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司接到一个所谓商标所的电话,说是我们公司名称有人注册商标了?我们要怎么处理?

公司接到一个所谓商标产权知识事务所的电话,说是有人要注册的商标名称跟我们公司的名字一样,查到我们公~

你公司同不同意跟他们申请申请没有直接关系,贵公司既然申请并注册了商标,那后续的人在相同或相似的类别中就不能获得注册,商标局也不会批准的,所以你放心,不用理他们。但是也不排除这样的情况,有人在其他分类注册和你相同的商标这个是可以的,法律是允许的。所以,你们如果是个大企业的话,或者想把品牌做起来的话,则可以将你们的商标在其他多个分类也注册为商标,这样也可以防止别人在其他分类注册了。这个公司可能是骗子,即使不是骗子就是想引起你们不必要的恐慌,然后拉你们的业务做的。知识产权律师为你解答,希望能帮到你

1、2000元注册一个商标,这个价格虽然有点高,但是是在合理范围内的。所以这个真假一时判断不了。
2、不管是不是真假,你应该要有保护自己品牌的意识,注册商标可以保护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品牌不被别人侵权,也防止别人抢注自己的品牌注册商标从而导致自己涉及侵权情况。比如你现在碰到的情况就是这样,有可能别人去注册你们公司的品牌成为商标。
3、当然,并不是自己想注册成公司字号品牌商标就能注册,一定要先经过查询,看看是不是有人无意注册了一样或近似的商标名,如果说你的品牌名被别人注册成了商标,那么你想注册自己公司品牌商标也注册不成功,这个时候如果商标事务所说能帮你办下来,那么他就是要弄你的钱的,切记这一点。
4、多问几家,询问查询结果,选择一家你认为比较可靠的代理机构。

需要及时更换公司商标,以免造成侵权。

据我国《商标法》规定

第52条第2项: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但因为你只是销售商,且你在进货时可能并不知道对方的生产已构成侵权。

第56条第3款规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根据该条规定,你的销售行为虽然构成对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犯,但依法可以不承担赔偿责任,只需停止销售即可。

适用该条规定免责的,需要你能够证明你在销售时不知道所销售的产权系侵权产品;同时你还要证明你通过合法途径取得商品,并能够说明商品的提供者。

扩展资料:

新商标法中的侵权判定标准主要体现为:

第五十七条的第(一)项(未经许可在同种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和第(二)项(未经许可在同种商品上使用近似商标,导致混淆的;在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者近似商标,导致混淆的)。

对照旧商标法的相应条款第五十二条第(一)项:未经许可在同种或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者近似商标,不难看出,新商标法的变化在于:第一,将原有的条款从内容上拆成(一)、(二)两项,结构更为细致;

第二,将第(二)种情形附加了“容易导致混淆”的新条件。那么,这种变化会导致商标侵权判定标准发生什么变化呢?

1.在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者近似商标构成侵权的,必须以“容易导致混淆”作为限制条件

在旧商标法中,侵权判定标准主要考虑商标标识本身,即应考察标识本身的属性,如外观、呼叫、含义等是否构成近似,换言之,应以标识本身为准,是否会导致消费者混淆商品的来源不是应该考虑的主要方面。

显然,我国商标法并未采纳国际通行的“商标混淆可能性”作为商标侵权判定标准,而是和日本一样,在商标侵权标准上主要采用“商标标识近似”理论。由于这种思维过于注重对注册商标符号本身的保护,而漠视了对商标所代表的商誉的保护,被有的学者称为“符号保护”。

尽管在相同或者类似的商标上使用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是导致消费者发生混淆的一个重要因素,却并不是必然条件。从逻辑推理和客观事实看,商标近似未必一定造成混淆。

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执行“符号保护”的思维,与坚持“混淆可能性”的学界通说不可避免产生了冲突,令人对我国商标侵权判定的合理性产生怀疑。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在后商标与在先商标构成近似,但在先商标却因为并未投入市场使用而不具有商誉,按照我国旧商标法的判断逻辑,就会出现极不合理的结果。

符号近似的判定标准,使得个案处理显失公平,也导致了“垃圾商标”注册成风,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囤积商标的不良风气,而这种商标的注册目的,不在于自己实际使用,而是阻碍他人使用以获得高额转让费,或等待他人侵权以获得高额赔偿金。这种现象的出现,完全背离了商标注册管理制度的初衷。

正因为这个原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混淆可能性”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融入到商标近似的判断之中。

规定商标近似是“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来源产生误认或者认为其来源于原告注册商标的商品有特定的联系”;类似商品,是指“在功能、用途、生产部门、销售渠道、消费对象等方面相同,或者相关公众一般认为其存在特定联系、容易造成混淆的商品”。

显然,新商标法的相应变化,正是对这一司法解释在立法上的进一步确认和法典化。

因此,在新商标法下,对于在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者近似商标是否构成侵权的,必须遵循两个判断步骤:第一,是否构成在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者近似商标;第二,是否容易导致相关消费者发生混淆。

如果商标和商品不相同但近似或者类似,则不一定构成商标侵权,还需要确定是否存在混淆可能性,只有同时具备相似性与混淆可能性,才构成商标侵权。如果商标和商品既不相同也不近似或类似,则直接判定不构成商标侵权,不再判断是否存在混淆可能性。

在新法的背景下,如果两种商品或市场足够分离,则两个或者多个企业完全可以同时使用同一标识或高度近似的标识做商标。在这种情况下,分别与不同消费市场相联系的两种商品的商标,即使高度近似,也可以并行不悖,不会造成混淆。

例如,在汽车类商品上使用的韩国现代汽车商标和日本本田汽车商标,虽然在外形上非常相似,由于两种商标都形成了稳定的消费群体,并且由于汽车类的消费者注意力水平较高,不会产生混淆,由于彼此不存在市场利益的不当损害,因此也不存在侵权。

2、在同种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直接推定“导致混淆”

前文提到,新商标法特别将国家通行的“混淆可能性”融入到了商标侵权判定标准之中,那么,对于在同种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为什么没有规定呢?

原因在于,对于此种情形,立法者直接推定会“导致混淆”,因而省略了规定。欧盟《商标协调指令》在序言11中指出:“在相同商品或服务中使用相同商标的行为,注册商标的保护具有绝对性。”

换言之,这种情形下的商标侵权行为不以“混淆可能性”作为构成要件,实质是对商标权人提供了一种绝对保护。商标权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绝对支配权,在核定商品或服务上使用相同商标,属于商标专用权的控制范围。

显然,相同使用行为直接构成了对商标财产权的侵犯,至于是否存在混淆可能性已经不再重要,因为这是商标权的核心区域,而在商标权的核心区域排除他人的侵权,是完全合理和符合正义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商标法侵权判定标准的适用



楼主您好,
1,首先你需要核实下是否是商标所的电话,(商标所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随便通知的)
2,再通过专业的商标代理公司查询是否已经申请了该商标
3,如果是注册了的话,那么楼主就要准备好材料和证据,准备商标争议。
4,希望能帮到楼主了,。

我也是做商标代理工作的,像您这种情况,就是属于中介所的一种营销方式,您最好去中国商标网上查询一下,公司名称和商标名称其实是两种概念的,主要看贵司是否是否把公司名称用到具体产品和服务上,如果没有那么和商标名称就不会冲突的。

没事的,不会受影响,但是自己公司如果有商标最好也注册一下,以后商标注册难度会越来越大的

商标是商标,商号是商号,你们公司不申请为商标,别可以申请的。但是你有使用在先的证明能起异议。

公司接到一个所谓商标产权知识事务所的电话,说是有人要注册的商标名称跟...
答:你公司同不同意跟他们申请申请没有直接关系,贵公司既然申请并注册了商标,那后续的人在相同或相似的类别中就不能获得注册,商标局也不会批准的,所以你放心,不用理他们。但是也不排除这样的情况,有人在其他分类注册和你相同的商标这个是可以的,法律是允许的。所以,你们如果是个大企业的话,或者想...

我们公司接到一个所谓商标所的电话,说是我们公司名称有人注册商标了?我...
答:需要及时更换公司商标,以免造成侵权。据我国《商标法》规定 第52条第2项: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但因为你只是销售商,且你在进货时可能并不知道对方的生产已构成侵权。第56条第3款规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说明提供...

陕西中标商标所诈骗 陕西中标商标所要求商标注册人提供公司材料并缴
答:我们公司也是每月要接到这个所谓的陕西中标商标所的电话,不同的人,同样的事,要求补充资料。估计后续就是要收费了,就没有理他们。

3天前我们公司接到一个自称是某知识产权事务所的人打来的电话,说是某...
答:1. 确认电话来自真实的知识产权事务所:确保电话来自真实的知识产权事务所,而不是诈骗电话。您可以通过询问一些专业问题,例如:他们是如何得知您公司的名字、他们是否具有知识产权代理资质等,来验证他们的身份和真实性。2. 确认某集团公司的真实性和意图:您需要了解某集团公司的真实意图和背景,以确保他...

今天接到一个商标事务所的人打电话说有人要注册我们公司的商标,要我们...
答:1、2000元注册一个商标,这个价格虽然有点高,但是是在合理范围内的。所以这个真假一时判断不了。2、不管是不是真假,你应该要有保护自己品牌的意识,注册商标可以保护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品牌不被别人侵权,也防止别人抢注自己的品牌注册商标从而导致自己涉及侵权情况。比如你现在碰到的情况就是这样,有可能...

今天接到上海某商标事务所打电话给我,说我们公司名称被另一家公司注册...
答:你好,基本上是诱导营销,让你们公司去他们那里注册商标,还有法律服务等等.不要理睬.

上海律正知识产权商标事务所打电话来说我们公司名称有别人要注册...
答:1、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注册商标;2、这是行业内的较为下作的营销手段,带有恐吓欺骗性质,我的客户也经常这么被骚扰。3、你们公司名称是否有做为商标品牌的需要,如果有,再看你们想要保护的商号名称是否有被人在先注册了,如果有,你再去注册也不会被授权,浪费钱和时间。如果不需要,那么就不用理会,...

注册商标你遇到敲诈了吗?
答:7、有可能利用商标抢注实施诈骗的行为已经形成一个产业。到底是不良商标注册代理机构参与或实施了敲诈(市场上有很多所谓的专业商标投资企业),还是在相关部门审批环节泄露了企业的信息,也可能是设计生产环节的商家实施的诈骗行为,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例如公司注册还没拿到执照百度推广电话已经到了,这只是...

企业收到投入商标权怎么做会计分录
答:企业收到投入商标权所做会计分录如下:借:无形资产(按合同或协议价格确认为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贷:股本或实收资本(按公允价值确认为股本)如果合同确认与公允价格(事务所评估确认)有差额,可以计入资本公积科目。

今天上午我公司收到一份“品牌资源争议审核通知函”,提醒我公司,如果不...
答:是骗子,所有的品牌都是经过国家工商管理局商标总局进行的审核。其他的公司单位没有权利,肯定是骗钱。不要相信。你可以 到国家商标局网上查询一下你的品牌。只要是注册过的。就不会有问题的。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