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什么时候出台的

~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什么时候出台的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什么时候出台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固然是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法律里程碑,但“信息无忧”还离不开各方合力维护,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什么时候出台的。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什么时候出台的1

  千呼万呼始出来。11月1日,被寄予厚望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随着这部法律的郑重落地,网络数据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一块立法拼图终于就绪,从普通公民到互联网经济,从此拥有了一面对抗侵权、维护利益的强大护盾。

  如今,随着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愈加凸显。安装手电筒程序,要提供地理位置信息;下载文字编辑APP,需获取通讯录权限;走进售楼处,人脸信息被悄然记录,包括手机APP过度索权、人脸识别被滥用、非法推送商业信息、“大数据杀熟”等在内的侵权乱象,屡受公众诟病和指摘。

  近日发布的《全国移动App第三季度安全研究报告》显示,针对全国移动App进行的个人信息合规性抽样检测中,56.87%的应用存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违规情况,55.60%的应用存在“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违规情况,19.16%的应用存在“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的违规情况。

  2021年央视3·15晚会爆料,多家知名商店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海量人脸信息被收集,却没有一个商家明确告知消费者,并征得其同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电脑、手机中推送的广告不胜其扰,更对商家实现“精准推送”不寒而栗。各地警方屡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内鬼”窃取变卖的个人信息动辄数以万计,给公民人身财产带来安全隐患。

  《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强化了对公民个人信息的系统保护。之前,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虽然也写入了立法,但主要散落于《民法典》《刑法》《网络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中,且缺乏保护的基本原则。经由一部专门的法律“提纲挈领”,不仅集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之大成,便于公民个人“按图索骥”,保护合法权益,更凸显了立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程度,释放出依法维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强烈讯号。尤其重要的是,《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将“告知—同意”原则作为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规则,作为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用户信息的规范前提,赋予了公民对个人信息处理的知情权、决定权,也为界定“合法”与“违法”划出了分水岭。

  这部法律将改变公民的生活。10月28日,中消协发布提示:未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不得向消费者推送商业信息;小区物业、经营场所不能将人脸识别作为出入的唯一验证方式。这意味着,公民的手机、电脑将不再成为商家信息轰炸的阵地;人们出入小区、经营场所时,将有更灵活的方式供选择。当然,对于公民而言,也应当学法、知法、守法,掌握《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防止个人信息“裸奔”,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这部法律还将改变互联网经济生态。《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质,既是一部公民权利保护法,也是一部企业行为约束法。近日,深圳市APP个人信息共护大会在深圳中心书城举行。珍爱网、腾讯和华为等深圳20余家重点APP运营企业承诺,将严守用户个人隐私边界,合规设置收集个人信息范围,保护用户公平交易权。就在《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之前,苹果公司表示,保护用户隐私、让用户掌控个人信息,是苹果设计产品和服务时一贯坚持的理念,仅在有合法的法律依据的情况下使用用户的个人数据,宣布尊重中国消费者在《个人信息保护法》下享有的知情、查阅、更正、转移、限制处理和删除其个人数据的权利,等等。互联网经济的基础,建立在法治之上。秉持法治精神,严格个人信息保护,企业平台才能行稳致远,互联网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徒法不足以自行。《个人信息保护法》固然是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法律里程碑,但“信息无忧”还离不开各方合力。职能部门应依据法律规定,加大对形形色色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社会普法工作应迅速跟进,让法律成为公民维权的法宝利器;企业平台则应用法律节制商业欲望,规范市场行为,让网络时代的公民个人信息安然无恙。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什么时候出台的2

  不少用户在跨平台使用智能设备应用程序时,经常有这样的困惑:在某个平台搜过的内容,为什么到了另一个平台也会被推送?储存在各类应用程序中的个人信息能否得到妥善保管?

  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个人信息安全将得到全方位保护。筑牢信息使用的安全边界,需要监管体系、企业责任与用户意识等层面的共同推进。

  还在浏览楼盘信息,就接到销售电话;注册完会员,推销短信就铺天盖地;搜索过一个物品,就频频收到类似产品广告……这些体验让许多用户很困惑:谁动了我的个人信息?为什么手机这么“懂”我?

   个人信息须妥善保管

  随着移动互联的飞速发展,各类手机App、应用小程序,已经成为人们社交、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海量的个人信息都被存储到了哪里?

  绿盟科技集团副总裁李晨介绍,各类应用程序后端都会有一个数据存储环境,数据库中存储了海量的应用数据与个人信息。比如,人们使用各种社交App,在上面发布的文字或者图片都会产生数据,经过处理和网络传输,最终存储到后端的数据库。数据库一般位于企业数据中心,或者云服务商提供的“云端”。数据库系统和里面的数据,由商家、应用程序的运营者来维护和保管。

   个人信息是否会被“任性”使用?

  企业收集的`个人信息是否能得到有效保护,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数据安全管控水平。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数据安全法,还有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标准要求,都要求企业提升数据安全管控能力。不过,技术的持续发展,对企业数据安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同企业的数据安全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部分用户的个人信息依然面临被非法获取、滥用、泄露等风险。

  类似隐患还包括人脸等生物信息。根据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发布的《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64.39%的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被滥用的趋势,30.86%的受访者已经因为人脸信息被泄露、滥用等遭受损失或者隐私被侵犯。这类风险也从线上延伸到线下,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售楼处肆意收集、辨识人脸信息。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司法解释,规范人脸识别应用。

   信息收集不得超出范围

  每次下载App或者授权个人信息使用时,北京市民刘女士都会浏览隐私政策条款,不过,她发现,这些说明或十分冗长,或非常隐蔽,“对普通用户不是很友好”。

  隐私政策被认为是网络服务提供者(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合同,用于声明企业如何收集、使用以及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占领表示,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收集个人信息的范围,应当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直接关联,不能超出这个必要的范围。同时,收集用户的敏感个人信息时,应当经过用户的明示同意,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默认勾选用户协议这种一揽子方式。

  目前,仍有一些应用程序存在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问题,例如,收集过多个人信息、过度索取权限、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私自向第三方共享用户信息,以及无法注销账号等。

  对于个人用户来说,一方面,无法确定企业在收集了自己的个人信息之后会如何使用、如何保护,是否被泄露或滥用。即便有所顾虑,在面对“不给权限不让用App”“频繁申请权限”“过度索取权限”等问题时,也往往会选择妥协。同时,遇到个人信息侵权问题时,由于缺少保护意识,维权成本高、时间长、举证困难,一些人会选择放弃维权。

  2019年以来,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持续在全国范围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已检测App数万款,对问题较为严重的千余款App采取了公开曝光、约谈、下架等处理处罚措施,发现并监督整改了一大批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问题的App,治理卓有成效。

   只共享必要的个人信息

  在某购物App中搜索了电视这一产品后,浙江杭州的王女士发现,随手打开的另一个App中也出现了相关产品的推荐,“其他App是怎么知道我搜索了电视的?”

  海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建媛分析,目前引发手机用户隐私泄露担忧的,主要是跨平台的广告推送、个性化内容推荐。“跨平台的广告推送或内容推荐,相当一部分发生在大型互联网平台的关联公司或授权合作伙伴之间。”杨建媛说,查阅一些大型互联网平台的隐私权政策,会发现其中有“与关联公司间共享”“与授权合作伙伴共享”等条款。从技术手段看,每台手机设备都有唯一的标识符,用户在同一台手机设备上使用不同的应用程序时,应用程序追踪获取到这个唯一的标识符,便有可能精准地进行跨平台广告推送和效果追踪;此外,用户在浏览网页时,浏览器的cookie技术也会记录使用足迹。

  在精准营销的时代,跨平台广告推送和个性化内容推荐越来越频繁,用户是否需要为此担忧?杨建媛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通过自动化决策方式向个人进行信息推送、商业营销,应当同时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个人提供便捷的拒绝方式。《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指出,收集个人信息后个人信息处理者宜立即进行去标识化处理。不过,在大数据时代,如果数据存储不当或者访问、使用权限管理不严格,借助数据挖掘、关联匹配技术,经过去标识化处理的信息,仍然有暴露个人敏感身份信息的风险。为防范这些风险,应借助法律手段严格规范互联网公司收集、存储、共享、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即便是关联公司之间也应只共享必要的个人信息。另外,用户也要加强隐私保护意识,安装和使用应用程序时注意阅读隐私权条款,比如,一些应用程序的个性化广告推荐选项是默认开启的,用户可以选择关闭。

  我国目前已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涵盖民法典、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电商法、网络安全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数据安全法及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筑牢个人信息使用的安全边界,离不开监管要求、企业责任与用户意识等层面的共同推进。

  监管机构应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并为用户提供便利的维权渠道;企业应承担起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责任与义务,遵守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谨守合规红线;用户则应提升自身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提升数字素养。



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时间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作为第一部专门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个人信息保护法》将自然人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全面纳入保护范围,为信息处理者的合规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性指导。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根据该法的...
答:【答案】:C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A项错误,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十条规定:“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个人信息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个人信息保护和监督管理...

个人信息保护法通过的时间是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21年8月20日通过,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 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第几部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只有一部,该法律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21年8月20日通过,并公布,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三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活动,适用本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实行时间是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时间是2021年11月1日。该法明确了个人信息的概念和处理规则,对处理人脸信息等敏感个人信息进行规制,强调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禁止商家通过自动化决策“大数据杀熟”,对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作出规范。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一部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条款,涉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施行时间
答:该法律的实施标志着中国个人信息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此之前,虽然有一些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规和政策,但缺乏一部全面、系统的法律来规范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处理和保护。这部法律的出台,填补了这一空白,为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法律保障。在施行过程中,该法律对个人信息处理活动...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第几部
答:将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作为一项重要民事权利作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逐步建立,但仍难以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现实情况和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应当在现行法律基础上制定出台专门法律,增强法律规范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形成更加完备的、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个人信息保护法今日(1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
答:1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这是国内首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专门法律。《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

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答:第一条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活动,适用本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自然人个人信息的活动,有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几月实施
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11月1日实施。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处理自然...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