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对公转账,公对私转账,私对私转账有税费吗

公对私转账是否收税~

对私转账最高限额,超过500万需要缴税。
一、房产中介公司属于服务行业,可以执行新会计准则,所以如果公对私的转账,会银行扣税。
二、涉及应税项目需要缴税,涉及应税项目:涉及的税金有: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等。
1、个人所得税税:税率5%。 应交营业税=营业收入*5%
2、城市维护建设税。
计税依据是按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额计算缴纳。税率分别为7%(城区)、5%(郊区)、1%(农村), 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营业税×税率。

扩展资料:
1、增值税:
针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的一种税。购买500元的书籍和200元的CD唱片,价格中就包含了87元增值税(500/1.13 ×13% + 200/1.17 × 17%,图书的增值税税率为13%,电子音像制品增值税税率为17%)。
此外,农产品增值税税率为13%,服务业“营改增”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率暂定为6%、11%、17%三档(有形动产租赁为17%)。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税率为3%,不得认证抵扣。

2、消费税:
针对11种消费品的一种税。100ml的女士香水Chanel CoCo,市场售价为1480元。其中包含了17%的增值税215元,30%的消费税380元,以及城市维护建设税41.6元,总计636.6元,接近商品价格的一半。
每一瓶进口葡萄酒身上都有三种税:关税14%、消费税10%、增值税17%。

3、营业税:
针对经营活动营业额的一种税。在餐馆吃顿200元的饭,其中包含5%的营业税10元。个人出售不动产也要征收营业税,税率为5%。150万的价格卖出一套原价为100万的房产,营业税为7.5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交税


1.对公账户进出账不需要缴税,缴税是按收入的比例来缴纳的。但实际上很多企业是按发票金额缴税的。所以如果税局来查对公账户的进出账时,发现银行往来资料里存在不开票未缴税的收入信息时,就需要补缴税和缴纳罚款了。所以企业必须保证每笔进出款都要有依有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六十一条
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帐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记帐凭证及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2.公对私转账是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首先给个人汇款是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转账到私人账号的这笔钱是属于不得抵扣的钱就要做纳税调整。按照国家规定,企业账户是不能随便向个人账户转账的,除非是差旅费,劳务费等。如果非要进行转账的话也是需要提供相关的合同的,而且转账的金额如超过一万元,则需要详细的税务说明或提供相关的合同,这时就需要扣税。如果金额不大,且在税务上能够明确说明该笔钱款的作用,如差旅费、劳务费等,是不需要扣税的。按国家规定,是不能随意进行公对私转账的。
3.私人对私人账户转账本身不需要交税-如果是交易开发票则需要缴税。
一、员工每月工资薪金收入扣除“五险一金”后,超过5000元,要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每月取得工资收复制 搜索 人承担的
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以及按省级政府规定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再减去费用扣除额3500元/月(来源于境外的所得以及外籍人员、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在中国境内的所得每月还可附加减除费用3200元),为应纳税所得额,按3%至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不用税费的,只收手续费。个人汇款转帐不交税,只收取手续费。银行业务和交税是两码事。交税是国家税局的事,转账是银行的事。银行不代任何单位和个人代扣任何税费,这是有明文规定的。

银行之间的资金流动,不代表一定发生了经营行为,也就是说,资金往来不代表业务往来,如果转账的原因不属于应纳税的原因那么就不需要纳税,换句话说,转账归银行管,收税归税务局管,在银行发生的业务是否应该在税务局纳税,不是从银行业务本身判断的,银行也不管收税的事情,是否该纳税,要按照税务的相关规定来判定。

公对公转账,公对私转账,私对私转账有税费吗?
只要是未涉及应税项目的收入款,一般只是单位之间,关联企业之间银行帐户的资金往来款,是不应有税费需要缴纳的。

对公账户进出账不需要缴税,缴税是按收入的比例来缴纳的。但实际上很多企业是按发票金额缴税的。所以如果税局来查对公账户的进出账时,发现银行往来资料里存在不开票未缴税的收入信息时,就需要补缴税和缴纳罚款了。所以企业必须保证每笔进出款都要有依有据。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帐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记帐凭证及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拓展资料:
1.对公账户,即企业银行结算账户,是为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办理结算业务的账户,能有效保障资金安全。对公账户分为基本账户、一般账户、临时账户及专用账户。
基本账户一个公司只能开一个。其他的例如:一般账户,一个公司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开立多个,没有数量限制。人民银行的账户管理规定:一个企业只能开立一个基本账户,但是可以开立多个一般账户,如果另外还要开一个可以取款的账户,而且资金方有一定的专门用处,那么你可以在该行申请办理一个专用账户也是可以取款的。
2.罚金或罚款,是中国大陆、台湾、澳门、日本、大韩民国的财产刑处罚的一种,常用于较轻微的罪行或违法行为,例如交通、环境卫生和吸烟等。当一个人触犯法例,执法人员会向该人发告票,并登记个人资料,需要以指定方式缴交罚款。在新加坡,罚款及罚金是同义词,英文都作fine。香港的罚款能直接用作财产刑。广义的罚款可以表示各种罚钱,但在法律术语,不同的汉字使用国家和地区对于不同性质的罚款有不同的称呼:

牵涉到公,是肯定要的
私的话同一银行不用,否则是要的

公司之间付款,为什么要公账对公账,私账对私账汇呢?
答:因为公对公,是开票的。私对私是不开票的,如果有时候,税务局或别的机关查帐是要按开发票记录和公司帐户查对的,不开票走私帐的,见不得光,所以要私对私.另外,不开票的,也可能是客户要的不含税的价格,所以,为了不交税,就走私帐了。所谓的公户就是银行对公账户。银行对公账户是企业单位为了...

什么是对公转账、对私转账
答:对公转账,一般是单位对单位、单位对个人。对私转账,一般是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单位。这里的公里指取得营业执照的公司、单位,组织,以公司名义(包括小饭馆的个体户营业执照)在银行开立的账户。

公对公转账,公对私转账,私对私转账有税费吗
答:如果金额不大,且在税务上能够明确说明该笔钱款的作用,如差旅费、劳务费等,是不需要扣税的。按国家规定,是不能随意进行公对私转账的。3.私人对私人账户转账本身不需要交税-如果是交易开发票则需要缴税。一、员工每月工资薪金收入扣除“五险一金”后,超过5000元,要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二、工资薪...

对公转帐和对私转帐有什么区别
答:公对公转账有同行转账和跨行转账之分,同行之间转账一般是即时到账,跨行转账则会有所延迟,对公账户的资金往来一般是摆在明面上有据可查的,银行的监管没有那么严格。而公对私,因为可能涉及挪用公款或偷税漏税以及洗钱的可能,银行对此监控较严,需提供相关资料,否则银行有权拒绝处理。

公对私转账怎么合法
答:公对私转账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比较合法:(1)个人工资、奖金、劳务费等,劳务费超过五万要附上完税证明,当然职工的差旅费、医药费也是可以的,当然金额不能大。否则都要附上证明文件,银行原则上一般也是掌握在五万元以内。(2)私对公汇款,一般没有限制,但超过100万含当日累计汇款银行必须向人民银行...

转账分对公、对私么?什么意思?
答:在银行开立的账户。私是指个人凭个人有效证件,如身份证,士兵证在银行开立的账户。转账公对公,就是指,两个对公账户相互转账。对私,就是指,对公账户向个人账户里转账。一般来说,对公不会向对私转账。无论是从内部稽核和控制角度,还是银行的结算办法,都不鼓励这种行为。

公账可以转到私人账户吗?
答:单位的对公账户是不可以转给个人账户或转入个人存款的,但是可以开转账支票。比如说工资、奖金、劳务收入等,就可以通过对公账户转给私人。但私自将对公账户的钱转移到私人账户中,属于违法行为,如果挪用公款的金额巨大,还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对公账户的钱转到私人账户怎么做?
答:个人账户是可以向对公账户转账的,而且转账方式非常简单,与私对私转账类似。1、网银转账。以苹果12,ios14为例,中国建设银行APP登录手机银行,或以google版本 92.0.4515.131浏览器,中国建设银行官网为例直接登录网银,选择转账汇款,输入对方公司账号即可,且同行和跨行均支持。2、现金存入。如果没有...

银行对私和对公是什么意思
答:公对私转账,指的是企业对公账户与个人私户之间转账;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企业与其他个人业务往来,需要转账;二是公司股东分红,将公司盈利转到股东私户上。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情况都需要公司代扣代缴相应的税费,否则就会涉及“偷、逃税”的嫌疑。以下这些公转公与公转私的危险行为,一直以来都是被...

公户向个人转账规定
答:1、无论公户私户,现金交易超过5万元的 2、对公账户转账,超过200万元的;3、私户转账超过20万元(境内),或者50万元(境外)的。二、转账支票的处理 转账支票可以开个人,但是前提是收款人的个人账户性质必须是个人结算账户;而且如果转账支票不超过5万元,可以直接转入个人结算账户;但如果超过5万元...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