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分类

中国主要的土壤有哪几种类型~

中国的土壤发生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系列。
1、黑土
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3℃,年降水量350~500毫米。
植被为产草量最高的温带草原和草甸草原。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腐殖质层厚度大,土壤颜色以黑色为主,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钙、镁、钾、钠等无机养分也较多,土壤肥力高。
2、砖红壤
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3、黄绵土
又称黄土性土壤,广布于黄河中游丘陵地区。土壤色泽与母质层极相近,质地均匀,疏松多孔,耕性良好,有机质含量低,仅0.5%,矿质养分丰富。

扩展资料

成土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
①土壤是一种独立的自然体,它是在各种成土因素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②对于土壤的形成来说,各种成土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和相互不可替代性。其中生物起着主导作用。土壤是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下,活有机体作用于成土母质而形成的。
土壤并非生来就具有肥力特征,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跟生物发育一样,土壤发育也有一系列的过程。其中,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壤类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壤


我国的土壤分类由土壤工作者提出的是两大体系:一是现行的属于地理发生分类说的“土壤分类系统”体系,它的核心是土壤的形态、物理化学及其他特性,是土壤分类的基础;另一类是以定量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核心,以土壤发生说理论为指导,既与国际接轨又充分体现我国特色的“土壤系统分类”体系[11]。除这两大分类体系外,20世纪后期我国兴起的农业地质研究,由地质工作者提出了以地质体(主要指成土母质母岩)为基础的农业地质土壤分类体系。

1.土壤分类系统体系(地理发生说分类)

我国的土壤分类系统的进展大致是:

1954年学习苏联土壤地理发生分类,以成土条件为依据,以土类为基本单元,采用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变种的五级分类制。

1978年中国土壤学会在江苏江宁市召开第一次土壤分类会议,提出了《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

1984年在云南昆明召开了土壤分类讨论会,拟定了《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修订稿),划分了土纲、土类、亚类等单元。

1988年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在山西太原再度召开土壤分类研讨会,拟定了土纲、土类、亚类的分类系统。

1992年全国土壤普查资料汇总时提出了《中国土壤分类系统》(表2-8),确立了12个土纲、28个亚纲、61个土类、233个亚类,它反映了全国土壤普查的科学水平。

现行的湖南土壤分类属于1992年分类系统体系。湖南土壤分类是从1930年代开始的,1934年11月~1935年2月底,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长沙、湘潭、湘乡和衡山等地做了湖南省第一次土壤调查,将其分为红土、黄土、森林土、色深棕土、高山草原土、砾石土和湿土七大类,进而又分出12个亚类。因此湖南土壤分类首先是地质工作者进行的,土壤工作者进行土壤分类则是1958~1960年全省第一次土壤普查开始的,当时将全省分为17个土组,53个土种和91个变种,这是湖南历史上第一个较完整的土壤分类系统。1978年在全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试点工作中提出了“暂拟”的土壤分类,第一次按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的五级分类制划分了全省土壤。1984年2月,根据全国土壤办公室昆明会议拟定的“全国土壤分类系统”将全省土壤划分为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亚种六级土壤分级。

表2-8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高级分类表[14]

续表

2.土壤系统分类体系

在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影响下,我国从1984年开始进行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它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系统化、定量化的土壤分类,是多级分类,共六级,即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土壤系统分类将全国分为14个土纲、39个亚纲、141个土类和595个亚类,其中土纲、亚纲、土类如表2-9所列。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经过10余年的研究,已经有较大的进展,与我国以前的土壤分类相比,该系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该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有严格的定量指标和明确的边界,还有一个完整的检索系统,反映了当前国际土壤分类的潮流和方向(定量化);也便于土壤分类的自动检索。

2)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土纲名称,大多为当今世界上土壤分类中常用的名称,如有机土、灰土、火山灰土、变性土、干旱土、新成土均直接引用了美国土壤系统分类,铁铝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潜育土则参照了联合国世界土壤图例单元而来,盐土和碱土合称盐成土,人为土和富铁土是根据本国条件提出的。在土壤命名上,采用了连续命名法,也便于国际交流。

表2-9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表

土纲、亚纲、土类。

续表

3)充分注意到了我国的特色,我国地域辽阔,土壤类型多,人为活动对土壤影响大,这些情况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得到了很好的反映。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研究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已有的研究已奠定了我国土壤系统分类的体系,但对于生产密切相关的基础分类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3.土壤分类系统体系和土壤系统分类体系的对比

表2-10列出了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系统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及与世界其他3个主要土壤分类体系的大致对应关系。鉴于土壤系统分类是定量的,而土壤分类统是定性的,故从严格意义讲,两个系统是很难作简单的比较,然而作近似的参比还是可能的。因此各个分类体系中的多数分类单元不是正好对应的关系而是相互交叉包含的关系。

表2-10 几个土壤分类系统中主要分类单元的对应关系[15]

续表

续表

续表

4.以地质体或成土母岩母质为基础的土壤分类

(1)分类尝试

如前所述,早在19世纪,“地质学家们就土壤的质地粗细、地质成因类型和风化、搬运等情况对土壤分类”[12],这就是土壤学的“农业地质学说”的主要内容。后来土壤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后,虽然和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其最为紧密的联系只是成土母岩和成土母质了,当土壤的地理发生说过分强调土壤的地带性分布后,地质的作用或成土母岩母质的作用就处于很次要的地位。但是地质作用对土壤的形成及其性质的影响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这一点本章前面几节都有充分的论述。事实上从20世纪中后期我国兴起的农业地质研究及其所获成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因而这些农业地质研究就从地质体入手提出对土壤分类的尝试,现已公开发表的土壤分类意见有两个:一个是以笔者为主提出的以地质体为基础的土壤分类(表2-11),发表于1994年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湖南农业地质概论》专著;另一个是浙江省地调院朱朝晖等提出“土壤地质单位”的概念,并对杭州市萧山区土壤类型进行了分类(表2-12),发表在《中国地质》2004年第31卷增刊上。

(2)以地质体为基础的土壤分类的实用意义

土壤工作者提出的土壤分类是多级分类,如湖南省现行土壤分类是六级分类[4],即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亚种,它们又分为高级分类单元和基层分类单元,其分类依据如表2-13所列。

高级分类单元用以指导小比例尺的土壤调查,主要反映土壤的发生分布规律;基层分类单元用来指导大、中比例尺土壤调查和制图,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因此土壤的高级分类单元更具有理论和战略意义,而基层分类单元则主要是具有战术意义或实用性,显然后者是前者的基础。

表2-13所列基层分类单元,其分类依据与成土母质母岩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土属的划分的主要依据就是母岩母质,例如《湖南土壤》专著所列土壤分类中的土属就是按母质(母岩)所定(表2-14)。

表2-11 湖南省土壤类型、性质、分布范围及其主要优势作物简表

续表

表2-12 杭州市萧山区土壤地质类型

续表

续表

续表

表2-13 湖南土壤六级分类单元及依据

表2-14 湖南土壤分类简表

按表2-14所列的土属与地质体土壤类型实质上没有差别,只是表2-14所列土属只有4~5个,这主要是土壤工作者所分出的成土母质(母岩)只有4~5类,实际上成土母质(母岩)远不止是此数。因此,表2-14列土壤类型的土属以及其下的土种、亚种反映实际的土壤类型并不全面,这就影响到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由于以地质体为基础的土壤类型是农业地质工作者所提出,他们对母岩母质研究之系统,掌握资料之全面如前所述是土壤工作者所不及者,故所提出的分类将大大丰富土属的内容,弥补其不足而全面反映一个地区或地方性的土壤特性,更能合理、科学地利用土壤资源。

土壤分类是土壤科学水平的标志,是土壤调查制图的基础,是因地制宜利用土壤资源推广农业技术的依据之一,也是国内外土壤信息交流的媒介。因此,正确的客观地反映土壤特性的土壤分类很重要。已有的土壤工作者提出的土壤分类在这方面无可厚非,完全可以肯定;农业地质研究所提出的“以地质体为基础的土壤类型”或“土壤地质单元”并无质的创意,只是对土壤类型基层单元的补充而已,是将地质研究成果应用于土壤科学或与土壤科学相结合的一个内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地质学对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研究成果补充或与土壤学的成土母岩母质相结合才有生命力,亦即农业地质才有生命力。



土壤分类:系统地划分土壤类型及其相应的分类级别



土壤的分类有哪些
答: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土壤的种类 砂质土: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气性能一般。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

土壤的类别,怎么划分土壤
答:土壤按质地可分为沙土、黏土和壤土。土壤颗粒中直径为0.01~0.03毫米的颗粒占50%~90%的土壤称为沙土。沙土通气透水性良好,耕作阻力小,土温变化快,保水保肥能力差,易发生干旱。含直径小于0.01毫米的颗粒在80%以上的土壤称为黏土。黏土通气透水能力差,土壤结构致密,耕作阻力大,但保水保肥能力...

中国土壤类型分布简介
答:中国的土壤类型繁多,但它的分布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作相应的变化,各占有一定的空间。土壤类型在空间的组合情况,作有规律的变化,这便是土壤分布规律。它具多种表现形式,一般归纳为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地域性等分布规律。1.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中国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域...

我国不同土壤的特点分布
答:国土壤资源丰富、类型繁多,世界罕见。中国主要土壤发生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12系列。 红壤系列 中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土壤资源,自南而北有砖红壤、燥红土(稀树草原土)、赤红壤(砖红壤...

土壤的分类
答:土壤的分类是砂质土壤、黏质土壤、壤土。1、砂质土壤: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良好。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如新疆、甘肃、宁夏、内蒙、青海的山前平原以及各地河流两岸、滨海平原一带。2、黏质土壤: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从中通过才具有较好的可塑性。主要...

土的分类主要有哪些(鉴定土壤的简单方法)
答:我国主要有15种土壤类型,分别是砖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和高山漠土。1、砖红壤区域: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特点: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

我国土壤分类
答:我国的土壤分类由土壤工作者提出的是两大体系:一是现行的属于地理发生分类说的“土壤分类系统”体系,它的核心是土壤的形态、物理化学及其他特性,是土壤分类的基础;另一类是以定量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核心,以土壤发生说理论为指导,既与国际接轨又充分体现我国特色的“土壤系统分类”体系[11]。除这两大分类体系外,20...

土壤的分类、地理分布、成土过程等
答:主要性状:具有永冻土壤温度状况 地表具有多边形土或石环状、条纹状等冻融形态特征 土体浅薄(<50厘米),剖面构型简单 有机质含量低,阳离子代换量低,粘粒含量少,营养元素贫乏 二 灰 化 土 分类:灰化土、生草灰化土、潜育灰化土、棕色灰化土 地理分布: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北部,纬向绵延展布 世界...

中国六大土壤类型
答:中国六大土壤类型:由南而北有砖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或褐土)、暗棕壤六大土壤类型;自东而西有灰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以至灰漠土和灰棕漠土带六大土壤类型。在我国,土壤主要有以下几种颜色:黑土、白土、砖红壤、棕壤、黄土、红壤、塿土、粘土、砂土、暗棕攘、白浆土、灰...

我国土壤分类
答:1. 地理发生分类体系 我国的地理发生分类体系从1954年开始学习苏联的土壤地理发生分类,以成土条件为依据,采用五级分类制。1978年,中国土壤学会提出了《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1984年拟定了《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修订稿),1988年和1992年又分别拟定了土纲、土类、亚类的分类系统。现行的湖南土壤分类就...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