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牛的阳谋有什么?

中国古代著名的阳谋有哪些?~

阳谋是阴谋的对立面,阳谋是采取光明正大、因势利导的方式,随势而动,随情而发,无迹可寻,因此,阳谋几乎是没有破绽的,也极难被破解。
中国历史上最牛的阳谋有四个,即二桃杀三士、围魏救赵、推恩令和挟天子以令诸侯。
我们先来说说二桃杀三士。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代,齐景公的麾下有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三员猛将,徒手到拽牛尾、下水擒鳖鼍、倒拔垂杨柳都是手到擒来的拿手小菜。
三人在沙场上因此立下过赫赫战功,但随着功劳越来越大,他们越来越趾高气昂、目中无人了,甚至就连齐景公都不放在眼里。

齐国名相晏婴,也就是《晏子使楚》的那位,见到越来越桀骜不驯的三人很是忧虑,便多次向齐景公进谏早日将此三日除掉,齐景公下不了狠心,始终拖延不决,晏婴只好暗中等待时机。
很快机会就来了。一天,鲁昭公访问齐国,齐景公设宴款待。鲁国由叔孙蜡执礼仪,齐国由晏婴执礼仪,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杰”佩剑立于堂下,态度十分傲慢。晏婴心生一计,决定乘机除掉他们。
当两位君主酒至半酣时,晏婴说:“园中金桃已经熟了,摘几个请二位国君尝尝鲜吧?”齐景公大悦,传令派人去摘。晏婴忙说:“金桃很难得,还是臣亲自去吧。”不一会儿,晏婴领着园吏,端着玉盘献上六个桃子。

六个桃子白里透红、水嫩似火、鲜艳欲滴,看得众人直流口水,晏婴按照礼数,先分给了鲁昭公一个,齐景公一个,大夫叔孙一个,叔孙推辞说:“我的功劳哪里有晏相邦大呢?这桃只有你才配得上享用”,晏婴推辞不受,二人客套了数个回合,齐景公见状就说:“你们二人对齐国都有社稷之功,那就每人各享用一个吧!”
晏婴和大夫叔孙只好奉命各食用了一个,就这样,桃盘里只剩下两个桃子了,晏婴心生一计道:“现在桃盘里只有两个桃了,不如让请君王传令,谁的功劳大,谁就有资格享用这两枚桃,如何?”
齐景公就依从了相邦晏婴的提议,这时,公孙捷抢先一步上前说:“有一次我陪大王打猎,突然从林中蹿出一头猛虎,是我冲上去,用尽平生之力将虎打死,救了国君。如此大功,还不应该吃个金桃吗?”晏婴说:“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赐酒一杯,桃一个。”公孙捷饮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
旁边的古冶子见状,厉声大喝了一句:“想当年国军过黄河,一只大鼋兴风作浪,咬住了国君的马腿,一下子把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进汹涌的河中,舍命杀死了大鼋,保住了国君的性命。像这样的功劳,该不该吃个桃子?”
齐景公回忆起来了往事便说:“寡人当年在黄河险些被大鼍吃掉,如果不是古冶子,我这把老骨头早就葬身黄河了,古冶子绝对有资格享受一枚鲜桃!”

田开疆见桃子被分完了,急得连忙高声吼道:“当年我奉国君之命讨伐徐国,舍生入死,斩其名将,俘虏徐兵五千余人,吓得徐国国君俯首称臣,就连邻近的郯国和莒国也望风归附。如此大功,难道就不能吃个桃子吗?”
晏婴假装面带难色说:“田爱卿的功劳确实很大,不过桃子现在吃完了,等到来年桃子成熟了,再享用如何?”
田开疆一时面子上过不去怒火填胸地悲愤道:“大虎、杀鼍这点小功劳算得了什么,想我为国鞠躬尽瘁、粉身碎骨,到头来连个桃子都得不到,我还不如去死了算了!”,话刚说完,田开疆立马拔尖抹了脖子。
公孙捷很后悔说:“我因为一点小功却抢了田开疆的大功,实在是不义,我还有什么脸活在这个世界上”,于是,公孙捷也拔剑自刎了。

古冶子更是惭愧的无地自容说:“我们三人义结金兰时说过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今天我违背誓言,酿成田开疆和公孙捷自刎身亡,我真是玩死难辞其咎!”,古冶子话音未落,也拔出剑自刎了。
齐景公被眼前的一幕吓呆了,造访齐国的鲁昭公更是被惊得目瞪口呆,只有晏婴露出了狡黠的微笑。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此计的精髓在于表面舍近求远,实则抓住了问题的要害,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第二个阳谋是围魏救赵。围魏救赵出自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庞涓率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形势岌岌可危,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应赵国的请求派出以田忌为主帅,孙膑为军师的前沿对敌指挥部,统兵八万前往救援赵国。

田忌原本打算远奔赵构都城邯郸,与赵国守军来个里应外合对魏军实施夹击之势,孙膑不同意,主张趁着魏国都城大梁空虚直奔而去,以假装袭击大梁引诱庞涓回师,然后半路设伏可以逸待劳,一举击败魏国大军,田忌听从了孙膑的计谋,将庞涓打得大败。
第三个阳谋是“推恩令”。推恩令是主父偃提出来的高超阳谋,汉景帝朝,因为削藩酿成“吴楚七国之乱”,西汉中央政府险些被颠覆,鉴于武力削藩的成本和风险太大,汉武帝时期,各诸侯国又有尾大不掉之势。
于是主父偃给汉武帝上书说: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也就是主父偃建议汉武帝行“推恩之策”,让原本只有诸侯王嫡长子可以继承的诸侯国,按比例分封给诸侯王的所有儿子,诸侯王子嗣们依次裂土受封,这样一来,诸侯国越分越小,最后与普通的老百姓没有区别。

最后一个阳谋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最早出自春秋五霸之首的齐国。管仲担任齐相后,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管仲打着这个旗号北伐山戎、内平诸侯,只有楚国不屌齐国。
管仲于是联合鲁、宋、陈、卫、郑、许、曹组成“八国联军”开进到了楚国边境,楚国当时尽管国力非常强大,但面对来势汹汹的“十八路诸侯”也是心有余悸,楚国于是派出使者屈完去造访管仲。
管仲深知“八国联军”与楚国开战肯定会两败俱伤,不谈军政之事,仅指责楚国多年不向周天子进贡祭祀的苞茅,楚国知道这是齐国在给他们台阶下,便就坡下驴向不得不向齐国服软。
表明上齐国大张旗鼓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要讨伐楚国,实际上,齐国只是借用周天子的名号对楚国实施政治讹诈,楚国没有任何反驳的理由,只得向齐国赔礼道歉,无懈可击的阳谋。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四大阳谋,每个都可以说是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只要使得好,抵过千军万马自然不在话下。而使用阳谋的好处就在于成本低廉,无副作用,且又使人抓不到把柄,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的好手段,使会了其中的一种就有了纵横天下之资。
参考资料:《二十四史》等

第一个阳谋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当时齐国国君齐景公手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这三个人都为齐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功累累。但是,齐景公却整天愁眉苦脸,为什么呢?因为这三人仗着自己立下大功,十分骄横,齐景公怕有一天他们会造反。这时,担任齐相的晏子见状,给齐景公出了个主意。齐景公一听大喜,立刻把这三人叫来,拿出2个桃子摆在他们面前,对他们说,你们都立了功劳,应当受到奖赏,现在我赐给你们2个桃子,你们自己按照功劳大小分吧。于是,公孙接认为自己功劳大,可以吃桃,伸手拿了一个;接着,田开疆也陈说了一番自己的功劳,再拿走了一个;剩下古冶子一人没拿到,顿时大怒,他说我的功劳才是最大的,你们竟然不让我!另外两人一听十分羞愧,拔剑自刎了。

古冶子见状大惊,懊悔不已,觉得对不起他们,也跟着拔剑自刎。就这样,晏子不费吹灰之力,帮齐景公解决了三个隐患,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典故“二桃杀三士”。只不过,晏子这事做得对不对,一直饱受后世争议。
第二个阳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大家应该都听过,它就是著名的“围魏救赵”。魏国的庞涓率军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孙膑让齐军直接去进攻魏国国都,逼得庞涓不得不撤兵回救。不救能行吗?自己的大本营总不能出事啊,所以明知是计策,也只能被牵着走了。

第三个阳谋,发生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汉朝刚建立时,刘邦认为秦朝光速覆灭的原因就是它用郡县制统治,放弃了分封制,没有分封皇族的王爷到各地去镇守,导致后来郡县作乱。所以,刘邦吸取教训,一边用郡县制,一边分封刘姓诸侯王,双管齐下,力求稳定。

阴谋相反,阳谋便是你知道他是个圈套,但是你还是得跳进去。那种心酸与无奈是只有经历过阳谋的人才能够体会的。历史上有三大著名的阳谋,制定者的智慧非常高,令人惊叹,哪怕都没人能够解决它们。

其中一个阳谋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围魏救赵。当时魏国包围了赵国,赵国为了自保便只能向齐国寻求帮助。但是齐国知道自己的实力不敌魏国,因此他只能够先去攻打魏国的城池,分散魏国的注意力。因为魏国的绝大部分兵力都用来攻打赵国,因此魏国城池的兵力很弱。而魏国得知后马上回去解救城池,却中途中了齐军的埋伏,最终战败。这种情况可谓是进退两难啊。

另外一个阳谋便是关于齐景公的三位勇士,都是武艺高强非常勇猛的人。但是正是因为他们功劳大,三位勇士开始逐渐忘乎所以,变得飘飘然起来,因此齐景公有了铲除三人以绝后患的念头。齐景公手底下的晏子想出了两桃杀三士的办法。他把两个桃子一大一小放在桌上,让三名将士思考一下谁的功劳更大,功劳更大的,可以吃大的桃子。其中两名将领便觉得自己的功劳大,把两个桃子都拿了。最后那名将领见状,于是说了自己的功劳。

另外两名拿了桃子的将领顿时觉得自己比不过他,他们都是把自身的荣誉看得比生命更加重的人,当场羞愧难当,便举剑自刎了。而另一位将领认为是自己的一番话逼死了他们,于是也自杀了。这一盘棋下得非常的巧妙。晏子对三个人的心性非常的熟悉。因此这一盘棋让齐景公坐收了渔翁之利。

另外一个便是历史书上常有的推恩令。这是主父偃为汉武帝想出的一个办法。他让汉武帝命令诸侯王对自己的儿子不论嫡庶都要分有土地,这也可谓是进退两难。如果封了土地的话,诸侯国的实力就会大大减弱。不封土地的话,嫡子和庶子之间便会起内讧。照样不利于稳定。也因为这个推恩令最终让汉武帝削弱了这些诸侯国的力量,最终让他把这些诸侯国一网打尽,一统天下。这三大阳谋可谓是让人拍案叫好,哪怕以现代人的智慧也找不出它的解决方法,可谓是精妙之极。



我觉得历史上最牛的阳谋就是秦国的合纵连横政策,当时其他各个国家都知道他们的谋略,但是他们却不团结,所以才被秦朝给灭了

《论持久战》一书中对中国抗日形势和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做了最精辟的阐述。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与日军的装备对比简直是鸟枪对大炮。但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抗日战争通过持久地与日军周旋,最终成功消耗掉日军的士气,中华民族最终夺回战争的主动权。

应该是围魏救赵,三国时战国和魏国围攻赵国,赵国的都城邯郸即将被攻破,向盟国齐国求救。齐王派田忌率兵仅仅围住魏都大梁,就吓的赶紧回朝,这样一来赵国就得救了。

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三个阳谋分别是什么?你知道吗?
答:悠悠华夏五千年,有很多争权夺利而使用阴谋诡计的人,他们为达目的,什么阴险的手段都能使出来,这类人显然我们是不喜欢的。而与阴谋相对的则是阳谋,它是指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正大光明的改变自己资源的配置,达到更好或者更高的期望。那么我们今天便一起来聊一聊中国历史上三个最出名的阳谋。一、...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权谋阳谋?
答:中国历史上有四大阳谋最为出名,到现在也算是教科书式的计谋。一.围魏救赵 先说一下战场上的权谋吧,围魏救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学校课本中就会讲到这个典故。当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时,赵国向齐国求救,而齐国并没有选择直接前往邯郸相助,齐国兵队一路出发前往魏国都城,而且在从赵国回魏国的必经...

中国古代有哪些完美的阳谋?
答:这个故事相比许多朋友都知道,说他是著名的阳谋一点也不为过。我们都知道,魏国的庞涓当时已经把赵国的国都邯郸城围困,只要给他些许时日,拿下赵国犹如探囊取物一般简单下。而赵王并没有坐以待毙,在这生死的关头,赵王派出使者请求齐国出兵相救。image.png 齐国便任大将田忌去解救赵国,按照原来的计划,...

中国历史上最牛的阳谋有什么?
答:让所有的诸侯王知道了皇帝手中的权利,不是开玩笑的他可以让一个家族乃至让各个诸侯王兴衰或者没落,这同样让所有的人心有忌惮,汉武帝就这样在无形之中让全天下的人开始畏惧自己手中的权利,并且能够听从自己的命令,基于以上3点也就可以说汉武帝的推恩令是历史上最牛的一个阳谋。

阳谋是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实现的计谋,你都知道哪些著名的阳谋?
答:但是我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没有听过过阳谋,其实也听说,但并不知道阳谋是什么,阳谋是指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采用正大光明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盘点一下历史上有名的阳谋吧。一、围魏救赵。计出于孙膑,这也是我们最熟悉的阳谋之一。故事发生在魏、赵、齐三国,魏国国君励精...

历史上著名的三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你知道是什么吗?
答:谓阳谋, 乃无解之谋,谋中之王,相对于阴谋,阳谋光明正大,布下局让你跳,你虽然知道这是陷阱,但又不得不跳,用的最多的阳谋就是“生意”你明明知道他卖的东西比进价要贵,但你还是会去买,而且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历史上也有三大著名阳谋。二桃杀三士 这个典故是出自《晏子...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四大阳谋?
答:当代阳谋了解不多,今天就来和大家盘点一下历史上著名的四大阳谋。第一大阳谋是二桃杀三士:话说在春秋时期齐景公手下有三名大将分别是公孙接、田开疆、还有古冶子。这三个人战功显赫威名四海。但是他们持功而骄,晏子就担心他们功高震主,就建议齐景公干掉他们。齐景公采纳了晏子的意见,于是晏子就设了一...

历史上最著名的四个阳谋,几千年过去了,至今都无人能解
答:阳谋其实就是光明正大的使用计谋,而由于各种原因,即使对方看出了最终目的,也没有办法应对。相较于阴谋,阳谋虽然光明正大,但却通常令对方无可奈何;阴谋则不同,阴谋一旦被对方识破,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1.二桃杀三士 晏子设了一个局:让齐景公把三位勇士请来,要赏赐他们三位两颗珍贵的桃子;而...

历史上著名的三大阳谋是什么?
答:打算继续削藩,但又怕诸侯王再起祸端。主父偃就上书汉武帝,建议推行推恩令。也就是规定诸侯王可以将土地分给子孙为列侯,看上去是施恩惠,实则是无形当中削弱诸侯王的实力,同时还可以避免诸侯王起兵霍乱,若是诸侯王不封赏,说不定封地还会爆发内斗,这则阳谋,千百年无人能破,因为人都是自私的。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