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歆是个怎样的人

华歆是一个怎样的人~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小说集,其作者来历都被认为是南朝宋的刘义庆。这部小说集用大量的篇幅记载了魏晋时期名士的玄妙言谈和奇特举动。无论是人物的品评,还是玄远的清谈,都简炼含蓄而又隽永传神。“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有关华歆的两篇挺有意思:第一篇是管宁割席。原文是这样的:“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为了让读者好懂,我把它翻译成白话文:管宁和华歆两个人一起在菜园里挖地种菜。看到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还是挥动锄头不停,就像看到瓦石细片一样,华歆拾了起来又甩了出去。两人又曾经坐在一条席子上念书,有坐着华贵的官车戴着官帽的人从门前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放下书本出去观看。管宁把坐着的席子割成两片,跟华歆分开来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管宁割席短短61个字,只写个两个极简单的细节,却像一流画家廖廖几笔的速写,生动传神地刻画出管宁、华歆两人绝然不同的行为方式和精神境界。两人在一起刨地种菜,又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是关系密切的同学。管宁看见金子而毫不动心,华歆却拾了起来又把它扔掉,这就显出两人的不同来。管宁是不该拿的东西,分文不取,所以,毫不动心。华歆是有贪欲的,看见金子就下意识地拾了起来,可是,他看到管宁金子终不能动其心时,感到有点惭愧,于是还是把金子扔了。当华歆拾起金子时,管宁自然是不满意的;但他很快就看到华歆终于把金子扔了出去,管宁原谅了他,还是愿意跟他做朋友,仍然同他坐在一张席子上念书。可是,在等待权贵的问题上,管宁华歆二人的不同态度再一次表现得泾渭分明。管宁对于当时的所谓富贵,正像对待菜园子里发现的金子一样,毫不贪恋。相反,华歆在富贵面前再次动心,扔下书本去追寻富贵。他并不因为管宁的照旧读书而感到惭愧,也不认为这种贪恋富贵的举动是有多么卑鄙。这种行为的细微差异,终于使管宁认清了自己与华歆人生追求的不同,不得不跟他割席分坐。管宁的高洁品格和华歆贪恋富贵的心态,就通过这两个小故事曲折地表现出来了。这两个故事之间有非常真实合理的逻辑。第一次,华歆的利欲之心动了一下,但在管宁的影响下,还是把金子丢了。但他并未根除向往富贵的(可耻)念头,当面临更大的富贵的诱惑时,还是暴露了出来。这典型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大多数读书人的思想,他们一方面装得很清高,可是读书的最终目的还是离不开追求功名富贵。对比之下,管宁的品格在当时就显得可贵了。另一篇是华歆王朗乘船避难。原文是这样的:“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为了易懂,我还是把它翻译成白话文:华歆和王朗两人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要求(上他们的船)一同避难,华歆当场拒绝了他。王朗说:“幸好船仓还宽绰,为什么要拒绝他呢?”后来,贼寇追了上来,王朗就打算舍弃那个人。华歆说:“起先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到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现在我们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托身的请求,怎么能够因为情况危机而抛弃他呢?”于是还是像当初一样与那个人一起同舟共济。世人正是(根据)在这件事上华歆、王朗两人不同的行为,评判他们的优劣。写华歆王朗乘船避难这段文字也只有短短75个字,同样只写了两个细节,却写出了两人不同的为人处事态度和细微的人品差异。王朗在危险还没有到来的时候愿意助人,但等到危险真正降临的时候便毫不犹豫地舍人保己。华歆则在事前就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后果,估计自身的力量达不到时不轻易许人,而一旦应承就信守诺言,反对在危急关头就不负责任地因急相弃。由上观之,华歆的人品显然比王朗要好些。但是,我觉得,华歆与管宁在对待金钱富贵问题上的差异,在今天有必要再做一个分析与评价。古往今来的评论者,对金钱不能动其心、富贵不能动其志的管宁都采取了褒扬的态度,而对看到金钱权贵动心的华歆都采取鄙视的态度,其实这是失之偏颇的。挖地挖出了金子,而视之如瓦石,管宁岂不是太迂腐了?因同窗好友读书时分神看了一眼“高干”的豪华车队,就闹到要与他决裂的程度,岂不是太教条了?至于华歆,见丢在地上的金子拣了起来,非偷非抢非骗,何错之有?读书走神,不说任何人都难以避免,就是华歆想升官发财,只要取之有道,我看这也无可厚非。所以,在看待华歆的问题上,要改变的倒应该是管宁,倒是千百年来似乎众口一词的评论者。管宁割席的两个细节只能说明管宁、华歆等待金钱、富贵的态度不同,并不能区分他们思想品质与人生境界的高低。从华歆王朗乘船避难这段文字看,华歆的人品并不像管宁想象的坏到了不可与之交往的程度了。相反,据史载,华歆一直并没有忘记管宁这位儿时的同窗好友。魏明帝时,华歆官拜太尉,他曾上表要把官职让给管宁,然而,管宁不卖账、不领情,他听到这个消息后笑着说:“子鱼本来就想做大官,不过故意做出抬举我的姿态罢了。”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东南)人。长期隐居,聚徒讲学。先后谢绝魏文帝、魏明帝的征召。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东汉末举孝廉,官至尚书令、司徒、太尉等。王朗,字景兴,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北)人。

华歆的特点——唯利是图,易受诱惑,用心不专但也有善念

【就这道题来说,你不要写他的好话啊】

华歆不仅为官清廉,而且为政清明,颇有治国安邦的高策良谋。他曾上书天子,劝谏其「留心治道」而减少「征伐之事」;他听说战事征役频繁「颇失农桑之业」,又上书恳请重视农业:「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土之心,则天下幸甚。」这些强农固本、富国安民的政治见解,在今天读来仍具有现实意义。故尔史书称道他「为政清静不烦,吏民感而爱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华歆「红火」之后对待旧友管宁的态度。《华歆传》写华歆官至司徒时,将管宁当作品德高尚、卓尔不群的人才而向天子举荐;华歆官至太尉时,又上书欲「让位」于管宁。由此可见华歆对管宁当年「割席绝交」的过分之举,非但没有耿耿于怀,挟嫌泄私,而且以极其大度的胸怀,出以公心,举贤荐能。华歆其人之德行高洁亦由此可见一斑。顺便提及,《三国志》中《管宁传》称管「心怀道德,胸藏六艺,清静谦虚,廉洁清白」,足见管宁也确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是个为了装B不惜背叛朋友的人。
王朗不过锄地时挖到了金块,捡起来看了眼而已,就随手扔掉了。王朗不过别人娶新娘子时,往窗外看了眼热闹,就继续读书。
华歆居然能为了这么点事就和王朗绝交。这不是心理变态,就是故意装B,为了搏自己的名声,黑自己朋友。

请概括王朗、华歆的性格特点
答:从中看出:华歆处事谨慎,做事有始有终,信守承诺;王朗在认为对自己无害时,能助人时则助人,一旦事情有变,危急自身利益时,就只考虑自己。华歆清廉自律 淡泊名利 大公无私 王朗追逐名利 自私贪财 待人不忠 为人要乐于助人 心地善良 不要落井下石 只谋取私利而害了他人 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

华歆是个怎样的人
答:华歆不仅为官清廉,而且为政清明,颇有治国安邦的高策良谋。他曾上书天子,劝谏其「留心治道」而减少「征伐之事」;他听说战事征役频繁「颇失农桑之业」,又上书恳请重视农业:「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土之心,则天下幸甚。」这些强农固本、富国安民的政治见解...

三国华歆是无耻小人还是高尚君子
答:华歆是一个清正清廉的人。华歆从会稽这个地方返回都城的时候,当地的宾客和以前的故人,赠送给他数百两黄金,华歆推辞不过,就暗暗在礼品上做上记号,当到了要走的时候,对那些个给他黄金的人说:"我本来没有拒绝各位的心思,因而接受的钱财就多了。想我现在是一辆车远行,留着这些个金钱将是怀壁其罪,...

历史上华歆是个怎样的人?
答:其一、不义气。话说在那个烽火连天的日子里,华歆跟着王朗乘船逃跑,躲避那兵荒马乱。船儿刚要出发的时候,一个人突然跑到了船边,想登上他俩的船一起逃难。情况危急,王朗不假思索就答应了。可是呢,华歆却面露难色,一万个不愿意似的。但是那人却照样上了船,于是王朗在行船的路上就一直用不屑...

<管宁割席》中管宁是怎样的人,华歆是怎样的人?
答:管宁完全不慕富贵,有道家出世的风范。华歆虽然爱慕富贵但也心有善念。管宁的特点——淡泊名利,性淡气清,爱憎分明 华歆的特点——唯利是图,易受诱惑,用心不专

割席分坐中的华歆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有关华歆的两篇挺有意思:第一篇是管宁割席。原文是这样的:“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为了让读者好懂,我把它翻译成白话文:管宁和华歆两个人一起...

《管宁割席》中管宁和华歆是怎么样的人?(要简短)
答:管宁---淡泊名利,性淡气清,爱憎分明 华歆---唯利是图,易受诱惑,用心不专

华歆是好人还是坏人
答:此外,华歆还非常注重个人修养和家庭教育。他以身作则,为子孙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的家庭和睦,家风严谨,子女们都成为有才有德之人。这种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当时社会树立了典范,也对后世的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综上所述,华歆是一位品德高尚、才能卓越的好人。他在忠诚正直、才能智慧和个人修养等方面...

华歆是什么样的人?
答:华歆早年间拜太尉陈球、大儒马融为师,学识渊博,业有所成。陈球、马融一生都广收门徒,其中的佼佼者,除华歆外,还有郑玄、卢植、管宁等人,而卢植正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的授业恩师。卢植年长华歆近20岁,是后者的师兄,所以按照辈分而论,自然也就是刘备的师叔。马融、郑玄、卢植都是当世通儒,曾综合...

三国曹魏大臣华歆的简介 华歆拒赠的故事是什么历史名人
答: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华歆是一个见钱眼开,追逐名利的一个人,和管宁淡泊名利是没法相比的。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做官和做普通百姓其实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华歆与管宁这一个故事,只能说明两人的志向不同而已。如果华歆是一个见钱眼开,追逐名利的人,那么他就不会再别人给他送礼物的时候,把礼物全部...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