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否需要通识教育,有多少大学已经有重视通识教育

大学是否需要通识教育,有多少大学已经开始重视~

大学需要通识教育,相当有必要。
1、通识教育已是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因而应当引起中国教育界的充分重视。如果对通识教育没有国际化的认同,就会在相当程度上失去话语权,失去国际共识,从而也就失去国际交流的一些前提。对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使通识教育溶入中国高等教育的基础概念中,从而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2、通识教育实际上是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实现方式。在通识教育中,贯彻“博学与精专相统一的个性化素质教育”,把通识教育分解成哲学社会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自然科学与技术素养、美学艺术素养、实践能力素养等五大模块。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实际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课,充分发展个性,博学多识;鼓励学生从难、从严、从自己实际出发自主选课,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素质。
3、通识教育也是“大学精神”的课程实现方式。现代大学,大多数都贯彻和践行着“民主、科学、真理、正义、自由、宽容”的大学精神,这种精神不仅需要大学体制保证来实现,同样需要课程体系来实现。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力图把学生培养成崇尚科学和民主,追求真理和正义,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并能“仰望星空”的人才。
4、通识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中国化的实践过程。无论是国外与通识教育相关的博雅教育、全人教育、自由教育、能力拓展训练等教育方式;还是中国贯彻多年的素质教育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还有培养一专多能、德才兼备的人才教育;或者弘扬传统文化教育等等,都能涵盖在通识教育的范畴之中。这种包容体现了中国通识教育即有中国特色,又全面改革开放面向世界。用通识教育的理念可在相当程度上,整合多样性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模式,赋予通识教育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既体现时代性,又保持民族性,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典籍结合起来,把现代信息文明与中华优秀文化历史统一起来。
5、通识教育是防止学生偏科的重要方式。中国教育由于历史的原因,偏科、专业过窄的情况比较严重,在中学打基础时就分文科、理科,进入大学又产生较严重的文理分家。而通识教育则规定学生必须跨专业、跨学科选课,禁止选那些与本专业相重复或相关相近的课程,这就从制度上保证了学生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从而也就能使学生知识结构趋于合理。
6、通识教育还能防止因应试教育出现“高分低能”学生。因为通识教育特别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以北师大为例,他们把能力素养课作为通识教育五大模块之一,强调让学生必选和通选,同时与国家人事系统的专业资格证书自愿培训相结合,从而可以全面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以上内容引自百度百科)

大学需要通识教育且很必要。像浙江大学等许多高等院校都比较重视通识教育。
我国大学实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一)我国目前教育现状
(1)我国教育功利化严重,人文素质教育与德育“遇冷”。
大学教育的功利性太强,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教育目标纷纷向市场需求方向调整。如近几年来,大学中掀起了一阵“考证热”。在校大学生有的读英语培训班,准备考托福雅思;有的准备注册会计师考试,司法考试,或者公务员考试;还有的忙着计算机等级考试。然而,那些注重培养大学生理性思维与人文素养的学科却乏人问津。更为严重的是,有些高校的管理层也认为学那些东西没有用,学生们只要掌握了专业的技能,拥有了相应的含金量较高的证书便可以高枕无忧的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因此,大学教育甚至被戏谑的说成为“考证教育”。
(2)大学课程的设置不尽合理。
我国大学过分强化专业教育,缺乏健全人的基本素养教育,忽视通识教育。例如,现在高校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文、理科资源的分配过度不均,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严重失衡。 对于理工科而言,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是薄弱环节。学生文化陶冶不够,人文素质不高。而对文科学生的培养而言,自然科学的培养同样也十分薄弱。有些偏文科院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文科思维与能力,忽视对学生的科学素质与素养的培养;还有些偏理科的院校只注重理科思维,忽视人文素质教育
(二)大学生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著名学者杨叔子曾指出:“我们的教育失去了人,忘记人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就失去了一切。”
(1) 实行通识教育是满足经济全球化对综合性人才需求的需要。
当今科技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不断发达,全球化和国际化日益加强,社会的快速进步使得单纯的专业性人才已经不再符合其发展需要。另外,现代科学的重大进展越来越需要多学科的相互借鉴与支持,现代科学呈现出综合化趋势,即使从事专门领域的研究,也需要广博的知识为后盾,因为一个问题可能需要多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因此,实施通识教育,不仅是要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综合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
(2) 实行通识教育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相对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有很多优势。通识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独立思考、如何独立学习、如何分辨是非;使学生变得更加智慧,聪明的应对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大学生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要掌握扎实的知识基础,广泛涉猎各种学科。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2002年5月14日在北京大学以“什么是一流大学的特色”为题的讲话中指出:“让我对知识进行一个总的评价,这就是,你根本没有办法说出最有用的知识是从何而来,你无法预测它来自何处;你也无法设计一些程序来找到最有用的知识形式是什么。……正因为我们不能预测到哪一类的知识会对我们的社会做出巨大贡献,我们才能有信心地预言,新知识、新观点、新方法和聪明的想法对我们的未来是很重要的。”可见通识教育的重大意义。
(3)实行通识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现状的必然要求
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下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得大学教育由原来的重视专业教育转变到通识教育变得刻不容缓。在社会的实践中我们看到,大学培养的人中有许多都正义感、责任感淡化,是非混淆,道德素质低下;有许多动手能力弱,不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缺乏创新精神。大学应经逐渐失去了他应该发挥的作用。所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必然要迎来一次深刻的变革。

学习通识教育是必须的,现在通识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的重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不是绝对的分开,专业教育中也可以负载通识的意蕴。从理念上说,通识教育应当贯穿本科教育的全部,成为人才养成的灵魂。



浙江大学算是国内比较重视通识教育的学校了。本科生教育里,学校专门开始一类课叫做通识课(区别于专业课和大类课),本科生大要求在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艺术、外语等几个模块(按照官方说法就是A类、B类、C类、D类和F类)各修完一定学分(不同专业要求不同,基本上理工科学生对于人文社科通识课要求修读学分更多,人文社科学生对于自然、工程通识课要求修读学分更多,以求达平衡)。课程不纯以知识教授为主,更多的意义在于不设门槛,令同学增进对这门课程的了解。

清华大学创办科学史系,不是为了研究某些专门学科的历史,也不只是为了促进科学教育,而是要把科学史作为一个综合大学的有机环境来考虑,把科学史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一部分。所以把清华科学史系和清华的通识教育和本科素质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主动地来沟通文科和理工科、科学与人文,在两种文化中建立桥梁。对于人的一生而言,通识教育完全不浪费时间。开通识课,可以。不能简单粗暴一刀切。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开课方法,比如,既然学校一定要要求文科生修够一定的科学技术类课程,要先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去开这类型的课。其次,宁缺毋滥。通识课要保证质量。



  大学是否需要通识教育,有多少大学已经有重视通识教育?
 提问者采纳
  浙江大学算是国内比较重视通识教育的学校了。本科生教育里,学校专门开始一类课叫做通识课(区别于专业课和大类课),本科生大要求在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艺术、外语等几个模块(按照官方说法就是A类、B类、C类、D类和F类)各修完一定学分(不同专业要求不同,基本上理工科学生对于人文社科通识课要求修读学分更多,人文社科学生对于自然、工程通识课要求修读学分更多,以求达平衡)。课程不纯以知识教授为主,更多的意义在于不设门槛,令同学增进对这门课程的了解。
我问了下我带的研究生(本科也是浙大的),他给我举了个例子,他本身高中文科出身,大学进了管理学院,除了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和基本的计算机应用和简单的JAVA语言学习(这些课全是管理学院必修,都比较浅),他可以说完全不懂理工科。但是他修读过航空航天概论、宇宙学初步、化学与人类文明、人类工效学、电子电工学初步这样的理工科通识课。他告诉我说这些课老师不会讲数理的推导和复杂的模型,更多地在于引导大家了解这门学科的基础思想,了解基本观点,更多的意义在于普及这门学科的常识,并能做一些简单的应用。这种通识课的考察方式多半是论文、研究报告或者开放式的考试,让学生自己探索这门课。
另外,浙大允许学生跨大类选课,比如管理学院的同学完全可以选读社会学系、数学系、计算机系之类的课程(我前几年带的一个本科生一直跟随数学系学习专业课,实变函数和泛函分析学得很好,我有些数学问题都经常要问他),只要在课程容量之内都是允许的,只是跨大类的话没有选课优先权。
另外,浙大是大类培养,大一新入学之后,会分到人文大类、社科大类、理科大类、工信大类、工科大类、医学大类等大类中,选择同大类的课程都有优先权,比如说立志读市场营销的本科生,完全可以学习财政学的大类可。到了大二才有专业,根据大家学习的成绩、兴趣选择专业,比较热门的专业(在社科大类里,财务管理、会计、金融算是最热门的)要进行选拔筛选。
另外,浙大设立了竺可桢学院,类似于北大的元培学院,都属于荣誉学院,保送入校的学生或者高考分数考的学生经过层层选拔可以进入竺可桢学院,完成竺可桢学院课程体系的学习。竺可桢学院课程体系的不同点在于开设了相当精品的荣誉课程,难度都颇高,挑战性不错。
在我看来,通识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学生或者学校仅仅以功利眼光看大学四年学习,以为越早学专业课越好,往往扼杀了很多同学的兴趣和天赋,也没有起到拓展学生视野和知识面的作用。我一直认为,本科教育只是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一个开端,专业的研究需要研究生期间完成,职业技能的训练并不是本科教育的重点。我相信,通识教育会给学生开辟更多的可能性,让学生找到合适于自己的方向,今后无论在深造还是求职的选择上,都会做出更好的选择。而一味接受专业教育甚至职业教育的学生,我个人认为他们的发展潜力是受到限制的。
当然,在通识教育和通识课程的推广上,浙大的管理并不能算是尽善尽美,很多通识课程的考核标准存在问题,很多学生只选择给分高的课程。有些课程和制度上的设定只是走走形式。另外,很多同学并不接受通识教育的理念,比如我知道的个别金融的学生认为学校让他们修读哲学类课程和自然科学课程是浪费了他们时间,他们想早读专业课赶紧考出来各种证照。另外,很多老师对通识教育的意义并不理解,也反对学生开拓视野,鼓励学生功利性选课。在我看来,教师更应该有长远、全局的视野,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应该太功利。
有同学问过我通识教育推行,专业技能不过硬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我觉得,浙大现行体制基本上前两年就能完成通识课程模块学些,和后两年的专业学习并不冲突,学生应当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要是能找到跨学科的兴趣点,那就更好了!曾经有机械专业的本科生找我聊天,探讨行业的发展和分析思路,我发现他就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商管理的知识结合,对制造行业的整体状况、产业链、具体公司运营、竞争战略讲得头头是道,也让我收获了很多。

  

大学教育通识课程包括哪些?
答:一、语言课程 语言课程的学习包括本国语言课程和外国语言课程。二者缺一不可。二、数学课程 数学课程不仅能训练人们严密、清晰的思维能力,同时还是现代社会人们学习其他科学的基本工具,数学课程还包括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三、...

大学教育通识课程包括哪些
答:大学教育通识课程包括哪些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鹤岗爆火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绿姐05 2020-10-22 · TA获得超过19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4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29.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

为什么通识教育是必要的
答:之所以要以“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为榜样,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而这正是通识教育的终极追求。因为,教育不是车间里的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的都是同一个模式、同一样的思维。

大学教育通识课程包括哪些?
答: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关键因素。一般而言,通识教育课程是指除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教育课程。如果说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的专业技能和谋生手段,那么通识课程则要通过知识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

中国哪些大学实行通识教育???
答:目前有四所大学 浙江大学、复旦大学、贵州大学和宁波大学

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答:一般而言,通识教育课程是指除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教育课。多元化的社会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易全面的社会常识通识教育的目的是教授所有大学生(不论文科、工科、...

美国的通识教育大概占总学分的
答:而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得到了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之所以要以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为榜样,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而这正是通识...

大学生需要怎样的通识教育
答:然而,现今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现状仍不乐观,不少人都对通识教育存在理解误区。到底何谓“通识”?不少人的理解是:文理的专业领域都有涉猎,成为“通才”。对此,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书记庞海芍的看法是:通识教育首先是...

浙江大学通识课程经济与社会类有哪些课程
答:其通识教育所占课程比重一般在25%以上,芝加哥大学甚至达到50%。因此,通识教育的地位和比重在整个本科生教育阶段是很低的,加上课程数目较多,学生选修随意以及课程缺乏内在联系和持续性,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大学通识教育是什么?
答: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后,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它进行研究...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