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什么?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和方法是什么?~

企业所得税是按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计算缴纳的。 税率一般是25%。
1、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业务成本-主营业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应纳税所得额=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会计分录
1、计提时: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上缴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3、结转时: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扩展资料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所得。
企业所得税规定,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同时对分期收款销售商品、长期工程(劳务)合同等经营业务规定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⑴、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可以按合同约定的购买入应付价款的日期确定销售收入的实现;
⑵、建筑、安装、装配工程和提供劳务,持续时间超过1年的,可以按完工进度或完成的工作量确定收入的实现;
⑶、为其他企业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等,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率是企业应纳所得税额与计税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或者比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企业所得税负高低的重要指标,是企业所得税法的核心。企业所得税率一般是25%。而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一般为20%。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一般为15%。非居民企业对于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均为20%。PE溢价投资类企业,所得税税率一般在40%左右。
此回答由有钱花提供,有钱花是度小满金融旗下信贷平台,度小满金融将切实把国家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号召落到实处,全面支持小微生产经营,大多数小微业主选择有钱花,满足小微经营周转需求。据悉,度小满金融的信贷用户中,有七成是小微企业主。截至目前,度小满金融携手数十家金融合作伙伴,累计为小微企业主发放数千亿元贷款,资金周转就找度小满金融,大品牌更安心。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不等同于收入

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企业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而非税后】的基础上调整确定的,计算公式为:

1.直接法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2.间接法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

企业应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之和,即为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通过“所得税费用”科目核算。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或税基,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所谓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即: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企业按照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计算的利润,必须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必要的调整后,才能作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所得税。这是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应当坚持的一项原则。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额是指企业按照税法的规定,经过计算得出的应向税务机关缴纳的所得税金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乘适用税率 - 减免税额 - 抵免税额。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企业是指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企业在商品经济范畴内,作为组织单元的多种模式之一,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有机构成的经济实体,一般以营利为目的,以实现投资人、客户、员工、社会大众的利益最大化为使命,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换取收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第十条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一)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
(二)企业所得税税款;
(三)税收滞纳金;
(四)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五)本法第九条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
(六)赞助支出;
(七)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
(八)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不等同于收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及其实施条例第十条的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亏损,是指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的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本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企业所得税计税依据及税率
答: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对企业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收,计税依据为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所得的收入和支付的费用分项列示,并据以计算所得额。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是所有企业缴纳的统一税率。在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中,企业可以根据相关规定扣除一些必要费用,如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和财务...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什么
答:法律主观: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
答: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就是当期企业的所得额,也就是企业的各种收入减去所有费用剩下的利润就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什么?
答: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不等同于收入 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企业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而非税后】的基础上调整确定的,计算公式为:1.直接法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2.间接法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怎样的
答: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增—纳税调减。 比如利润200万,纳税调增10万,没有纳税调减事项,那么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就是210万。

企业所得税计税依据是什么
答:应纳税所得额。根据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信息显示,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作为纳税义务和负担的计算基础,可以直观地反映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并且可以作为计算纳税人税负的依据。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答: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在每个纳税年度内的收入总额,减去不纳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实际应纳税的收入金额。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什么?
答: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企业所得税计税依据
答: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什么
答: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其中,收入总额包括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视同销售收入等;各项扣除包括企业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