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记叙文读写结合“50个基本功”是哪些?

如何阅读《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这本书~

1.“文道统一,教书育人”的实验(1951年—1962年) 这个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1951年秋到1958年春),试验课题是“生动讲读,有机结合,教书育人”。教学主要把语文课和班活动结合起来,作文教学结合指导学生写生活的事。(2)第二阶段(从1960年到1963年),进行“文道统一,教书育人”的试验。丁老师写《坚持文道统一,培养读写能力》、《浅谈咬文嚼字教学》、《怎样指导课外阅读》等教学论文。
2.“以记叙文为主,读写结合,培养读写能力”的实验(1963年秋至今)
这个时期分为五个阶段:(1)初试阶段:(从1963年秋至1968年),丁老师在这阶段总结了6条经验:第一,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第二,从篇着眼,从句入手;第三,打好基础,从“有法”到“无法”;第四,从仿到作,从放到收;第五,从述到作,从说到写;第六,因材施教,典型引路。
(2)再试阶段(从1974年至1981年秋),丁老师提出“读书、观察、作文三结合”和“以记叙文为主,坚持读写结合,培养自学能力”的实验课题,在教法上,每教学一段、一篇或一组课文,就引导学生调查访问,实地观察,撰写赞扬好人好事的宣传稿。这次试验把着力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写训练上,做到有的、有序、有点和有法,使学生真正做学习语文的主人。在作文教学上, 丁老师提出“寻美作文,练文炼人”的主张。
(3)验证阶段(从1981年秋至1983年春)。提出“以记叙文为主,坚持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自学、自得、自写、自改的能力”的实验课题。在三、四、五年级各一个教学班进行验证。验证结果,除达到前两个阶段的综合要求外,学生喜读爱写蔚然成风,平均每学期每个学生作文50多篇,程度较好的写了近百篇,个别尖子学生写了200多篇。
(4)深究阶段(从1983年秋至1986年秋)。1983年丁老师在总结记叙文“三十法”的基础上,提出“读写结合五步训练”的实验设计。这个阶段,教改试验进一步发展。丁老师进一步总结了教改试验的八条基本经验:(1)面向全体,偏爱差生;(2)寻美作文,练文炼人;(3)读写对应,有机结合;(4)杂中求精,打好基础;(5)乱中求序,分步训练;(6)华中求实,突出重点;(7)死中求活,交给规律;(8)劳中求逸,减轻负担。主要著述有《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
(5)物化阶段(从1986年至现在)。为了巩固和发展教改试验的成果,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丁老师 从1986年1月着手主编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验教材,经过20个月的艰苦努力,到1988年10月止,已完成《五年制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验教材》全套10册。
心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丁有宽老师的不懈追求、研究、探索下,形成了新的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体系。这是我们青年教师应该学习的精神,我们应把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不松懈、不怠慢,把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双基”落到实处,练在需要处。坚持从“循法”到“无法”,让学生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读写能力。

一、怎样写人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继续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 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 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 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三)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 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 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 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3. 动作描写
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卡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
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活“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 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二、怎样写事
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小学生的继续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建立一个具有中国语文特色的小学浯文教材新体系,是大家所共同关心并在努力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已有一些较好的小学语文教材,在不同程度上初步或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体系。在我们所了解的各种教材体系之中,我认为丁有宽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所建立的“读写同步,一年起步,系列训练,整体结合”的综合训练型体系,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的;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体现了教书与育人和谐统一、教材与教法同步改革、教与学协调发展的教育思想,是一个具有鲜明的中国语文特色的、有创造性的、崭新的教材体系。在这里,我着重谈谈这个教材体系的基本特点与基本内容。

一、读写同步

当前在语文教师中,对于读写结合的理论与具体实践,还存在不少问题。丁老师在长期的对读写结合的探索实践和研究中,旗帜鲜明地反对那些所谓“多读就自然能写”的自然结合论,“读什么就写什么”的机械结合论和“随意学一点就结合一点”的随意结合论,十分明确地提出“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的主张,在教学实践中,他把作文课和阅读课融为一体,把语言训练和记叙文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到读写同步改革、同步发展。我认为,这是丁老师教材体系的一个基本特点。

读写能否同步?答案是肯定的:能够同步,而且必须同步。主要的根据是:

一从历史渊源和内在发展来看,阅读与写作是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这个观点,可称之为“读写同源论”。因为,作为人的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在人类社会中,是在劳动中,适应思想交流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它不仅是表达自己思想的工具,也是了解别人思想的工具。而社会交际、思想交流活动,是双方共同完成的。说者与听者、作者与读者,对于社会交际工具这个传播信息的载体(文章、读物等)的解释和运用,只能同时产生、同步发展,否则,便不可能有共同的认识和一致的理解,因而也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没有写,就谈不上读;没有读,写也就没有意义了。可见,从读写的起源与历史的渊源、发展来看,读与写是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

二从理论依据来看,读写同步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首先,读写同步符合系统论的整体原理。整体原理要求在一个系统中不仅要充分发挥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新功能、新作用。系统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读与写是小语教学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来说,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写是读的深化和升华。从整体原理来看,只有把读与写紧密联系起来,相互作用,同步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作用,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其次,读写同步也符合学习迁移原理。学习对象之间,在态度、内容以至方法等方面,是可以相互影响的,这就是迁移现象。而这种迁移影响的大小、难易,往往取决于对象之间所存在的共同因素的多寡。读与写虽然有内在的吸收与外在的表达的区别,但它们在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有许多共同性。这样,就使读与写、读与读;写与读、写与写之间相互迁移成为可能。丁老师的读写对应规律的提出,就是运用了这种学习迁移的原理而达到读写同步的。

第三,读写同步符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心理过程。阅读与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但两者之间可以互相沟通。阅读教学过程是个“双向”心理过程:一是由感知文字到理解思想、由感受形式到领会内容、由部分到整体的探究过程;另一是从思想到文字、由内容到形式、由整体到部分的分析过程。这两个过程,关系十分密切,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延续和提高。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不仅要实现前一过程,而且更要实现后一个过程。而阅读的第二个过程恰好同作文教学心理相吻合。可见读与写的能力培养是统一于阅读教学的心理过程之中的。

根据原苏联心理学家阿·科瓦廖夫的论述,作文教学的心理过程是个“双向转化”的心理过程。在作文教学中,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学生的“头脑”转化,这是从事物向认识的第一重转化;然后是学生的思想感情向外部语言的转化。作文教学要顺利地实现“双重转化”,关键就在于培养和提高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必须以阅读教学作为基础。可见,作文教学本身也要求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同步前进。

三从教学实践看,读写同步是符合儿童心理特点与发展水平的。儿童学习语文具有模仿性和较强的发表欲等特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已日臻完善。在这一时期中,小学生已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在积累了一定语言材料和写作知识之后,就萌生出一种强烈的“发表欲”,要求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发表”出来。丁老师正是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坚持读写同步,并以模仿为桥梁,以片断训练为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范文,仿其神,仿其意,仿其路,仿其格,仿其法,从而满足了小学生这一心理需要,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水平。

二、一年起步

读写要同步,从一年级开始就得起步。

有些教材,明确提出了“提前读写”。但这与丁老师主编的教材不同。丁老师向来主张读与写结合,提倡读写同步。并明确提出一年级就要起步。我们认为,丁老师的这个“一年起步”的主张是有根据的。其主要依据是,小学一二年级,是儿童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最佳期。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善于抓准时机,不仅要为听、说打好基础,而且要为读写打好基础,以便在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随着科技迅速发展,儿童接受信息和学习媒介越来越多,思维空间逐步扩大,求知欲更加强烈,而他们的口头语言的发展又已接近成熟,因此,从小学一年级起步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如何从一年级起步?根据丁老师的思路和经验’首先是改革识字教学。在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看图拼音识字”中,丁老师依据汉字的构造规律,安排了“笔画笔顺”、“部首结构”、“音形义比较”三种识字方法,从而提高识字能力。丁老师有意把:笔画、笔顺”编排在同一个组里,让学生在学习笔画的同时学习笔顺,以提高识字效率。编进“部首、结构”这一组里的字都是形声字。在学习形声字中,偏旁部首与间架结构的知识是紧密联系的,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根据形声字部首表义的特点,运用部首、结构的知识’触类旁通地学习、掌握生字。在“音、形、义比较”这一组中,主要是通过反义字比较、形近字比较、形声字比较等形式引出生字,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区别,不仅提高识字率,还能避免或减少错读、错写等小学生常犯的毛病。从这三组的设计和安排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丁老师改革识字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扎扎实实地、多方面地打好识字基础。那么,有了这个基础,再要求进行读和写就不难了。

丁老师主编的这套教材,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把识字与写字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写字教学与训练从一年级开始就编进教材中,从而使识字、写字和书法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显然,这是丁老师的独特构思与设计。在写字教学中,他把“点”作为核心笔画,把“横、竖、提、擞、捺”作为定式笔画,而把其它作为变式笔画。这样安排’有“核心”,有主次,有定式、变式,有利于学生掌握笔画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进行定量训练,为培养写字、书法能力打好基础,更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生字,从而减少回生率,提高巩固率。

其次是学习基本句式。在第一册第三单元“看图学词学句”中,让学生集中学习四种基本句式,即陈述句、疑问句、判断句和描写句。在学习这四种句式中,教材以学习陈述句作为重点。这是因为,陈述句是常用的句式,也是学习、掌握“四素(时、地、人、事)句”的基础。

第三是学习“四素句”,渗透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所谓“四素句”实际上就是记叙文的四个要素。在学习基本句式时,丁老师就有意先设计“两素句”(人称、事件),再由“两素句”过渡到“三素句”(人物、事件、时间或地点),为学习四素俱全的句子作了铺垫,这样阅读、写作记叙文就很容易上手了。显然,丁老师的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在学词、学句中,就同阅读记叙文、写作记叙文自然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了读、写记叙文知识,这正是丁老师长期实践的成功经验,也是这套教材的独特之处,更是它比别的教材优越之所在。

三、系列训练

这套教材,以丁老师归纳总结出来的小学记叙文读写结合“50个基本功”作为主线,并且设计安排了系列训练的内容和要求。从已出版的五年制教材来看,各年级训练安排如下:一年级,识字法,侧重练好一句“四素”(时、地、人、事)完整的话;二年级,查字法,侧重练好连续、并列、总分、概括与具体四种句群;三年级,读书法,侧重练好连续、并列、总分、概括与具体四种结构段;四年级,读记法,以篇章为重点,侧重练好审题、立意、选材、组材、修改、观察等六种能力;五年级,对应法(读写七条对应规律),以培养学生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重点,强化综合训练,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由此可见,这个训练系列,克服了小语教学中存在着的目标不明、序列不清、知能割裂、读写脱节等弊病,真正做到目标明确、序列清晰、知能融合、读写同步,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这套教材的系列训练,还特别注意把培养、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统一起来;把语言训练(字、词、句、段、篇)和记叙文(时、地、人、事、景、物)训练统一起来;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统一起来,这是丁老师教材体系中的又一个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

四、整体结合

我们认为,整体结合在丁老师这套教材中,主要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一听说读写协调发展。整套教材,以读写为主,又重视听说,注意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全面培养,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二与其他学科改革同步发展。在设计中,注意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统筹安排,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从而达到同步发展。

三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根据语文特点,把课内的语文教学和课外的语文活动结合起来,使课内课外联成一体,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在课外得到进一步强化,并在实践中学习应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五、综合训练型

这套教材的又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综合训练。教材强调以训练为主,明确提出抓好“三化”,即计划化、序列化、规格化;要求达到“两性”,即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综合训练型与传统语感型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两者都强调多读多写,重视语言感受能力。但是,丁老师并不停留在多读多写的经验上,不是让学生在一条“暗胡同”里,任学生“自己摸索”,而是在传统语感型的基础上,继承前人的宝贵经验,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建立综合训练的体系。其主要特点是:

二重视语言规律、读写规律对学生的启迪、指导作用。丁老师提出的句的结构法、段的结构

法、篇章结构法、记事顺序法、景物描写法、人物描写法等,都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把规律、方法交给学生,充分发挥规律的指导作用。

二重视量化。传统语感型,要经过“年深日久之后”,才能逐步摸索出一点方法来。而综合训练型,强调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丁老师提出的基本功五十法,步步都扎实,法法可过关。这样,教学效果如何,便能及时了解,存在问题也能及时解决。可见,综合语感型既易操作又易检测,这是传统语感型与之无法相比的。

三重视规划化,突出层次优化。整部教材分为七个层次,做到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这七个层次是:第一个层次,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第二个层次,定好每学年的目标和学年之间的衔接过渡。第三个层次,规定学年中两个学期的教学侧重面,即每学年的第一学期着重讲明知识规律,打好基础,第二学期则注重分析、比较、综合。第四个层次,是以单元为训练点,突出训练重点。在单元中,要处理好重点与非重点、主要与次要的关系。第五个层次,是单元分组文(一般分两组),突出训练要点,着重训练知能。第六个层次,则是组文分课型,即精读、略读,自学、突出训练要点。第七个层次,是课内定习题,每个习题都有个训练点。如果加上综合练习与总复习,实际上有九个层次。丁老师的五年制教材(修订本),共编40个单元’80个组文’精学400篇例文,安排300题次训练;而六年制教材则共编48个单元,96个组文,精选420篇例文,安排1000题次训练。这两套教材的训练设计,都达到计划化、规格化、序列化,实践效果非常显著。1993年1月29日法交给学生,充分发挥规律的指导作用。

二重视量化。传统语感型,要经过“年深日久之后”,才能逐步摸索出一点方法来。而综合训练型,强调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丁老师提出的基本功五十法,步步都扎实,法法可过关。这样,教学效果如何,便能及时了解,存在问题也能及时解决。可见,综合语感型既易操作又易检测,这是传统语感型与之无法相比的。

三重视规划化,突出层次优化。整部教材分为七个层次,做到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这七个层次是:第一个层次,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第二个层次,定好每学年的目标和学年之间的衔接过渡。第三个层次,规定学年中两个学期的教学侧重面,即每学年的第一学期着重讲明知识规律,打好基础,第二学期则注重分析、比较、综合。第四个层次,是以单元为训练点,突出训练重点。在单元中,要处理好重点与非重点、主要与次要的关系。第五个层次,是单元分组文(一般分两组),突出训练要点,着重训练知能。第六个层次,则是组文分课型,即精读、略读,自学、突出训练要点。第七个层次,是课内定习题,每个习题都有个训练点。如果加上综合练习与总复习,实际上有九个层次。丁老师的五年制教材(修订本),共编40个单元’80个组文,精学400篇例文,安排300题次训练;而六年制教材则共编48个单元,96个组文,精选420篇例文,安排1000题次训练。这两套教材的训练设计,都达到计划化、规格化、序列化,实践效果非常显著。

小学三年级课堂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点是什么?
答:(二)找准读写的结合点,科学训练。 所谓读写结合点就是读与写在知识与能力上的契合点。初三语文教学要紧扣课文,把读写结合的基础知识落实课文。根据训练内容,一般应抓好五个结合点: 1.读课文,理解文中关键字词——作文中的遣词造句...

如何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
答:也就是说低年级的读写结合要求可放的更低一些,哪怕几句话对学生的书写效果也是很明显的。那对于高年级相对要求就高了些,比如六年级课文《穷人>>,有一位老师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下练笔作业:渔夫说:“糟糕,真糟糕,...

如何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
答:还有待于教师具体指导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教他们从说一句句完整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几句连贯的话或一小段话。到了中高年级,教师要指导他们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有头有尾地说一段话 ...

如何进行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
答:故事入门法。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作文”还是一个新的概念,多数教师为突出重点,引起学生兴趣,都会迫不及待地告诉学生“这节课是一节作文课”。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学生好奇之心,但也有“大帽子压人”之嫌,...

写叙述描写作文怎么写
答:记事类作文的写法 记事作文又称叙事作文,在作文类别里因为贴近生活实际,而被是认为是较简单的一种作文体裁。 在作文时要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六要素。对于小学生来讲,叙事作文往往又与另一个词联系...

谈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案例
答: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下面就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谈谈几点粗浅看法。一、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显著特点 语文是指导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既有工具性又有思想性的基础学科,它具有传授知识、教给方法、进行思想教育的三大...

如何加强小学生课堂教学的读写结合
答:的教师为了突出这种读写结合,甚至阅读课上时间都平分秋色,一般的时间进行读,另一半时间进行写,读写完全按比例的结合。3、以单元训练主题带动读写结合。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积累,读写有要求...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
答: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是极其丰富的,但是如何把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从现代教学理论上提高呢?丁有宽老师在他40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实验中,不断探索这个问题,建立了独具一格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材教法新体系。一 建立起小学语文知识结构及...

怎样实现小学高年级高效教学的读写结合
答: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怎样实现读写结合 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新鲜话题,但是个常青的话题。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阅读是吸...

[基于教材的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依托单元教材读写结合
答:3.创新形式――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升华点 (1)变换文体多样写。变换文体写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有古诗改写,特别是一些具有情趣的诗歌(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春望》《游山西村》等)。另外可进行文言文与记叙文,记叙文与说...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