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春节的不同风俗

中国过年和日本过年的区别是什么?~

日本的过年习俗也是十分丰富多采的,许多方面与中国有着相似之处,而论其保持传统的成份,似乎尤比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 将中日过年习俗做些比较,是一件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的事。可惜笔者没有在日本过年的经验,缺少亲身体会。这里的比较只是从书本阅读获得的一点粗略了解出发,而且,因为时间和能力的限制,阅读和理解也都很窄很浅。对于笔者下面文字的浅陋,真诚地敬请原谅;其中若有谬误,更请不吝指教。
虽然元月一日才是过年的正日子,但实际上并不是从元旦才开始过年,而是从上一年十二月下旬就进入了过年的前期或预备期,所谓过年,其实要包含大约二十天左右的一段时间。这一点,在中日两国的古代是基本相同的。现在由于国定假日的制约,过年的时间没有那么长了,但年假依然是一年中最长的假期(要连续七、八天,往往年假一结束,隔一、二天又会遇上周末),而且假期总是横跨两个年度,即从元旦之前就已开始,这在中日两国也都一样。事实上,无论中日,在有些老辈的意识中,过年的准备期开始得比腊月下旬还要更早。
随着年终的迫近,人们感到光阴飞驰,生命消逝,于是一位未免发出叹息。另一位则安慰他在新年里做个好梦,梦见日本人非常相信的那艘宝船。 这里涉及日本的一种风俗,即认为正月里枕着“宝船绘”入眠,如能在一年之初,尤其是年初二做梦(所谓“初梦”),梦见宝船,那是大吉大利的事。所谓“宝船绘”乃是一种版画,画上印着一条船,船画得很质朴,重要的是船上装着米粮袋、银箱、砂金袋、�1�7�1�7鱼、童话里的万宝槌和隐身草,当然还有许多金银财宝,也有把七福神的形象画在上面的。江户时代的宝船绘,以画有七福神的为多。年末岁初,东京街上到处是叫卖宝船绘的小贩,买的人也很多。家家都盼着做到吉利的初梦。如果真的做到了这种吉梦,就把宝船绘交纳到神社,由神社集中起来,用净火焚烧(从前是把宝船绘埋于土中或投于江水),这样,福气就会来到,而一切恶梦、厄运和灾难,就被送走了。过年参拜七福神的风俗,在日本至今不衰,而参拜的路线已不限于江户以来的三条。到1995年为止,得到确认的参拜地点,全国达到95处之多,在东京,像日本桥、银座、港区(麻布)、新宿山手、小石川、下谷、浅草名所、龟户、东海(品川)、池上、板桥、柴又、八王子、多摩(青梅)、调布等处都有,而且在东京以外的地方出现了新设参拜点的热潮。
以往日本春节除了有向七福神祈祷的风俗,还有祭拜祖先的传统行事。大平与兵卫于天保十年(1893)所写的《农家年中行事记》, 记述了东京以外地方普通农家正月拜祭祖庙的情况。书中说:正月元旦,吃过杂煮饼之后,一家之长就和长子一起去拜谒先祖墓所在的菩提寺。在这一天去菩提寺向祖先作新年问候,是此地自古相传的风俗。在另一位17―18世纪日本乡村居民的日记里,也多有这方面的记载。将在下文举到该日记时一并引出。

1、初诣
新年的大年初一,大家一般都会去神社或者寺庙里参拜,大部分人选择去的是神社。据说神社并不是某个宗教的神,而是远古时候当地的部落领袖。初诣也称初参或初社。
2、大扫除
喜欢定规矩的日本人的传统的大扫除也是有规定的日子的——12月13日。只是现在人们生活都繁忙,13日那天就把神棚上的灰尘掸一下,象征性地守守规矩,到12月下旬放了假才真正开始大扫除。扫得干干净净迎接年神。
3、年贺状与忘年会
写年贺状要注意的是,如果这一年家里有亲人去世的话,是不可以写年贺庄的,那么就要在12月中旬向亲朋寄一张新年不能表示祝贺的道歉明信片,上面写明理由。收到这种明信片的人也不可以给对方寄年贺状。

4、七草粥
喝七草粥,让正月里吃了太多好东西的胃得到,也是古人的一种智慧。传说一月七日的早上吃七草粥可以在新的一年中无病息灾。最初的七草粥是由七种谷物(米、麦、粟米、黍米、稗子、芝麻、小豆)煮成的粥。
5、镜开
镜开原来是武士社会的风习,是祈愿延年长命的仪式。将供在神前的镜饼取下来分成一块块,意味着正月的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因为忌讳用切这个字,所以用了开运的开就叫镜开。江户时代以后定在1月11日这天为镜开的日子。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日本人如何过新年(2)

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的习俗比较   要旨  中国和日本从古代开始在文化习俗上就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和交流。然而,随着时间的变化,两国在节日的习俗上都多少发生了变化,因此出现了很多共同点和不同点。其中,从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的比较上,明确的表明了两国之间文化的吸收和融合,融合与发展的特征。  首先  很久以前,中国和日本在习俗上就表持着深厚的关系,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在习俗上存在很多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呢?我们通过对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的起源、习俗、语言、数字、传统文化等的比较,明确的理解了两国之间文化的吸收和融合、融合和发展的独特特征。  1、新年的起源  早在夏朝时期就有了"年"的概念。那时的农业不是复作,一年当中只有一个季节种植作物。因此,每年一次成熟的时候,每个人都为了再次收获农作物而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感应神的恩惠,同时期望来年的天气会风调雨顺,避免灾难,远离魔怪,这就是春节的起源。日本的元旦相当于中国的春节,这种新年的形式从中国的古代开始广泛传播,这个节日的意义和中国的春节相同,都是祈祷来年有好运,好的新的意思。  2.1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习俗上的共同点  2.1.1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相同,全都是快乐的庆祝,到处洋溢着辞旧迎新的节日气氛。例如,大扫除、装扮房子;有的地方装饰着灯笼和丝绸、城市和农村各地都装扮的焕然一新。商业区不仅华丽而且五颜六色的很美丽;机关、学校、医院、企业、大街上到处都挂满了国旗和彩旗,贴着节日的标福,大部分的正门都装饰着花和秸秆。总之,无论哪里都充满着节日的气氛。  2.1.2 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是全国性的节日 中国的春节的假日通常是旧历的1日到7日,共7天。日本全国的休息日是每年的12月29日到1月3日,共5天。  2.1.3 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都有除夕夜,通宵迎接新年,一家人吃着团圆饭,收礼物等习俗。例如,在节日时,全家人聚集在一起,除夕夜一家人吃着团圆饭,喝着酒;亲人们通过新年的问候方式互相辞旧岁,加深友情和感情;晚辈向长辈致意,长辈送给晚辈礼物等。  2.2 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在习俗上的不同方面  2.2.1 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的娱乐和食事 在中国新年到来时,家家的门都开着,首先,燃放爆竹,在劈里啪啦的鞭炮声中迎来新的一年。日本的元旦期间不燃放爆竹,每家每户都安静的庆祝新年。中国的春节通常在除夕夜的晚上全家人吃饺子,放一些零钱在里面,吃到它就代表着幸运。在日本的元旦,除夕夜的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长寿面庆祝长寿并庆祝新年。  2.2.2 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日期 中国的春节是旧历的正月初一,日本的元旦是西历的一月一日。  2.2.3 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期间屋子的装饰 中国的春节时贴红色的春联,表现对来年的祝福;贴年画,表示辞旧迎新;贴"福"字表示"福"到了,体现了每个人对来年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日本的元旦时挂着草绳,窗户上挂门松来庆贺。元旦期间,日本人通常在门上挂一根草绳,门前插门松,然后在绳子的圆环上挂着枳实,橘子,海带,龙虾。门松的装饰物是普通的竹叶,松枝,橙子,草绳,龙虾等,表示希望来年能够幸福,家庭长寿,并祈祷活到百岁,远离魔怪。  2.2.4 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在习俗上的守岁 在中国的春节全家人一夜不眠,欢乐的谈笑着欣赏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愉快的度过一夜。在日本的元旦,愿家人围坐在火炉旁迎接新年,静静的等待着寺院里108声钟响,日本的男男女女分组进行红白歌会来度过一夜。  2.2.5 从以上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在习俗上的不同可以看出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在节日的风俗文化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不管是近是远,都具有融合和发展的特点。  3、从语言的比较来看  3.1 文字语言的使用  3.1.1共同的祝福语 在文字语言的共同使用上,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的共同语言是新年好,好年头,祝福将来,得到富裕,万事如意,五福临门,新春大吉,五谷丰登,财源广进,财运亨通,金玉满堂,千金百顺,积聚财富,祈祷家族的幸福。像所期待的那样,实现自己曾想象过的一年。  3.1.2 忌讳的祝福语 两国都有生、老、病、死、残、破、碎、终、绝、失等起源不好的词语不能使用。例如中国春节时点背、倒霉、破了等词语不能使用,日本元旦期间"丢了、分了、没了"等语句也要避免使用。  3.1.3 我们通过文字语言的使用,知道了中国春节和日本的元旦时人人都喜欢使用语言起源好的句子,避免使用起源不好的语句。  3.2 数字的比较来看  3.2.1 数字4的比较 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习俗的不同即使在数字上也可以表现出来。在中国,4和事的发音相近、44会联想到很多事,表现了想到很多事的意思。然而,日语当中的4的发音和死相同,14的发音和"重く死ぬ"相同,42的发音和"死ぬに"相同。日本人因此会联想到4或者含有4的同音句子,会感觉起源不好。因此,避免使用4.  3.2.2 数字9的比较 在中国,9和久的发音相近,用于对幸福的祈祷和长久的好运。所以,春节时2喜欢使用带有9的语句。然而,日语中9的发音和"苦しみ"相同,日本人认为4989和3396的数字组在一起是禁忌的组合。因此,节日时基本上不用含有4和9的语句。  所以,通过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在数字4和9的禁忌比较看,中国和日本在节日习俗上对数字语言的发展存在着各自独特的特点。  4、传统文化的比较看  4.1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东亚文化的中心 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在节日习俗上为何存在这么多的相似处。汤重南先生的《日本现代文化》一书中提到了中日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东亚文化以中国为发源地,中国是东亚文化的中心,中国古代文化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它对其周边的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具有很大的影响。  4.2 日本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 日本的地理位置处于与大陆分离的西太平洋岛屿上,古代的文化成立后,大约西历时期,大量的吸收中国古代先进的传统文化,模仿并引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当时的民族传统文化被广泛的信任。因此,日本为了获取这些思想,在旧正月前后举行活动,大部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就这样被引入到日本。  4.3 日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 任何文化的融合都具有以下的一种现象:不改变自己的文化,少量的吸收别的文化,接受者的主体性通过多种条件的选择和变形,从而逐步的接受。因此,对于日本的传统文化,日本人在积极的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同事,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改变创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母体上,孕育出了新的文化子体。这种类型的新的文化子体具有更新的生命力。总而言之,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虽然是同根的,但是果实却具有很大的不同。  4.4 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是中日传统文化范畴内表现力最强的 我们从以上可以知道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的发展过程具有吸收和融合、融合和发展的特点。  总结  总之,从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之间的起源、习俗、语言、数字、传统文化的比较上来看,之所以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在习俗上存在这么多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主要是中日两国人民始终保持着友好的交流和接触,在节日的习俗文化上具有吸收和融合、融合和发展的特点。因此,对于我们这样的语言学习者来说,通过对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的比较,能够更好的理解中日两国之间的传统文化,对日语的学习具有很大的益处。因此,在中国和日本的传统文化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发扬,根据日本民族文化的优点以及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积极创新,也触近了中国和日本的传统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

中日春节的不同风俗
答:2.2 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在习俗上的不同方面 2.2.1 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的娱乐和食事 在中国新年到来时,家家的门都开着,首先,燃放爆竹,在劈里啪啦的鞭炮声中迎来新的一年。日本的元旦期间不燃放爆竹,每家每户都安静的庆祝新年...

日本过年有什么习俗
答:4、七草粥 喝七草粥,让正月里吃了太多好东西的胃得到,也是古人的一种智慧。传说一月七日的早上吃七草粥可以在新的一年中无病息灾。最初的七草粥是由七种谷物(米、麦、粟米、黍米、稗子、芝麻、小豆)煮成的粥。5...

中日春节比较
答:压岁钱叫做“お年玉”。贺年卡叫做“年贺状”。与年夜饭意思一样,日本也有类似的“御节料理”或者“お节料理”。过年时在门前要放上又竹子和松树枝做成的“门松”的装饰,一直到一月七日或十五日,才拿下。在旧年的最...

中国过年和日本过年的区别是什么?
答:以往日本春节除了有向七福神祈祷的风俗,还有祭拜祖先的传统行事。大平与兵卫于天保十年(1893)所写的《农家年中行事记》, 记述了东京以外地方普通农家正月拜祭祖庙的情况。书中说:正月元旦,吃过杂煮饼之后,一家之长就和...

每个国家过春节的习俗
答:韩国春节也会祭祀祖先,包压岁钱等,但是不同中国统一红色的红包,韩国的红包五颜六色,其中最常见的是白色;韩国春节会穿上传统的韩服,喝年糕汤和辣白菜象征新的一年团团圆圆。2.日本 日本习惯于在12月31日夜里吃荞麦...

日本韩国也有中国的春节吗?就是今天在韩国是年糕节吗?日本又是什么?还 ...
答:中国的“红包”与日本人的“白包”虽然颜色上有所不同,但它们要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均是两国过年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 贺年话的习俗 国人往往把领导在酒桌上随口承诺的话称为“过年话”,意思是说得动听,但未必能兑现,是一种反讽...

春节日本也过吗?
答:中国的“红包”与日本人的“白包”虽然颜色上有所不同,但它们要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均是两国过年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 贺年话的习俗 国人往往把领导在酒桌上随口承诺的话称为“过年话”,意思是说得动听,但未必能兑现,是一种反讽...

修改中日传统节作文哪位大神帮帮忙
答:因此,民回想盛行这时间拜死去的亲人招魂,烧冥钱马蹄银,纸衣蜡烛、河灯、做法恳切地事,祖先的加护,消灾分福,或施饿鬼亡魂,消除不满。1.2.2“盂兰盆节”正式“盂兰盂兰盆会”。原本,这句话是叶梵语,印度到中亚...

日本新年是什么时候?
答:日本人以前是过两个新年的,即元旦和春节,同我国的情况相似。只是到近代才改为过新历年。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为“除夜”,除夕,日本人也有守岁的风俗。午夜时分,寺庙香烟缭绕,钟声齐鸣,而且往往敲一百零八下。据说这...

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和中国一样有过春节的习俗?
答:日本:在元旦过春节中日一衣带水,最迟在唐朝时,日本就不断学习和引进汉文化。也就从那时候开始,日本与中国一样,过上了春节。那时候日本人过春节的习俗,也与中国大同小异。不过,明治维新时,日本明治天皇进行了一些列...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