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以后清室退位,每年有四百万的收入,为什么还是不够用

~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以后,不少省份纷纷响应,清王朝的统治迅速崩溃。不过因为革命力量自身实力不足,为了避免战事旷日持久和国家分裂,南方革命政府和清政府展开和谈,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国体问题。

经过南北议和代表的磋商,最终商定以优待条件换取清帝主动退位。南京临时政府为此还在2月9日专门致函清政府,递交了《清室优待条件》修正案。内外交困的清室最终接受了这个方案,宣布退位,清王朝就此正式宣告灭亡。

《清室优待条件》共计有八款,其中在经济方面,规定了民国政府以后每年拨付400万两白银作为皇室经费。当然,条款中也备注了,等发行新币以后,皇室经费改为400万元。

说起来晚清时期的银元每枚重库平七钱二分,加上成色也较传统的银锭要低一些,这么一来400万两白银就大约相当于570万银元。因此这条备注就让《清室优待条件》里的皇室经费打了很大一个折扣。但是考虑到民国初年物价较低,比如说1911年时一石大米不过区区5、6个银元,所以即使按照400万元算,这笔皇室经费在当时也算一笔巨款了。可是话虽如此,民国时期清室的日子过得却并不宽裕,

清室退位以后,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一时还难以改变。根据《清内务府档案文献汇编》记载,1911年以后,清室一年的常规开支就在360万两左右。而其他临时开支也不少。像1922年11月溥仪大婚的时候,就花费了29.1万余元。虽说这笔光绪大婚时少了不少,其中有部分还是徐世昌、黎元洪等人所捐献,但是对于此时收入有限的清室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除了宫中的开支之外,清王朝倒台以后,原来的那些王公大臣和一些效忠于清室的大臣依然奉溥仪为皇帝,并由清室支付俸禄。这些人数量不少,而且俸禄也不低,加在一起为数可观,对于清室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而更为糟糕的是,民国成立以后,除了第一年外,一直到1924年冯玉祥将溥仪驱逐出宫、废止《清室优待条件》为止,民国政府从未按时足额调拨过清室优待经费。

按照清室内务府的记载,到1916年时,清室优待经费已经拖欠了601.8万余两,平均每年捎给120万两。而到了1924年,清室在13年间应收优待经费5200万两(元),实际只拿到了2002万余两(元),支付率不到四成。优待经费拖欠严重,清室自然就有些周转不开了。

至于民国政府拖欠清室优待经费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自身的财政也很困难。

晚清后期,特别是甲午战争和庚子事变以后,清政府为了向列强赔款,只能大量举借外债。民国成立以后,承认了了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自然也继承了这些外债。每年支付外债的本息就已经让财政部忙得焦头烂额。

而且民国时期时局混乱,特别是袁世凯死后,更是军阀林立,彼此之间征战不休。北洋政府根本无法号令各省,很多税款都被地方截留,收入大减。加上军阀扩充军备耗费巨大,收入减少支出增加,财政部也是捉襟见肘。

控制北洋政府实权的军阀此时都是以自身实力有第一优先,财政开支首先要满足军事所需,其他的都可以放一放。这就导致各部门机关和学校的经费都拖欠严重,清室自身没什么实力,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也日渐衰弱,优待经费自然更要排在后面,拖欠严重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清室空有一个《清室优待条件》,实际待遇却远远不如。



辛亥革命以后清室退位,每年有四百万的收入,为什么还是不够用_百度知 ...
答:经过南北议和代表的磋商,最终商定以优待条件换取清帝主动退位。南京临时政府为此还在2月9日专门致函清政府,递交了《清室优待条件》修正案。内外交困的清室最终接受了这个方案,宣布退位,清王朝就此正式宣告灭亡。《清室优待条件》共计有八款,其中在经济方面,规定了民国政府以后每年拨付400万两白银作为...

优待清室的400万银元,有多少购买力?为何清廷没有用来招兵呢?
答:首先要说一下,按照辛亥革命南北议和时达成的《清室优待条件》规定,在清帝退位以后,由民国政府每年给皇室400万两皇室经费,供清室日常使用。后来废两改元,才变成了一年400万银元。400万银元在当时是一笔非常巨大收入了,以1911年上海的粮价为例,6块钱就可以买1石大米,而北京的物价比上海还要低一...

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后仍长居故宫,为何13年后突然搬出?
答:溥仪搬出故宫一是因为自己作死参加了张勋复辟,二是换谁有人架着大炮说你不搬家就开炮那都要跪啊。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以后,清政府一时岌岌可危,南面革命党风起云涌,北面袁世凯居心叵测。在袁世凯和革命党共同的压力下,清室不得不选择了退位。不过为了换取政权平稳过度,加上还有一些地方势力还忠于清...

辛亥革命之后,满清政府为什么要退位,而不是退回关外?为什么不学元顺帝...
答:那是的北方已在日本的掌控之下,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已成为被列强控制的傀儡政府。还有当时清政府没办法回到北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也不可能让他回去,退位是最好的结果。就算退回去了,迟早也会被攻占,只有三岁的皇帝再加上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再加上是被民众推下台的,根本没有群众基础,所以没...

宣统帝在位期间发生的事
答: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南北内战爆发,1912年02月12日,根据十九信条的规定,隆裕太后携6岁的宣统皇帝溥仪在乾清宫举行了清王朝最后一次御前会议,决定宣统皇帝退位问题,为此溥仪被迫退位。隆裕太后在盖过钳宝后,这份退位诏书便在天安门城楼上最后发布,昭告天下。溥仪退位后,民国政府与清室协商,保留了许多对皇室的优待条件,...

溥仪退位时间是什么时候?
答: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

冯玉祥当年赶出逊帝,是为了故宫的珍宝么?
答:辛亥革命以后,清室虽然退位,但是继续在紫禁城里保留了自己的小朝廷。这对于有革命理念、而且参加过反清起义的冯玉祥来说,是一根刺,他一直就想把清室赶出紫禁城。1917年6月,张勋以调停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间矛盾为由,率军入京复辟了清王朝。此时冯玉祥正好被段祺瑞免去了第16混成旅旅长的职务,在巡防营...

辛亥革命后,如果清政府不选择投降,结局怎么样?
答:2月10日,南京参议院通过《清室优待条件》和张謇起草的《清帝退位诏书》。内容:一,大清皇帝尊号不废,民国政府待之以外国君主之礼。 二,民国每年拨四百万元供皇帝支出。 三,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 四,清王室的宗庙陵寝,永远奉祀,并由民国派兵保护。 五,德宗崇陵所有产用经费由民国支出...

溥仪自杀过吗?
答:自杀过,但是被救过来了。见溥仪夫人李淑贤的回忆录。

辛亥革命后,清朝宗室曾一度坚决主战,为何最终又妥协了?
答:辛亥革命后,清朝宗室都一度主站,但最终还是形势所迫,不得不妥协退位了,其主要原因是主战首脑被杀,且革命军众多,而拥有兵力的袁世凯倒戈,清朝完全没有与之抵抗的能力。1、清朝主战派首脑被杀,人心惶惶 辛亥革命时期,清朝主要权利掌控者为内阁,这些基本为满清宗室。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内阁中有...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