这本书,我想我是不会去深入思考...

你一定要看的10本死亡之书
答:走在人生边上真的会看清很多,也会看轻很多。人这一生最重要的是能爱人亦有人爱,有爱的人生才是圆满的。幸福没有标准答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的人都是幸福的。《当呼吸化为空气》保罗·卡拉尼什当呼吸化为空气时,回望一生,你虚度了吗?医学界认为癌症患者至多只有常人的20%的精力,作者作为一名...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淡定从容,活出通透的人生!
答:《走到人生边上》是一本充满哲思与意趣的散文集,是96岁的杨绛先生在和老、病、忙的斗争中写下的自问自答小文,凝聚着这位智慧老人对命运、人生、生与死、灵与肉等根本问题的思考追问。杨绛先生的晚年其实是非常孤独的,女儿圆圆和丈夫钱钟书的离世,让她痛苦万分,从此“我们仨”,就剩下她一个人了...

悬崖边上的风景——读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答:况且上述假设是建立在重活时还带着前世的记忆。那么,既然我们大多数的人,终其一生,忙忙碌碌,只能做一个平凡的人,化作历史长河里的一粒尘埃。我们历经“生、老、病、死”的折磨,究竟是为了什么?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之时,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写下了《走到人生边上》这本书,用自己近一个世纪的...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