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帮帮忙搜索有关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顺逆流问题★

初一数学:顺逆流问题(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

解:
由题意得:
(30+X)4 = 5又三分之一(30-X)
120+4X = 160-5又三分之一
4X+5又三分之一= 160-120
三分之二十八X = 40
X =七分之三十
把X=七分之三十带入(30+X)4 中
得:七分之960

答:所求X为七分之30,甲乙两地相距七分之960千米。
(注:本题找出等量关系为甲乙两地相距的路程,
顺水速度为: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水速度为: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小时20分要化成同一单位:5又三分之一)

解:1,设此船最多走x千米必须返回,依题意得:
x/(10+2) + x/(10-2) =8 解得:x=38.4(千米)
答:此船最多走38.4千米必须返回,才能在8h内回到出发的码头。
2,设相遇时间为x小时,则:
7x+6x=26 解得:x=2
狗也跑了2小时,所以,狗跑的路程为:10*2=20(千米)
答:两个人经过2小时相遇。这只狗共跑了20千米。
3,设水流速度为x,则:40+x=2(40-x) 解得:x=40/3 (千米/小时)
第二个问题读不明白。

问题:

怎样寻找等量关系

解答: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代数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突破这一难关,学会寻找等量关系是关键,那么怎样寻找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呢?

一、要善于分析问题中的不变量,并利用不变量来列方程

例1 一船航行于A、B两个码头之间,顺水航行需3小时,逆水航行需5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是4千米/小时,求这两个码头之间的距离。

分析1:很明显,这两个码头之间的距离是不变量,可据此列方程。为此,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则船顺水航行的速度为(x+4)千米/小时,逆水航行的速度为(x-4)千米/小时。由不变量得方程:3(x+4)=5(x-4)。(解略)

分析2. 不难看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也是不变量,可据此列方程。为此,设A、B两码头之间的距离为x千米,则船顺水时速为 千米,逆水时速为 千米。由不变量得方程: 。(解略)

二、要善于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个量,由此得到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

例2 某工人按原计划每天生产20个零件,到预定期限还有100个零件不能完成。若提高工效25%,到期将超额完成50个,问此工人原计划生产零件多少个?预定期限是多少天?

分析1:设原计划生产零件x个,则预定期限可用代数式表示为 天或 天。于是有方程:

= 。

分析2:设预定期限为x天,则提高工效后多完成的零件数可分别表示为 或100+50,从而有:



从本例可见,所设的未知数不同,选择的等量关系不同,导致列方程与解方程也就有繁简和难易之分,只有设得巧,才能解得妙,同学们必须注意这个既影响解题速度又影响解题正确率的大问题。

三、要善于从问题的基本量中寻找相等关系

例3 有含盐15%的盐水20千克,要使盐水含盐10%,需加水多少千克?

分析:这是浓度问题应用题,其基本量为溶质、溶剂、浓度,因此可利用溶质相等列方程,也可利用溶剂相等列方程,还可以利用浓度相等列方程。设需加水x千克,则

(1)根据加水前后的溶质——纯盐不变,得:



(2)根据加水后的溶剂——纯水重量,得:



(3)根据加水后盐水的浓度公式得:



四、要善于利用“总量等于各个分量之和”列方程

例4 某中学师生到离学校28千米的地方郊游。开始的一段路是步行,步行的速度是4千米/小时,余下的路程乘汽车,汽车的速度是36千米/小时,全程共用了1小时,求步行和汽车各用了多少时间。

分析:设步行所用的时间为x小时,则乘车时间为(1-x)小时,步行和乘汽车共走了28千米,可得方程:4x+36(1-x)=28。

例5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需要40天,乙队单独完成需要60天。若先由甲队单独做16天,再由乙队单独做6天,余下的工程由甲、乙两队合做,还需要几天完成?

分析:设还需要x天才能完成,则甲、乙两队合做x天完成的工程量是 ,甲队已完成的工程量是 ,乙队已完成的工程量是 ,总工程量为1,则有方程: 。

常见问题2: 解数学应用题要学会触类旁通

问题:

解数学应用题要学会触类旁通

解答:

数学应用题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难点。不少同学反映:应用题,老师一讲就会,可一做作业就不会。对数学应用题的解答,如何才能做到触类旁通呢?下面以初中《代数》第一册(上)217页的例3为例加以说明。

题目:甲、乙两站相距360km。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 km;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72 km。(1)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快车开了几小时与慢车相遇?(2)快车先开出25分钟,两车相向而行,慢车开了几小时与快车相遇?

这个例题是行程问题,其等量关系是:

(1)快车速度×时间+慢车速度×时间=甲乙两站距离;

(2)快车速度×快车时间+慢车速度×慢车时间=甲乙两站距离

请注意这两个等量关系的异同:(1)式是时间相同;(2)式是时间不同,它们遵循的共同规律是:距离=速度×时间。学中类似的关系式还有: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溶质质量=浓度×溶液质量,等等。握了这样的分析方法,许多应用题都可以顺利解决。

以下两道应用题可供练习:

1. 甲、乙二人共同加工360个零件,甲每小时加工48个,乙每小时加工72个。1)甲、乙二人需几小时完成任务?(2)若甲迟到25分钟开始加工,乙加工几小时二人可以完成任务?

2. 把纯酸360g稀释成甲、乙两种不同浓度的酸,已知甲的浓度为2%,乙的浓度为48%,甲比乙多25g。、乙两种酸各多少?

这两道题分别是工程题与溶液浓度问题,其解法与上述例题完全相同。

常见问题3: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1

问题:

从家里骑摩托车去火车站,如果每小时走30千米,那么比开车时间早到15分钟,如果每小时走18千米,那么比开车时间迟到15分钟,现在打算比开车时间早10分钟到达火车站,那么摩托车的速度应该是多少?

解答:

分析:行程问题中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顺逆流问题、变速问题等.行程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是:路程、速度、时间.关系式是:路程=速度×时间.这个公式可变形为:速度= .此题求速度,就应该设法表示出从家到火车站的路程及从家到火车站所用的时间.若没从家中出发时离火车开车还有x小时.则家到火车站的路程是30(x一 )千米或18(x+ )千米,从家到火车站的时间是(x- )小时.

解:设从家中出发时离火车开车还有x小时,则家到火车站的路程是30(x- )千米或18(x+ )千米,提前10分钟到达的速度是 千米/小时

根据题意.得30(x- )=18(x+ )

解这个方程,得x=1(小时)

= =27(千米/时)

答:若提前10分钟到达火车站,摩托车的速度应该是27千米/时.

注:解应用题设元(未知数)通常有两种:一是直接设元法,二是间接设元法本题是间接设元.

常见问题4: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2

问题:

一列慢车从某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km.过了一段时间,一列快车从同站开出与慢车同向而行,每小时行驶72km,又经过2.5小时追上了慢车问:快车开出前,慢车已行驶了多少时间?

解答:

分析:此题是教材《代数》第一册(上)217页例3与220页例4两题的结合产物题中利用了例3的已知条件和具体事物(快车和慢车),又涉及了例4中的追及问题.实际上它是例4的一种变式提问.相等关系是:

慢车行驶路程=快车行驶路程

解:设快车开出前慢车已行驶了x小时,根据题意,得:

48(x+2.5)=72×2.5

解这个方程,得x=1

答:快车开出前慢车已行驶了1 小时.

常见问题5: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3

问题:

一个容器装47升水,另一个容器装58升水.如果将第二个容器的水倒满第一个容器,那么第二个容器剩下的水相当于这个容器容量的一半;如果将第一个容器的水倒满第二个容器,那么第一个容器剩下的水相当于这个容器容积的 ,求两个容器的容量各是多少?

解答:

分析:由题意可知两个容器中共有水105升.若设第一个容器的容量是x升,那么第一次倒满第一个容器后,第二个容器中剩水应为(105-x)升,第二个容器的容积应该是2(105-x)升.第二次倒满第二个容器后,第一个容器中.剩水〔105-2(105-x)〕升或 升,相等关系是第一个容器中剩水的升数相等.

解:设第一个容器的容量是x升,则第二个容器的容量是2(105-x)升,根据题意,得

105-2( 105-x)= x

解这个方程,得x=63

2(105-x)=2(105-63)-84

答:第一个容器的容量是63升,第二个容器的容量是84升.

注:解此题时,根据第一次假设列代数式,根据第二次假设列方程反之亦可.

常见问题6: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4

问题:

一个四位数的首位数字是7,如果把首位上的数字放在个位上,那么所得到的新的四位数比原来的四位数的一半多3,求原四位数是多少?

解答:

分析:解有关数字问题应用题时,关键是掌握数字的表示方法.如一个三位数的百位上的数字是a,十位上的数字是b,个位上的数字是c,这个三位数可记作: 100a+ 10b+ c,切不可记作abc,因为abc表示 a, b, c三个因式的积.如果设原四位数的后三位数为x,那么原四位数应记作7×1000+x,把首位数字放到个位后所得到的新数应记作10x+7,相等关系是: ×原四位数=新四位数-3或原四位数=2×新四位数-6.

解:设原四位数的后三位数为x,则原四位数为7×1000+x.新四位数为10x+7,根据题意得

(7×1000+x)=10x++7-3

解这个方程,得x=368

7×1000 +x= 7000+ 368= 7368

答:原四位数是7368

常见问题7: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5

问题:

一条环形跑道长300米,甲、乙两人在跑道上练习跑步,甲每秒钟跑4米,乙每秒钟跑3.5米,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问:

(1)背向跑两人经几秒钟相遇?

(2)同向跑经几秒钟甲追上乙?

解答:

分析:第一小题较容易理解,为相遇问题,而第二小题要注意的是:甲跑得快,乙跑得慢,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跑.甲应一直跑在乙前,而甲追上已是在甲比乙多跑一圈后,才能达到.所以,这是追及问题,此时甲、乙路程的差为一圈300米.

解:(1)设背向跑两人经x秒钟相遇,根据题意,得4x+3.5x=300

解这个方程得 x=40

答:40秒钟两人背向跑相遇.

(2)设同向跑x秒钟甲追上乙,根据题意,得4x-3.5x=300

解这个方程,得x=600

答:600秒后甲追上乙.

常见问题8: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6

问题:

甲、乙、丙三个油箱,容积比为7:8:9,现在甲箱中有余油12千克,乙箱中有余油190千克,丙箱中有余油210于克,用380千克的油分别加入三个油箱,使三个油箱刚好注满,求向三个油箱所加的油分别是多少千克?

解答:

分析:本题可属比例分配问题,因为甲、乙、丙三个油箱的容积比为7:8:9,那么三个油箱装满油后,存油量之比为7x:8x:9x,可没间接未知数:甲、乙、丙三个油箱加满油后之存油量分别为7x,8x,9x.求出存油量后,再求存油量与余油之差可得解.

解:设甲、乙、丙三个油箱装满油后,存油量分别为:7x千克、8x千克、9x千克,根据题意得:

7x+8x+9x= 12+190+210+380

解这个方程得: x=33

∴ 7x-12= 7 × 33-12=219

8x-190=8 × 33-190=74

9x-210=9×33-210=87

答:应向甲箱加油219千克,乙箱加油74千克,丙箱加油87千克.

常见问题9: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7

问题:

某制衣厂接受一批服装订货任务,按计划天数进行生产,如果每天平均生产20套服装,就比定货任务少1O0套,如果每天生产23套服装,就可超过订货任务20套,问这批服装的定货任是多少套?原计创几天完成?

解答:

分析:本题属于“盈不足”问题,抓住两个不变量来考虑相等关系:一个是这批服装的

定货量不会变;另一个是计划的天数不会变,设其中一个为未知数.则另一个用做相等关系.如果这批服装为x套,由第一个条件可知计划天数为 天,由第二个条件可得计划的天数为 天,所以可列方程为: = .

如果设计划天数x天,那么由第一个条件可得这批服装(20x+100)套,由第二个条件可得这批服装有(23x-20)套,可列方程为:20x+100=23x-20.

解:法一:设这批服装有x套,根据题意可得:

解这个方程得:x=900. =

答:这批服装共900套计划40天完成.

法二:设计划x天可完成任务,根据题意得:20x+100=23x-20

解这个方程得:x=40 20×40+100=900.

答:这批服装共900套计划40天完成.

常见问题10: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8

问题:

某种商品按成本增加25%定价出售,后因库存积压需降价处理,如果每件商品仍想获得10%的利润,问降价处理时应按原定价的几折出售?

解答:

分析:某种商品的成本可看作1,那么定价为(1+25%)·1;降价出售仍想获利10%,那么实际上是在成本的基础上提高10%

解:设应按x折出售,根据题意,得(1+25%)x=1+10%

解这个方程,得x=0.88

答:应按原定价的八八折出售.

注:在商业上,减价到原价的百分之几就叫做几折.例如标价1元的商品降价销售价为8角8分,则叫做“八八折”.

常见问题11: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9

问题:

甲商品的进价是150元,按标价200元的9折出售,乙商品的进价是1600元,按标价2200元的8折出售.两种商品哪种利润率更高些?

解答:

分析:本题的相等关系:

解:甲商品的利润率= = 20%

乙商品的利润率= =10%

答:甲种商品的利润率更高些.

★请大家帮帮忙搜索有关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顺逆流问题★
答:分析:解有关数字问题应用题时,关键是掌握数字的表示方法.如一个三位数的百位上的数字是a,十位上的数字是b,个位上的数字是c,这个三位数可记作: 100a+ 10b+ c,切不可记作abc,因为abc表示 a, b, c三个因式的积.如果设原四位数的后三位数为x,那么原四位数应记作7×1000+x,把首位数字放到个位后所得...

初一数学题 请各位帮帮忙
答:1、(1) 原式=(2a-1-5)x^2+(3+3+6b)x+2 所以 2a-1-5=0,a=3 3+3+6b=0,b= -1 (2) 值已求出,自己化简代入、2、 由题意得:a+b=90°,又因为两个角的比为2:3,所以a=36° b=54° 所以a的补角为144°,b的补角为126° 所以a、b两角的补角的差为:144-126...

初一数学
答: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6.1 平面直角坐标系 含有两个数的词来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和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ordered pair)。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7-10章 第七章 三角形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三角形(triangle)具有稳定性。 7.2 与三角形有关...

几道初一数学题 大家帮帮忙!
答:1、某校共有学生宿舍50间,其中大间可住8人,小间可住6人,该校340名住宿生恰好住满这50间宿舍,问:大、小宿舍各有多少间?大的宿舍x,小的50-x 8x+6(50-x)=340 2x=40 x=20,50-x=30 大的20间,小的30间 2、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A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20千米,A车行驶了1.5...

初一数学问题 大家帮帮忙
答:C 角DEC=110度 角A=100度,AB=AC,B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所以角DBE=1/2角ABC=40度 又因为BD=BE,所以角DEB=70度,所以角DEC=110度

初一数学题,大家帮帮忙
答:1)∠AOM=∠MON-∠AON=90-∠AON=a ∠AON=90-a ∠NOC=∠AOC-∠AON=(180-∠BOC)-∠AON=45-∠AON=b ∠AON=45-b 90-a=45-b a-b=45 2)22.5s ps:到平分为止需要转过的角度=90+45/2=112.5 112.5/5=22.5s

初一数学题!大家帮帮忙!!! 谢谢
答: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一个知识点 如果一个多边形边数是n,则它的内角和是(n-2)*180 度 得到这个结论很简单,因为每一个n边形多可以划分成n-2个三角形,而每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所以多变形的内角和就是这些三角形内角的和。例如四边形 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 五边形可以分成三个三角形...

有关初一的数学问题~高手来帮忙
答:1、因为1+2+3+4+……+12=78,所以只要将若干个和为39的数前面添上“-”号即可,比如:1+2+3+4+5-6+7+8+9-10-11-12=0 1+2+3+4+5+6+7-8-9-10+11-12=0 1+2+3-4-5-6-7-8-9+10+11+12=0 1-2-3-4-5-6-7+8+9+10+11-12=0 1+2+3-4+5+6-7-8-9-10-...

几道初一数学题,请大家帮帮忙!~~~急!~~~
答:1、45/9=5,这说明十位数和个位数之差为5,而个位和十位之和为7,则7-5=2,2/2=1(十位)1+5=6(十位),原来的两位数为:16。列方程为:设个位数为X,十位数为y,则:X+Y=7 10X+y-10Y+x=45 解方程可知:X=6,y=1。2、27*5=135(元),30*4=120(元),135>120,...

初一数学题,请大家帮忙
答:因为|a-b|^3+|c-a|^3=1 所以a,b,c中有两个数相等 不妨设a=b 则|c-a|=1 ∴c=a+1或c=a-1 ∴|a-c|=|a-a-1|=1或|a-c|=|a-a+1|=1,∴|a-c|+|c-b|+|b-a|=1+1=2.祝你学习进步望采纳谢谢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