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史学家陈寅恪?

如何评价陈寅恪先生的学术地位以及“自由之思想,独立~

1942年春,有人奉日方之命,专程请他到已被日军侵占的上海授课,被他所拒绝.当时,面对民族危亡,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陈寅恪感到痛心,而桂林某些御用文人,发起向蒋介石献九鼎的无聊活动,劝他参加,他作《癸未春日感赋》:“九鼎铭辞争讼德,百年粗粝总伤贫”.以示讽刺.新中国建立后,陈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中,又阐述了自己对于学术研究“独立,自由”的看法,希望能“得到毛公、刘公一纸证明书”允许“中古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不学习政治……”,在文革中收到冲击,1969年10月7日在广州去世.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这句话出自陈寅恪之口.从陈寅恪的1925年,陈寅恪回国任教于清华大学.他在1929年所作的王国维纪念碑铭中首先提出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他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博学而有见识的史学家.

“吾中华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天水一朝之文化,竟成我民族遗留之瑰宝”

如果让所有人举出一位近代历史学家,我敢说很多人头脑中的最先浮现出的就是陈寅恪。而且陈寅恪先生也确实能够担当得起这样的名声。

自从少年到日本留学开始,他的求学生涯辗转于世界上著名的大学,但是却没有获得大学文凭。陈寅恪先生的学习方式类似于古人的游学,只要是有兴趣的课程就回去旁听,但是根本不会考虑修学分,也是因为这个缘故,陈寅恪先生虽然学会了多种语言,并且能够学贯中西,可是文凭始终是高中肆业。

陈寅恪先生结束留学生活回国之后,成为了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之一,是名副其实的青年才俊。其他三位分别是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梁启超何等人物?早年参政,一支笔敌得过千军万马,后来教书育人,胸中尽是锦绣文章。王国维,最著名的作品人间词话不过是他写给大众的一部常识性作品,真正见功力还是他的观林堂集,他的一生所有学问都在于这套集字里面。赵元任,语言天才,据说会说三十三种语言。陈寅恪年纪轻轻,就已经和这些大师并列在一起,本身就说明他的学术造诣精深。

谈论人物,不能离开作品,但是陈先生的作品读完甚至读过的人都是寥寥无几。陈寅恪先生的作品都带有他自己的情感在里面,如果说这样的人做历史学家不合格,那么司马迁的史记更不合格了。历史本来就不是每个人写出来都一样,如果都一样,要不就是作者没有思考,要不就是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历史是经验,是教训,更是人类主观思想的总结。

王国维去世之后,他的碑文是由陈寅恪先生写的,其中最重要的两句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两句也是陈寅恪先生一生的写照。

陈寅恪先生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一个文化符号,面对着这座文化昆仑,我们只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著作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国学大师吴宓: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寅恪虽系吾友而实吾师。
著名史学家严耕望: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中国古代文学专家,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蒋天枢:天桑下三宿,佛徒所戒,此固人人知之,而宓读襄楷传乃知楷之言天象实指人事,盖当时滥刑多杀,士气郁湮,故致天变,襄楷等非方士,乃直谏之忠臣耳。要须久久诵读方可尽寅恪诗中之意。寅恪细述其对柳如是研究之大纲。柳之爱陈子龙及其嫁牧翁,始终不离其民族气节之立场、光复故物之活动。不仅其才高学博,足以压倒时辈也。总之,寅恪之研究“红妆”之身世与著作,盖藉以察出当时政治(夷夏)道德(气节)之真实情况,盖有深意存焉。绝非消闲风趣之行动也。
中国近代史学家汪荣祖(《陈寅恪传》):陈寅恪在现代中国史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国外影响也很深远。陈氏的著作,一如乾嘉诸老的著作,大都是属于考证、疏证、笺证、考释之类,而不是有系统的史述。
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史学家卞僧慧:世人每称先生为一代宗师,诚当之无愧。正当中国之大变局、世界之大变局,政历四代,游学东西洋十余年,博文卓识,终生献身学术。性极敏感,思富联想,而又痌瘝在抱,常怀千岁之忧。诚旷世之大师,不世出之人杰。直可谓千种矛盾、万种情思,胥可于先生一身见之。先生如精琢多面体之金刚石,一有光源即灿烂夺目。从先生可以见世界万象,从世界万象亦可以见先生。先生人虽没,但其思想、学说之影响却从未停止。
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纪宝成:毫无疑问,陈寅恪先生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令人高山仰止,不胜敬慕!他不仅是江西的骄傲,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学术文化界的骄傲。



他用使书推理的方式,论述了李渊,李世民是是契丹人人后裔。如果复旦大学对李渊家族,我契丹人作了DNA鉴定,证明了李世民家族是汉族。当然她也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历史学家之一。顺便说一句,他的理论太强,蛋糕古论证,还不如郭沫若。

七七事变后,陈寅恪便说:“此次事变,结果必为屈服……抵抗必亡国,屈服乃上策……至少中国尚可偏安苟存。”(《吴宓日记》)
一年后在西南联大文学院暂驻云南蒙自时他又赋诗《南湖即景》,称“南渡自应思往事,北归断恐待来生”,即抗战胜利重返北平是不可能的,除非到来生。眼光如此短浅,持论如此悲观、无力,这比汪精卫又高明多少呢?别人在与日寇奋战,他在后方散布失败与绝望情绪,这值得被膜拜尊崇被大书特书吗?

古有司马迁,今有陈寅恪。唐太宗最无耻,开启修改史书先河,讴歌自已洗白黑史。

对陈寅恪的评价
答:陈寅恪文学造诣很高,是历史上一位非常牛气的人物。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曾这样评价他:“三百年来,陈先生的学问只有一个人。”

如何评价史学家陈寅恪?
答:陈寅恪年纪轻轻,就已经和这些大师并列在一起,本身就说明他的学术造诣精深。谈论人物,不能离开作品,但是陈先生的作品读完甚至读过的人都是寥寥无几。陈寅恪先生的作品都带有他自己的情感在里面,如果说这样的人做历史学家不合格,那么司马迁的史记更不合格了。历史本来就不是每个人写出来都一样,如果都...

如何评价陈寅恪?
答: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江西省修水县人。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

谁记得陈寅恪,知道的说下你们对他的评价
答:傅斯年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陈寅恪长期致力于教学和史学研究工作。他热爱祖国,治学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在史学研究中写出了高水平的史学著作,为人们开拓了历史的视野,对我国史学研究做出了贡献。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敬。寅恪不仅为大史学家,旧体诗亦卓然大家。他佩服...

如何评价陈寅恪先生的学术地位以及“自由之思想,独立
答:…”,在文革中收到冲击,1969年10月7日在广州去世.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这句话出自陈寅恪之口.从陈寅恪的1925年,陈寅恪回国任教于清华大学.他在1929年所作的王国维纪念碑铭中首先提出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他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博学而有见识的史学家....

如何评价史学家陈寅恪和郭沬若呢?
答:陈寅恪先生被学术界公认为“三百年来仅此一人”、“教授中的教授”。这没有问题。不过坊间流传的是陈先生外语如何好,这就有点不严肃了。历史学家厉害就厉害在他的创见与理论是否还能引起今天学者的重视。郭沫若,撇开他身上文学家的身份与文革中的不佳传闻。也可以称得上是历史学家...

陈寅恪的人物评价
答:著名史学家严耕望: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中国古代文学专家,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蒋天枢:天桑下三宿,佛徒所戒,此固人人知之,而宓读襄楷传乃知楷之言天象实指人事,盖当时滥刑多杀,士气郁湮,...

对民国文人系列之陈寅恪的评价
答:当时的史学界,陈寅恪的学问可以说是最高峰,会十几种语言,研究贯穿文史,每有见解必不凡俗。“北大舵手”郑天挺教授赞誉陈寅恪是“教授中的教授”,北京大学代校长傅斯年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胡适对他评价:“陈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

为什么陈寅恪备受推崇,他的专业造诣达到何种程度?
答:陈寅恪不仅在国际上极富盛名,作为清华研究院“四大国学导师”之一,倾慕陈寅恪才学的人之中不乏当时已声名在外的知名学者教授,当时同样作为国学导师的梁启超便称颂陈寅恪道:“我梁某即便是著作等身,但也不及陈先生寥寥数语所涵盖的内容有价值。”而历史学家傅斯年对陈寅恪的评价更能高度评价其博学通识,...

《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在表现人物特点上有哪些特点
答:2、钱穆:钱穆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与陈寅恪先生是好友,两人在学术上有很多交流和合作。3、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与陈寅恪先生并无直接交往,但两人都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4、顾颉刚:顾颉刚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与陈寅恪先生是好友,两人在学术上有很多交流...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