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顿的文武关系理论

亨廷顿是谁?~

  一个大师级人物的陨落——塞缪尔·亨廷顿


  美国哈佛大学网站27日发表声明,国际政治名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作者塞缪尔·亨廷顿24日辞世。

  亨廷顿18岁毕业于耶鲁大学,23岁时开始在哈佛大学执教,直到2007年退休。他1996年问世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被翻译成39种文字,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另外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都是研究者的必读书籍。

  《文明冲突和世界秩序重建》一书,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文明冲突论”。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儒家)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不幸的是,世界过去10多年发生的一切冲突和目前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即将形成的冲突,的确是按照大师描绘的图景展开的。冲突背后的决定性力量并不是简单的国家利益,而是隐藏在国家利益之后的民族的、文化的特有本质。

  我们了解任何一种文明都具有排它性,同时也具有兼容性,不同的是在在不同发展阶段,文明表现出来的可能是排他性强一点,这种文明就会具有一定程度的攻击性;反之如果是兼容性强一点,那么这种文明就会吸收其他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某种文明如果不能在与其他文明的共处中仍然保存自己的独有的特质,毫无疑问,就会被其他文明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文明的互动必然然随着冲突与整合,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文明必然具有先天的内在独特性,同时也能在与其他文明的冲撞互动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独特性。不遑其他,中华文明渊源至今,古老又常新,就是例证。

  赞同亨老的人很多,非议他老人家观点的也很多。不过,我们确信的是他老人家为我们在寻找规律和真理的道路上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塞缪尔·菲利普斯·亨廷顿(Huntington·Samuel·P 1927-2008年)又译赛缪尔·杭廷顿,美国当代极富盛名却又颇有争议的保守派政治学家。以《文明冲突论》闻名于世,认为21世纪国际政治角力的核心单位不再是国家,而是文明,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亨廷顿早年是文武关系研究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的奠基者。后来,他对美国移民问题的看法亦广受学界关注。

文武关系研究的理论范式是由塞缪尔·亨廷顿开创的,其开创性主要体现在1957年出版的《军人与国家:文武关系的理论与政治》中。然而,随着后现代社会理论的提出、实际文武关系的变动、军事革命新波次的不断出现,一些学者认为经典文武关系理论所设想的理论前提正在消失,或从根本上是不符合现实的。实际的文武关系远比经典理论所提出的文武分治原则要复杂,因为目标和手段是相对的。因此,20世纪最后20年以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经典文武关系理论范式进行了批判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力求提供比亨廷顿的模式更具有解释力的观点,构建能挑战经典范式的新文武关系理论。

政治社会系统中的文武均衡

有鉴于对亨廷顿和简诺维兹关于军人对政治态度立场上的不同看法,以及两人的军事专业主义和文武关系理论都难以完全解释越战后美国的文武关系,萨姆·萨克斯安(Sam C. Sarkesian)在《超越战场——新军事专业主义》一书中,尝试建构一种替代模型,称为“均衡模型”。此一模型基于一种强调“平衡”、“平行”和“友善对抗”的“均衡”。主张军队和社会并非分离的两个团体,而是同一个“政治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整合部分。他认为,文武关系是由军队和社会之间所形成的平衡,这种平衡的出现,是由军人专业者和重要的政治行为者之间的互动和行为模式,以及作为政治行为者的军事机构之行使权力所促成。

连续光谱中的动态文武关系

戴维·奥尔布来特(David E. Albright)依据16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认为需要从不同于经典理论二分法的角度来思考军队和文官权威机构。他采用的是一种能包括文武关系多样性的连续性谱系的路径。从这一角度看,军队的文官权威机构不同程度的差异,可以看做从不存在到完全一体两端之间变化。在一个给定时刻,每个国家都处于这两端之间的某个位置,然而,其准确位置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因为影响它的环境是变化的。也就是说,决定一个国家文武关系在冲突与合作连续性谱系中所处位置的因素,包括政府上台的环境;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最高层统治精英的职能专业化程度;统治精英内部派别斗争的程度;政治官僚化的程度;国家的军事学说;国内秩序状况;历史上形成的对军队在政治生活中角色的态度;社会的制度结构;军队团体利益被忽视的程度;等等。由于这些因素及其不同程度与不同组合,使每个国家文武关系变化的影响处于上述连续性谱系上的不同位置,同时,所处的点是随着时间转变的,并与这个国家相关的条件变迁相一致。

国家体制基础上文武共担责任

道格拉斯·布兰德(Douglas L. Bland)认为文官对军队的控制,是通过文官领导与军官共同承担控制责任来实现和维持的。具体来说就是,文官机构对控制的某些方面负有责任和义务,而军方领导则对其他方面负有责任和义务。尽管有些控制责任有时相结合,但并不是融合的。责任关系与安排是以全国性的由“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与文武关系有关的行动者围聚在它们周围)构成的体制为条件的。尽管体制可以是长期稳定的,但也可能随着诸如价值观、问题、利益、个性以及威胁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规则和决策程序的更替可以解释文武关系动态性,而规范和原则的更替可以解释文武关系中的冲突。
共担责任理论认为文武关系的国家体制塑造着文官如何实施对军队的控制,从而把文武关系理论从不确定的“专业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把它放到一个可检验的框架内。它解释了文武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适用于所有政治体系,阐明了文武关系中的动力,指出了理解各种条件下文武双方领导相互影响的方法。共担责任理论克服了其他理论的民族中心主义根基,它能囊括所有由两个不同实体组成的体系,能反映具体国家文武关系的文化、历史和社会根源,从而为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

吸纳民主和管理精髓

安德鲁·科特蒂(Andrew Cottey)等人把经典文武关系称为第一代文武关系理论,并在研究中东欧原共产主义国家转型后文武关系转型的基础上,对经典理论的普适性提出了质疑。
他们认为,中东欧国家面临的不断挑战不是以英美文武关系为模板完成文武关系的转型,而是建立有效的国防决策结构,以及国会对国防和安全部门的监督,必须动员更广大的市民社会参与国防和安全讨论。应对这些挑战一般取决于国家和社会的能力。换言之,需要从国防和安全部门民主治理的角度,重新用概念方式认识关于民主与文武关系之间关系的讨论。这样一种概念化把焦点从控制国内军队转移到更广泛的国防和安全政策的民主管理和实施上来。我们认为可以把这种概念化理解为从第一代问题,即为实现对武装力量的控制而改革核心制度,转移到第二代问题上来,即转移到为国防和安全部门的民主治理而建立有效的结构上来。正如布赖恩·泰勒(Brian D. Taylor)所说,“如果说第一代文武关系理论追求的是获得适当的文武关系制度,而第二代改革则是要把民主和管理精髓吸纳进这些制度,这样其重点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家能力问题有关”。

补充拓展原有理论

综上所述,在文武关系领域,确实存在着“经典文武关系理论”和“新文武关系理论”之间的区分。它们有共同关注的主题,但后者对前者进行多方面的批判与反思,并努力构建新的文武关系理论,把文武关系研究的重心从规范研究转移到实证经验研究上来,即从文武双方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转移到文武双方实际上是如何相互作用上来。然而,正如有学者指出“一种文武关系理论要代替或从根本上批判已存在的理论模式,成为新的理论,就应该有一套非常不同的概念表述”。以此来观察衡量新文武关系理论建构的努力与结果,笔者并不认为所谓新文武关系理论可以作为一种完整的范式来替代经典的文武关系理论,而具有革故鼎新的意义。相反,“新”文武关系理论不过是对“旧”文武关系理论在研究方法、议题上的补充和拓展。其中心议题仍然摆脱不了“文武关系”,只是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以及文武关系变迁的实际,对文武关系本身的宽窄及其涉及范围大小作了说明与延伸,而自身并没有清晰的理论框架与独特的主张。更为致命的是,新理论并没有完全克服它所指出的旧理论存在的不足,仍然把焦点放在文武双方上,忽视了其他行动者和行动层面,从而限制了它的解释力。

同学你好....我们都在找这个....sigh....

我也在这个问题。。。。。你好,哈哈,我们应该是同学吧

德媒文章亨廷顿“文明冲突论”错在哪里?
答:该理论在1993年的时候就是建立在可疑的假设之上的,现在肯定已经过时。亨廷顿的想法属于20世纪,因为它把世界分成不同阵营:西方文明(欧洲和美国)、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拉丁美洲文明等等。奇怪的是,按照他的想法,南美人不...

文化冲突论的代表人物是( )
答:文化冲突论的代表人物是萨缪尔·亨廷顿。当代国际关系领域中一种很有影响力的观点,最早由哈佛大学国际关系教授萨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 )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提出,并在他后来的著作中完善·持这种观点...

什么是哼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理解
答:[18]王彩波探讨了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分析框架。这包括:政治发展目标(政治一体化、政治制度化和政治民主化);政治制度化与政治民主化的关系;经济变革与政治变革的关系。[19]余红胜则分别从政治发展的根本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手段(政治制度化)...

...提出了所谓“文明冲突论”。根据亨廷顿的理论,文明是文
答:只有西方的文明反映了人类普遍的价值观”,鼓吹西方文化是优越的文化,否认其他文化的特点,实际上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 本题为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美国社会学家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亨廷顿简介
答:职业:政治科学家和总统顾问 国籍:美国人 为什么出名:以其1993年的理论“文明冲突”而闻名,该理论认为未来的战争不会在国家之间打,但在不同文化之间, *** 教将成为西方统治世界的最大障碍。尽管亨廷顿和“文明冲突”...

亨廷顿作者的著作都有哪些
答:亨廷顿职业生涯中,个人专著大约有五、六本。加上与人合著和与人编著的书,共发表17本书。他的第一本书《国家和战士》,讨论美国政府和军队的合理关系,出版当时便广受争议,到今天仍是美国军校和政治学系政军关系(...

亨廷顿的生平有哪些介绍?
答:早年就学于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1951年,亨廷顿在哈佛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亨廷顿曾先后在美国国务院、国防部、中央情报局等担任过公职或充当顾问。亨廷顿是美国当代政治发展理论的权威,一般被认为是持保守观点的...

亨廷顿认为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越高越好
答:亨廷顿的政治参与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治参与可以促进政治稳定:亨廷顿认为,政治参与可以增加政治的合法性和稳定性。当人们参与政治并感到自己的声音被听到时,他们更有可能接受政府的决策并支持政府的政策。这样可以减少政治...

历史:怎样对待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明
答: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其观点有很多偏颇,但其理论的基础,却是以不同类型文明的存在为前提的。他认为:“村落、地域、族群、民族性、宗教团体,在不同层次的文化特殊性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尽管文化的界域很少像国界那般鲜明,但是...

著名政治学家谁曾说过普世文明的概念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
答:塞缪尔·菲利普·亨廷顿(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美国人,1927年4月18日出生于美国纽约,2008年12月24日逝世于美国马赛诸塞州,享年81岁。美国当代著名的国际政治理论家。早年就读于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1951年...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