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计量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什么是工程计量的原则~

工程计量的原则:
1、必须严格按照主要计量依据计量。
2、按设计图给定的净值及实际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确认的数量计量。隐蔽工程在覆盖前计量应得到确认,否则应视为承包人应做的附属工作不予计量。
3、所有计量项目(变更工程除外)应该是工程量清单中的所列项目。
4、承包人必须完成了计量项目的各项工序,并经中间交工验收质量合格的“产品”,才予以计量,工程未经质量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能计量工作。
5、计量的主要文件及附件的签认手续不完备,资料不齐全的,不予计量。

扩展资料
计算依据:
1、施工图纸及配套的标准图集。
施工图纸及配套的标准图集,是工程量计算的基础资料和基本依据。因为,施工图纸全面反映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结构构造、各部位的尺寸及工程做法。
2、预算定额、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根据工程计价的方式不同(定额计价或工程量清单计价),计算工程量应选择相应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编制施工图预算,应按预算定额及其工程量计算规则算量;若工程招标投标编制工程量清单,应按“计价规范”附录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算量。
3、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施工图纸主要表现拟建工程的实体项目,分项工程的具体施工方法及措施,应按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确定。如计算挖基础土方,施工方法是采用人工开挖,还是采用机械开挖,基坑周围是否需要放坡、预留工作面或做支撑防护等,应以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为计算依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程计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程量

1、定额:为完成规定计量单位的分项工程所必须的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实物消耗量的标准。它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发布和管理。
2、价格:包括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价格,由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依据本地区市场价格行情,定期发布市场指导价格及各相关的指数和信息。
3、目前,有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两种。对于前者,每月由定额总站规定中准价加百分比的浮动幅度,例如钢材、木材暂定为±5%,其余均为±8%。对于次要材料,每半年或一年由定额总站发布一次调整系数。
4、费用:由建设部制定统一建设项目总造价及建安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包括利润和税金),由地区行业主管部门测算费率,分别为指令性和指导性费率,供承发包双方执行。

5、(1)、定额计价是我们使用了几十年的一种计价模式,其基本特征就是价格=定额+工程量清单计价图书费用+文件规定,并作为法定性的依据强制执行,不论是工程招标编制标底还是投标报价均以此为唯一的依据,承发包双方共享一本定额和费用标准确定标底价和投标报价,一旦定额价与市场价脱节就影响计价的准确性。定额计价是建立在以政府定价为主导的计划经济管理基础上的价格管理模式,它所体现的是政府对工程价格的直接管理和调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曾提出过"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量价分离"、"以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等多种改革方案。但由于没有对定额管理方式及计价模式进行根本的改变,以至于未能真正体现量价分离,以市场竞争形成价格。也曾提出过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但实际上由于当前前还未形成熟的的市场环境,一步实现完全开放的市场还有困难,有时明显的是以量补价量价扭曲,所以仍然是以定额计价的形式出现,摆脱不了定额计价模式,不能真正体现企业根据市场行情和自身条件自主报价。
(2)、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属于全面成本管理的范畴,其思路是"统一计算规则,有效控制水量,彻底放开价格,正确引导企业自主报价、市场有序竞争形成价格"。跳出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建立一种全新的计价模式,依靠市场和企业的实力通过竞争形成价格,使业主通过企业报价可直观的了解项目造价。
(3)、工程量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不仅仅是在表现形式、计价方法上发生了变化,而是从定工程量清单计价图书额管理方式和计价模式上发生了变化。首先,从思想观念上对定额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多年来我们力图通过对定额的强制贯彻执行来达到对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这种做法在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初期,的确是有效的管理手段。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这种以政府行政行为作为对工程造价的刚性管理手段所暴露出的弊端越来越突出。要寻求一种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手段,从定额管理转变到为建设领域各方面提供计价依据指导和服务。其次,工程量清单计价实现了定额管理方面的转变。工作量清单计价模式采用的是综合单价形式,并由企业自行编制。
由于工程量清单计价提供的是计价规则、计价办法以及定额消耗量,摆脱了定额标准价格的概念,真正实现了量价分离、企业自主报价、市场有序竞争形式价格。工程量清单报价按相同的工程量和统一的计量规则,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报出综合单价,价格高低完全由企业自己确定,充分体现了企业的实力,同时也真正体现出公开、公平、公正。
采用行业统一定额计价,投标企业没有定价的发言权,只能被动接受。而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能动性,企业利用自身的特点,使企业在投标中处于优势的位置。同时工程量清单报价体现了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等综合实力,也促进企业在施工中加强管理、鼓励创新、从技术中要效率、从管理中要利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和壮大,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高,可以降低管理费,自有的机械设备齐全,可减少报价中的机械租赁费用,对未来要素价格发展趋势预测准确,就可以减少承包风险,增强竞争力,其结果促进了优质企业做大做强,使无资金、无技术,无管理的小企业、包工头退出市场,实现了优胜劣汰,从而形成管理规范、竞争有序的建设市场秩序。

①、经审定的施工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设计施工图是计算工程量的基础资料,因为施工图纸反映工程的构造和各部位尺寸,是计算工程量的基本依据。在取得施工图和设计说明等资料后,必须全面、细致地熟悉和核对有关图纸和资料,检查图纸是否齐全、正确。如果发现设计图纸有错漏或相互间有矛盾,应及时向设计人员提出修正意见,予以更正。经过审核、修正后的施工图才能作为计算工程量的依据。②、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系指《北京市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简称定额)以及北京市造价处颁发的有关文件。定额比较详细地规定了各个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和计算方法。计算工程量时必须严格按照定额中规定的计量单位、计算规则和方法进行,否则,将可能出现计算结果的数据和单位等的不—致。③、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措施方案计算工程量时,还必须参照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措施方案进行。例如计算土方工程量仅仅依据施工图是不够的,因为施工图上并末标明实际施工场地土壤的类别以及施工中是否采取放坡或是否用挡土板的方式进行。对这类问题就需要借助于施工组织设计或者施工技术措施予以解决。计算工程量中有时还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例如平整场地和余土外运工程量,一般在施工图纸上是不反映的,应根据建设基地的具体情况予以计算确定。④、经确定的其他有关技术经济文件

工程计量的主要依据( )
答:本题考查的是工程计量和支付。工程计量的依据包括:工程量清单及说明、合同图纸、工程变更令及其修订的工程量清单、合同条件、技术规范、有关计量的补充协议、质量合格证书等。

工程计量的依据一般有( )。
答:【答案】:A、B、C、D 考点:工程计量的依据。计量依据一般有质量合格证书、工程量清单前言、技术规范中的“计量支付”条款和设计图纸。参见教材P160。

工程计量的依据有( )。
答:【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是“工程计量的依据”。工程计量依据一般包括质量合格证书,工程量清单前言,技术规范中的“计量支付”条款和设计图纸。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DE。

在工程计量的依据中,( )是确定计量方法的依据。
答:计量工作的依据 1、工程量清单说明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或计量规则 工程量清单说明和工程量清单是确定计量方法的依据。2、施工合同文件和施工图纸 单价合同以实际完成的工程数量进行结算,其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是指被监理人计量确认的工程数量,而不是承包人实际施工的数量。3、质量合格证书等 质量监理是计量...

计量工作的依据有( )。
答:【答案】:A、B、C、D 本题考查的是工程计量的概念与计量工作的依据、原则。计量的依据一般有质量合格证书、工程量清单说明、合同条件中的计量规则规定、技术规范中有关计量支付的内容(或独立的计量支付说明)和设计图纸及各种测量数据。

施工过程中,可以作为工程量计量依据的资料有( )。
答:【答案】:A、B、C、D 计量依据一般有质量合格证书、《计量规范》、技术规范中的“计量支付”条款和设计图纸。也就是说,计量时必须以这些资料为依据。

工程计量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答:①、经审定的施工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设计施工图是计算工程量的基础资料,因为施工图纸反映工程的构造和各部位尺寸,是计算工程量的基本依据。在取得施工图和设计说明等资料后,必须全面、细致地熟悉和核对有关图纸和资料,检查图纸是否齐全、正确。如果发现设计图纸有错漏或相互间有矛盾,应及时向设计人员提出...

不属于工程计量的依据的是()。
答:【答案】:D 工程计量的依据包括工程量清单说明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或计量规则、施工合同文件和施工图纸、质量合格证书等。

工程计量的依据
答:(1)按工程量清单(或核对后工程量清单)及说明规定进行计量;(2)设计图纸及变更设计图;(3)合同文件与技术规范;(4)工程变更令及其他有效附件;(5)有关计量规定的文件;(6)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的记录;(7)其他证据性资料。

工程计量依据包括
答:工程计量依据包括如下:工程计量是一个重要的工程管理及质量管理方法,用于对工程项目中相关数量进行测量和计算。工程计量的依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图纸: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尺寸标注,确定工程项目中的长度、面积、体积等。2.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包括工程项目完成所需要的劳动力、物资、机械设备、时间等...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