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学治疗糖尿病

~

  糖尿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目前西医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研究透彻。

  浅谈中医学治疗糖尿病

  第一篇: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探讨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观察资料库、Medline、Embase、AMED、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12月,搜集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

  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偏倚风险的评估后,采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共1114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穴位注射组的有效率、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所有报告了安全性的研究显示中药穴位注射无明显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结论:本系统评价显示中药穴位注射能改善DPN的症状和体征;能改善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穴位注射;系统评价;Meta分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

  调查研究显示,DPN的发病率高达49%~92%,几乎所有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或有异常感觉,肌肉无力甚至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严重者可导致糖尿病足甚至截肢,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由于目前DPN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现代医学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药治疗能起到温经通痹、通经活络、调整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穴位注射有药物和针刺的双重作用。

  近年来,国内有较多关于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和护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报道。

  本研究收集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客观评价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

  1.1纳入标准

  (1)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观察(RCT),不受样本大小、语种或随访时间的限制。

  (2)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例来源不限;伴有以肢体感觉运动障碍为主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或体征;肌电图检查显示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3)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等常规治疗。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中药穴位注射,不联合使用针对DPN的药物治疗或其他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甲钴胺、B族维生素、甲钴胺联合B族维生素)、中药其他给药途径治疗、针刺治疗。

  (4)主要结局指标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减退、痛觉过敏、腱反射减弱等神经症状和体征改善的总有效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

  肌电图检查提示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加5m/s以上或恢复正常。

  次要结局指标指安全性指标,主要为不良反应的种类和发生率。

  1.2排除标准

  (1)其他疾病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2)合并严重并发症或其他疾病;

  (3)治疗组联合针对DPN的药物治疗或西药穴位注射的文献;

  (4)重复检出或发表的文献;

  (5)不能提供有效数据或数据不完整的文献。

  1.3文献检索

  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观察资料库、Medline、Embase、AMED、CINAHL;以中文检索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感觉障碍/穴位注射/水针法等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所有数据库的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立至2015年12月。

  根据不同的数据库,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检索相结合,同时补充检索所得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

  1.4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价

  利用自制的资料提取表,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有争议时通过讨论解决。

  提取的主要资料包括:作者、发表年份、样本例数、治疗与对照措施、操作方法、治疗组注射的中药和穴位、对照组的给药途径、疗程、疗效、结局指标、退出或失访例数、不良反应等。

  参考Cochrane协作网偏倚评价工具[5],由2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任何疑问经讨论后决定,有分歧时,则咨询第3位研究者。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计算效应量时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R)及95%CI,计量资料若文献所报道测量工具相同,则采用加权均数差(WMD)分析;对文献测量工具不同,则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MD)进行分析。

  所有分析均计算95%可信区间(95%CI)。

  通过?2检验确定各研究间的异质性。

  当P>0.1,I2≤50%时,认为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选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EffectModel)进行Meta分析;如果P≤0.1,I2≥50%,首先应分析导致异质性的原因,如设计方案、测量方法、用药方法、对照选择等因素是否相同。

  如果不同,进行亚组分析。

  若经这些方法分析处理后,多个同类研究的结果仍然有异质性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EffectModel)合并计算统计量。

  若P≤0.1时且无法判断异质来源,则不进行Meta分析,仅进行描述性分析。

  2研究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

  根据检索策略初步检索出文献4134篇,其中数据库初步检出文献4123篇,其他资源获得文献11篇。

  使用EndNoteX7软件去重后获得相关文献3853篇,经阅读文题、摘要初筛后初步纳入971篇文献,其中英文91篇,中文880篇。

  剔除系统评价、综述、随机方法错误、非随机对照观察及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894篇。

  通过阅读77篇全文,排除西药穴位注射、治疗组联合针对DPN的药物或其他干预措施、重复发表文献62篇,最终纳入文献15篇。

  2.2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纳入的15篇文献中,对照组的干预措施有西药口服、肌肉注射、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等;疗程15~60d不等;评价指标有临床总有效率、神经传导速度及血糖指标。

  2.3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价。

  2.4Meta分析结果

  2.4.1临床总有效率

  有15篇文献对中药穴位注射与其他治疗方法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了比较。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OR=4.27,95%CI(3.12,5.84),P<0.00001]。

  2.4.2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比较

  有3篇文献对中药穴位注射与其他治疗方法治疗后的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进行了比较。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穴位注射对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MD=3.41,95%CI(2.42,4.40),P<0.00001]。

  2.4.3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比较

  有3篇文献对中药穴位注射与其他治疗方法治疗后的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进行了比较。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穴位注射对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优于其他治疗方法[MD=4.56,95%CI(2.08,7.03),P=0.0003]。

  2.4.4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比较

  有3篇文献对中药穴位注射与其他治疗方法治疗后的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进行了比较,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穴位注射组对DPN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优于其他治疗方法[MD=5.18,95%CI(3.29,7.06),P<0.00001]。

  2.5安全性

  有9篇文献报告了不良反应的观察情况,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少。

  其他文献未提及不良反应。

  3讨论

  3.1疗效分析

  本系统评价对中药穴位注射治疗DPN症状和体征改善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Meta分析。

  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药穴位注射在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中药穴位注射对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穴位注射对神经传导速度有明显改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属于中医学“血痹”“痿证”等范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是消渴病久病入络引起的内热伤阴耗气、血瘀、痰热、经络痹组,导致患者气血难以濡养四肢。

  中药穴位注射既有针刺效应,又有药理作用,通过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促使经络气血通畅,从而调理局部组织代谢,激发经络穴位。

  中药穴位注射对DPN疗效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中药和选穴两方面,本系统评价所纳入研究的中药注射液都有活血、行气、祛瘀、通络、止痛的功效。

  丹参,可活血化瘀,养血止痛,纠正血液高凝状态,改善血液循环;川芎嗪,既能活血又能行气,能有效降低血小板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

  降低血液黏稠度;当归、麝香均可行气活血、通筋活络,具有降脂、降低血液黏度、提高红细胞变形、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抑制细胞聚集、增强局部组织灌流等作用;灯盏细辛可活血舒筋、祛瘀止痛,能有效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加快微血管的血流速度,

  从而改善微循环,改善局部代谢状态;红花可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有抗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消除由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导致的血管收缩作用;三七可舒经活络、散瘀定痛,有扩展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黄芪可补气温阳、益卫固表,具有改善微循环、扩张外周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功效。

  而所注射的穴位多有补益肝肾、养阴柔筋、通络止痛的作用,达到强筋、壮骨、起痿的目的。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要穴,具有补中益气、通经活络、扶正祛邪的作用;三阴交为三阴经交会穴,可调理阴阳、补益肝肾、养阴柔筋;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合穴筋会,有舒筋通络的作用;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可调理大肠经气;丰隆为足阳明络穴,可调理脾经经气,

  既可健脾活血,又可化痰祛浊;合谷为大肠经原穴,调理气血,通经活络;外关为三焦经络穴,联络气血,补益阳气;承山为足太阳膀胱经穴,调和气血;悬钟为足少阳经经穴、髓会,具有益精填髓、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之功效;太溪为足少阴肾经穴,滋肾阴、强腰膝,

  可治疗下肢冷痛、足跟疼痛;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常用腧穴之一,可理气止痛;阿是穴为疾病外在反应点。

  针刺这些穴位,能激发经气,疏通经络,通调气血,改善麻木、疼痛等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

  因此,对DPN患者实施中药穴位注射,在腧穴的刺激基础上再给予中药注射液,既能延长腧穴的治疗作用,又能发挥中药的治疗作用。

  3.2安全性分析

  有9篇文献报告了不良反应的`观察情况,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少,但未进行详细描述。

  其他文献均未提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所有纳入文献均未描述随访情况,不能判断远期毒副作用和安全性。

  因而尚不能对中药穴位注射治疗DPN的安全性做出判断。

  3.3研究质量

  本系统评价共纳入15篇文献随机对照观察,共1114例患者。



浅谈中医学治疗糖尿病
答:浅谈中医学治疗糖尿病 第一篇: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探讨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观察资料库、Medline、Embase、AMED、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

中医上糖尿病如何辨证用药?
答:兼胃肠结热,或阳明胃热体质,气阴受伤者,治当清泄热结,方用增液承气汤、三黄丸加味,药用生大黄、黄连、黄芩、山栀等;兼肝经郁热,或少阳肝郁体质为病者,治当解郁清热,方用小柴胡汤、龙胆泻肝汤,药用柴胡、黄芩、黄连、丹皮、山栀、夏枯草等;太阴脾虚体质,湿邪困脾者,治当化湿醒脾,方用平胃散、藿香正气散化...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在哪里?
答: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在于其综合性、个性化以及副作用较少。中医治疗糖尿病采取了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手段相结合。这种综合性的治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调节患者身体的平衡,促进全身功能的恢复和提高免疫力。中医治疗糖尿病非常注重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中医强调“因人而异”,即每个...

糖尿病中医治疗效果好不好?能治好吗
答:根据个人经历和接触到的患者情况来看,中医治疗对部分糖尿病患者效果确实良好。一些患者在中医治疗下,血糖水平稳定,症状得到缓解,同时还能改善胃肠功能、促进睡眠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问题。然而,治疗效果因人而异,取决于个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仅作为辅助手段,并不能替代西医药物治...

关于中药治疗糖尿病的论文
答:和尿毒症的血液透析的治疗相同,这个方法也是认定人体控制胰岛素的功能已经丧失,而且不能恢复,因此放弃了治疗而采用人工的替代方法。因此,这个方法不能治愈糖尿病是必然的结果。如果我们从中医的血气理论来分析糖尿病的成因,便知道当人体的血气在长期处于消耗大于生产的下降趋势,也就是长期的血气透支状态时...

糖尿病用中医怎么个治疗方法?
答:根据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的诊断,对糖尿病人的治疗总结了三点,第一就是改善脾的现状,提升中气重用黄芪升麻,第二就是促进功能激活脾和胰腺功能,用焦三仙,苍术,白术,内金,缓解其负荷,当归,白芍,乳香没药行血化瘀激活组织活力,第三补虚加强恢复的力度,用党参或人参可加快恢复。

浅谈老年人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
答:总之,通过心理治疗的配合,达到有效的控制和防治糖尿病的目的。 糖尿病治疗之二:饮食治疗 民以食为天,人不一定每天都运动,但肯定每天都得吃饭。而饮食对糖尿病又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控制饮食对糖尿病治疗十分重要。传统中医认为:消渴多因嗜酒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消谷耗津,纵欲伤阴而改阴虚燥热发为本病。如《黄帝...

中医对治疗糖尿病是否有效?对此你怎么看?
答:然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最大的缺点是降糖作用太轻,而且作用太慢。另一个事实是,对于有明显高血糖和酮症等急性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单用中药可能会延缓病情的发展。因此,中医并不是一种完美的医学。综上所述,中医和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医疗体系,各有利弊。近年来,现代科学研究认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

砭治糖尿病案例2则及心得思路
答:由此可知,治疗糖尿病,应特别注意的是肝脾肾三脏同调,健脾化湿,疏肝行气,温肾回阳。刮痧方案中可以重刮肝脾肾反射区域。 除了肝脾肾三脏首要考虑之外,剩下的心、肺二脏则视患者症状来考虑,比如患者一平素痰多,咽喉中总觉有痰,这个便是肺的问题,肺为储痰之器,咽喉为其门户,该症状说明了痰湿之邪已侵犯至肺中了...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