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曹德旺《心若菩提》

~ 我花了一天时间把曹德旺的自传《心若菩提》读完了。从曹德旺先生身上,我看到了财富的另一种可能的存在。这是一个很好的示范。相信大众都可以从他的经历上受到启发。

偶尔看到这本书,买它是出于对这位企业家的好奇。读书之前,我只知道他是玻璃大王,把工厂开到了美国,很敢讲话,又以愿意做慈善而为大众所知。

曹先生的祖父是当地的首富,父亲早年到日本当学徒,积攒了一些财富,后来在上海投资了很多产业,但是在战争年代由于一次运输意外几乎倾家荡产。后来,父亲只能靠做一些小生意来维持家庭。因此,他小时候一度过得比较艰辛,也在小小年纪就知道了人情冷暖。

虽然很聪明,但是因为家境贫困,九岁才入学。聪明但调皮好动的他初中没有读完就辍学在家,跟着父亲一起做生意。十几岁的年龄,在父亲的带领下开始学习做生意。空闲时间自己找书读。十七岁他就确立了自己的志向,要在商界做出一番事业来。

(回顾曹德旺先生父亲在日本三年的学徒经历,我在想这位父亲大概也是这样磨练他的儿子的。14岁辍学,17岁开始自立门户,同样也是三年时间。)

读完整本书,印象最深刻的是:

一、他的为人,虽然他很精明强干,请客吃饭接交朋友对他来说轻而易举,似有天神相助。但是他又特别爱惜自己的羽毛,对自己的人品人格声誉格外看重,在巨大的财富诱惑面前,仍然能够做出考虑更长远的选择。这有可能得益于小时候父母对他的教育,他的母亲曾说“做人最重要就是要人格完整,要赢得他人的信任”。 也正是因为他一次次遵从了内心,顾全了别人的利益,生意才能越做越大,路越走越宽。

二、因为他有能力( 划重点!!!不仅仅是因为有钱!!! ),准确的说,是因为他 有经营和管理能力 ,很多办不下去的工厂,最后在他的手上起死回生。供应商在遇到金融危机的时候,他能伸出援手。很多员工在他的带领和大力培养下(送去读厦大MBA),能成长为职业经理人,在福耀玻璃拥有一份事业。在员工或实习生得大病期间,公司能给予极大的资金支持。我注意到文章中曾经有两个地方的领导多次拜访他,早晨5点在门外求见,要求兼并当地的工厂。有外国的供应商感恩地下跪。也有生病员工的家属感恩地下跪。

曾经有两个 20来岁的年轻人,在他的公司实习和工作期间患病,一个是肝癌晚期,一个是白血病。我都替这两个年轻人捏了一把汗。但是他居然说公司负担全部费用。试问有几个私人老板会这样说?能这样说?敢这样说?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和资金储备,纵然他有心,也没有这样的底气去承诺。透过纸张,我感受到了金钱带来的满满的正能量。金钱是真正可以帮到人的!

三、他的善心。他在佛法、教育等很多方面捐赠很多,据说总计达到80亿元。我没有去统计这样的捐款额在中国的富豪中排名多少,但是80亿对很多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财富梦想。而大多数人的人,对财富的期待都源于内心的一个渴望——利己。

从他身上,让我看到了创造财富和运用财富的一个积极的榜样。

在创业早期,他并非没有因为自己能赚钱而欣喜。比如,早期成为万元户。又比如公司刚上市的时候,他在90年代已经身价2亿,他也不是没有着急套现过。但是,后来他逐渐扩大了自己的格局,不再满足于公司一年赚几千万的利润。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好像也看到了人性的规律。早期,财富带来的可能是对个人的一种奖赏。你可以用它来改善生活,比如盖房子。但是后期,当个人生活需求被基本满足,财富带来的可能更多是伴随的责任。

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心理学论坛里,还会有人讨论“为什么我不能敞开来拥抱财富?” ”为什么我好像对财富有敌意?“

从曹德旺先生身上,我学到的就是:靠自己超出常人的人品、能力、眼光、才干、胆量、气魄、口才,是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的。当自己长成一棵大树,就能结出许许多多的果子,这些果子可以滋养很多小动物,它的阴凉可以遮蔽很多路人的太阳。

我们可以把这些果子看成是财富。为什么我们要与财富为敌呢?实在想不出来。

很多网民、老百姓,总是容易看见财富,但是看不见背后企业家们超出常人的付出。财富不是孤立的。不是凭空生出来的。

我想老百姓对财富的恶意、敌意,有可能是来自一些负面的财富故事。比如说,历史上的财主恶霸,做了很多仗势欺人、强抢民女、抢占人产业的事情,这一类的故事,的确曾经也存在过。他们历经几百年、上千年仍然在民间流传,在文化角度其实已经潜移默化地让人们生出对财富的恶意来。这大概是很多人虽然有这种“财富敌对意识“,但是又不明白自己为何有这种想法的原因。

仔细想想,历史上有没有仁慈富商的故事呢?我孤陋寡闻,还真想不起来。中国人的慈善事业历史又有多长呢?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富裕的民族之一,也许由于他们的教义中早就规定了富人要与穷人分享财富,所以穷人并不憎恨富人,也愿意拥抱财富。

其实,赚钱这个事情,除了努力和付出,胆量和眼光,可能还有一些天赋的因素。比如曹家祖辈从商,颇有家学渊源,母亲也是地主家的千金,在为人处世方面他比很多人占据了天然的优势。换句话说,他大概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虽然没有机会读大学,初中没毕业当农民,但十几岁正好是当学徒的年龄,他恰好没有去读书,而是跟着有几十年经商经验也出海见过世面的父亲做生意,手把手教,几年历练下来,已经颇有些经商的心得。二十岁前,他已经完成了“立志”,要出去闯荡、做一番比父亲更大的事业来。

从做水表玻璃起家,到进入汽车玻璃行业,最后决定终身从事汽车玻璃行业。他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没有自己的汽车玻璃的历史,还把工厂开到了美国。虽然他英文不算好,但是却获得国际企业家大奖,甚至美国人还以他为题材拍了一部电影。他一直注意形象,如今的确也为中国的企业家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

在20世纪中国不断强大的这段历史中,企业家们对财富的思考和选择,他们的言与行,都能带给我们启发。从这些启发中,我们能够受益良多。

比起学历,更有价值的是一颗好学的心、一颗爱动脑筋的头脑。曹德旺先生就兼具这两样。所以,他虽然初中辍学,但是一直没有停止学习。而且他学的都是对工作有直接帮助的东西。他也更愿意通过用人来完成事业。比如,他第一次创业——水表玻璃厂,找的合伙人就是两个大学生,都是很聪明的人。一个做技术,一个做管理。但是当企业遇到问题的时候,还是他用钻研精神,通过借力(上海的专业机构派来的工程师)解决了产品质量问题。

比起学历或官阶,更有价值的是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和诚信为本的品德。书中他曾经描述过一个留学归国的博士,其实最后发现就是一个骗子。这样的高学历、低品德的人,其实是危害社会的。另外,他也发现很多学校教育出来的人却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容易人云亦云。而为官的也不乏有用谎言诓他之人,他也丝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些人的厌恶。

所以,我们经常说,为什么很多老板没有读很多书,但是当老板。而很多学校出来的研究生、博士,却是在打工呢?从曹德旺先生的经历里,我们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星云大师说,其实修行并不是要躲到深山里去,而是在人间就可以修行。我想曹德旺先生大概就是这样一位俗家弟子。他曾经还真的想过要出家,但是有福报没有佛缘。大概他就在世间修行吧。做好自己的事业,帮助能帮助的人。

星云大师还说,懂得运用自己的财富与大众分享,才是真正的富贵之人。因为“布施也是一种修行,可得无量无边的福报。” 这让我想起犹太人的教义中也有类似的建议,即富人拿出自己财富的一部分来分给穷人。这大概是自古以来,聪明的东方人和犹太人都谙熟于心的与金钱的相处之道吧。

这大概是为何曹先生的自传叫《心若菩提》的原因了。

读《心若菩提》有感(一)
答:近日,有幸参加了N维财富读书会,阅读曹德旺先生的《心若菩提》,了解这位心若菩提的成功企业家是如何成功的。第一章贫困童年,讲述了曹德旺先生童年的故事。他的家族是福建福清高山镇里的望族,他的父亲年轻时到日本学做生意,积累到了一些钱。谁不曾想,在1947年那个政治风雨飘摇的年代,一家人被迫搬迁...

读《心若菩提》有感
答:几天时间,读完了曹德旺先生的《心若菩提》,读来酣畅淋漓,十分过瘾。从成功者的成功经验中体会他面对的挫折和困难,感悟他成功的品格,学习他工作和生活中过人之处的细节,这就是提升和进步的好方法。首先,曹先生平时一定有记日记的习惯,至少对于重要的事件发生过程,能保持这么多细节的呈现,平时的记...

读《心若菩提》有感。
答: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曹德旺的成功,绝非偶然,这其中当然有时代的大机遇,也时有贵人相助,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其个人的优良品质和不懈努力。曹徳旺,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他当过推销员,干过个体,搞过承包,也尝试过合资、股份制、上市 ,一步步走来都不容易,充满了坎坷与挫折。给我印象深...

读曹德旺《心若菩提》
答:我花了一天时间把曹德旺的自传《心若菩提》读完了。从曹德旺先生身上,我看到了财富的另一种可能的存在。这是一个很好的示范。相信大众都可以从他的经历上受到启发。 偶尔看到这本书,买它是出于对这位企业家的好奇。读书之前,我只知道他是玻璃大王,把工厂开到了美国,很敢讲话,又以愿意做慈善而为大众所知。 曹先...

读《心若菩提》有感(三)
答:阅读《心若菩提》,令我深受感染与鼓舞的是曹德旺先生的爱国情怀。爱国靠的是行为,不是讲空话和喊口号,曹德旺先生的故事里,我看到了一位责任在肩、对国家忠诚和热爱的企业家。1987年,福耀玻璃接受芬兰一家公司的邀请,派出技术人员到芬兰接受技术培训。那时候,公费出国是求之不得的好机会,一方面开...

《心若菩提》读后感
答:2014年12月的一天,曹德旺先生在北大关于《心若菩提》的首发会上说,“所谓心存菩提,便是常怀善意和悲悯之心。生活用痛苦来吻我,我却用歌声来回报它。而菩提之心又包罗万象,范围很广。”他还说,“我的菩提之心,来源于我的父亲。在这本新书里,我也提到了他老人家。小时候他告诉我,一个人...

《心若菩提》读后感
答:在自己拥有财富了之后,他仍然没有停止学习。台湾商人送了曹德旺一本书,《聚焦法规》是全国最知名的营销大师之一艾尔•赖兹(AI Ries)1996年出版的一本经营管理书,阐述了为什么公司需要一个较窄的定位,以使自己能够在消费者心目中抢占一定的市场。他通过书中的案例,思考自己的时间、精力、经验、...

心若菩提得自在--- 《心若菩提》读后感
答:《心若菩提》是被外界称为中国首善、著名品牌福耀玻璃的创世人、虔诚信仰宗教的佛商曹德旺先生个人自传。该书记录了曹总从一个家境贫穷、很早就辍学的苦命孩子,成长为中国民营企业典范的福耀公司掌舵人的系列精彩故事。大众一直羡慕曹总的上亿巨额财富,敬佩曹总的乐善好施,却忽略了上曹总这一路走来所...

曹德旺 《心若菩提》读后感
答:      最近读了《心若菩提》本书,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的自传,这本书很有可读性,因为情节非常的曲折,真实而有趣。他的经历有点像打游戏的感觉,不断的打怪,最终自己成为了大boss。在这个过程中,他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了一位在全球都有影响力的企业家。   ...

读《心若菩提》有感
答:    春节假期,一口气读完了曹德旺编著的《心若菩提》一书,我的最大感受是:有胆有谋、善于总结分析、又胸怀天下。      他小时候连个正式的名字也没有,就叫“小印度”,到了九岁上学的年纪,家里长辈长福伯帮忙取了个名字,意思是:“德旺,聪明又有德,...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