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

    《芦笛》是我国著名的现代诗人艾青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



     一、写作背景:1932年7月12日,艾青因从事活动而被捕。就在这时,他开始了诗歌创作,而《芦笛》这首诗就是在狱中写出来的,写于1933年3月28日。

    二、内容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艾青对遭监所发出的反抗之声,同时也表现了叛逆之情。可以说,反抗之声和叛逆之情是围绕着一支芦笛而展现出来的。

    诗篇一开头就说:“我从你彩色的欧罗巴,带回了一支芦笛。”这里暗示着:与作者所遭遇到的相比较,欧罗巴还算是一个允许各种艺术创造存在的地方,因而芦笛也就成了艺术创造的象征。而艾青正是在那里找到了这支芦笛的。接着说,“同着它,我曾在大西洋边像在自己家里般走着”,表现了一种生活在欧罗巴那种无拘无束的亲切感。诗篇到此,作者猛地一转,就开始写诗人结束异域漂泊生活后回归故土,却反而要哀叹了,“如今,我是犯了罪的,在这里芦笛也是禁物”,芦笛已经“不在我的身边”了,伴随的且有“比我的歌声更响”的是铁镣。这就是说,在这样的现实中,社会生活和艺术创造都遭受到了严禁。因此,为了芦笛,或者说是为了艺术创造,“是在痛苦的被辱着”。

    在诗歌的最后十二行中,其抒情转到了另一方面了,说他“将像1789年似的,向灼肉的火焰里伸进我的手去”。这里表现了诗人是多么渴望能投入到斗争当中去。他还发誓要始终不逾地以这支芦笛——也就是他自己的艺术创造,去向黑暗发出诅咒的歌。

    这首诗还有个副标题,就是“纪念故诗人阿波里内尔”。为此,诗篇从第十三行起,插入一大段对这位法国诗人的抒情。

    三、艺术手法《芦笛》是一首抒情长诗,诗人以“我"和芦笛之间相依为命的关系以及悲惨境遇作为纵向的线索,以彩色的欧罗巴、阿波里内尔、大西洋边自由自在与上海滩的巴士底狱、比歌声更响的铁镣之间的对比表现作为横向的线索,由此组成了一个立体的诗歌结构。芦笛与“我”相依为命的关系本来是实在的,因为横线上层层展现的有悖情理的事件,如芦笛被屈辱,“我”要向灼肉的火焰中伸进手去救它出来等等,使芦笛、芦笛与“我”的关系就变得虚化了,这就是运用了一种象征手法。这首诗除了采用象征手法,就是以意象来象征情感以外,也有直接抒情。

艾青



《芦笛》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答:一、写作背景:1932年7月12日,艾青因从事活动而被捕。就在这时,他开始了诗歌创作,而《芦笛》这首诗就是在狱中写出来的,写于1933年3月28日。二、内容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艾青对遭监所发出的反抗之声,同时也表现了叛逆之情。可以说,反抗之声和叛逆之情是围绕着一支芦笛而展现出来的。诗篇一开头...

求艾青笔下《芦笛》的写作背景
答:原文:我从你彩色的欧罗巴带回了一支芦笛,同着它,我曾在大西洋边像在自己家里般走着,如今你的诗集“Alcool”是在上海的巡捕房里,我是“犯了罪”的,在这里芦笛也是禁物。我想起那支芦笛啊,它是我对于欧罗巴的最真挚的回忆,阿波里内尔君,你不仅是个波兰人,因为你在我的眼里,真是一节流传在...

艾青《芦笛》佳句赏析
答:1933年3月28日,正当明媚的春天,作者在上海监牢的不眠之夜,借铁栅外的灯光,在拍纸簿上写下了这首悲壮的叛逆的诗篇《芦笛》,他控拆这个没有自由的罪恶世界。 这首诗是为了纪念已故法国现代派诗人阿波里内尔(1880—1918)而作。艾青当时在牢里正在看阿波里内尔的《ALCOOL》诗集(法文:酒),情绪受到感染,他像酒一般被...

《艾青诗选》芦笛主要内容概括有什么?
答:这首诗是为了纪念已故法国现代派诗人阿波里内尔(1880—1918)而作。艾青当时在牢里正在看阿波里内尔的《ALCOOL》诗集(法文:酒),情绪受到感染,他像酒一般被点燃起来。他引了这位他所挚爱的诗人的两行诗当作《芦笛》的题记:“当年我有一支芦笛/拿法国大元帅的节杖我也不换”。关于这首诗,艾青作过...

吹芦笛诗人是谁
答:吹芦笛诗人是谁?为什么会有这一个称号呢?那人是什么背景的?下面跟着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卓越的民族诗人艾青被称为“吹芦笛的诗人”,诗人自己也宣称这“芦笛”是从“彩色的欧罗巴”带回来的。这从艾青的诗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西方近代诗人凡尔哈仑、波德莱尔的“痕迹”。表明了艾青的诗歌创作从一开始...

艾青《欧罗巴》赏析
答:这首诗是为了纪念已故法国现代派诗人阿波里内尔(1880—1918)而作。艾青当时在牢里正在看阿波里内尔的《ALCOOL》诗集(法文:酒),情绪受到感染,他像酒一般被点燃起来。他引了这位他所挚爱的诗人的两行诗当作《芦笛》的题记:“当年我有一支芦笛/拿法国大元帅的节杖我也不换”。关于这首诗,艾青作...

芦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这首诗是为了纪念已故法国现代派诗人阿波里内尔(1880—1918)而作。艾青当时在牢里正在看阿波里内尔的《ALCOOL》诗集(法文:酒),情绪受到感染,他像酒一般被点燃起来。他引了这位他所挚爱的诗人的两行诗当作《芦笛》的题记:“当年我有一支芦笛/拿法国大元帅的节杖我也不换”。关于这首诗,艾青作...

艾青芦笛
答:你们这些曾唱了《马赛曲》,而现在正在淫污着那;光荣的胜利的东西!今天,我是在巴士底狱里,不,不是那巴黎的巴士底狱。芦笛并不在我的身边,铁镣也比我的歌声更响,但我要发誓——对于芦笛,为了它是在痛苦的被辱着,我将像一七八九年似的;向灼肉的火焰里伸进我的手去!在它出来的日子,将吹...

艾青简介
答: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

艾青诗选有多少单元
答:3、《芦笛一纪念故诗人阿波里内尔》作者在上海监牢的不眠之夜,借铁栅外的灯光,写下了这首悲壮的、叛逆的诗篇《芦笛),他控诉了这个没有自由的罪恶世界。4、《他起来了》这首诗所蕴含的历史内容和艺术审美力量是博大的,是一首充满了激情和热血的诗,它为历史塑造了一个准备进入生死搏斗的民族巨人...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