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宫等级制度有多严?贵妃晋升为皇贵妃很难

~ 清朝的后宫等级制度经过努尔哈赤时期的“草创阔略,宫闱未有位号”;皇太极时期的“位号既明,等威渐辨”;顺治皇帝的多方摸索,“议定而未行”;直到康熙年间才“典制大备”,形成了等级森严、尊卑分明的明确制度。
根据《清史稿·列传一·后妃》记载:
康熙以后,典制大备。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
其中,东六宫为“景仁,承乾,锺粹,延禧,永和,景阳”;西六宫为“永寿,翊坤,储秀,启祥,长春,咸福”。皇贵妃及其贵妃、妃、嫔等居于东、西十二宫;而贵人、常在、答应则随上述高等妃嫔居住。
清朝奉行“一夫一妻多妾”婚姻制度,作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皇帝虽然同样奉行此等婚姻制度,但具体的施行办法自然更光明正大、理所应当。
皇后,位列中宫,母仪天下,乃系皇帝的“正妻”;皇贵妃、贵妃、妃、嫔乃系皇帝的“妾室”,拥有封号、可入正史;而贵人、常在、答应就相当于皇帝的“通房丫头”,既是高等妃嫔的奴仆,又有侍奉皇帝的责任。
除皇后外,其余后宫妇人均称“妃嫔”,而皇贵妃即为妃嫔之首,地位仅次于皇后,一般情况下“形同副后”。正因如此,清朝宫廷对于皇贵妃的晋封极为慎重,所以,从贵妃晋封为皇贵妃就成了后宫妃嫔最难逾越的一道鸿沟。其晋封难度之大,甚至可以比拟“继立皇后”的难度。
那么,从贵妃晋封为皇贵妃,到底有多难?我们从皇贵妃晋封的4种情况中,就能明确看出:
其一、递补亡后,最终晋封
康熙二十年,康熙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入葬景陵地宫,康熙皇帝下令晋贵妃佟佳氏为皇贵妃,成为康熙后宫实际上的后宫之主。康熙皇帝虽然念于“克后嫌疑”,直到佟佳氏临终才将其晋封为皇后,但也开启了从皇贵妃向皇后过渡的继立办法。
也就是说,皇后崩逝、中宫虚悬,皇帝需要先册封一位“摄六宫事”的皇贵妃,进行一段时间的考察,再予以册封,继立为后。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继皇后那拉氏,就是经过了“册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又越三年,乃册立为后”的过程。
这类皇贵妃的册封,需要“位次相当、循序而进”,需要“秀毓名门,祥钟世德”,更需要得到皇太后的首肯。但更重要的是,这位妃嫔需要皇帝的绝对看重,恩宠程度远非其他妃嫔能及。
其二、无意立后,统领后宫
乾隆三十年,继皇后那拉氏和乾隆皇帝之间爆发了著名的“帝后矛盾”,继皇后被收缴“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共四份册宝夹纸”,基本等于废为了嫔位。继皇后虽然被“不废而废”,但其毕竟没有被明旨废黜,所以乾隆皇帝便晋封贵妃魏佳氏为皇贵妃,代行皇后职权,执掌后宫庶务。
这种无意封后,却能统领后宫的皇贵妃,最能表现皇贵妃的“形同副后”之意。
道光二十年,道光皇帝的第三任皇后——孝全成皇后崩逝,道光皇帝下令晋贵妃博尔济吉特氏为皇贵妃,“总摄后宫”。这位执掌后宫长达10年的皇贵妃,同样属于“无意立后,统领后宫”的代表。
这类皇贵妃基本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只需要皇帝恩宠非常、信任有加即可。
其三,临危晋封,以表殊荣
因为皇贵妃的“形同副后”,会对皇后的地位和权势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所以只要皇后能够正常行使职权,一般不会常设皇贵妃。注意,是不“常设”,并不包括短暂的、象征性、安慰性的临危晋封。
雍正三年十一月,皇后那拉氏在位,但贵妃年氏病重,雍正皇帝下令晋封其为皇贵妃;乾隆十年正月,皇后富察氏在位,但贵妃高佳氏病重,乾隆皇帝下令晋封其为皇贵妃;乾隆二十五年三月,皇后那拉氏在位,但贵妃苏氏病重,乾隆皇帝下令晋封其为皇贵妃。
这类用以临终安慰、或者用作“冲喜”之用的晋封,也是皇贵妃位分最为常见的晋封方式。很明显,这类皇贵妃同样需要皇帝的特殊恩宠。
其四、新皇恩宠,太妃晋升
先皇驾崩,新皇登基,出于对前朝妃嫔的抬爱和优待,新皇一般会对这些名义上的“庶母”予以后宫位分的晋升。这类皇贵妃的晋封,在晚清时期出现的极为频繁,咸丰皇帝的丽妃、祺嫔;同治皇帝的慧妃、珣妃、瑜妃、瑨嫔;光绪皇帝的瑾妃、珍妃等,都被后世帝王逐渐晋升为皇贵妃。
这类皇贵妃不关乎先帝,只关乎新皇或者皇太后、太皇太后的恩宠。
其五、道德淑范,亡后授追
此类皇贵妃的晋封,在于皇帝对薨逝妃嫔的念念不忘,或者新皇出于政治目的对前朝妃嫔的追封。
康熙帝皇十三子——怡亲王胤祥的生母章佳氏,因“其子怡亲王允祥贤”而被雍正皇帝追封为皇贵妃。乾隆帝皇长子——永璜的生母富察氏,崩逝于乾隆皇帝登基之前,乾隆皇帝念其生育皇长子,将其追晋为皇贵妃。
此类皇贵妃的晋封原因,几乎不关乎晋封本人,只是为了抬升其子女的出身,或者寄托皇帝哀思。
综合来看,上述4种情况的皇贵妃位分晋封,都离不开皇帝的特殊恩宠,而这一条件却是清朝后宫妇人最想得到又最难得到的。从贵妃到皇贵妃,虽然只是一级之差,却不知要熬白多少青丝、平添多少皱褶甚至行将就木乃至薨后多年才能实现。

清朝后宫皇后是老大,皇贵妃是老二,制度严格的清朝,后宫都有哪些...
答:清朝后宫等级分为八等级,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太宗初始,定“一后四妃”的后宫制度,除立有皇后外,还有分局关睢、麟趾、衍庆、永福四宫的嫔妃;世祖入关后,完善后宫制度,皇后居中宫坤宁宫,设东六宫:景仁宫,承乾宫,锺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六宫...

清朝后宫等级制度有多严?贵妃晋升为皇贵妃很难
答:清朝的后宫等级制度经过努尔哈赤时期的“草创阔略,宫闱未有位号”;皇太极时期的“位号既明,等威渐辨”;顺治皇帝的多方摸索,“议定而未行”;直到康熙年间才“典制大备”,形成了等级森严、尊卑分明的明确制度。根据《清史稿·列传一·后妃》记载:康熙以后,典制大备。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

清朝皇帝的妻妾有那几个等级之分
答:清朝皇帝的妻妾有八等级,分别为:一、中宫皇后(母仪天下掌凤玺);二、皇贵妃(按封字一字、二字、三字递增);三、贵妃(按封字一字、二字、三字递增);四、 妃(按封字一字、二字、三字递增);五、 嫔;六、贵人;七、常在;八、答应。在同等级的妃嫔中,两字封号的妃嫔要稍高于一字封...

清朝后妃的等级划分是怎样的?
答:如果说封建王朝皇帝的后宫,都会想起“后宫佳丽三千”这样的形容词,然而清朝却是个特例。历朝历代清朝的后宫可以算是最小的,满清皇帝中妃嫔最多的康熙帝玄烨后宫也仅仅40人。清朝后宫等级封号森严,规模也比较小。清朝在皇后之下,设立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妃位四人,嫔位六人,贵人、常在、答应与官女...

清朝后妃制度是怎样的?各等级的人有什么职责?
答:因此,这套等级系统基本等于是名存实亡。 直到康熙年间,清朝的后宫等级制度才最终得以完善,形成定制。即为后人所熟知的那一套:皇后一名、皇贵妃一名、贵妃二名、妃四名、嫔六名,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六宫。此外,皇帝暂时没有名分的女人被称为官女子,此类所谓的官女子通常是内务府选秀出身的宫女被皇帝...

清朝后宫里的嫔妃,是怎么划分等级的?
答:后宫的中层妃嫔是嫔位,同一时间最多6人。后宫的下层妃嫔分为贵人、答应、常在、官女子四个等级,她们的人数没有定数,皇上想封多少就封多少。清朝后宫里的嫔妃可谓是等级甚是森严呢,看似一字之差的位分之间到底差了多少呢?其实,从妃位开始直到皇后之位,就都是只有一字之差的位分,例如妃和贵妃,...

清朝皇帝嫔妃的等级怎么划分的
答:清朝的后宫分为九个等级 :一等:皇后 二等:皇贵妃 三等:贵妃 四等:妃 五等:嫔 六登:贵人 七等:常在 八等:答应 九等:官女子(就是可以陪皇帝过夜的宫女)。后妃人数: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嫔六人,分居东西十二官,皇帝的正妻称皇后居中宫,主内治,其他协助皇后主内治。嫔...

大清皇上的后宫三千,都是如何排等级次序的?分别住在什么宫内?
答:皇贵妃,贵妃……到答应清朝的后宫分为九个等级 :清朝在康熙以后,才典制大备,后宫号位定制严明。皇帝的正妻称皇后,居中宫,主内治。以下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嫔六人,分居东西十二官,协助皇后主内治。嫔以下还有贵人、常在、答应三级,均无定额,随居东西各宫,勤修内职。不过,纵观清朝历史,...

清朝妃子等级制度森严,她们之间的等级排行从大到小应该怎么排?
答:清朝后妃定制为8个等到级,数额是“皇后1名,居中宫,主内治;皇后以下设皇贵妃1人,贵妃2人,妃4人,嫔6人,定数共14人。有牌位,分居东、西六宫居住。嫔以下还有3级,称:贵人、常在、答应。这3级没有固定数额。随皇贵妃等分居12宫。虽然后妃定数明确,但实际上并未照章行事。如康熙帝的后妃至...

皇贵妃什么品级
答:皇贵妃是中国古代皇帝妃嫔的等级之一,清朝沿用,等级只在皇后之下。历史上,后宫妃子们的等级有严格的划分,清代后宫妃嫔的品级介绍:一品:皇后(1人) 二品:皇贵妃(1人) 三品:贵妃(2人) 四品:妃(4人) 五品:嫔(6人) 六品:贵人(无定数) 七品:答应(无定数) 八品:常在(无定数)。皇贵妃是...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