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的行政级别和清代的官员品级是相对应的,有何区别?

行政级别与行政区划级别的区别?有什么不同?~

行政级别是官员的级别,而行政区划级别表示的是行政单位级别,如计划单列市是副省级单位。计划单列市的一把手一般行政级别就是副省级。

行政级别针对个人,表示官员官品的大小.
行政区划级别针对的是区域,表示这个区域的管理层次。
1、行政级别,是指城市的行政机构,也就是政府机关主要领导的级别,主要是指市长、副市长、市政府的组成机构、工作部门等领导的行政级别。
国家机关职务与行政级别:
(一)国务院总理:一级;
  (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二至三级;
  (三)部级正职,省级正职:三至四级;
  (四)部级副职,省级副职:四至五级;
  (五)司级正职,厅级正职,巡视员:五至七级;
  (六)司级副职,厅级副职,助理巡视员:六至八级;
  (七)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七至十级;
  (八)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八至十一级;
  (九)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九至十二级;
  (十)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九至十三级;
  (十一)科员:九至十四级;
  (十二)办事员:十至十五级。
2、行政区划级别,即行政区划体制亦称行政区域划分建制,是指国家为实现有效的行政管理,依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层次的区划单位,并建立相应的行政机关的一种制度。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市分为乡、民族乡、镇。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目前,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以陕西为例:从头来说,有清一朝,陕西地面上最大的官当属陕甘总督。总督在清代为地方最高级长官,位在巡抚之上,管辖一省或二三省,世称封疆大吏,当过总督的人尊称为“制台大人”。陕甘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陕西和甘肃两省的军民政务。
陕甘总督以下,当属本省的“三大宪”就是指的抚台、藩台和臬台。陕西巡抚,是陕西全省最高行政长官,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当过巡抚的人尊称为“抚台大人”。陕西布政使,其职责主管民政和财务,好像天子的屏藩,当过布政使的人尊称为“藩台大人”。陕西按察使,其职责主管一省的司法,“臬”在古汉语中的意思是“法度”,当过按察使的人尊称为“臬台大人”。
陕甘总督、三大宪以下就属二司的职位高,二司就是学司和盐司。陕西提学使,其职责专管一省的教育,当过提学使的人尊称为“学政大人”。陕西盐运使,其职责专管一省的食盐运输买卖,当过盐运使的人尊称为“盐政大人”。放在现在不算一回事,放在清朝这盐运使可是肥的不能再肥的肥差。
省上的官职说完了,就轮到府上,府相当于现在的市,主要官职有道台和知府。道台:是省巡抚与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一般由按察使和布政使的副手兼任,是省府派往地方的办事人员,一般分辖三四府之地,专职有分工,负责督粮道或粮储道的道台简称粮道 ;负责管河道和河工道的道台简称河道。驻守在某一地方,称为守道;分巡某一地方,称为巡道。守道和巡道由原来临时性差使变为固定的地方长官,守道主管钱谷,巡道侧重刑名,久之两者各加兵备衔。知府:古代叫太守,清朝时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当过知府的人尊称为“府台大人”知府地位相当于现今一个地级市的市长兼市委书记,知府的副手为“同知”则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
说完府里面官职,再说州县的官职,州县相当于现在的县,里面主要官职有,知州、知县、县丞和主薄。知州: 隶属知府管辖。知县:古代称“知县事”,简称知县,就是传说中的七品芝麻官。因主政一方,权利极大,左管农工商,右管公检法,被老百姓戏称为“百里侯”,古代有一句俗语,叫做:“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可见其权利之大。知县的副手称“县丞”,顾名思义县里面的丞相。至于“主簿”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县委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
三级行政区划制度(三级行政区划体系)指国家的行政区划共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行政区设政府。中国行政区划自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之后,从宪法角度地方分为三个层次即:第一级:省级行政区;第二级:县级行政区;第三级:乡级行政区。中国大陆境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条规定:“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宪法第九十五条规定“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各级行政区设政府。据此,“三级行政区划制度”为直辖市的基本行政区划制度。事实上,除4个直辖市、海南省以及部分省实行局部的省直接管辖县、县级市以外,全境以“四级行政区划制度”为主。

清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虽然是由少数民族(满族)所建立的,但为了能更好地统治这万千苍生与黎民,所以清朝统治者也是改变了不少自己的习俗,并试图在他们与我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作为充分吸取了前朝灭亡经验的新朝,清朝自身是有一套与明朝不太相同的官员品阶制度。

这其中的大概划分是,皇室与外臣,京官与外官(地方官吏),满臣与汉臣,正级与副级。此外,清朝在尊卑等级上也是花费了一番大功夫,比如他们将满朝文武分为“九品十八阶”,其中正副为两阶。这里说句题外话,其实我们现代的行政等级划分跟清朝的官员品阶划分,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细论起来,似乎还有着某种共通之处。

以下为清朝官员品阶划分与现代公务员行政等级划分的对比,大家可以参考了解一下

一、正一品

正一品有实职有虚职,其中各殿院大学士为实职(保和殿,武英殿等),太子太傅,太师,太保为虚职(三公)。正一品对应的现代公务员大概为政治局常委,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仅是实职的对比,而且在人数上也没有常委那么多。

二、从一品

从一品也有实职和虚职,其中六部尚书以及督察院左右都御史为实职,太子少师,少傅,少保为虚职(三孤)。从一品对应的现代公务员大概为国务委员会成员,这里同样仅是实职对比,而且人数上也没有国务委员会那么多。

三、正二品

清朝官职从正二品开始,除了少有的皇室成员所担任的特殊官职外,基本都是实职,很少有虚职。正二品的官职为各省总督及六部左右侍郎,而对应的现代公务员为国家级副职,大概为省委书记兼任政治局委员。

四、从二品

清朝从二品官职为各省巡抚,各省布政使以及不设常职的内阁学士等,从二品对应的现代公务员大概为各省省长(权力差不多,但或许会有出入)。

五、正三品

清朝正三品官职为督察员左右副都御使,通政使,各省按察使以及奉天府尹(基本为宗室兼任)等。正三品对应的现代公务员大概为省政法委书记,但有时也会存在省委书记兼管等特殊情况。

六、从三品

清朝正从三品官职为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前两个都是掌管皇帝生活起居的官职),各省盐运使等。正三品对应的现代公务员大概为享受副省级待遇的省长省委书记秘书或助理,也包含其他兼任的副省级官员,比如省会城市的公安厅厅长等。

七、正四品

清朝正四品官员比较复杂,包括但不限于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太常寺鸿胪寺少卿,以及各省州府的道员等。正四品对应的现代公务员大概为省级或直辖市的厅局级干部,因为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八、从四品

清朝从四品官职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国子监祭酒,各省道知府等。从四品对应的现代公务员大概为各大地级市市长,或直辖市核心区域区长县长等。


九、正五品

清朝正五品官职为六科给事中,六部郎中,各州府同知等。正五品对应的现代公务员大概为各省级行政区直接管理的县级市市长,或偏远地区的小型地级市市长等。

十、从五品

清朝从五品官职为各州府监察御史,六部院的员外郎等。从五品对应的现代公务员大概为临时在县级市担任工作的市长(有高级资历,但底层工作时间不够需要沉淀的)。

十一、正六品

清朝正六品官职为各部院主事,各省各州府通判,国子监司业等。正六品对应的现代公务员大概为地级市兼职管理民政和财政的副市长,视情况还可同时兼任市委常委等。

十二、从六品

清朝从六品官职为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等,从六品对应的现代公务员大概为在县级市担任工作的高级副市长(理由如上文提到的从五品)。

十三、正七品

清朝官员制度从七品开始可以算是一个门槛,基本上正七品及以后就不再担任行政官职。正七品官职为翰林院编修,各县县丞,各县知县等。正七品对应的现代公务员大概为今天的县长或县委书记等,具体情况看所在县级的地理位置。

十四、从七品

清朝从七品官职为翰林院检讨,内阁中书,各州州判等。从七品对应的现代公务员大概为各县的副县长,或享受副处级待遇的县级市普通副市长等。

十五、正八品

清朝正八品官职为外府经历,县学正,教谕等。正八品对应的现代公务员大概为乡镇级别的正职干部,如乡镇长或镇委书记等。

十六、从八品

清朝从八品官职为各省府,州,县级别的领导。从八品对应的现代公务员大概为各乡镇的副镇长或各县教育局局长等。

十七、正九品

清朝正九品官职为各部院贴士,各州县主簿或候补县令等。正九品对应的现代公务员大概为县长或县委书记的秘书,亦或者各乡镇的派出所所长等。

十八、从九品

清朝从九品官职为翰林院待诏,各州县巡检小吏等。从九品就是清朝官员机构的末尾,再往后的如捕快,驿丞等,那虽然是官府人员,但已经不能算是官了,最多可以称之为吏。从九品对应的现代公务员大概为各乡镇派出所的副所长或低配的所长等。

最后,以上内容就是笔者整理出来的清朝百官等级和现如今的公务员行政等级大概对比,相信大家看完后应该已经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清朝的“九品十八阶”与我们现代的行政等级相比较起来,也是一个没有落下,基本上属于完全相同。



区别非常的大,在古代的时候是一人独大,但是在我们现在有很多个人进行管理,并且一级下面还有一级,这样也可以让人民的生活得到更好的保障。

现如今的行政级别和清代的官员品级是相对应的,有何区别?
答:清朝正从三品官职为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前两个都是掌管皇帝生活起居的官职),各省盐运使等。正三品对应的现代公务员大概为享受副省级待遇的省长省委书记秘书或助理,也包含其他兼任的副省级官员,比如省会城市的公安厅厅长等。七、正四品 清朝正四品官员比较复杂,包括但不限于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太常...

古代的官职和现代的官职对应表
答: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现在的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

求解清朝官职对应现代官职
答: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正一品:【正国级】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殿阁大学士【政治局常委】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北京军区司令】、掌銮仪卫事大臣【中央机关事物局、安全局长】武...

古代九品官员分别对应现代的哪些官职
答:正五品:同知,大约等同于现在的副厅、副司级干部。正七品:知县,大约等同于现在的正处级干部。正八品:县丞,大约等同于科长、主任科员。九品官在清代时期是作为县官的从属官员存在的,大约等同于副主任科员。未入流:典史、盐茶大使、驿丞、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大约等同于现在连副科级单位都不是的...

清朝官员的级别“品”与现在的官员的“级”是怎样的对应关系?
答: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1、正一品:【正国级】 如太师、太傅、太保等,为荣誉虚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掌銮仪卫事大臣相当于中央机关事物局、安全局长。 2、从一品:【正国级减】 如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等,为...

古代的官职和现代的官职对应表。
答: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等:就品级上来说现在似乎没有那么高的侍卫官;就职能来说,可以相当于中央警卫团。都察院:相当于监察部。理藩院:相当于外交部(清末以前的外交一般指对蒙古各部、西藏、新疆、俄罗斯、日本、朝鲜、越南等,主要还是管理蒙古)。翰林院:相当于中央党校 中科院、社科院。国子监:...

清朝官吏的等级与现在实行领导级别的对比
答:一、品级(级别) 1、正一品 1)文京内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相当于政治局CW) 文京外官:无 2)武京内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京外官:无 2、从一品 1)文京内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各部院尚书(部长)、都察院左右都御使(最高检查院长)、协办大学士...

清朝的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级别
答:办事员:十至十五级。国务院总理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太师、太傅为正一品 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约略相当于清代之殿阁大学士 、协办大学士、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为从一品 正省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巡抚与布政使,为从二品 副省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按察使,为正三品 正厅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知府,为从四...

中国现在的官职和古代官职挂钩分别是几品
答:为正一品;中央各正副部级官员对应古代的各部尚书为从一品至正二品;各省书记、省长对应古代的州牧、刺史、总督、巡抚等,为从一品至从二品;各地委书记、专员对应古代的道台等,为三、四品;各市委书记、市长对应古代的州、府等,为四、五品;各县委书记、县长对应古代的县令,为六、七品;...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朝代,清朝的官员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
答:清朝和现在的官职对照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 【正国级】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荣誉虚职,相当于人 大、政协之类的】殿阁大学士【政治局常委】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北京军区司令】 、掌銮仪卫 事大...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