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24节气是怎么分配每个节气有多少天啊

24节气每个节气有几天~

一个节气有十五天。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一份为一个节气,每个节气有三个候,每个候是五天。古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并划分出二十四节气。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由于地球绕太阳一圈需要365天,所以每隔十五天,才有一个节气,而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阳历范畴。它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现在使用的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年四季当中二十四节气的排列没有顺序。每隔15天为一个节气。
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扩展资料:
起源和发展
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年间成书的《淮南子·天文训》。其正式纳入历法,则始于汉武帝太初元年颁行的《太初历》——这是二十四节气严格意义上的诞生时间。
作为一项中国原产的记历方式,二十四节气持续使用的时间已超过2100年。无需借助抽象数字,仅以气候、物候划分时间,二十四节气沿用时间之长、覆盖地域之广,在世界文明史上可谓一朵奇葩,有人甚至将它称为中国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
2006年6月,二十四节气顺理成章地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下简称“国家非遗”)。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24节气时间表:

立春:2月3-4日

雨水:2月18-19日

惊蛰:3月5-6日

春分:3月20-21日

清明:4月4-6日

谷雨:4月19-20日

立夏:5月5-6日

小满:5月20-22日

芒种:6月5-6日

夏至:6月21-22日

小暑:7月7-8日

大暑:7月22-23日

立秋:8月6-9日

处暑:8月22-24日

白露:9月7-8日

秋分:9月22-24日

寒露:10月7-9日

霜降:10月23-24日

立冬:11月7-8日

小雪:11月22-23日

大雪:12月7-8日

冬至:12月21-23日

小寒:1月5-6日

大寒:1月19-21日

扩展资料: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

二十四节气是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天体运动的自然结果。一年四季由“四立”开始,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开始和到来。

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古人又根据天气和物候,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称“二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称“二至”;“启”是立春和立夏,“闭”则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这些加起来共为“八节”。

民间称为“四时八节”或“时年八节”。如果八节中再选重点,则是夏至和冬至这“二至”。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而夏至刚好相反,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古人所谓“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24节气时间表:
立春:2月3-4日
雨水:2月18-19日
惊蛰:3月5-6日
春分:3月20-21日
清明:4月4-6日
谷雨:4月19-20日
立夏:5月5-6日
小满:5月20-22日
芒种:6月5-6日
夏至:6月21-22日
小暑:7月7-8日
大暑:7月22-23日
立秋:8月6-9日
处暑:8月22-24日
白露:9月7-8日
秋分:9月22-24日
寒露:10月7-9日
霜降:10月23-24日
立冬:11月7-8日
小雪:11月22-23日
大雪:12月7-8日
冬至:12月21-23日
小寒:1月5-6日
大寒:1月19-21日
扩展资料: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
二十四节气是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天体运动的自然结果。一年四季由“四立”开始,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开始和到来。
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古人又根据天气和物候,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称“二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称“二至”;“启”是立春和立夏,“闭”则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这些加起来共为“八节”。
民间称为“四时八节”或“时年八节”。如果八节中再选重点,则是夏至和冬至这“二至”。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而夏至刚好相反,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古人所谓“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编辑于 2020-01-12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一年有24个节气,每个节气只是在某一天的某一时辰,民间流传的黄书上便有。   具体哪个节气在哪天基本是有规律可循的,大概如下:   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前后,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交“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寒露”,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附赠节气歌:   (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   西园梅放立春先, 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 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好, 谷雨西厢宜养蚕。   牡丹立夏花零落, 玉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 农田耕耘夏至间。   小暑白罗衫着体, 望河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 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沾白露, 秋分折桂月华天。   枯山寒露惊鸿雁, 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 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 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 捧雪飘空交大寒。   (三)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四)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小满: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   霜降: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   立冬: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   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   大雪: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   冬至: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小寒:小寒进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季参加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   大寒:大寒虽冷农户欢,富民政策夸不完,产承包继续干,欢欢喜喜过个年。   (五)节气百子歌   说个子来道个子, 正月过年耍狮子。   二月惊蛰抱蚕子, 三月清明坟飘子。   四月立夏插秧子, 五月端阳吃粽子。   六月天热买扇子, 七月立秋烧袱子。   八月过节麻饼子, 九月重阳捞糟子。   十月天寒穿袄子, 冬月数九烘笼子。   腊月年关四处去躲帐主子。   (六)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七)东北农民流行节气的顺口溜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八)二十四节气歌   打春阳气短,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热,大署三伏天   立秋忙打淀,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河插严   大雪河封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大寒又一年   (九)二十四节气农谚歌   正月:   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   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   二月:   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   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佳。   三月:   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村瘟疫万民忧,   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   四月:   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生多,   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虫损稻禾。   五月:   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   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园内受熬煎。   六月:   三伏之中逢酷热,五谷田禾多不结,   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   七月:   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   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   八月:   秋风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   最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   九月:   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晴,   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声菜价增。   十月:   立冬之日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   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损人民。   十一月:   初一有风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灾魔,   冬至天晴无雨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   初一东风六畜灾,倘逢大雪旱来年,   若然此日天晴好,下岁农夫大发财。   (十)果树生产二十四节气歌   一月小寒又大寒,生产计划订周全,   修剪技术先试点,不同品种细修剪。   二月立春就雨水,药械肥料备齐全,   成龄果树先修剪,幼树修剪三月完。   三月惊蛰到春分,顶凌刨盘要紧跟,   专人刮治腐烂病,灭菌清园贯常年。   清明谷雨四月天,挖坑栽树到时间,   果树嫁接春时到,光杆药剂树春灌。   五月立夏见小满,果树疏花紧相连,   打药防治红蜘蛛,卷叶蚜虫莫小看。   疏果追肥保稳产,果树夏剪进行完。   压青施肥搞深翻,维修树盘扩梯田。   八月立秋处暑到,树喷药剂防叶掉,   果树嫁接又到时,施用农肥好时机。   白露秋分九月天。秋果采收霜降完,   不同品种适时采,轻摘轻放轻运搬。   十月寒露霜降连,果品运输人不闲,   晚秋清园要抓紧,病虫技叶全烧干。   立冬小雪十一月,冬灌培土不容缓,   果树涂白本月办,免受冻害树体健。   大雪冬至又一年,总结经验以利战,   做好准备来年干,喜庆胜利丰收年。   (十一)农民节气谚语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   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   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   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   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排列的?
答:12、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13、立秋,表示自此进入了秋季。它是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14、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要注意预防“秋燥”。15、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16、秋分,“分”即为“...

24节气是如何划分的?
答:24节气的划分方法如下:二十四节气(The 24 Solar Terms)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中气和12个节气,一一相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

二十四节气分类如何划分,划分的依据
答: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依据是太阳在黄经上的位置。黄经是指从春分点开始,沿着黄道向东计算的角度。春分点是黄道和赤道相交的点,也就是春分节气的开始。太阳每经过15度,就会出现一个节气。这种划分方式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与自然环境的变化相吻合,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地球公转一周中,春分点、秋分点、夏至点...

一年中24节气是怎么分配每个节气有多少天啊
答:16. 秋分:9月22-24日 17. 寒露:10月7-9日 18. 霜降:10月23-24日 19. 立冬:11月7-8日 20. 小雪:11月22-23日 21. 大雪:12月7-8日 22. 冬至:12月21-23日 23. 小寒:1月5-6日 24. 大寒:1月19-21日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制定的,每个节气大约相隔15天...

二十四节气中怎样划分节和气
答: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计十二个节和十二个气。即一个月之内有一节一气。1、立春: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正东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时为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对应十二地支寅月,立春为一岁之首。2、雨水: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

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划分的?
答:二十四节气:立春2月3—5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雨水2月18—20日,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惊蛰3月5—7日,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春分3月20—21日,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清明4月4—6日,桐始华、鼠化为鴽、虹始见;谷雨4月19—21日,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二十四节气怎么分季,春夏秋冬?
答: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二十四节气春夏秋冬分季:1、春季:立春:斗指寅;太阳黄经为315度。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斗...

一年中24节气是怎么分配每个节气有多少天啊
答:24节气时间表:立春:2月3-4日 雨水:2月18-19日 惊蛰:3月5-6日 春分:3月20-21日 清明:4月4-6日 谷雨:4月19-20日 立夏:5月5-6日 小满:5月20-22日 芒种:6月5-6日 夏至:6月21-22日 小暑:7月7-8日 大暑:7月22-23日 立秋:8月6-9日 处暑:8月22-24日 白露:9...

二十四节气在一年中是怎样分布的
答:二十四节气在一年中的分布是均匀且有序的,它们严格遵循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每个节气都代表着自然界特定的时令与气候特征。首先,二十四节气被平均分为四季,每季包含六个节气,分别是春季的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的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的立秋、处暑、白露...

一天中的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划分的?
答:一天二十四气 我们说一年分二十四节气,“节气”这个词是俗称,“气”才是正规称呼,也就是说“二十四气”才是最正确的称呼。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节”,什么又是“气”。我们平常说的几月几号,这是太阳历,是根据太阳运转周期算的;说几月初几,这是太阴历,是根据月亮圆缺算...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