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近代向西方学习

根据材料一分析李鸿章在日本向西方学习问题上有何认识~

“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透过李鸿章洋务历程,体验洋务自强的艰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6分)
材料一: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摘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
材料二: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主要活动一览表

(2)概括材料二中李鸿章除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以外其它方面的强国举措。(2分)
材料三: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3)根据材料三概括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起到的作用。 (1分)
材料四: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抑实不如日本。”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摘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4)根据材料四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有哪些?(1分)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角度简要评价李鸿章。(1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 | 来源:2014-江苏苏州市相城区春申中学九年级3月段测历史试卷

2分析与解答 揭秘难题真相,上天天练!
习题““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透过李鸿章洋务历程,体验洋务自强的艰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6分)材料一:李鸿章正是在上海”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代表李鸿章的知识,通过关键句:“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我们可判断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在战争中的作用。
(2)本题考查的是李鸿章在洋务运动时期的主要贡献,通过材料我们可看出,李鸿章除了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外,还有派遣学员去英国学习,筹建北洋舰队,因此李鸿章其它方面的强国举措有:筹划海防(或建立北洋舰队,建立海军); 创办学校,培养近代人才。
(3)本题考查的是李鸿章创办的民运工业——轮船招商局的作用,通过材料中的关键句:“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我们可判断出,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起到的作用是: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或“吞并美国旗昌行”,“同外国经济势力展开竞争”)。
(4)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通过材料中的关键句:“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因此我们我们可以判断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有:中国封建制度落后(或“惟中国政体落后”,“没有触动封建制度”);日本等列强的侵略。
(5)本题要求评价李鸿章,要求从近代化的角度评价李鸿章,而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李鸿章在近代向西方学习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所以李鸿章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步伐(或“近代学习西方技术的先驱”、“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批”)
解答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有人评价康有为是“跪着造反”,一方面形象的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他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

孙中山先生也曾经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这是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节选。
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我自己在青年时期,学的也是这些东西。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包括那时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学了这些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很可以救中国,除了旧学派,新学派自己表示怀疑的很少。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学俄国。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形。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学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震动了全世界。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过去蕴藏在地下为外国人所看不见的伟大的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精力,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之下,像火山一样突然爆发出来了,中国人和全人类对俄国人都另眼相看了。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   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 -这就是结论。一九一九年,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在绝望里,遇到了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孙中山欢迎十月革命,欢迎俄国人对中国人的帮助,欢迎中国共产党同他合作。孙中山死了,蒋介石起来。在二十二年的长时间内,蒋介石把中国拖到了绝境。在这个时期中,以苏联为主力军的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倒了三个帝国主义大国,两个帝国主义大国在战争中被削弱了,世界上只剩下一个帝国主义大国即美国没有受损失。而美国的国内危机是很深重的。它要奴役全世界,它用武器帮助蒋介石杀戮了几百万中国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在驱逐日本帝国主义之后,进行了三年的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曾经留恋过别的东西的人们,有些人倒下去了,有些人觉悟过来了,有些人正在换脑筋。事变是发展得这样快,以至使很多人感到突然,感到要重新学习。人们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欢迎这种善良的要求重新学习的态度。   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在十月革命以后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接着就进入政治斗争,经过曲折的道路,走了二十八年,方才取得了基本的胜利。积二十八年的经验,如同孙中山在其临终遗嘱里所说“积四十年之经验”一样,得到了一个相同的结论,即是:深知欲达到胜利,“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孙中山和我们具有各不相同的宇宙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的结论。   孙中山死去二十四年了,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都大大地向前发展了,根本上变换了中国的面目。到现在为止,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就是这两件事:(一)在国内,唤起民众。这就是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二)在国外,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

先学技术,再学制度,最后学思想。
技术是指洋务运动,制度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是指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失败说明,单纯靠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不改变封建专制制度,是“变器不变道”。它把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建立在落后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之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本末倒置是无法救中国的。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行不通。
在新世纪的今天,西方先进的文明成果仍值得我们去学习。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决不能照搬照抄,不加选择的学习。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你是深中的吗?

(高二历史)例举近代史上不同阶级向西方学习的举措及结果,并说明你从中...
答: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重要历史事件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由清朝官僚地主阶级掀起的改革,中体西用,主张保留封建制度,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以挽救民族危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和军事工业,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建立近代中国第一支海军。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结果如何?原因是什么?
答:其本质目的是巩固清王朝的统治,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结果:这种主张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接受,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开展。(2)农民阶级:1859年,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明确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迫切愿望。本质目的:发展资本主义,巩固太平...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三次学习西方有什么不同?
答:(一)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主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声。虽然他创新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只停留在“坚船利炮”这一西方文明的表层——物质外壳上,而且学习的目的既是为了“制夷”,更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

论述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经过,结果,以及经验教训。
答: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向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上呈现出什么特点
答: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的特点: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学习方面的变化:从科技到政治,然后是思想。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无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主要有哪几次?结果怎样
答:1.洋务运动---结果:失败了。原因:首先具有封建性,其次对外具有依赖性,再次企业管理具有腐朽性。说明了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2.戊戌维新运动---结果:夭折了。原因:首先不该否定封建主义,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再次惧怕人民群众。说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政治者走...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与西方的发展有何不同
答: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反复强调“要拒外人,须要 先学外人的长处”。这种认识是非常理智的。3.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道路充满了进步与保守的斗争。从洋务派与顽固派围绕要不要学,学什么,怎样学的争论,到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充满了斗争。技术→制度→思想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重要历史事件有洋务...

试述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 从中你有什么启示_百度知 ...
答:1.中国人像西方人学习经历了学器物、学制度、再到学思想的转变 2.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救国,解决民族危机 3.学习是艰难的,救国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4.向西方学习也要和国情相结合,做到实事求是 4.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才能真正救国 ...

关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影响
答:西方是个统筹的概念,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主要体现在几次思想解放方面,首先是林则徐,魏源的《海国图志》使中国人认识到西方世界;康梁的‘维新办法’进一步促进西学在中国影响;洋务运动则使人们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并且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引进马克思主义,使中国...

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意义
答:兴办企业、开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翻译书籍、架设电报、修建铁路等是洋务运动的一系列方式。晚清统治者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交流与学习,最后封建统治的枷锁使得这场运动以失败告终。但它仍然对中国近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是对近代军事方面的影响。洋务派一向主张师夷长技以...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