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之道,德为先”,大量的事实证明:“有知识,并不等于有德行”。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德育是重中之重。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把德育当作附属物,认为它可有可无,而是应该具有德育先行意识,向自然界的水学习,用渗透、体验的方式将德育与学科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合二为一才是上策。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课前准备与课堂活动 小学科学课涉及到科学探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这几大领域,教学中常常会遇到明显或不明显的德育题材的学习内容。在备课时,我们就要有德育意识,在准备教学活动、学习材料或实验材料时更要考虑设计与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相适应的德育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当进行到与德育有关的环节时,要想办法不露痕迹的将德育渗透进教学材料、师生活动中。 以生命世界为例,教材中就有多处涉及德育活动。比如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中第三课“大树和小草”最好选择修剪下来的植物枝条和田间地头的狗尾草来观察,第五课“植物的叶”中动员学生在校园里捡拾落叶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设计和实践活动。《动物》单元中第一课“寻访小动物”教学中,观察活动前一定要让学生先讨论清楚怎样去寻访小动物,活动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学生交流讨论后达成共识:爱护小动物、不伤害、不惊扰小动物、不破坏小动物们生活的环境、注意自身安全等。孩子们经历这样的活动形成的印象肯定会特别深刻。在随后的教学中,还会使用到蜗牛、蚯蚓、蚂蚁、金鱼这四种观察、实验材料,学生当然会很兴奋,老师却要清醒的意识到关于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讨论、行为已经开始了,老师很有必要参与其中进行必要的引导。 2.课后整理 一节课结束后,部分学习材料的处理问题也很重要。比如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中前面六节课几乎每节课或多或少都要用到水,每节课下课后,教学活动中使用过的水该如何处理呢,直接倒掉?留待下节课使用?收集起来留作他用?看来可以考虑让学生来讨论这样的问题。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第二课“测量水的温度”中使用过的水完全可以留起来在第三课“水结冰了”、第四课“冰融化了” 和第五课“水珠从哪里来”中继续使用。 实践证明,与其在世界水日或世界环境日等环保节日大声呼吁“我们要节约用水”,还不如在这些教学活动中用实际行动和细节教育学生,其效果肯定会比口头说教好得多。关注水如此,关注其他材料或用品也要如此。 课堂之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空间,这时学生会更加放松,思维更加活跃,言行举止也不像课堂那样规矩了。此时,我们做老师的千万不能放松大意,头脑中要有德育先行意识,注意听学生的话语,留心观察学生的行为,在宽松、友好、平等的氛围中教育学生。 3.科普宣传 平时与学生交流讨论,少不了要聊到最新科技进展、科普知识或科技新闻。小学生喜欢发问,喜欢讨论,然而由于年龄尚小,分析和辨别事物的能力还不强,所以,我们要明确的告诉学生,科学也有道德规范,科学家也是公民,同样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要肯定的告诉学生文学、艺术、魔术等不是科学;要提醒学生注意“ 脑白金”、“核酸保健品”、“深海鱼油”等商业骗局;要让学生明白怎样区分科学和伪科学:科学可以通过严格的科学方式进行检验,在其有效范围内没有发现反例且具有可重复性,而伪科学虽然宣称有科学依据,但其例证都不能通过科学实验的验证,甚至阻挠严格的验证。 4.科学兴趣活动 科学课外兴趣活动是学生非常喜欢参加的活动之一,这些学生大多思维敏捷、头脑清晰、表达能力强、表现欲和求知欲超出普通学生很多,但他们本身又有这样那样的小缺点,我们对此不能当作没看见,而要“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处”。 师爱非常伟大,而大爱无痕,它要像水那样一点一点滋润、浸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也许没法非常充分的体现出来,但是在这些兴趣活动中,在这样民主、和谐、融洽的气氛里,我们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使教育效果最优化。总之,要学水之柔情,以无私的师爱关心学生;要学水之刚毅,以严格的要求激励学生;要学水之韧性,以宽容的心对待学生。 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做到教学活动前有德育先行意识,先要设计一些问题或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体验;教学活动中重视德育活动,另外在教学语言上、教学情境中也能渗透一些观点;教学活动结束后要讨论和反思,争取在下次或以后的活动中做的更好。 放大视野,我们更多关注课程标准,为的是能有源头活水;在每一堂课中尝试自己的想法,以实际行动震撼学生,掀起学生心中的波澜,或者感动学生,激起学生心田的阵阵涟漪;在与学生更多接触的课外活动中践行,进行德育而不留痕迹,追求高效而不走过场。

“教之道,德为先”,大量的事实证明:“有知识,并不等于有德行”.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德育是重中之重.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把德育当作附属物,认为它可有可无,而是应该具有德育先行意识,向自然界的水学习,用渗透、体验的方式将德育与学科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合二为一才是上策.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1.课前准备与课堂活动 小学科学课涉及到科学探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这几大领域,教学中常常会遇到明显或不明显的德育题材的学习内容.在备课时,我们就要有德育意识,在准备教学活动、学习材料或实验材料时更要考虑设计与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相适应的德育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当进行到与德育有关的环节时,要想办法不露痕迹的将德育渗透进教学材料、师生活动中.以生命世界为例,教材中就有多处涉及德育活动.比如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中第三课“大树和小草”最好选择修剪下来的植物枝条和田间地头的狗尾草来观察,第五课“植物的叶”中动员学生在校园里捡拾落叶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设计和实践活动.《动物》单元中第一课“寻访小动物”教学中,观察活动前一定要让学生先讨论清楚怎样去寻访小动物,活动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学生交流讨论后达成共识:爱护小动物、不伤害、不惊扰小动物、不破坏小动物们生活的环境、注意自身安全等.孩子们经历这样的活动形成的印象肯定会特别深刻.在随后的教学中,还会使用到蜗牛、蚯蚓、蚂蚁、金鱼这四种观察、实验材料,学生当然会很兴奋,老师却要清醒的意识到关于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讨论、行为已经开始了,老师很有必要参与其中进行必要的引导.2.课后整理 一节课结束后,部分学习材料的处理问题也很重要.比如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中前面六节课几乎每节课或多或少都要用到水,每节课下课后,教学活动中使用过的水该如何处理呢,直接倒掉?留待下节课使用?收集起来留作他用?看来可以考虑让学生来讨论这样的问题.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第二课“测量水的温度”中使用过的水完全可以留起来在第三课“水结冰了”、第四课“冰融化了” 和第五课“水珠从哪里来”中继续使用.实践证明,与其在世界水日或世界环境日等环保节日大声呼吁“我们要节约用水”,还不如在这些教学活动中用实际行动和细节教育学生,其效果肯定会比口头说教好得多.关注水如此,关注其他材料或用品也要如此.课堂之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空间,这时学生会更加放松,思维更加活跃,言行举止也不像课堂那样规矩了.此时,我们做老师的千万不能放松大意,头脑中要有德育先行意识,注意听学生的话语,留心观察学生的行为,在宽松、友好、平等的氛围中教育学生.3.科普宣传 平时与学生交流讨论,少不了要聊到最新科技进展、科普知识或科技新闻.小学生喜欢发问,喜欢讨论,然而由于年龄尚小,分析和辨别事物的能力还不强,所以,我们要明确的告诉学生,科学也有道德规范,科学家也是公民,同样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要肯定的告诉学生文学、艺术、魔术等不是科学;要提醒学生注意“ 脑白金”、“核酸保健品”、“深海鱼油”等商业骗局;要让学生明白怎样区分科学和伪科学:科学可以通过严格的科学方式进行检验,在其有效范围内没有发现反例且具有可重复性,而伪科学虽然宣称有科学依据,但其例证都不能通过科学实验的验证,甚至阻挠严格的验证.4.科学兴趣活动 科学课外兴趣活动是学生非常喜欢参加的活动之一,这些学生大多思维敏捷、头脑清晰、表达能力强、表现欲和求知欲超出普通学生很多,但他们本身又有这样那样的小缺点,我们对此不能当作没看见,而要“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处”.师爱非常伟大,而大爱无痕,它要像水那样一点一点滋润、浸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也许没法非常充分的体现出来,但是在这些兴趣活动中,在这样民主、和谐、融洽的气氛里,我们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使教育效果最优化.总之,要学水之柔情,以无私的师爱关心学生;要学水之刚毅,以严格的要求激励学生;要学水之韧性,以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做到教学活动前有德育先行意识,先要设计一些问题或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体验;教学活动中重视德育活动,另外在教学语言上、教学情境中也能渗透一些观点;教学活动结束后要讨论和反思,争取在下次或以后的活动中做的更好.放大视野,我们更多关注课程标准,为的是能有源头活水;在每一堂课中尝试自己的想法,以实际行动震撼学生,掀起学生心中的波澜,或者感动学生,激起学生心田的阵阵涟漪;在与学生更多接触的课外活动中践行,进行德育而不留痕迹,追求高效而不走过场.

1.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在课堂准备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阅读并挖掘教材,把握德育教育和教材内容的结合点,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爱国意识的培养。例如,讲授《我们来养蚕》一课时,在普及了关于蚕的生物知识以后,我顺便告诉同学们,我国是最早利用蚕丝发明丝绸的国度,让学生对我国的古代文明充满了遐想。接着我介绍了我国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以及具体的路线,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了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告诉学生丝绸之路对于中外交往的重要意义,丝绸的发明为人类利用生物资源开辟了历史先河。我通过历史的回顾和多媒体等手段向学生们渗透爱国思想,让学生在学习养蚕技术的过程中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绚丽夺目。
2.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是内容涵盖范围广,实践性很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馆的启蒙教育。有关自然物质如水、地球和动植物等知识都穿插在课程教材中,可以让学生领会到世界是由各种物质形态构成的,在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和观察现象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感受到万物的变化运动,这些都是科学自然观的内容,为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讲授《能量的转换》时,通过电可以转换成声、光、热、磁、动力等,告诉学生能量是不断的转化的。

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答:1.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在课堂准备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阅读并挖掘教材,把握德育教育和教材内容的结合点,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爱国意识的培养。例如,讲授《我们来养蚕》一课时,在普及了关于蚕的生物知识以后,我顺便告诉同学们,我国是最早利用蚕丝发明丝绸的国度,让学生对我国的古代文明充满了遐想。接...

浅析小学科学课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答: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中就要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均衡人才。 二、 在实验活动中,培养严谨周密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节时,我提前告诉学生...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答: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一、挖掘教材,适时渗透道德教育。二、关注教学过程,时时进行德育教育。三、注重自我教育,德育教育内化。四、在学习活动中,培养科学态度。五、在点滴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六、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渗透德育
答:那么具体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的渗透呢?现总结以下几点:一、教师应树立榜样,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该案例中都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在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渗透
答: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我认为就是通过学科教学重视德育与智育的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活动。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故此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显得尢为重要。让学生在科学课上认识、探索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的理念
答:诚然相较于其他学科,科学这种理科探究味道较重的科目,要达成这种目标是有一定障碍的。但在科学课堂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环节,《科学课程标准》中对此项也做出了相当详细的要求,分为六大部分做出了诠释。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就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方面,我尝试过多种途径进行探索,力求通过...

如何在科学课程中实施道德教育
答:与孩子一起探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学会交流与分享,通过合作才会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当然也是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理想追求。注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德育在科学课中生根发芽,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健康科学素养。

科学课在德育渗透教学中有什么困惑
答:在小学科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一、 挖掘教材,设计渗透道德教育。二、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三、注重自我教育,德育教育内化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注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健康科学素养,提到自己的德育意识。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立德树人
答: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立德树人的方法如下: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始终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2、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让学生明辨是非、善恶,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_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案例
答:学生在校的时间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而课堂教学也就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下面我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略谈一些自己的认识:一、善于挖掘数学教程中内在的美,陶冶学生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可以成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