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判断风险及防范

请问要写一篇关于会计职业判断的风险及防范的论文需要参考那些文献~

参考文献:   1,张娟:会计行为中的道德冲突及原因剖析。财会月刊(理论)。2007;1   2,孙勤海:我国会计人员的社会定位研究。财会月刊(综合)。2006;8   3,王东艳: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财会月刊(综合)。2007;1 4,邓春华, 《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年版。 5,王春峰, 《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6,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

一、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因素   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全过程。不同的会计判断导致不同的会计信息,对企业利害关系集团产生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对其投资决策行为也将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所以说,会计职业判断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最基础因素。  (一)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主体因素  指会计人员自身方面的可能影响判断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和经验。知识一般包括三个层次:对整个世界的知识、一般会计知识和与特定判断任务相关的知识。良好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泛的知识面,既要精于专业又要有一定广度,并要熟悉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而经验能够形成与特定判断任务相关的知识,使人在遇到相同问题时能更快更优地解决。二是需要和动机。它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内部驱动力。会计人员也具有人类共有的一些需要,包括经济利益、职业地位的追求等。这使会计人员面临各种利益矛盾冲突时,有可能在职业判断中屈从于管理当局的意愿,难以保持客观中立。但动机也会受到人的价值观的影响,具有高尚的价值取向的会计人员就可能排除利益干扰。  (二)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客体因素  指由于会计事项具有的某些特点而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问题的复杂性、重复性、规范程度、类型和判断质量等,其中前两项最为重要。根据问题的复杂性和重复性可以将问题分为:非结构化问题,即独特的、未被定义的问题,它很少有或没有现成的指南可遵循,解决它需要较强的判断力和洞察力;半结构化问题,即重复的、合理定义的问题,它一般有指南可供使用,解决它需要一定的专业判断;结构化的任务,即惯例以及能充分定义的问题,解决它只需很少的判断。问题的复杂性还表现在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上。根据交易或事项是否已经存在、对当期财务报表的影响结果(收益或亏损)是否确定、金额是否需估计,可以把经济业务分为:基本确定、低度不确定、中度不确定和高度不确定。  (三)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外部因素  主要有利益驱动和职业道德这两个方面。利益驱动与职业道德如同拉着同一货物的两匹马,而这个货物就是企业输出的会计信息。对于利益驱动来讲,它的用力方向是对企业有利的方向,而对于职业道德,它的用力方向始终是对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有利的方向,即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会计信息。当企业的利益与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利益趋向一致时,利益驱动与职业道德两匹马同方向用力,从而使得输出的会计信息真实、公允。但是当企业的利益与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出现分离时,会计人员就需要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从而决定会计信息的最终输出结果。利益驱动决定于企业及其外部的影响,而职业道德修养则决定于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会计人员可以通过加强自身修养来抵制利益对自己的作用,从而达到输出真实、公允会计信息的会计目标。  二、会计职业判断在实务中的体现  从会计业务处理看,会计职业判断涉及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各个环节。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方面  确认主要是判定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能否进入及何时进入会计系统,并作为何种会计要素反映,且通过应予归属的具体会计科目加以明确认定。主要解决发生会计业务后何时、以何标准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的问题,它是职业判断的第一步,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基本前提。对于各个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都有明确的规定。会计人员在进行确认时,须依照相关规定,结合经济业务的实际,判断应该记入的会计要素名称。由于会计准则和制度规定的原则性,某些会计要素的确认需要会计人员做出判断。  (二)会计计量方面  计量主要是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的判断,目前常用的计量单位是名义货币,而计量属性则主要在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进行判断选择。计量单位是对计量对象进行计量时具体使用的标准量度;计量属性是指对会计要素采用什么价值进行计量的问题。会计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的选择,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又一重要内容。根据会计业务的特点,企业可以选择人民币或某一外币作为其货币计量单位;在选择计量属性时,会计制度规定在不同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对计量属性有不同的选择。由于历史成本的可验证性特点,我国一般以历史成本作为会计计量的基础。但在货币价值不稳定、价格变动较大时,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就可能产生资产价值不实和利润虚假的问题,这时我们就需要根据谨慎性原则,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行市价等对资产价值进行重新计量,主要体现在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等。  (三)会计记录方面  记录主要是会计凭证、账簿等载体的选择和运用。报告主要是判断在报表体系中应反映哪些会计要素,以何种方式披露,披露哪些信息等。在会计记录过程中,需要对加工整理的会计业务选择具体的会计政策,进行恰当的会计估计。由于企业经济业务内容的不同,会计规范中往往对某些会计业务处理的原则和方法给出几个可供企业选择的方案,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就是会计政策。会计政策的可选性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对那些需要按照性质、实质和结果进行判断的交易或事项,要靠会计人员依据会计准则、制度规定的原则和方法,以及交易或事项的具体情况做出职业判断,而不是简单地从会计制度中寻找答案。  (四)会计报告方面  会计报告的编制,是对会计要素再确认的过程。经过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后,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系统的会计信息,如何将这些信息反映到会计报告中去,则需要再次进行确认。再次确认的过程中,会计人员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等,对会计报表项目是否披露、如何披露等问题做出判断。  三、会计职业判断风险的防范  恰当的职业判断可以为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有用的会计信息,如果会计职业判断不恰当,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则可能影响企业利益相关各方决策的正确性,给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经济损失甚至是企业破产。因此,就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会计职业判断的正确性,避免由于职业判断不恰当给企业相关各方造成风险。  (一)加强会计法制建设  防止会计人员职业判断风险的另一个措施是加强法制建设。会计法规包括《会计法》、《公司法》、《税法》等会计法律规范,以及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会计技术规范。会计法律、法规为会计职业判断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限定了会计人员运用判断的程度,并通过惩罚等措施促使其更客观地进行判断。同时、会计技术规范本身就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判断标准,有关规定越完善、可操作性越强,会计人员进行判断的依据就越充分,判断的任意性越小。国家在制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时,也应尽量缩小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选择的空间范围,减少会计职业判断的不可操作性,避免企业利用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本身的缺陷来调节盈余、操纵利润。  (二)注重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系统的会计核算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专业基础理论与知识的获得,既包括会计人员从业前受到的正规专业教育,也包括毕业后通过继续学习取得专业知识的提高与积累。二者缺一不可。在现阶段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应当采取自学和组织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其综合素质。此外,会计人员必须注意实践经验的积累,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职业判断力。  (三)进一步加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做出恰当的职业判断,但不能说具备了职业判断能力就一定能够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这是因为,在职业判断过程中,会计人员主观愿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具备很高职业判断能力的人,如果违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为了个人或某方面的私利,人为地去影响职业判断,其后果比不会做出职业判断可能更坏。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主要用来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的关系。它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了对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职业品格、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切实遵循这些规范应是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前提,特别是其中对会计人员客观、公正、合理地处理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的要求,在当前会计信息失真严重的情况下更有特殊的意义。

是论文吗

论会计职业道德风险及其防范
梅 成
(西南大学,重庆市 400715)
[摘 要] 形成会计职业道德风险的原因主要有道德和利益的逆选择、会计独立性缺失、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道德失范成本低廉等。加强会计职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完善会计管理体制、健全会计监督机制、完善会计职业道德失范惩戒机制是防范会计职业道德风险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 会计职业道德;职业道德风险;防范体系

一、会计职业道德风险
道德是调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是一般道德原则的“职业具体化”,体现着不同的职业心理、职业习惯、职业责任和职业传统。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风险是指会计从业人员违背职业道德、丧失职业规范而蒙受职业损失或受到职业惩戒的可能性。
二、会计职业道德风险的成因
1、道德和利益的逆选择
利益是人们在生存和发展中产生的物质和精神的满足程度,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思想文化利益,其中经济利益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利益。道德和利益的关系包括以下两层含义:一是利益与道德的关系,即谁占统治地位的问题;二是个人利益与非个人利益问题,即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问题。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从业人员与各种利益关系的手段。会计从业人员作为有限理性经济人在既有的职业道德规范约束下有追求自身最大利益的动机和倾向。当预期利益等于或大于坚持职业道德规范所带来的利益时,会计人员就可能在道德和利益间进行逆选择,放弃道德规范约束,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满足,从而导致职业道德风险。
2、会计独立性缺失
我国会计人员与其服务的会计主体是不可分离的。他们个人的生存、发展、职务升迁等依附于为之服务的单位。会计人员在单位的从属性地位,带来其职业道德作用的从属性。在单位会计工作中,会计职业道德能否发挥作用、作用大小,往往不以会计人员的主观愿望为转移,而是从属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价值取向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这种从属性在某种程度上往往是制约会计独立性的根源。会计独立地位的缺失,使会计人员陷入“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的怪圈。即使是相对独立的会计中介机构,因市场和生存的压力,同行恶意竞争而丧失中立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3、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会计监督是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内部监督的有机统一。要保证经济活动的健康有序进行,必须综合运用这三种形式。我国目前的会计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一是国家监督滞后,财政、税务、审计等国家监督机构在各自的领域实施监督,不能形成监督合力,并且偏重于“灭火”式的事后监督,达不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二是社会监督低效。会计中介机构还未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同行恶性竞争和生存发展的动机,使其一味迎合客户需求而丧失客观、公正立场,中立的社会监督作用难以发挥。三是单位内部监督失效。内部会计、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监督的主体,由于内部监督主体的依附性和从属性,决定了内部监督缺位,导致监督失效。四是会计监督往往停留在行业监督的范筹,全社会监督的环境还没有形成。不健全的会计监督机制,为不规范会计行为的选择提供了平台,也为会计职业道德失范提供了可能。
4、会计职业道德失范成本低廉
从某种程度上讲,会计造假是当前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最直接表现,也是会计从业人员最可能产生的职业道德风险。会计造假屡禁不止,除虚假会计信息提供者谋求自身最大利益外,会计造假成本低廉也是虚假会计信息泛滥的重要原因。公司、企业、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提供方,信息优势和专业优势使会计造假活动本身的支出低廉。另外,我国对会计造假的处罚也极不到位,一是处罚手段上,重经济处罚,轻行政及法律处罚;二是处罚对象上,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三是处罚效果上,重内部处理,轻外部曝光。造假成本与造假预期收益的严重不对称,使会计造假趋之若附,客观上使得会计职业道德风险加剧。
三、会计职业道德风险防范
1、加强会计职业诚信建设
当前虚假会计信息泛滥在某种程度上与会计失信休戚相关,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也是防范会计职业道德风险的重点。
首先,注重信用环境支持。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大力发展以诚信为基础的社会信用体系成为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把诚实守信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点和政府、单位及个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倡导并利用好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能使会计人员充分认识到会计诚信是会计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条件和生存发展的关键。其次,加强职业诚信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会计中介机构、会计管理机构等会计从业人员开展职业诚信教育,接受社会道德教化,将社会道德目标、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道德需要,形成自身稳定的道德人格特质和道德行为反应模式,使职业诚信内化为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信念。
2、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从新中国成立到1995年,我国对会计人员职业行为的要求,散见于各种财务会计行政规章制度,没有明确提出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条款和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没有单独成文加以规范。1996年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实现了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规章中单独成文和规范。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以倡导性条款首次将会计职业道德提高到法律规范的地位。当前会计界公认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遵守准则、提高技能、保守秘密和文明服务”等职业道德的内容,也只是原则性规定,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操作性,不利于评价会计职业道德的优劣,在实践中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约束力不强。针对这一现状,应当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评价规范和会计职业道德惩戒规范,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3、完善会计管理体制
在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下,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具有双重性,宏观上体现国家法律意志,微观上服从单位授权者的管理旨意,但代表国家意志的监督作用是微小的。规范会计职业行为,防范职业道德风险,应当完善会计管理体制。
首先,会计管理体制应向多元化发展,对会计人员实行委派制、财务总监制、代理记账制等多种形式,改善会计人员的附属地位,逐步突出会计人员的独立地位。其次,明确会计责任主体、会计行为主体的职权范围,明确各主体应承担的相应责任。再次,治理会计执业环境,将社会中介会计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防止会计中介机构间的行业恶性竞争,保证社会中介会计的客观、公正。最后,建全会计行业监管组织,完善行业监管机制,逐步实现行业自律。通过完善会计管理体制,可以抵制因授意、指使、强令或不规范行为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4、健全会计监督机制
会计监督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凭借经授权的特殊地位和职权,依照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及时地监督。按照授权意志不同,会计监督区分为内部会计监督、社会会计监督、国家会计监督三个层次,三者在监督对象、内容、重点等方面体现不同的权利与责任。健全会计监督机制,一是完善会计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会计监督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政府、单位或组织应健全以权责划分、激励、监督评价为核心的会计治理结构,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机制。二是建立合适的会计控制制度,形成设计合理、运行高效的包括分工、授权、记录等一系列控制程序在内的防范机制。三是完善会计控制检查和评价机制,及时发现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及时纠正,不断优化会计控制制度。四是完善会计控制执行的保障机制。通过宣传和教育使会计控制内化为不同责任主体的行为规范,强化其执行意识。
5、完善职业道德失范惩戒机制
在当代中国面临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新旧价值观交替,符合社会公众利益并占绝对统治地位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准则一时难以建立,多元价值评价标准冲击着每一个社会人,道德的社会控制机制难以正常发挥作用。经济行为价值的过渡推广,道德价值评价标准的迷失,预期利益的驱动和低廉的失范成本,使会计人在处理国家、集体及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往往陷入道德失范的困境。从行为论的角度讲,以诚信为特征的社会道德,仅靠制度和教育规范,不能长久保持理智,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强制力来规范社会人的诚信义务和非理性选择。完善会计职业道德惩戒机制,一是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国外经验,制定、修改《信用法》、《商业欺诈法》、《反不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社会信用保障制度;二是综合运用行政处罚、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等手段处理失范行为,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失范成本;三是加大对会计职业道德失范个人的惩罚力度,有效遏制会计人的非理性行为。
四、结束语
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具有终其职业的阶段约束性,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具有连续性和长期稳定性。会计职业道德风险是社会经济发展与职业道德进步“二律悖反”的结果,防范会计职业道德风险是会计职业生涯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编写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教材(2005-2006)》[M].重庆市会计学会.2006
2.课题组.《会计职业道德培训教材》[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韩传模、郝景昭. 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与重塑[J].会计研究.2002.5

On the Formation and Prevention of the Fiscal Occupational Morality Risk
Mei Cheng
(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 Adverse selection between morality and benefit, absence of fiscal independence, lack of sound fiscal supervision mechanism and low cost of immorality are the four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fiscal occupational morality risk. To avoid the risk of fiscal occupational morality,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fiscal occupational credibility, to establish a sound fiscal occupational morality system, to perfect the fiscal administration system, the fiscal supervision mechanism and the punishment mechanism as well.
Key words: fiscal occupational morality; occupational morality risk; prevention system

会计职业判断存在哪些风险和机遇
答:会计职业判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如下:1、风险 (1)企业业务不规范带来的账务风险 在实际工作中,业务不规范是造成企业账目问题的“罪魁祸首”。企业的业务不规范,会给会计做账带来困难,同时也会让会计人员承担较高的风险。(2)专业能力不足带来的职业风险 专业能力的不足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损失,也会让...

会计职业判断风险及防范
答:三、会计职业道德风险防范 1、加强会计职业诚信建设 当前虚假会计信息泛滥在某种程度上与会计失信休戚相关,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也是防范会计职业道德风险的重点。 首先,注重信用环境支持。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大力发展以诚信为基础的社会信用体系成为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把诚实守信...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风险及防范有哪些
答: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风险包括核算结算环节风险、财务决算环节风险、管理制度及员工素质风险、政策体制风险,其防范措施包括改革现有核算体制和建立管理型会计核算体系、深化内部控制制度和外部监督机制的建设等。其中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并反映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风险及防范是什么
答:1、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风险,2、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结算风险,3、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流失风险,4、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风险,针对风险做防范:1、健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体系;2、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3、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预警和监督;4、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

会计人员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答:会计人员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 财务造假风险:会计人员可能会篡改财务数据,虚报收入或隐瞒费用,从而获得不当利益。防范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审计监管、实施财务数据实时监控等。2. 盗窃行为风险:会计人员可能会利用职务便利,盗窃公司资产或隐瞒财务信息。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内部...

会计人员岗位职能风险的风险点
答:一、出纳人员岗位责任制 1.出纳员负责现金、支票、发票的保管工作,要做到收有记录,支有签字。2.现金业务要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和商场制定的现金管理制度所要求的办理。对现金收、支的原始凭证认真稽核,不符合规定的有权拒付。3.现金要日清月结,按日逐笔记录现金日记帐,并按日核对库存现金,做到记录及时...

会计岗位职责风险防控措施会计岗位职责
答:会计岗位职责风险防控措施,会计岗位职责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会计岗位职责 1 (一)负责编报本单位年度经费预算,掌握经费使用进度,并对单位各项支出审批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这个方面香港税务在这个方面尤其重要。 (二)负责办理本单位应缴财政专户款、国库款和其他收入的报账业务; (三)负责办理向下级单...

会计防范风险方法之或有事项的确认与披露
答:四、会计防范风险方法四--税务与会计分离 众所周知,会计与税法的目标迥然不同,税法要求依法纳税,会计注重风险/报酬。事实证明,把税法的意志强加于会计制度,或把会计制度当成纳税指南都不可行。税法统驭会计的刚性模式一方面强制企业对资产、收入采取激进的确认标准,另一方面强制企业对负债、成本费用使用...

银行会计的风险与防范的论文
答: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防范银行会计电算化带来的会计风险。 三、建立金融风险补偿制度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为对付日益加剧的金融风险,除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以外,普遍采取了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外部措施建立金融风险保险制度。结合金融业的实际,应对资本充足率及经营管理...

如何防范会计风险 拒绝财务造假
答: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防范会计风险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会计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会计工作秩序的好坏。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体现,会计人员在执业中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准确完整地处理会计业务,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约束机制,规范会计人员职业行为,建立检查、考核、评价、...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