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晕斯巴达战士是什么,洪魔是什么,洪魔发个图片来

关于《光晕》里的洪魔,我前天看了优酷上两个光晕的cg合集,都是30分钟上的,剧情里面说洪魔是什么~

楼上的回答是错的,前部分基本对,后面是先行者跟人类打的时候人类已经不行了,所以没非多大事,打完之后才知道人类刚跟虫族(洪魔)打完。针对虫族,先行者内部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大架构师为首的主张建设光环对抗虫族的政治团体,一派是以宣教士为首的武侍者和造物者阶级主张建设盾世界把虫族入侵的损失降到最低,并扩充军队建立巡航警戒舰队彻底检查银河,发现虫族回归便隔离星系,进行战斗,但最终议会选择了大架构师,政治斗争失败的宣教士心灰意冷进入冥冢,随后军队也被议会解散,剩下的武侍者们有的被迫害,有的被从议会调到边远的星系,曾经的军队就这样各回个家各找各妈。直到多年后虫族回归,先行者重组军队却已经来不及了(其中的战役细节太多,这里讲不清楚,看小说吧),最后启动光环,重建银河系

那个,按照先驱的设想,如果没有通过洪魔考验的种族的话,那就让洪魔吞掉整个银河系的说。。。然而出了古人类,通过了考验,所以洪魔的目标就是干掉先行者。但是先行者研发了光环,在开启后,洪魔几乎灭绝,但是仍有小部分留存,比如盾世界0459表面的洪魔,04环带上用来研究的洪魔样本以及05环带上已经泛滥的洪魔,但是普遍没有到行星际的状态。而且,同为先驱制造的东西,智域也容易被光环破坏。实际上智库长认为光环能把智域像洪魔一样直接消灭并不复存在。但实际上,智域在光环发射后仍旧存在并缓慢恢复,才有了光环5的剧情。可见,即使是光环这个大杀器也没办法完全消灭洪魔。。。所以洪魔下场要不就是完全吞没银河系,要不就是人类强行不去搞洪魔,让它们无法发展,然后洪魔就保持原生的样子

斯巴达战士是《光晕》中UNSC抗击星盟的秘密武器,是“斯巴达”计划的产物。他们是一群经过特殊强化过的人类。“斯巴达’是避免大量平民死亡的惟一办法。他们将成为完美而精确的打击力量。他们可以避免内战爆发。”

斯巴达们通过一系列的日常训练来舒展身体,强化肌肉纤维,进行轻度拳击练习,还大量进食。按照命令,他们一天五次摄入高蛋白食品,吃完后还得到医务室进行维生素和矿物质注射。

他的队里只有三十二个人,其他三十个“斯巴达计划”的候选人被刷了下来:有些死于生物强化手术过程中,余下的没挺过手术副作用的折磨,无法成功“变异”,只能被调往军情局,进行永久性服役。

他想念他们,但他自己和余下的人还得继续往前走——恢复身体技能,再次证明自已的潜能。

他们服从的是“不是每次任务都有明确的目标或者符合逻辑的结论。你首先要服从命令,接下来才考虑你或者同伴的性命。”

“斯巴达”们除了这些训练外,他们引以为傲的盔甲当然也不能少。标准型盔甲是运动时速可达32公里/小时,举重两吨,配备拥有自动瞄准系统的30毫米重型机关炮(斯巴达一期战士盔甲的武器,不是雷神锤的武器)。他们还配备了最新型的运动探测仪和红外望远镜。当然,标准轻型武器对装甲的攻击完全无效。“雷神锤”盔甲的表面在光线下泛着略偏金绿色的彩虹般的色彩。它能覆盖大部分的身体,包括腹沟、大腿、膝盖、胫部、胸膛、肩膀还有前臂等;头盔带有一个电源组,但比任何标准的陆战队头盔电池组都显得轻巧。而盔甲里则衬着粗糙的黑色金属。 它的外壳由高强度的复合材料制成。我们又往里面加入了一种能够抵消能量武器攻击力量的材料——为了应付最新的敌人。”她接着指了指里面部分,“每一套战斗服装都有一层能保持温度的凝胶层,其密度能够灵敏地发生变化。紧贴着操控员的是一层湿度吸收服,上面的生理调节器能够不停地调节温度,另外还有与你的神经系统相联接的微电脑。 它的内部有一种新型液态活性金属。这是一种不定形、不定积和可增加强度的金属。说得简单点,它能够让穿着者力量加倍,将反应速度提高到普通人的五倍。 头盔里的显示器就出现了其他盔甲的定位检测结果。植入于每一个UNSC战士体内的UNSC标准神经芯片能够检测友军的位置,并将其在头盔的显示屏上显现出来。而这套盔甲更加特殊,他的精神一集中在这上面,就能立即开启一个安全通讯频道。

斯巴达爆发冲刺时速达到55公里,战斗环境下,当他们的肾上腺素开始起作用时,表现还要快得多。他们可以举起自身体重三倍的东西——根据他们增强的肌肉密度来看,这是预设标准的两倍。他们还能在黑暗中看见东西。”他们的反应时间估计为20微秒。挑战性越高,战斗越激烈,他们的士气就越高。

一期斯巴达

斯巴达计划是UNSC(联邦太空指挥部)为创造出一批生理,心理,遗传基因以及技术装备都优于常人的“超级战士”所制订的计划。

猎户座计划,又被称作第一期斯巴达,属于联邦海军情报局海军特种作战计划。由殖民地军事部门负责监督,计划生产一批先进的战斗小组用于镇压暴乱。这批战斗小组被训练成为反暴动,暗杀,攻坚战和消灭高价值目标的专家。第一期斯巴达战士们利用HEV(人员输送载具,又被称为单兵外大气层空降载具)进行轨道空降,并使用黄蜂式战斗机,武装突击艇(之后被HEV取代)和鹈鹕型运兵船协助任务。但一期斯巴达士兵并未达到计划的期望值,猎户座计划于2506年终止,所有成员转移至其他特种部队继续服役。

两位一期斯巴达战士在人类-星盟战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艾弗里·约翰逊和诺兰·伯恩,是首批与星盟正面交火的两人,艾弗里·约翰逊也可能是在人类-星盟战争中过后一个牺牲的人类,而Nolan Byrne的命运则无人知晓。

已知计划参与人

艾弗里·约翰逊二世(Avery Junior Johnson)

诺兰·伯恩(Nolan Byrne)

詹姆斯·李(James Lee)

基利(Gilly)

莫拉雷斯(Morales)

格拉迪斯·威尔逊(Gladys Wilson)

富兰克林·门德兹(Franklin Mendez)

一期斯巴达(斯巴达1.0)的后代被称为斯巴达1.1,包括Janissary James和Kevin Morales等共16人。

已知任务档案

行动代号:万花筒,由艾弗里·约翰逊二世带队,对分裂组织领导成员实施的一系列暗杀与斩首行动

随着叛军的攻击越来越有效,军队的损失越来越严重;UNSC需要进行相对于先前小规模特种战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到了2517年,海军情报局(ONI)声称如果不加强对远地殖民地的军事行动,暴动将会持续升级,进而演变成近地殖民地与远地殖民地见的全面战争。Catherine Halsey博士的二期斯巴达计划应运而生。

直至2517年,已有150名合格的候选人,但由于资金问题只有半数被“征募”。75名6岁儿童因此被“绑架”,为了保密,被绑架儿童的位置被他们的克隆体所取代,但这些克隆体因为各种技术原因在克隆后不久便会死亡。

二期斯巴达们在致远星由Mendez上士训练直至2525年,而后进行的生化改造中30名二期斯巴达牺牲,12名终生残疾。只有33名二期斯巴达完成改造并继续服役。2525年第一班斯巴达2期战士毕业后,Halsey博士马上着手培养第二班斯巴达2期战士。但由于候选人的缺乏(斯巴达战士的人选条件非常苛刻)以及大多数研究资金都被调去研究“雷神之锤战甲”的关系,第2班迟迟没有开始招收。2531年斯巴达2期计划正式关闭。

雷神装甲

特殊化神经界面

一块经过处理的神经界面被植入二期斯巴达的颅骨中,结合雷霆甲便可搭载战舰级AI。新版本神经界面也提供二期斯巴达与雷霆甲见的神经连接。

生化改造

1.碳化陶瓷骨质增强: 以碳化陶瓷强化骨骼:将高级材料移植到骨骼结构中,加入特殊材料让骨骼几乎不可能断裂。推荐剂量不超过骨骼总重的3%,以避免白细胞坏死。对青春期及青春期前儿童施术有特殊风险:骨骼爆发式生长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粉碎性骨析。

2.以注入物强化肌肉:将蛋白质复合体注入肌肉组织,以提高肌肉密度,并降低乳糖分解酶的恢复时间。风险:百分之五的受术者会产生致命的心脏膨肿症状。

3.甲状腺催化剂植入术:将含有人体生长荷尔蒙催化物的铂金小球植入甲状腺,以促使骨骼和肌肉组织的生长。风险:极少数受术者患上象皮病。性冲动受抑。

4.改造枕骨下毛细血管回流路径:能促进受术者的视网膜杆状细胞和锥体细胞的血液流动。极大提高受术者视觉能力。风险:视网膜排异或脱落。永久性失明。

5.以超导纤维取代神经树突:将神经细胞生物电传导转化方式变为反干扰电传导方式。提升受术体反应能力达300%。证据显示某些受术体有显著的智力、记忆及创造力提升。风险:手术体易产生帕全森症及弗莱彻综合症。

由ONI的詹姆斯·埃克森(James Ackerson)上校设计,三期斯巴达成功的替代了二期斯巴达成为UNSC的下一代超级战士。他们大多数由来自陷落殖民地的孤儿组成,他们使用相对于二期斯巴达更廉价的装备和训练,这使三期斯巴达的总体成本大幅下降。

二期斯巴达史无前例的成功震惊了UNSC。斯巴达超级战士无双数千星盟的故事已成为使他们成为传奇一般的存在。不幸的是,二期斯巴达的数量不足以扭转战争局势,更糟的是由于凯瑟琳·哈尔茜(Catherine Halsey)博士坚持使用最完美的基因载体而使计划一拖再拖。而生化改造带来的道德问题与耗资相当于一整个海军战斗集团的雷神甲也给二期斯巴达的生产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三期斯巴达被设计成拥有更良好的训练,使用相对廉价的装备的消耗品。他们以300到330人为一组进行训练,并接受连UNSC斯巴达二期都无法完成的自杀性任务(小说中的原话是一次性英雄)。虽然三期斯巴达的任务阵亡率接近100%。但对于ONI,这些任务都是成功的。他们用生命为UNSC换来时间以对抗星盟。ONI希望加以时日,足够多的斯巴达能幸存下来训练更多未来的斯巴达战士,使2531年是仅有的30个斯巴达战士在10到30年内扩充成为一支拥有数万人的三期斯巴达军团。

阿尔法连(Alpha Company)

狼群小队(Team Wolf Pack)- 连同阿尔法连其他297人全体阵亡

回音小队(Team Echo)- 连同大多数贝塔连战士在“鱼雷行动”的爆炸中阵亡。

狐步舞小队 - 服役中

印地小队(Team India)- 在“鱼雷行动”的爆炸中阵亡

利玛小队(Team Lima)- 在“鱼雷行动”的爆炸中阵亡

X光小队(Team X-ray) - 被困于先行者的盾世界,后回到常规空间

罗密欧小队(Team Romeo)在“鱼雷行动”的爆炸中阵亡

祖鲁小队(Team Zulu)- 不明

角斗士小队(Team Gladius)

武士刀小队(Team Katana)

军刀小队(Team Saber)

德尔塔连被计划于2552年开始组建(但从未此计划开始实施),如果投入行动,将是第四批三期斯巴达战士

第一小队(Team 1)

Jonah:现状 KIA 在一次偷袭星盟某月球基地的任务中和6个精英同归于尽(死前手臂被精英折断 眼睛被烧毁 但最后留下:“我一人换取6个精英的命,很划算的买卖。”这段话后引爆炸弹连同精英基地一起消失)

Roland:现状 KIA 被光剑戳穿身体 死前留给Jonah炸弹设置完毕的信号

 斯巴达4计划开始执行。
  新计划参考猎户座计划执行,一改之前诱拐儿童以及征召孤儿,帕拉戈斯基上将决心征召自愿加入的成年人组织新一代的超级战士部队。新一代的雷神锤装甲由私人军企设计开发。具体更新及其功效尚不知晓。
  已知功效——纳米修复技术:新一代雷神锤拥有在冷冻睡眠之中自我修复的能力。

(原文:帕拉戈斯基:“再也不会有像斯巴达2代一样的秘密计划了,当然,斯巴达3代计划也已经尘封退入到历史舞台的帷幕之后。要我来说,现在我们将会征召自愿加入的成年人来,就像猎户座计划那样训练超级战士。”
  哈尔西:“你指现在?”
  帕拉戈斯基:“当然,我们正在推进一项你闻所未闻的计划,斯巴达-4。”)

相当数量的斯巴达-4战士正在无尽号(UNSC新战舰)上服役。

已知成员:

萨拉·帕尔默 无尽号斯巴达指挥官

保罗·德玛科 君主(majestic)小队队长

安东尼·马德森 君主(majestic)小队狙击手

加百利·索恩 君主(majestic)小队成员

卡罗·霍亚 君主(majestic)小队成员

泰特拉·格兰特(majestic)小队成员

2536-2537

三期斯巴达阿尔法连开始服役

三期斯巴达阿尔法连在Mamore镇压暴动-任务完成

新君士坦丁堡之战-任务完成

Bonaza小行星带的行动-任务完成

2537年7月27日-2537年8月2日

普罗米修斯行动-任务完成,阿尔法连除3人外全体阵亡

2539

三期斯巴达贝塔连开始服役

2545

2545年7月3日

鱼雷行动-任务完成,全连除两人生还外全部阵亡

2545-2552

三期斯巴达伽马连开始服役

2552年10月31日-2552年11月3日

奥星之战

8

生化改造

同二期斯巴达,这里只列出使用的药品

8942-LQ99: 一种碳化硅陶瓷骨化催化剂,可以让骨骼变得不易断裂

88005-MX77: 肌肉纤维蛋白复合物,用来增强肌肉强度和韧性

88947-OP24: 视网膜反相的稳定剂,可以加强颜色与夜晚的视觉能力

87556-UD61: 改进的胶体神经,减少反应时间

下面是被用于改造三期斯巴达GAMMA连的药品,它们是非法的(小说原文:大脑改造在2513年被UNSC医疗法严厉禁止,关于它的道德谴责更是从来没有停止过),但Kurt-051认为这些改造有利于斯巴达战士在战场中生存。

009762-OO:突变诱导物质调整大脑前叶的关键区域,这项改造增强受改造个体的攻击性,力量,耐力与对疼痛的忍耐力。使战士在本应致死或昏迷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继续战斗。副作包括:可能失去理智思考与战术思考的能力。这项副作用能被下列药品抑制。

009927-DG、009127-PX:这两种药品被用来抑制前一种改造带来的副作用。(两级混合药物;安定剂)

SPI装甲(半自主动力渗透服)

三期斯巴达所使用的SPI装甲被认为优于地狱伞兵所使用的战斗装甲,但远远不及二期斯巴达们使用的雷神甲。相对于昂贵的雷神甲,SPI装甲更廉价,更易于生产。这种装甲被设计初衷为隐秘行动而非硬碰硬的承受正面打击。他的光子反应面板能模拟周围的环境,以达到隐藏自己的目的。虽然比雷神甲更加灵活与隐秘,但缺乏雷神甲所拥有的护盾系统,导致质子武器能够直接烧穿光子反应面板使装甲的环境模拟系统失效甚至穿透(小说原文:动力服的硬化装甲板和光敏嵌板也只能在被打穿之前撑住几下)。由于质子武器能直接伤害到SPI装甲的使用人员,三期斯巴达们通常会收集咕噜人的能量盾来保护自己。

斯巴达战士已经获得权限,了解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过去和逝去不再的童年与亲人。

奥星的戴维森球体(盾世界)在军情局K-5小队的干预下已经回到常规空间,戴维森球体内被困人员均被救出,UNSC军情局已经着手在那建立特里威廉特区,全面开展对先行者盾世界的深入研究,特区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在奥星之战阵亡的少校安布罗斯.科特(即斯巴达S-051科特,原名科特·M·特里威廉)

在H3沃伊纪念仪式举行以及官方宣布哈尔西博士“死亡”之后,帕拉戈斯基将有关斯巴达2计划的丑闻尽数曝光——包括诱拐儿童以及使用快速克隆体进行更换,为此哈尔西被以“反人类罪”,“通敌罪”以及“叛国罪”被捕,哈尔西博士官方宣称死亡,被囚禁于某轨道研究设施里。(PS:哈尔西博士现已被斩断手臂之后在星盟某艘战舰中。)

UNSC“无尽号”星际战舰。
  由海军军事情报局召集并在奥尔特星云秘密建造,其技术取自于星盟以及先行者科技,历时数年建造完成。相当一部分斯巴达-4代战士被部署到“无尽号”上服役。现任代理舰长,安德鲁·德·罗。
  “无尽号”星舰基本信息
  -点对点精确断层空间跳跃
  -能量护盾
  -可能拥有等离子或者能量武器。
  -舰上搭载星盟工程师。军情局至少将四只工程师部署在无尽号上,并有证据表明,军情局正在尝试“喂养”这些工程师以促使其繁殖,加强对于星舰先行者科技设备的维护。

  -斯巴达-4。斯巴达-4代战士正在无尽号上服役。



指微软著名大作《HALO》中的反派寄生虫生物体。微软(Microsoft)旗下XBOX大作光晕(Halo)中的一种敌人,其数量众多,如洪水一般。分感染形态,聚生形态,战斗形态,变身形态,智慧形态。

身高 ;不定

体重;不定

出生地;银河系外?

行星位置;[G617], VII

卫星;[G617 g 1]

重力;1.375 G

大气层;0.9大气压(氮气、氧气、氩气)

地表温度;-25~41 ℃

种族简述

先行者认为虫族源于银河系外的某处,但具体的位置和它们来到这个星系的原因则仍不明朗,但可以认为他们是要将这个星系中一切有知觉的生命体都感染、变异成它们的一分子。但是,它们的敌意已经勿庸置疑了。

虫族是一种生物体寄生种族,它们的繁殖依赖于将其他有知觉的生命体进行神经上和生理上的感染与变异,这也就是说,他们可以感染任何活生体或尸体。它们的强噬特性决定了虫族无法成为正常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我们也许有理由相信虫族的产生并非大自然所赐。

洪魔历史

虫族大概于10万年前(大约公元前97448年)来到这个星系,先行者发现它们敌意后,部署了机械卫兵与之对抗,并尝试让机械卫兵囚禁它们。没过多久,先行者便开始了一项针对这些难缠对手的“保护措施”,研究虫族,并在地球上创建了通往银河系外的方舟的传送门,保护银河系物种免遭虫族的毁灭。一些虫族被先行者捉住并用以科学研究,与此同时,虫族也开始发展出了一种集中化的新形态 - 尸脑[1]兽。

先行者尝试了许多囚禁虫族的措施,但均以失败告终。最后,先行者被迫选择了比鲁斯式的解决方案,在宇宙中建造了12 座环带,就是我们所见到的光环。因为虫族的寄生特性,使得他们的生存严重依赖于寄主的存在。所以先行者得出结论,只有毁掉星系中所有的有知觉生命体才能达到消灭虫族的目的。在所有其他措施失败后,先行者被迫启动了光环,毁灭了星系中几乎所有的智慧生命体,而地球上的人类,则因为方舟的存在而得以幸存,逃过此劫。

虫族终于被控制住了,由于缺少寄主,它们无法进行再生,而那些作为研究的虫族则被保管在最高安全级别的先行者研究所中,譬如光环本身和气矿 (Threshold Gas Mines)。尽管如此,虫族最终还是成功感染了异教徒与星盟力量,并摧毁了气矿的机械卫兵。

2洪魔设定

虫族对整个银河系生物(更具体地说,应该是所有生命体)而言,是最可怕、致命的威胁,它们的形态是一种相当致命的寄生体。虫族的生物质量是由一种无差别细胞所组成,目前这种细胞类型称为『标记 [?] >LF.Xx.3273_Flood_Super_Cell』。我们姑且将这种虫族超级细胞 (FSC) 当作『会思考的肌肉 [?]』,其结构与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相似。根据多种情况下的实验证实,虫族能够自己编排这些 FSC,并模仿它们所需的有机体。

每次爆发虫族危机都会经历几个特定的阶段:野生、互助、星际。在野生阶段时,虫族只会使用四种形态:感染形态、战斗形态、母体形态及原始尸脑兽形态。一旦虫族成功建立了原始尸脑兽,便会进入互助阶段,同时可使用的形态数量开始急剧增加。当虫族进入星际阶段后,它们除了形态上的进化,还能运用所获得的科技。理论上,在进入星际阶段后,虫族至少还可以再进化成另一种阶段:『超银河系阶段 [?]』。

当互助阶段的虫族从宿主身上获得足够的钙质后,才能进化为变身形态。虫族利用钙质先建构一个『弹性』架构,然后将 FSC 附着其上,进而创造出『可怕的机器』。变身形态一开始的基本功能与战斗形态的功能差不多(例如帮助感染形态取得宿主、并且取得生物质量和复合神经系统以增强尸脑兽本体的力量),不过当变身形态的数量达到『平衡 [?]』后,所有尚存的战斗形态便会转成纯防御的角色,或是转入虫族可用的生物质量/钙储量中。

虫族本身没有文化,它们应该只算是单一的巨大生物体,而不是一群个体,或甚至是由单一或一群『超感知 [?]』生物所控制的一群次感知体。虫族的社会,姑且称之为社会,很象『理想的乌托邦社会』,因为没有财富、贫穷、需求、犯罪和疾病;每个个体都是为了促进全体虫族的发展而努力。不幸的是,充足的其中一个重大目标是『屠杀与吸收』银河系的所有其他生物体。

感染形态

感染形态虫族作为虫族最基础、最简单的形态,具有最小的体型,但却是虫族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它的存在使得虫族能够顺利感染、吸收其他种族。感染形态有点象孢子,是一种小的球状生命体,背部顶端有一个小的突出的向下垂的棕色角,球状体下部有很多触须,这些触须类似感染体的腿,感染形态依靠触须做正弦曲线运动,并以此形式接近目标。

与目标接触后,感染形态会扩张触须,刺穿目标的皮肤,直奔脊柱,然后对目标进行一系列神经上和生理上的攻击,将目标变成寄主。但是,能量护盾可以帮助抵抗感染形态的攻击行为,感染形态遇到能量护盾会被引爆,变成有毒气体。尽管如此,感染形态的感染能力随着时间而减退,特别是经过了上千年的延续,它们对寄主的神经控制能力逐渐降低,导致会有一些寄主在被感染后,仍能够将虫族的意念与自己原有的精神意志区分开,例如小说《光环:虫族》一书中陆战队一等兵 Wallace A. Jenkins 的情况。

成功感染了战斗型生命体的感染形态,会寄生于寄主的胸腔内,成为战斗形态。当寄生体被杀死后,感染形态也可能被杀死,但也可能会逃出。对于没有护盾的目标,哪怕是极少数的感染形态,也可以构成很大威胁,感染形态会在短短几分钟内将其完全感染和控制。相比之下,拥有能量护盾对与感染形态作战非常有帮助:感染形态必须通过数量上的优势接近目标,然后通过不断自爆来消耗目标的能量护盾,当能量护盾被消耗殆尽,才能接触到目标的生命体进行感染。

母体形态

当战斗形态虫族严重受损、或者感染形态虫族所控制的寄主本体不适合变异为战斗形态的情况下,就会变异为母体形态虫族。野猪兽、豺狼和兵蜂则在被感染的时候直接变异为母体形态,原因可能是他们本身瘦弱的躯体不适合成为战斗形态的虫族。

母体形态在虫族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相当于感染形态的培养器,保护感染形态直到发育完全,并在战斗中释放。

从外形上来说,母体形态的体积较大,内含未释放的感染形态虫族的臃肿囊袋架在短小的身躯上,配上一对短小的腿,所以行动非常缓慢。在战斗中,一旦步入潜在目标范围内或它们的囊袋被子弹射中,囊袋系统便会产生大量的爆炸性气体,短短几秒后,整个囊袋便会被撑爆,将感染形态弹出。这样的自爆炸杀伤力非常高,而这样靠气体推进感染形态的方式非常有效,因为当感染形态向四面八方喷射出去的时候,多数会把潜在的寄主吓得不知所措,从而达到被虫族同化的目的。

战斗形态

鬼面兽被感染后扭曲成的战斗形态

精英被感染后扭曲成的战斗形态

人类被感染后扭曲成的战斗形态[2]

当感染形态成功占有目标后,如果目标本身具有足够的生物量与战斗潜质,它会改变宿主的形态,将其扭曲成战斗形态虫族。战斗形态下的虫族通常保持原有宿主的生命组织、衣着和盔甲。战斗形态均为人类、精英和鬼面兽的变异,野猪兽、豺狼和兵蜂则可能因为其本身条件的欠缺与缺少战斗能力等原因,被变异为稍低等的母体形态。

战斗形态的虫族在近距下极具攻击力,因为它们那鞭子一样的变异手臂攻击力非同小可,就连经过力量增强的斯巴达II 战士们也要惧它三分。鞭臂的一击可以消耗雷神锤装甲能量护盾的一半,一两记近战攻击就可以干掉野猪兽和豺狼,再多几下就可以干掉一名精英、鬼面兽、陆战队员或者斯巴达战士。

尽管战斗形态的虫族可以操作武器与载具,但他们的射击精准度和操作水平相当糟糕。战斗形态的虫族非常具有攻击性,并缺乏战场上的战术,但数量庞大的它们仍能够驱使强大的敌人乖乖投降。被感染的人 类、精英和鬼面兽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成向战斗形态的转变,尸首和被击伤的已感染体则能在几秒钟内重新获得生命力并且重新投入战斗。所以在战斗中要尽量毁灭尸首,以免被虫族利用。就连先行者的机械卫兵也经常对被击倒的虫族尸体进行焚烧,目的就是防止被虫族利用。

出现原因

“翡翠鸟”级“秋之墩号”巡洋舰在与星盟的战争中逃出来后,降落到了神秘的巨大环状天体“光晕”上一圣约人的追兵紧跟着奔袭而来,俘获了“秋之柱号”巡洋舰的舰长。

“秋之柱号”巡洋舰上惟一的一名超级生化战士约翰在105空降师的伞兵们协助下,左冲右突,四处游击,伺机从圣约人手中救回舰长,双方杀得难解难分,却全然不知可称为“生命公敌”的洪魔同样沉睡在这个不祥世界中。

洪魔是一种寄生生物,它能通过感染,控制任何满足其寄宿条件的智慧生物。一旦它从禁锢中获得解放,可怕的浩劫将在全宇宙肆虐。这个巨大的光晕就是一个先进的外星种族专为禁锢洪魔所建造的。为使宇宙苍生免遭洪魔荼毒, 约翰117士官长只身杀向光晕的“心脏”。


   



5694



光晕斯巴达战士(Halo Spartan)是《光晕》游戏中的主人公,是一支装备精良的特种作战部队,由人类最优秀的士兵组成。洪魔(Flood)是《光晕》游戏中的一种生物,是一种病毒样的生物武器,通过感染其他生物来变异和复制自己,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威胁。以下为洪魔的图片:![Flood](img14.360buyimg/img/jfs/t1/162067/27/10371/234440/605b2263Eae4e3dc0/f25d628b6e03d0f8.jpg)

光晕斯巴达战士是什么,洪魔是什么,洪魔发个图片来
答:斯巴达战士是《光晕》中UNSC抗击星盟的秘密武器,是“斯巴达”计划的产物。他们是一群经过特殊强化过的人类。“斯巴达’是避免大量平民死亡的惟一办法。他们将成为完美而精确的打击力量。他们可以避免内战爆发。” 斯巴达们通过一系列的日常训练来舒展身体,强化肌肉纤维,进行轻度拳击练习,还大量进食。按照命令,他们一天五次...

什么叫斯巴达战士
答:斯巴达战士是美国2012年福克斯公司制作的电影《光晕》中UNSC抗击星盟的秘密武器,是斯巴达计划的产物。UNSC总部先选出75名6岁的孩子,每天学习一些文化知识后,便进行大量的超乎常人想象的运动。过一段时间后,教官便把他们放到野外,进行求生训练。训练结束后将以UNSC二等士官的身份毕业。斯巴达计划是UNSC(...

光晕中的洪魔是什么
答:洪魔是中文翻译,其实叫虫族!它是宇宙生命公敌!可以对任何具备条件的生物进行寄生!被寄生者会完全听命于虫族!虫族分好几类:1、感染性洪魔(小水母,进行寄生!)2、战斗性洪魔(像人类、星盟等变的类似僵尸的黄色生物!)3、聚生性洪魔(腿短,头是大肉球,里面有很多感染性洪魔!)在游戏中,感...

《光晕》三部曲的《光晕》三部曲之二《洪魔(FLOOD)》
答:洪魔是一种寄生生物,它能通过感染,控制任何满足其寄宿条件的智慧生物。一旦它从禁锢中获得解放,可怕的浩劫将在全宇宙肆虐。这个巨大的光晕就是一个先进的外星种族专为禁锢洪魔所建造的。为使宇宙苍生免遭洪魔荼毒, 约翰只身杀向光晕的“心脏”。

什么叫斯巴达战士?
答:斯巴达人崇尚武力精神,整个斯巴达社会等于是个管理严格的大军营。斯巴达的婴儿呱呱落地时,就抱到长老那里接受检查,如果长老认为他不健康,他就被抛到荒山野外的弃婴场去;母亲用烈酒给婴儿洗澡,如果他抽风或失去知觉,这就证明他体质不坚强,任他死去,因为他不可能成长为良好的战士。男孩子7岁前,由...

光晕:光晕1中人物介绍(陆战队员除外)
答:士官长:是被哈尔西博士选中的斯巴达二期战士,斯巴达-117 约翰是斯巴达二期计划培养出来的超级战士之一。"士官长"(Master Chief)在抵抗星盟的人类军人心目中,是一个不灭神话;在一个战壕里拼搏的士兵口中,他是让人信赖的"头";在结盟的精英(主要是神风烈士)眼中,他是值得尊重的"斯巴达战士";在...

士官长的任务资料
答:自那之后,一共有三期斯巴达战士:斯巴达一期是猎户座计划的一部分,约翰逊中士(Avery Johnson,《光环:丰饶星战役》中的约翰逊下士,也是HALO2中的黑人军士,因神经系统疾病而对洪魔免疫)志愿参与了这个计划。也有人怀疑Mendez军士长(既斯巴达二期的教官)也参加了。斯巴达二期是在哈尔茜博士的严密控制和指导下完成的,也是最...

斯巴达战士是什么来的 我在看那本书搞不懂这些 117又是什么
答:斯巴达Ⅱ是一个计划,目的是培养出人类最强的战士来对抗星盟,该计划的负责人哈尔茜博士挑选了小孩子来培养,通过基因强化手术将他们变为斯巴达战士,117是一个编号,真名约翰,他是这批战士里最强的一个,也是领导者(士官长)。《致远星的沦陷》里描述得很详细,如果喜欢光晕那光晕三部曲至少应该看完。

光晕兵种排行
答:再就是斯巴达3期 和odst,我个人感觉实力不相上下,3期不少士兵都是odst的老兵,执行的任务都是自杀型的,很明显,odst的招牌降落方式基本就是送死。洪魔的兵种就是那个小孢子,吃成什么就是什么,战斗也就那么个样,boss尸脑兽。洪魔虫族唯一有高等智慧的生物,这里随便说一下,不是说小孢子没有...

光晕编年史的光晕系列小说
答:《光晕:致远星的沦陷》作者:埃里克·尼伦德内容简介:人类进入宇宙殖民时代后,与强大而好战的星盟遭遇,星盟宣称人类亵渎了他们的信仰,对人类发动了全面战争。早在26世纪初,联合国太空指挥部(UNSC)就在进行一个绝密军事计划——“斯巴达II”。该计划旨在培育超级士兵来镇压远地殖民地的人类叛军,...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