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缪尔·亨廷顿的低调学者

塞缪尔·亨廷顿的人物简介~

塞缪尔·亨廷顿出生于纽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位旅馆业杂志的出版商,母亲是一位短篇小说作家。亨廷顿很早便显示其在学术方面的才华,他16岁进入耶鲁大学,两年半后就提前毕业。服完兵役后,他又在芝加哥大学获得政治学硕士学位。1950年,年仅23岁的亨廷顿获得了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毕业之后留校任教直到2007年退休。亨廷顿在哈佛的那班同学精英荟萃,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著名政治学家布热津斯基均是其同班同学。而他最知名的学生包括创造了“历史的终结”这一日常词汇的著名学者福山,现为《新闻周刊》著名评论家的扎卡里亚等。

“矛盾”的亨廷顿很不幸地,他身后的名声主要与“文明冲突论”联系在一起——在被谈及时,他已被简化为“提出文明冲突论的那个亨廷顿”。政治思想家的名字往往会与他提出的最为人所知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例如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福山的“历史的终结”,这种简化的努力在便于记忆上也许是必要的,但却掩盖了他们更为复杂深刻的思想。而“文明冲突论”自1993年提出后,给他带来的与其说是学术声誉,倒不如说更多的是争议甚至责难。亨廷顿经常是一个政治立场受争议的人物。在美国这个政治重心偏右的国度里,他是一个具有浓重保守倾向的自由主义者:虽然是相对靠左的民主党终身党员,但他却常被视为一个右翼思想家。他既推崇自由主义,矢志研究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民主化浪潮,同时却又反对美国主动干预和加快这些民主进程,在其1968年发表的名著《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中,他警告说“国家之间政治上最重要的区别,不在于政府的形式,而在于政府的水平”——在此他甚至坦率地承认:对处于现代化过渡阶段的第三世界国家来说,重要的不是民主与否,要紧的倒是建立能保证社会稳定的政治组织;换言之,关键不在限制权威,倒是建立权威。当然在他本人看来,这两者并不矛盾,因为它们都统一于一颗固守现实政治的大脑之中。“不祥的预言”——“9·11”事件与文明冲突论亨廷顿本人非常低调,甚至以“腼腆”、“学究气”著称,但在论战中他总是言辞犀利,锋芒直指,虽然观点经常刺激大众的神经,他的立场却从不退缩。1993年提出“文明冲突论”时他的观点已颇受争议,三年后他非但不后撤,反而以洋洋洒洒四百页的篇幅更系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即著名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此书的问世可说是一颗重磅炸弹,很快译成39种文字,引发一种“榴莲效应”——喜欢者很赞赏,而厌恶者对其抨击反对之多,几乎可以用“围剿”来形容。在冷战后洋洋得意的太平气氛中,他发出了一个不受欢迎的预言:今后国际间的冲突将主要在各大文明之间展开,这种异质文明的集团之间的社会暴力冲突(他称之为“断层线战争”)不但持久而且难以调和。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立刻就有人将之与文明冲突论联系起来,并将之视为一个不祥的预言。在政治领域作出预言是一件艰难的事,因为其中经常存在相互矛盾的趋向。1830年以来,国际政治中延续最久的两种的政治理论就基于两种彼此对立的观点,一种强调合作,另一种则强调竞争。客观地说,反对“文明冲突论”的人大多数并非反驳其论点本身,而是觉得亨廷顿的立场不够“政治正确”——在一个提倡国际合作的乐观前景中,这个危险人物竟公然泼冷水。这种争论凸显了两种不同的思潮:亨廷顿坚持文化(及随之而来的身份认同)的特殊性,继承自西欧的历史主义思潮;而他的反对者则愿意相信文化的普世性。这两种思潮已交锋二百年之久,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平息。既然他如此看重文化及认同的特殊性,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何要写《我们是谁》了——这本2004年出版的新著再次挑战美国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文化多元主义,称这实际上是“一种反西方的意识形态”,忧虑美国这个熔炉将难以把新移民“合众为一”,这个“大拼盘”也许最终将葬送美国立国的根本精神。在这些观点中,无不可以看到一个基于现实政治原则的保守思维的身影。亨廷顿在哈佛大学读博士时的同班同学基辛格、布热津斯基也都是这一类绝对冷静的现实主义政治家。在他们看来,历史上理想主义带来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多得多,而现实主义者之所以犯错误只不过是因为偏离了现实政治的原则。虽然很多人批评亨廷顿作出了一个危险的预言,但他声明自己仅仅是想唤起人们对文明冲突危险性的警惕,进而促进文明之间的对话——他宁可要一个建筑在悲观之上的乐观,也不要一个在他看来忽视潜在差异和危险的盲目乐观。“未来十年全球政治焦点是文化”2006年10月,亨廷顿接受了《伊斯兰》杂志专访。《伊斯兰》杂志:您提出文明冲突理论,认为“现代全球的政治,应当基于全世界不同宗教与文明间的深刻冲突来理解”。这一理论在“9·11”之后被人们一再提起。如今,对抗恐怖主义的战争往往被看成是“西方与伊斯兰的对抗”,您认为用您的理论来说明西方与伊斯兰之间的对抗恰当吗?亨廷顿:有观点认为,未来十年国家间关系将更倾向于反省文化责任,他们的文化联结以及与其他国家间的对抗。我书中对文化冲突的论证是对这种观点的回应。很明显,权力还会一如既往地在全球政治中扮演中心角色。但在权力之外,还有其他的东西存在。18世纪,欧洲的君主政体对抗着首先在美国后来在法国出现的共和政体。19世纪,不少民族与人民开始尝试定义自身的民族主义,以及创立体现他们民族性的国家。20世纪,意识形态占据主要地位,法西斯主义、自由民主主义等等,自由民主主义至少在理论上已经被接受。那么未来十年全球政治关系的焦点会是什么呢?我认为文化身份差异、文化对抗性和文化关联性会扮演主要的角色。国家间会加强合作,尤其是当他们分享共同的文化时,这在欧洲会表现最突出。我认为,政治很大程度上会被文化相似性与对抗性所引导。

尽管他的理论一直是学术界、政界和媒体争论的焦点,但亨廷顿本人却是一个非常低调的学者,他的学术声誉是靠着17本著作和一系列论文建立起来的。此外,他还曾出任美国政治科学学会主席、又是著名的《外交政策》杂志的创办人之一。亨廷顿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学者没有什么新东西的话,他就应该保持沉默,对真理的探求与学术争论是一回事”。“腼腆”、“学究气”、“不善言辞”,这是朋友眼中的亨廷顿,这几个词与理论著作中的塞缪尔·亨廷顿大相径庭,无论是《文明的冲突》、《我们是谁》还是《第三波》、《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等,他书中显露出的思想犀利、咄咄逼人,总是试图挑战我们对这个时代社会政治的常识,或者说他总是偏离学术“政治正确”的长队。 亨廷顿是矛盾的复合体。在政治思想上,他有一颗自由主义的心,却用保守主义的大脑思考;他被称为“美国右翼思想家”,其本人却是民主党的终身党员。1957年,亨廷顿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保守主义》中说:“美国的政治智慧不是从我们的观念,而是从我们的制度中体现出来的。最需要的不是创造更多的自由制度,而是成功地保护那些已经存在的制度。”在他看来,自由主义是宣扬个人主义、自由市场、法治的意识形态,而古典保守主义是一种维护自由制度生存的理性。真正的保守主义在于维护已经存在的东西,而不应到国外四处讨伐或在国内引起激变。亨廷顿与美国那些真正右翼思想家其实相去甚远。
亨廷顿最为震撼世界的著作无疑是《文明的冲突》。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他又引用科学哲学家库恩的话:“一种理论要想被接受为一个范式,必须看上去强于其竞争对手,但它不必要解释,也从来没有解释所有它可能遇到的事实。”亨廷顿本人也承认国家仍然是冷战后国际政治最重要的行为体,但他指出,以国家为中心的国际政治范式“在整个历史上一直是有效的,但它因此无助于我们理解冷战后的全球政治如何不同于冷战期间和冷战之前的全球政治”。至于文明冲突的范式不能解释两次世界大战及两伊战争这类重大事件的指责其实根本不能成立,因为“文明的冲突”这个范式并不是用来解释古往今来一切国际问题的总体性理论。亨廷顿提出的只是一种解释冷战后国际政治现象的新范式。
有人说《文明的冲突》预言了此后的“9·11”,这样的赞誉对亨廷顿本人来说是一个尴尬的话题。“9·11”后,亨廷顿罕见地多次接受媒体采访,指出当今的反恐战争并非文明的冲突。但他在书中也曾说道,“鉴于穆斯林和西方相互的普遍看法,以及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兴起,伊斯兰和西方在1979年伊朗革命之后展开文明间的准战争便不足为怪了。……在这场准战争中,双方都在利用自己的实力和对方的弱点。从军事角度看,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场恐怖主义对空军的战争。”这可能是当时他处于“政治正确”压力而做出的无奈之举。“我依然坚持我的论点。”2007年,亨廷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文化的冲突与联系,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不仅是一个简单角色而是一个重要角色。”



文明的冲突的介绍
答:《文明的冲突》作者塞缪尔·亨廷顿,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著名学者,曾任美国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1993年夏,他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文章,引起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和争论。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

文明冲突将是未来冲突的主导模式”的观点是谁提出来的?()
答:是塞缪尔·亨廷顿提出来的。塞缪尔·亨廷顿是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著名学者,曾任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他在1993年发表的文章《文明的冲突?》和1996年出版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提出了文明冲突论。文明冲突论认为,未来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经济的或政治的。文明冲突...

塞缪尔?P?亨廷顿在政治学方面的作品有哪些?
答:《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是亨廷顿理论的奠基之作,在书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全面而深刻地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现代化和政治发展的历程。认为这些国家应该学习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走出本国的困境。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国当代学者对第三世界国家...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
答: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塞缪尔·亨廷顿,著名的国际政治学者,曾任美国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美国政治...

论国际政治中西方国家的“双重标准”
答:在解读国际政治的迷雾中,我们常常能从经典的著作中窥见深层的意图。以哈佛学者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为例,这部著作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出西方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所展现的双重标准。亨廷顿,作为弗朗西斯·福山的导师,他的理论挑战了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提出了多元文明冲突的理念,与福山的“世界...

文明冲突论的介绍
答:文明冲突论的创始人,乃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在冷战刚结束、苏联解体不久,亨廷顿就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提出了后来一直在许多国家的政界和学术界争论不休的文明冲突理论(ClashofCivilization)。这些观点集中在《不是文明,又是什么?》,《西方文明:是特有的,不是普遍的...

著名政治学家谁曾说过普世文明的概念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
答: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P·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曾提出观点,他在其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中认为,普世文明的概念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他辩称,由于西方文化的历史演进和现代化进程,西方的价值观和制度才得以形成并...

哪位国际友人指出中国的改革是复杂也是最成功?
答: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曾经说过,改革开放使中国命运彻底跳出了近代以来的“下降通道”,中国改革,最复杂也最成功。世界贸易组织前任总干事帕斯卡·拉米说,自从邓小平决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就呈现出很多优点,中国是在经济领域犯错误最少的国家。《大趋势》的作者约翰...

文明冲突论的评价
答:"文明冲突论"的创始人,乃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在冷战刚结束、苏联解体不久,亨廷顿就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提出了后来一直在许多国家的政界和学术界争论不休的"文明冲突"理论(ClashofCivilization)。这些观点集中在《不是文明,又是什么?》,《西方文明:是特有的,不是...

根据本讲以下哪位国际有人指出中国的改革最复杂也是最成功?
答:这句话是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说的。他曾经感慨,改革开放使中国命运彻底跳出了近代以来的“下降通道”,中国改革,最复杂也最成功。亨廷顿是哈佛大学教授,毕业于耶鲁大学,在芝加哥大学与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