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诗》教案设计

~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我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家作品,熟读背诵这两首诗。

  2.理解诗歌意象,领悟诗歌主旨。

  3.学习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意象分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通过探究,理解诗歌意象,领悟诗歌主旨。

  3.通过点拨,学习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意象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熟读与背诵;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意象,领悟诗歌主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点拨法。如学习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意象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背景介绍。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学生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紧扣“土地”,师生讨论分析全诗。

  1.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后明确: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2.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五、合作探究。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为祖国献身的愿望。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2.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3.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这些修饰语限定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 ,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4.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5.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诗意层层递进。

  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六、拓展延伸。

  1.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

  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山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

  2.艾青在诗中,含着泪水说:“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华史册上记下了多少爱国志士的类似诗篇,犹如繁星高悬夜空。

  例:当我们抵御外侵,我们会记得岳母刺给岳飞身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当志士至死不降,保持民族气节,我们不会忘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接着往下写,相信你会写得更精彩)。

   【板书设计】

  ︱ 鸟——诗人自己 ︱ ︱

  ︱第一节︱ 土地——祖国大地 ︱ ︱

  ︱ ︱ 河流、风——抗争精神 ︱意象朴实 ︱ 反抗侵略

  我爱着土地 ︱ ︱黎明——光明、希望 ︱象征深远 ︱ 热爱祖国

  ︱ ︱常含泪水︱ 直抒胸臆 ︱ 至死不渝

  ︱第二节︱ ︱ ︱

  ︱深爱土地︱ 激情澎湃 ︱

   第二课时

  乡 愁

  一、导入新课。

  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

  二、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诗评家。湖南衡阳人。现居台湾。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三、朗读感知。

  (一)朗读。

  诗的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乡 愁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1.范读。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

  2.朗读指导。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真挚。

  3.分四小组朗读余光中的《乡愁》,学生点评。

  4.指名读席幕容的《乡愁》,师生共同点评。

  5.自由朗读。

  (二)整体感知。

  1.找出这一首诗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

  用“_____美,美在_____”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

  “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这些叠词美,美在它们增加发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诗歌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美在整齐,美在对应,美在情感的层进。”

  (教师点拨:从语言上来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是选择的意象美,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以及“乡愁是……”这一句式体现了音乐美,而“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又充满变化美。)

  2.“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四、合作探究。

  1.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四个物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在。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2.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3.比较阅读。

  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继承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并写出了新意。

  不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这首《乡愁》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

   五、延伸拓展。

  综观这两首诗,都不自觉地用了“乡愁是……”这一句式,每一首诗中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第二首诗中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是没有年轮的树。请依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板书设计】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邮票——想母亲 思 乡 之 情

  长大后——船票——念妻子 |逐层

  后 来——坟墓——怀亡母 |推进

  现 在——海峡——思祖国 家 国 之 情




九年级语文下册《诗》教案设计
答: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这首《乡愁》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 五、延伸拓展。 综观这两首诗,都不自觉地用了“乡愁是……”这一句式,每一首诗中乡愁是邮票、船...

九年级语文诗教案
答: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

九年级语文古诗鉴赏教案
答:九年级语文古诗鉴赏教案1 学情分析 古诗词教学一直是阅读教学的难点。九年级学生在之前已学习过一些词,如《天净沙秋思》、《苏幕遮》、《浣溪沙》等,已经有了基本的诗词语言感受能力,在课本注释及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基本上能够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情感。但是,古诗词的语言高度凝练,创作讲究竟境的深远,学习古诗词不能仅...

古诗九年级语文教案
答:2、预习《出塞》一首诗。 附:板书设计 七步诗 曹植 豆和豆秸 相煎何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关雎》《蒹葭》教学设计
答:诗中出现的一些连绵词的读音和字形,学生记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已经学过一首《诗经》中的古诗,还记得吗?《采薇》(引导学生背诵:“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那么《诗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 二、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

初三下册语文《春望》教案
答:比较阅读—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本诗写了哪些形象?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2、两诗表达的感情是一悲一喜,然而却有相同点,相同之处是什么呢?五、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短诗五首》
答: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短诗五首》,欢迎阅读与借鉴。 【 《月夜》《萧红墓畔口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

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诗经》
答:下面是 无 整理分享的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诗经》,欢迎阅读与借鉴。 【 篇一】 一、导入 学习诗歌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在读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畅所欲言)(预设:字音、节奏、重音、停顿)按照刚才我们所说的要求,齐读诗歌。 同学说的很全面,那么就按照刚才我们总结出来的方式、方法自由朗读诗歌...

诗经关雎教学目标设计
答:下面是我整理的诗经关雎教学目标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设计简说】: 一、教材分析: 《关雎》是《诗经》首篇,编排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章描写一男子对心爱姑娘思念和追求过程,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内心深处求之不得焦虑和求而得之喜悦。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在...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答:是否有法可依?今天,我们以《山居秋暝》为例一起作个探讨。 一、鉴赏韵律,感悟诗语 1、教师配乐范读诗歌: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诵读提示: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小村的...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