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局查账,需补交增值税5000元,怎样做账务处理?分录怎么做?

税务局查账,需补交增值税5000元,怎样做账务处理?分录怎么做?~

直接做分录,借:应缴税费-增值税-未交增值税5000(或者增设查补增值税明细),贷:应缴税费-未交增值税5000
补缴增值税不涉及损益,处理一样

1、计提补交增值税5000元:
借:主营业务收入---5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5000
2、补交: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5000
贷:银行存款--5000
3、计提补交所得税6000,计提:
借:所得税费用---6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6000
4、补交所得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6000
贷:银行存款---6000

  补本年增值税与以前年度的增值税,会计处理是有区别的。
  一、补本年地增值税会计处理
  1、未确认销售收入的3000元,
  借:应收账款等科目
  贷: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
  贷:主营业务收入
  同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或发出商品)

  2、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相关收入的确认、销售成本的结转和相关税费的处理,与正常商品销售相同。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
  借:管理费用等科目--职工福利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3、支付查补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 5000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5000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4、随同补税的罚款与滞纳金
  借:营业处支出-税收罚没
  贷:银行存款
  5、将有关成本费用结转至本年利润下(略)

  二、补以前年度增值税会计处理

  1、未确认销售收入的3000元,
  借:应收账款等科目
  贷: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同时,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库存商品(或发出商品)

  2、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相关收入的确认、销售成本的结转和相关税费的处理,与正常商品销售相同。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库存商品
  3、支付查补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 5000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5000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4、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利润分配-未分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涉及已计提盈余公积的,还需减冲相应的金额
  5、随同补税的罚款与滞纳金
  借:营业处支出-税收罚没
  贷:银行存款

  关于补交查补税款的核算
  1、未确认销售收入的3000元,要做与原账务处理相连接的继续处理,即:
  ①如果在货物发出时未进行账务处理,则要做
  借:应收账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结转成本的分录,可以在月末一并处理,此处省略)
  ②如果货物发出时已经作了“借:发出商品 贷:库存商品”则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000
  结转这笔业务的成本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发出商品
  2、“用于职工福利,未作进项税额转出”这个理由本身就站不住脚。如果是“用于职工福利,未确认销售”倒是很正常的。
  不管是用于福利未作收入计税,还是“未作进项税额转出”,我们就作“借: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2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00 ;同时作 借:管理费用等科目 贷: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2000” 就可以了(因为在这之前,你已经做了福利费支出的账务处理,所差的只是这笔税额没处理)

  因为上述税款是查补出来的,应当单独处理,并且在纳税申报时也要单独填列在相应的栏次内。单独处理这笔业务时,应制作的分录是:
  (1)结转查补税款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000
  贷:应交税费——未缴增值税 (查补税额) 5000
  (2)缴纳查补税款时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查补税款)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此外,如果是查补的以前年度的税款,则不能作为本年度的税款处理,同样的,要把查补税款引起的损益变动,作为上年度经营成果的调整,即: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银行存款

补今年的增值税
1.货物已发出,成本未结转,未确认销售收入。应补增值税3000元。
补计收入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售税额)3000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补交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售税额)3000
贷:银行存款
2.用于职工福利,未作进项税额转出,应补增值税2000元。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应付职工薪酬处,“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相关收入的确认、销售成本的结转和相关税费的处理,与正常商品销售相同”】
借: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售税额)2000
借:管理费用等科目--福利费
贷: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售税额)2000
贷:银行存款
以往年度的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补交税额)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补交税额)5000

税所查账要求补交增值税,怎样做账
答:对增值税检查时,查处的调增或调减增值税税额,应通过“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专户进行核算。该账户专门核算在增值税检查中查出的以前各期应补、应退的增值税税额,借方登记检查调减的销项税额、检查调增的进项税额,贷方登记检查调增的销项税额、检查调减的进项税额、检查调增的进项税额转出及检查调增...

税务局查账,需补交增值税5000元,怎样做账务处理?分录怎么做?
答:3、支付查补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 5000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5000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4、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利润分配-未分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涉及已计提盈余公积的,还需减冲相应的金额 5、随同补税的罚款与滞纳金 借:...

税务检查补缴增值税如何帐务处理
答:1、如果借方中的余额全部作为输入税预留, 根据借方余额的数量,借记 "应纳税支付" 应缴纳增值税 (输入税) "账户, 记入该账户。2、如果余额在贷项中,并且 "应纳税付款" 账户无余额,按贷方余额、借方账户、贷方 "应纳税付款未缴纳增值税" 账户计算。3、如果在贷方中的账户余额,"应纳税纳税" 账...

税务查账后要补缴的税款如何申报呢
答:对自查出的应缴未缴税款,要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的稽查局说明税款所属期间,并经其确认后,就地入库。企业总部要在总局稽查局督导组的指导下,调整有关账务。补交增值税填写申报表有以下几种情况:1、税务稽查案件处理决定补交增值税,填写在申报表中的“纳税检查调整的销售额”栏、“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

税务预警补交增值税如何处理
答:1、若余额在借方,全部视同留抵进项税额,按贷方余额数,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本科目。2.若余额在贷方,且"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帐户无余额,按贷方余额数,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科目。3.若本帐户余额在贷方,"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帐户有借方余额...

税务局查账要补税没钱
答:法律主观:税务局要求补税,纳税人不补的会被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税务机关还有可能会对纳税人的财产采取扣押、查封等强制执行措施。法律规定,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和企业的义务。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

税局让补缴的增值税怎么做账
答:应按该补缴税款的税款所属年度调整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并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科目对补缴年度作所得税纳税调整,该部分补缴税款不得在补缴年度重复计算扣除.税局让补缴的增值税怎么做账?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进行调整,再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里,如果是罚款,就计入营业外支出,并且要记住,税务机关的...

税务查账,补交增值税,如何做分录
答:补交的税金直接进营业外支出,附加是税务局的税单。不用调整!! 你这个是被查出来的,算是行政处罚,不得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你想的太多了,这根本不许调整的!!之前你交过的税就是缴纳过了,之后补交的就算是营业外支出!

关于税务查账补缴的增值税,请教各位高手如何入账
答:这个需要看税务查帐后需要你们补缴增值税的原因,如果是是你们少报收入,则直接补记收入的销售税就好了,分录:借:应收帐款(现金、银行存款等)贷:销售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 凭证摘要就写补记XX时间XX销售出货收入及销项税金 补缴税金分录: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银行...

税负率低,税务局要求补交增值税,会计上怎能么做帐?
答:缴纳时:借: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补税,一般应计入费用成本 借:生产成本-材料等 贷: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转出 滞纳金: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