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套路之资产负债表,上市公司造假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

~

法律主观:

在实际生活中,公司上市资格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就使得想要上市的公司和想保住上市资格的公司,在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又不理想时,有着强烈的财务造假动机。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有什么法律责任财务作假,投资者可通过法律途径向审计所索赔,而相关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也可能会被取消,并处一定罚金。所有的财务造假都与公司高管有关,只要断绝了高管的推卸责任之路,上市公司造假的动力就可以消除大半。因此,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屡禁不绝的情况下,不妨借鉴美国的做法,通过立法,让高管对财务造假承担法律责任。这样,既可以确保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保护投资者利益,也能促使整个社会诚信度的提高。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有哪些1、利用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提高经营业绩,粉饰财务报告。一般而言,国内的上市公司大多属集团型企业,无论是从公司结构、组织形式、还是经营涉足范围、各个运作环节等,大多处于一种复合形的多元架构。其向公众披露的合并会计报表数据范围涵盖了母公司、子公司、各类合营公司、联营公司、及控制、共同控制、有重大影响等各类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关联企业均为独立法人,各自独立核算,但关联企业之间往往在整个集团内又相互配套,甚至互为商业购销客户,这些在理论上为上市公司通过内部交易调节合并数据提供了一个平台。2、通过“泡沫重组”,或突击进行资产转让等方式,追求一种华而不实的短期逐利行为。每到年底,各家“ST”类或准“ST”类公司为避免停市摘牌厄运,挖空心思,利用各种形式的重组和资产转让、股权转让等“一锤子买卖生意”方式调节报表,扭亏为盈,涉险过关。还有一些本来有较好业绩的企业,为了给人以高成长的印象或其他目的(如操纵二级市场价格等),“大幅”增长利润。实际上,这种通过债务重组和转让资产等方式所获得的非经常性收益并不是总能得到,由于主营业务没有实际成长,这些企业在业绩大幅提升一两年后,往往又出现业绩大幅缩水的情况,投资者则因为只看重企业表面收益的增长而投资失败。3、账面资产与资产本身的实际价值背离,资产负债表中的虚拟资产大量渗透。仔细阅读一些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会计报告,我们不难看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入上市公司资产类项目的待处理财产损溢、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等较直观的虚资产部分在许多公司中占有较大的数额,有的公司高达千万余元,在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以往年度不稳健的会计政策造成的后果,同时也是未来必须用盈利来消化的包袱。这还不算,另外还有一部分只有上市公司本身清楚的东西,即应收账项中有多少收不回的坏账?存货中有多少滞销、贬值、甚至报废的部分?固定资产中到底有多少与现实公允价值背离较远的部分,有多少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可预见的经济效益但仍反映在账表上的固定资产,还有无形资产部分等等,实际上往往只有在企业最终清算时虚实差别才充分显现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一遇到清算清盘时、重组时、改制时就会出现“大窟窿”的原因。4、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公开或隐形占用其配股资金,风险揭示不明。一些上市公司改制不彻底,加之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导致控股股东一股独大,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上市公司成为大股东的提款机就不足为怪了。实际上,大股东挤占挪用上市公司的配股资金可以说占了很大的层面,只不过是占用的程度和多寡不同罢了。在二级市场的收购战和上市公司法人股的转让及各种重组中,本身就不排除有专冲着想通过控股上市公司,旨在利用二级市场的便利筹资条件进行“圈钱”的图谋行为。在挤占挪用的形式上,有直接的形式如通过内部融资、借贷,也有隐形的方式如通过内部银行结算占用等等形式,上市公司在披露时往往是回避或含糊其辞。实际上,控股股东挤占挪用的资金往往因为投资失策或变成其他非货币性资产而不能按期归还或归还时大打折扣,可谓“借钱容易还钱难”,往往形成上市公司的一笔长期应收账项,时间一长,存在着极大的风险。5、大肆公开造假,人为编造原始凭证,出具极具欺骗性的财务会计报告。上市公司公然造假的事在中国证券市场时有发生,从较早的“琼民源”事件到前不久浮出水面的“银广夏”事件,使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越来越产生怀疑,从而引起“会计信息危机”。一般情况下,纯粹弄虚作假、故意编造原始凭证和虚假商业合同等的情况在上市公司中占极少数,但笔者认为这是会计信息造假最恶劣的一种,因为它不同于利用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会计规则的伸缩性在有限的范围内调节财务数据。譬如少提各项减值准备以求虚增利润等的公然造假完全就是一种欺诈行为。他们通过编造不实的购销、代理等各种合同或协议,以及相配套的可以反映增加收入和利润的原始交割单证,按照其设定的收入和利润数字,从主观意志出发,在具体构成经济事项的表象上蒙骗执业不够严谨的中介审计机构和投资者,采取此种造假行为的上市公司在其幕后都隐藏着不可告人的动机。如与二级市场黑庄勾结操纵股价、恶意圈钱、免于摘牌而孤注一掷等等。以上就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有什么法律责任的介绍。财务作假,投资者可通过法律途径向审计所索赔,而相关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也可能会被取消,并处一定罚金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六十九条收购要约提出的各项收购条件,适用于被收购公司的所有股东。 上市公司发行不同种类股份的,收购人可以针对不同种类股份提出不同的收购条件。



标题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套路之资产负债表,上市公司造假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
答:3、账面资产与资产本身的实际价值背离,资产负债表中的虚拟资产大量渗透。仔细阅读一些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会计报告,我们不难看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入上市公司资产类项目的待处理财产损溢、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等较直观的虚资产部分在许多公司中占有较大的数额,有的公司高达千万余元,在某种程度上讲这...

通过资产负债表识别财务造假二
答:「负债」很难造假,因为欠别人的钱记多了,需要还的钱变多了,不划算;记少了,别人又不乐意,所以造假一般不会把心思放在负债上。「所有者权益」不能造假,虚假的数据最终就体现在资产项目里。答案:应收账款。答案:存在。在建工程占总资产的比率增长较快,且存货占总资产的比率大于15%,很可能有...

审计工作中财务报表数据的造假套路有哪些?
答:2.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1)虚构经营业务,人为增加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2)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由非上市的国有企业以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和进行股权置换。(3)利用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4)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用,或分摊共同费用调节利润。3.在建工程...

如何识别上市公司制造的虚假财务信息?
答:剔除不良资产的方法一是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比较,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则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二是将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和增减幅度与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利润增加幅度比较,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和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和增...

中信国安连续七年进行财务造假,财务造假有哪些套路?
答:存货也算做资产负债表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存货比较多,也可以增加这个公司的利润空间,然后我如果赚的比较少的情况下,一台电脑我其实就赚200块钱,这么看的话不赚钱,但我就写赚300块钱同样可以的呀,就算是找注册会计师来审计,他去现场盘存,他也不见得是全盘,基本都是抽查。财务造假的丑闻一般...

企业常见的财务造假方法
答:赊账交易的生命周期不会很长,一般工业企业回收货款的周期都在一年以下,时间太长的账款会被列入坏账行列,影响公司利润,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在下一个年度把赊账交易解决掉。解决的方法很简单——让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把货物退回来,填写一个退货单据,这笔交易就相当于没有发生,上一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都要重新...

上市财务造假有哪些罕见的手法
答:企业为了掩盖真相,又办理了假入库和假出库手续。会计部门均以假出库凭单作借:原材料 借:制造费用的账务处理。贷:材料采购贷:原材料 一些单位用假发票开支吃喝招待费用,形成公款吃喝风。如某公司一次就以运费名义开具假发票报销餐费2万余元。一些单位用假票滥发财物。如某单位办公室采购人员,购进30...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主要手段有哪些
答: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 1、利用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提高经营业绩,粉饰财务报告。一般而言,国内的上市公司大多属集团型企业,无论是从公司结构、组织形式、还是经营涉足范围、各个运作环节等,大多处于一种复合形的多元架构。其向公众披露的合并会计报表数据范围涵盖了母公司、子公司、各类合营公司、联营...

上市公司造假虚增的有案例,可是故意虚减银行资产是为什么?贪污?_百度...
答:第二,管理者贪污腐化侵吞公司财产、低成本收购股票,虚减企业资产,可使财务报表越变越糟糕,每股净资产缩水,从而达到低成本收购的目的(比如回购股票)。第三,国有改制企业的管理层通过虚减资产使财务报表变坏,从而把会升值的国有资产卖出一个贱价,从中获取资产增值的暴利,国家则只能抱怨所有者缺位,...

怎样避免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
答:1.低质押、低有息负债既然问题根源是出现在债务端,那么就从这里入手。放着股票那么好的信用标的不用,而选择低质押或者干脆没有质押,说明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对杠杆的态度是财务稳健,并不缺钱,反之亦然。而有息负债方面,没发现有什么上市公司对这个数据造假,明明欠了一屁股现金债,却说自己没债务,...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