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中弹8年后才取出,阅兵当天逝世,4个儿子均是将军

~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施军衔制,有175位将领被授予中将军衔。这些曾为新中国浴血奋战过的英雄们,没有一位不曾受伤过。

让人敬重的老英雄们如今都已逝世,最后一位开国中将张震也在2015年9月3日与世长辞,享年101岁。而这一天也是个特殊的日子:纪念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大阅兵。

战场上,张震将军中弹8年后才取出子弹,想到战争的长期性和战友的流血牺牲,中弹后他没有选择就医,而是留在了战场上,忍受着伤痛。他不止自己参加抗战,还让自己的四个儿子也都参军报效国家,他的儿子们因着父亲的榜样,全部都成为将军。

平江被后人称为‘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的摇篮之一’,这里曾走出了52位开国将军和70多位省部级干部,是著名的将军县。

1914年,张震出生在湖南平江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

当时的中国战火四起,列强凌辱。但是中国的很多儿女都积极投身革命,为建设不被人欺凌的伟大的新中国而努力。

贫苦人家出身的张震受到家乡革命战火的熏陶,年仅12岁就在家乡参加了童子团,且被委任副团长。

之后在平江爆发了秋收起义等一系列革命运动,张震也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斗争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且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心。

1930年,年仅16岁的张震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中国工农红军战士,同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纪轻轻的张震在1931年担任了红三军的连队政委,并在敌人趁我方部队休整突然袭击时,镇定沉着地指挥战斗,以少胜多,大胜敌人。

之后他又在组织的安排下进入抗日军政大学求学,在这里他系统学习了军事和政治理论教育,从此以后,他打仗除了一颗爱国的心和无所畏惧的勇气外,还有了被知识武装的头脑,这也为他以后立下赫赫战功打下基础。

张震不仅有战争的理论知识,还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他曾和彭雪枫烈士组建了新四军的骑兵队伍。他们花费无数心思,终于将骑兵营训练成功。

在1942年的洪泽湖沙山集的战斗中,骑兵营第一次出战,一个营用了9分钟就歼敌300多人,震惊众人,也鼓舞了人心。此后的骑兵团成了新四军第四师最厉害的武器,只要骑兵团出战,就一定能打胜仗。

但是凡是战争,就少不了流血牺牲,1944年9月,在夏邑县的一次战斗中,冲在前线的彭雪枫烈士不幸中弹,子弹击中了要害部位,最终牺牲。

隔年2月,张震也在战斗中被子弹击中,只是比较幸运的是,他没有生命危险,但这颗子弹却折磨了他8年之久。

1953年8月,张震到乔岩山高地进行实地考察,然而很不幸,在途中发生了车祸。他随后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在给他治疗的过程中,发现他的肩胛处居然有一枚子弹。

医生细心地把子弹取出交给张震,这才从他口中得知,这枚子弹已经在他的身体里待了8年之久。

医生震惊于他的坚忍,异物在嵌入肉中,会让人疼痛难忍,更何况还是不小的一颗子弹,可以想见,这8年来,这颗子弹肯定是时时折磨着他。

张震接过子弹后,把它交给自己的妻子,并嘱咐妻子好好保管,以后让孩子也看看。就这样,这颗子弹成为了他们家与众不同的传家宝。

说起这颗子弹,还得回到1945年。这年2月,驻守徐州的日伪军对豫皖苏抗日根据地进行围剿,张震率领第31团及地方部队在祖老楼一带伏击敌人。

当日伪军进入了他们提前埋伏好的伏击圈时,张震和战友们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日,当开打的命令响起,我军对敌人立马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此时张震正在前线观察敌方情况,拿着望远镜的他很快暴露在敌人的视线中,一颗子弹就这样击中了他的肩膀,瞬间血流不止。

战友们都让他移到后方指挥部,但是正是在战斗最紧要的关头,他绝不退到后方,让卫生员简单包扎后,继续指挥战斗。

此时正值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军中各种事务繁忙,他都亲力亲为,因此一直无暇顾及身体里的这颗子弹。

此后他的肩膀经常疼痛难忍,医生给出的结果是得开刀把子弹取出来,但是张震一听说需要开刀手术,并且术后至少得休养一个月时,就立马拒绝了医生手术的建议。

就这样,一耽误就是8年之久,这8年他时时忍受着肩膀的剧痛。

将军张震的一生,参加战争无数,立下战功无数。

他能举枪上阵杀敌,也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兵不血刃地解除800多人的土匪武装,并收编他们到新四军的队伍。

在战斗的间隙,他抽空把自己战斗的经验都总结下来,撰写了《东征以后》《周年回忆》《论宿东游击经验》《三个月来反顽斗争在军事上的初步总结与今后任务》等文章。

自己英雄威名,他的儿子们也不逞多让。他的四个儿子都是将军,其中一个儿子还是上将。他的儿子们如此出息,除了张震的榜样作用外,还跟他对儿子的严格要求有关。

他曾对自己的家人立下家规: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仗着张震的名字行事,不许利用张震的影响力,不许透露和张震的关系。不许接受任何特殊服务和照顾,他人送礼或公费吃喝,或者转干调动等。办私事不能坐公车,更不用说赌博之类的活动。

在张震的严格要求下,儿子们也子承父志,均选择了参军,并立下功劳成为将军。

作为开国将军,张震还是为数不多的长寿之人,他活了101岁,是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中将。

2015年9月3日,这一日正在举行纪念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大阅兵,张震将军与世长辞。也许,他很欣慰,这盛世如他所愿,也如过去在战争年代为了这盛世而战斗牺牲的千千万万的英雄们所愿。

因着这千万英雄们的不怕牺牲,才有我们如今的和平,享受着和平的我们,唯有更加珍惜和努力,让这和平永永久久地传承下去,才不枉他们当初的流血牺牲。

开国中将中弹8年后才取出,阅兵当天逝世,4个儿子均是将军
答:战场上,张震将军中弹8年后才取出子弹,想到战争的长期性和战友的流血牺牲,中弹后他没有选择就医,而是留在了战场上,忍受着伤痛。他不止自己参加抗战,还让自己的四个儿子也都参军报效国家,他的儿子们因着父亲的榜样,全部都成为将军。平江被后人称为‘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的摇篮之一...

哪位开国将领中弹8年弹头才取出,四个儿子都是将军?
答:直到1953年8月,他去桥岩山视察工作时,途中发生车祸,身受重伤的张震,被送往医院治疗。体检时,医生还发现了留在将军体内的弹头,安排手术取出。当时,张震看着放在自己体内八年多的弹头,对妻子说:“把弹头收起来,以后留给孩子,它就是我们家的传家宝了”。几个月后,受伤痊愈后,张震将军重返工作...

张震:子弹藏身8年,难忘救命新娘,一门出六将,阅兵当天逝世
答:新中国成立后,终于有时间取子弹了,手术时间都确定下来了,可是朝鲜战争又爆发了。 张震果断决定取消这次手术,他对医生说:"我对这颗子弹有感情了,一下子分开舍不得,等朝鲜战争结束了再请它出去。" 直到1955年,张震调到北京工作后,才到医院动手术将子弹取了出来。 他将取出的子弹交给夫人马龄松保存,风趣地说,这...

唯一当过军委副主席的开国中将,阅兵当天去世,一家走出6位将星_百度...
答:弹头需要动手术才能取出,此时已进入大反攻时期,战事连连,张震身为主要指战员,部队离不开他。于是他没有动手术取弹头,而是返回前线指挥战斗。弹头在他体内一待就是八年多,直到1953年,有一次张震去视察工作出了意外,住院治疗时,医生对他身体进行检查时发现了这颗弹头,就取了出来。不久张震将弹头...

张震去世
答:可是由于当时解放战争迫在眉睫,张震不想因为做手术耽误时间,就没有开刀取出,而是任由这块弹片在身体中深藏了8年。1953年,张震奉命带领第24军参加抗美援朝战斗。在一次回城途中,张震乘坐的汽车发生了故障,眼看就要掉进山谷,情急之下,张震只好跳车,可没想到司机没有注意张震的位置,直接从他的身上压了过去。张震当场...

开国中将张仁初,人称“张疯子”,三千发炮弹打不动,说的就是他
答:本文为开国中将、志愿军26军军长张仁初的传记《一代名将——张仁初》第一集,作者:张仁初之子张保军。由作者授权“这才是战争”发布。 开国中将张仁初,是我军著名的高级军事指挥员。1927年11月,他参加了黄麻起义,加入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一大队当战士,从此,开始了他几十年的“冲锋陷阵,专打硬仗”的戎马生涯。 在土地革...

开国中将周志坚,娶相差12岁妻子,新婚之夜却为何突然神秘失踪?
答:在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长河中,开国中将周志坚的故事犹如一曲英勇与爱情交织的悲壮乐章。这位传奇将领,原名周裕发,自幼丧父,以坚韧的毅力在铁匠铺中生存,8岁痛失双亲,却在困境中加入了少年先锋队,随后成为红军教导营的一员,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17岁便晋升为25师74团副团长。在万源保卫战中,他以...

开国中将因东北战场一次败仗险些被枪毙,遭降职后却连战连捷
答:就在刘转连带领一师准备再创新功时,这支部队却在一场战斗中遭遇了败绩。 1947年春,林彪为了打破国民党军「 ”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战略企图,发起了著名的「 ”三下江南”战役。这场战役中,独立一师的任务是佯攻靠山屯,侦查靠山屯敌情,在德惠附近负责攻打增援靠山屯的敌人,以保证友军部队攻打...

177名开国中将里面,这个人级别最低,但受伤却最多最重
答:不过,这还不是杨秀山最难忘的一次受伤经历。1936年9月,杨秀山在甘肃成县战斗中再一次负伤,这一次负伤足足折磨了他一年多。子弹击穿了杨秀山的臀部,骨头被打碎,碎骨没有及时取出来,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每当伤口复发,就会有碎骨头取出来,备受折磨,直到一年后,去西安的医院才治好。由于在战争...

女子将一千万存银行,为什么取钱时被告知要八十二年后才能取出?
答:浙江一位女士,由于在经商中赚了不少钱,跟朋友介绍,当地银行办理某业务利息很高,周女士就决定将1000万投进银行,存款期限是一年。在期限年满之后,该女子决定去银行取款时,却得知账户余额已被冻结。被告知余额冻结,这位女士一头雾水,满脸疑惑。在询问银行境况之后,银行给的答复是,接到这位女士的...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