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上半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情况?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增长~

1、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看,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永远保持高速增长。现阶段,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竞争优势削弱;越来越多的产业达到或接近世界技术前沿,后发追赶空间缩小;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造成资源、环境、生态约束日趋增强。与十年前相比,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的数量明显不同,实现难度加大。我国经济增速下降在所难免,也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2、从发展趋势看,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诸多有利条件。譬如,经济体制改革将释放新的增长动力与活力,城镇化潜力依然巨大,居民消费升级方兴未艾,竞争优势并未根本动摇,全球化孕育新机遇等。去年以来,面对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我国保持了足够的定力,积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把工作重点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上,这也必将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3、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是就业状况。随着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单位GDP增长的就业拉动能力明显扩大。2008年以前,GDP增长一个百分点,拉动就业增加不足100万人,而目前上升到140-160万人。因此,在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就业基本稳定。

4、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由于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经济增量占全球的份额保持基本稳定,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2010年以来,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保持在20%左右,也就是全球五分之一左右的经济增长来自于中国,对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9%,高于预期目标,经济增速连续8个季度保持在中高速区间。今年前8个月,生产需求总体平稳,就业形势持续向好,物价水平温和上涨,企业利润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同时,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内需支撑作用凸显,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经济增长的韧性及可持续性稳固提升。在国际收支方面,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波动趋升,外汇储备规模连续7个月稳步增加,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良好的信心与预期。

在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驱动下,今年以来,财政收支形势趋好。1-8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9.8%,比上年同期加快3.8个百分点;全国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3.1%,高于收入增幅3.3个百分点,为经济平稳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稳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中国仍将保持较强的经济增长韧性。

国家统计局的官方表态是“上半年国民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但是,这显然不能成为市场判断国内经济形势的基础。由于去年上半年的低基数效应,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达到12.7%的较高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经济增长,在去年同期增速并不高(3.2%)的情况下,今年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速只有7.9%,低于市场普遍预期。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要指出的是,

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速不如预期,而且二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达5.5%,已经非常接近疫情前2019年第四季度5.8%的同比增速。这一数字显示,中国经济在疫后快速复苏的势头开始放缓,而且下半年的放缓势头将会更加明显。对于今年稳增长所面临的挑战,国内恐怕不能掉以轻心。

实际上,比市场更早了解经济数据的政府决策部门,已经提前对市场透露风声。7月7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决定,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7月9日,央行即宣布实行全面降准。这一明确的表态带给市场的信号是:二季度经济情况可能不如预期,决策部门因此提前放松货币,应对经济复苏势头放缓。

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看:

工业方面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7.0%,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8.9%。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6.5%。

投资方面

1-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5900亿元,同比增长12.6%;比2019年1-6月份增长9.1%,两年平均增长4.4%。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47957亿元,同比增长15.4%;国有控股投资同比增长9.6%。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2179亿元,同比增长15.0%;比2019年1-6月份增长17.2%,两年平均增长8.2%。

消费方面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04亿元,同比增长23.0%,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13.9%,两年平均增长4.6%。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86亿元,同比增长12.1%,两年平均增长4.9%;环比增长0.70%。可以看到,第二季度消费增速虽然仍在两位数,但考虑到去年同期的负增长基数,5、6月份的消费增长正在显著放缓。

进出口方面

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80651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出口98493亿元,同比增长28.1%;进口82157亿元,同比增长25.9%;贸易顺差16336亿元。贸易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2%,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1.9%,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7.8%,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随着国际经济复苏,下半年的进出口增速可能会进一步放缓。


还有两个经济数据值得关注——失业率和居民收入。


就业方面

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3.5%。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5月份持平,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16-24岁人口的调查失业率高达15.4%,这与今年900多万大学生毕业有关;25-59岁人口的调查失业率为4.2%。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8233万人。


居民收入方面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同比名义增长12.6%,这主要是受到去年上半年低基数的影响,两年平均增长7.4%,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2.0%,两年平均增长5.2%,略低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严格来说,居民收入增速低于经济增速,如果这一现象连续出现,意味着收入目标没有完成。


总体来看,在去年的低基数效应下,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取得了比较可观(预期之中)的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投资、消费、进出口数据的同比增速都呈现放缓之势,而且超出预期。我们还是重复此前的判断,国内市场还是要为下半年的经济增速放缓做好准备,对于今年稳增长的挑战,国内不能掉以轻心。_

如前所述,从两年复合平均看,固定资产投资和社零增长均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其中消费恢复得更慢些。这反映了疫情防控常态化,对于接触性、密集型服务和消费的影响。如6月份因爆发广东地区零星本土感染病例,全国疫情防控措施收紧,直接导致端午小长假旅游市场的复苏弱于五一长假。

  从国民经济主要行业增加值不变价的两年复合平均看,今年上半年,“住宿和餐饮”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实物量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第三产业八个子行业中,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房地产业”外,其他子行业的两年复合平均增速均低于疫情前的水平(见表1)。对应的,同期(现价)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分别两年复合平均增长4.9%和下降0.1%,较2019年同期增速分别低了3.4和9.5个百分点,缺口较一季度分别收敛了0.05和1.2个百分点(见图5)。

上半年,外需强劲直接带动了工业生产的快速恢复,也造成沿海 工业和外贸大省出现招工难问题。然而,从统计局的就业数据看,截 至去年底,全国就业人员总计 7.51 亿人,较上年末减少 2407 万人。其中,第二产业就业增加 238 万人,第一三产业就业分别减少 1730 万和 915 万人(见图 6)。可见,受益于出口高增长景气的第二产业 新增就业,不足以完全吸收或抵消第一三产业转移或减少的就业。

如前所述,从两年复合平均看,固定资产投资和社零增长均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其中消费恢复得更慢些。这反映了疫情防控常态化,对于接触性、密集型服务和消费的影响。如6月份因爆发广东地区零星本土感染病例,全国疫情防控措施收紧,直接导致端午小长假旅游市场的复苏弱于五一长假。

  从国民经济主要行业增加值不变价的两年复合平均看,今年上半年,“住宿和餐饮”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实物量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第三产业八个子行业中,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房地产业”外,其他子行业的两年复合平均增速均低于疫情前的水平(见表1)。对应的,同期(现价)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分别两年复合平均增长4.9%和下降0.1%,较2019年同期增速分别低了3.4和9.5个百分点,缺口较一季度分别收敛了0.05和1.2个百分点(见图5)。

上半年,外需强劲直接带动了工业生产的快速恢复,也造成沿海 工业和外贸大省出现招工难问题。然而,从统计局的就业数据看,截 至去年底,全国就业人员总计 7.51 亿人,较上年末减少 2407 万人。其中,第二产业就业增加 238 万人,第一三产业就业分别减少 1730 万和 915 万人(见图 6)。可见,受益于出口高增长景气的第二产业 新增就业,不足以完全吸收或抵消第一三产业转移或减少的就业。

如前所述,从两年复合平均看,固定资产投资和社零增长均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其中消费恢复得更慢些。这反映了疫情防控常态化,对于接触性、密集型服务和消费的影响。如6月份因爆发广东地区零星本土感染病例,全国疫情防控措施收紧,直接导致端午小长假旅游市场的复苏弱于五一长假。

  从国民经济主要行业增加值不变价的两年复合平均看,今年上半年,“住宿和餐饮”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实物量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第三产业八个子行业中,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房地产业”外,其他子行业的两年复合平均增速均低于疫情前的水平(见表1)。对应的,同期(现价)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分别两年复合平均增长4.9%和下降0.1%,较2019年同期增速分别低了3.4和9.5个百分点,缺口较一季度分别收敛了0.05和1.2个百分点(见图5)。

上半年,外需强劲直接带动了工业生产的快速恢复,也造成沿海 工业和外贸大省出现招工难问题。然而,从统计局的就业数据看,截 至去年底,全国就业人员总计 7.51 亿人,较上年末减少 2407 万人。其中,第二产业就业增加 238 万人,第一三产业就业分别减少 1730 万和 915 万人(见图 6)。可见,受益于出口高增长景气的第二产业 新增就业,不足以完全吸收或抵消第一三产业转移或减少的就业。

如前所述,从两年复合平均看,固定资产投资和社零增长均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其中消费恢复得更慢些。这反映了疫情防控常态化,对于接触性、密集型服务和消费的影响。如6月份因爆发广东地区零星本土感染病例,全国疫情防控措施收紧,直接导致端午小长假旅游市场的复苏弱于五一长假。

  从国民经济主要行业增加值不变价的两年复合平均看,今年上半年,“住宿和餐饮”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实物量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第三产业八个子行业中,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房地产业”外,其他子行业的两年复合平均增速均低于疫情前的水平(见表1)。对应的,同期(现价)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分别两年复合平均增长4.9%和下降0.1%,较2019年同期增速分别低了3.4和9.5个百分点,缺口较一季度分别收敛了0.05和1.2个百分点(见图5)。

上半年,外需强劲直接带动了工业生产的快速恢复,也造成沿海 工业和外贸大省出现招工难问题。然而,从统计局的就业数据看,截 至去年底,全国就业人员总计 7.51 亿人,较上年末减少 2407 万人。其中,第二产业就业增加 238 万人,第一三产业就业分别减少 1730 万和 915 万人(见图 6)。可见,受益于出口高增长景气的第二产业 新增就业,不足以完全吸收或抵消第一三产业转移或减少的就业。

概括说明,为什么说2023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是含金量比较...
答:这种较高的含金量体现在哪里呢?总体来看,经济增长整体回升,国内需求不断扩大,产业发展持续夯实,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创新动能不断增强,就业和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六个方面的发展态势表明我国经济正呈现持续向好的趋势。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上半年的经济增速明显快于它们。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

辩一辩,我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为什么说5.5%是含金量比较...
答:5.5%的增速明显快于上年全年3%的经济增速,也快于疫情三年年均4.5%的增速,经济增长回升态势比较明显。上半年5.5%的经济增速是含金量比较高的速度。付凌晖指出,一是5.5%的经济增长在全球范围内是较快的增速。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对全球经济发展提供...

为什么中国2023年上半年经济发展速度增长到百分之5.5
答:1.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减税降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创新创业等,这些政策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2. 消费需求增加: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人们的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逐渐增强,消费需求增加,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3. 出口增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随着全球经济...

我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为什么说5.5%是含金量比较高的增长...
答:中国的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渐过渡到高质量增长阶段。5.5%的增长速度表明中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减少对传统产业的过度依赖,加强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领域的发展。这意味着经济增长更具可持续性,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2.高质量增长与创新推动 较低但稳定的增长速度有助于鼓励企业更多地投入...

我国2023年上半年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明显,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_百度知 ...
答:我国2023年上半年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明显,主要表现在GDP增长稳定、消费市场复苏、投资回升、外贸表现强劲、就业形势改善、科技创新推进等。1、GDP增长稳定 中国经济在2021年实现了7.9%的GDP增长,这反映出经济正在恢复和复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内需的回暖和出口的增加。尽管受到COVID-19疫情的冲击,但...

为什么中国2023年上半年经济发展速度增长到5.5%
答:中国2023年上半年经济发展速度增长到5.5%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减税降费等措施,以刺激经济增长。这些政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 消费和投资需求增加: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人们的消费和投资信心逐渐恢复,带动了经济...

谈谈你对上半年经济形势的认识
答:在投资方面,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的投资力度,这些投资对于提升经济增长率具有重要作用。总体来说,202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形势逐步回升,但仍需要关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如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等。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市场信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未来...

关于中国2023年上半年经济形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答:经济发展韧性强、活力足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明显快于去年全年3%的经济增速,经济增长整体回升。付凌晖表示,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我国经济增速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彰显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随着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内需潜力持续...

如何看待我国2022年上半年的经济状况?
答:疫后三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复合增长4.5%,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居绝对前列。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深度下跌,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收窄,6月份经济企稳回升,二季度经济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在农业方面,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清洁能源发电同比增长12.8%,保链稳链提振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呈现恢复增长...

如何看待上半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情况?
答:应对经济复苏势头放缓。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看:工业方面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7.0%,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8.9%。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6.5%。投资方面1-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5900亿元,...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