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在莒文言文翻译

~

1. 勿忘在莒的详细解释

(1)

芋头 [taro]一种芋属植物

(2)

周代诸侯国名 [Ju state]。己姓,旧都介根,在今山东省胶州市西南,后迁莒,今山东省莒县,后为楚灭。如:莒刀(古代齐国的钱币。莒邑所造,形如刀,故名)

(3)

古邑名 [Ju city]。一为春秋时齐邑,在莒县;一为春秋时周邑(其地未详)

jǔ ㄐㄩˇ

(1)

古代对“芋”的别称。

(2)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莒县一带。

郑码:EJJ,U:8392,GBK:DCEC

笔画数:9,部首:艹,笔顺编号:122251251

2. 勿忘在莒本意是什么意思

勿忘在莒:意思是不要忘了在莒国的那些日子。比喻不忘本,不忘初衷,不忘家乡,不忘峥嵘岁月。

莒,即莒国,现在的莒县城即为莒国古城所在地。莒国为周朝诸侯国,国君为己姓。

“毋忘在莒”在祖国宝岛台湾也家喻户晓,具有勿忘家乡,勿忘祖国,统一祖国,两岸一家亲的民族大义。在阳明山上,在光复楼旁边,有一处石刻,上书“勿忘在莒”,蒋介石到台湾后,终生念念不忘“勿忘在莒”,以此自勉也以此提振民心。

“毋忘在莒”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直谏》。

原文:

齐桓公、管仲、鲍叔、甯戚相与饮。酒酣,桓公谓鲍叔曰:“何不起为寿?” 鲍叔奉杯而进曰:“使公毋忘出奔在於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缚而在於鲁也,使甯 戚毋忘其饭牛而居於车下。”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 则齐国之社稷幸於不殆矣!”当此时也,桓公可与言极言矣。可与言极言,故可与为霸。

译文:

齐桓公、管仲、鲍叔牙、宁成在一起喝酒。他们喝得正高兴的时候,桓公对鲍叔说:“你为什么不起身敬酒祝寿呢?”鲍叔捧起酒杯敬酒,说:“希望您不要忘记逃亡在莒国的情景,希望管仲不要忘记被囚禁在鲁国的情景,希望宁成不要忘记自己喂牛住在车下的情景。”

桓公离席对鲍叔再拜,说:“如果我和各位大夫能都不忘记您说的话,那么齐国的江山也许就不危险了!”在这个时候,桓公是可以尽情进言的了。正因为可以尽情进言,所以可以跟他一起成就霸业。

扩展资料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战国晚期的吕不韦,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商人。他由商入政,扶立国君,进入政治高层。他志向宏大,主编《吕氏春秋》,留下了“一字千金”的典故,后人一般把《吕氏春秋》归入杂家。

在管理思想史上,这部书有着特殊的价值,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从学术角度观察,它具有浓厚的自然主义色彩;从管理角度观察,它充满了功利主义色彩。

《吕氏春秋》通过对先秦诸子的修正,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管理思想的全局性、整体性和深刻性上,都有自己的建树。从阴阳五行的理论架构,到经验主义的具体论证;从养生和贵己的“内圣”,到君臣之道和善治天下的“外王”;从个人和国家、社会和政权之间的关系调适,到自然之道支配下的生理、物理、事理和心理的互相配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吕氏春秋》总括先秦诸子,开启秦汉先声,在管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勿忘在莒文言文翻译
答:2. 勿忘在莒本意是什么意思 勿忘在莒:意思是不要忘了在莒国的那些日子。比喻不忘本,不忘初衷,不忘家乡,不忘峥嵘岁月。莒,即莒国,现在的莒县城即为莒国古城所在地。莒国为周朝诸侯国,国君为己姓。“毋忘在莒”在祖国宝岛台湾也家喻户晓,具有勿忘家乡,勿忘祖国,统一祖国,两岸一家亲的...

不忘初心文言文
答:【解释】:比喻不忘本。 【出处】:《吕氏春秋·直谏》:“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 【用法】:作谓语;比喻不忘本 2、勿怠勿忘 【拼音】:wù dài wù wàng 【解释】:勿:不要;怠:懈怠;忘:忘记。告诫不要懈怠,不要忘记。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勿待勿忘!” ...

用典故写一句话
答:5、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为山东三大文化,“勿忘在莒”的典故就出自这里。6、他对文史典故非常熟悉,遇到写作需要时,便可信手拈来。7、这篇文章引用了“掩耳盗铃”这个典故,主题就更突出了。8、莒地自古尚义,莒鲁会盟、勿忘在莒、卧冰求鲤等典故流传至今;留下了许多像“横山母亲”这样...

跟随本心文言文
答:1、勿忘在莒 【拼音】:wù wàng zài jǔ 【解释】:比喻不忘本。 【出处】:《吕氏春秋·直谏》:“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 【用法】:作谓语;比喻不忘本 2、勿怠勿忘 【拼音】:wù dài wù wàng 【解释】:勿:不要;怠:懈怠;忘:忘记。告诫不要懈怠,不要忘记。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

不离本心用文言文怎么说?
答:但绝对没有错,已经是文言文了。一定要改的话,“本心”一词在文言文中存在,如“此之谓失其本心”,故无需变动。“不离”一词一般形容两人相依,如果要接事物,可以改为“不弃”。最多最多改成“不弃本心”,就这样也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成语中已有“勿忘在莒”,近义,但略有不同。

坚守本心的文言文
答:1、勿忘在莒 【拼音】:wù wàng zài jǔ 【解释】:比喻不忘本。 【出处】:《吕氏春秋·直谏》:“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 【用法】:作谓语;比喻不忘本 2、勿怠勿忘 【拼音】:wù dài wù wàng 【解释】:勿:不要;怠:懈怠;忘:忘记。告诫不要懈怠,不要忘记。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

有关不忘初心的文言文
答:1、勿忘在莒 【拼音】:wù wàng zài jǔ 【解释】:比喻不忘本。 【出处】:《吕氏春秋·直谏》:“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 【用法】:作谓语;比喻不忘本 2、勿怠勿忘 【拼音】:wù dài wù wàng 【解释】:勿:不要;怠:懈怠;忘:忘记。告诫不要懈怠,不要忘记。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

遵从本心文言文
答:1、勿忘在莒 【拼音】:wù wàng zài jǔ 【解释】:比喻不忘本。 【出处】:《吕氏春秋·直谏》:“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 【用法】:作谓语;比喻不忘本 2、勿怠勿忘 【拼音】:wù dài wù wàng 【解释】:勿:不要;怠:懈怠;忘:忘记。告诫不要懈怠,不要忘记。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

用典故造句
答:5、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为山东三大文化,“勿忘在莒”的典故就出自这里。6、他对文史典故非常熟悉,遇到写作需要时,便可信手拈来。7、这篇文章引用了“掩耳盗铃”这个典故,主题就更突出了。8、莒地自古尚义,莒鲁会盟、勿忘在莒、卧冰求鲤等典故流传至今;留下了许多像“横山母亲”这样...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