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把中药熬了三遍分三次喝,请问中午和晚上中药和热水对热了喝。可以么?

中药可以一天喝三次吗,我喝的是调经的中药~

一般是一天2次,你要听医生的

效果会差一些不会太大,毕竟高浓度温服是效果最好的,你加热水进去显然稀释了。

  中药的煎煮方法对于有效地利用药物和提高治疗效果十分重要。中药的合理煎煮可以充分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对于防治疾病均有重要意义。中药的煎煮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1.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份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2.器具:
  煎药器具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份发生化学反应,导热均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小,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但砂锅孔隙较多易“串味”,且易破碎。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具有抗酸耐碱的性能,可以避免与中药成份发生反应,大量制备时多选用。铜、铁质煎器虽传热快但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中多种成份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质量,不能使用用铜、铁、铝锅、锡等器具,铝锅虽传热快、化学性质较稳定,但铝锅不耐强酸强碱,对酸碱性不很强的药可以选用,但不是理想的煎药用具。
  3.浸泡
  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份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份耗损、破坏过多。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常温水--室温水浸泡60分钟,轻压药材时水高出药平面约2厘米。以药材浸透为原则。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冬季可以长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浸泡中药绝对不能用沸水浸泡。
  4.用水
  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一般可用清澈的泉水、河水及自来水,井水则须选择水质较好的。水最好采用经过净化和软化的饮用水,以减少杂质混入,防止水中钙、镁等离子与药材成份发生沉淀反应。
  加水多少:按理论推算,加水量应为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的总和。虽然实际操作时加水很难做到十分精确,但至少应根据饮片质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确定加水多少。水的用量一般为:第一遍煎煮时为药材量的5-8倍,或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第二遍用水量可少一些。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水至高出药平面约0.5-1厘米,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5-20分钟即可。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质地疏松,或有效成份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液面淹没药物即可。一般如果方中草、花、叶类药物较多,吸水量较大,煎煮前应补充加水,可以多放一点水。
  很多中药说明是三碗水煮成大半碗。其实这是笼统的说法而已。碗有大小之分,药物有多少之别,药材质地亦有所不同,不能简单以三碗煎煮成大半碗而论。
  5.方法
  5.1煎煮中药应注意火候与煎煮时间。
  火候指火力大小与火势急慢(大火、急火称武火,小火、慢火为文火)。一般未沸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减慢水份蒸发,有利于有效成份的溶出。至于火候和时间的控制,则主要取决于不同药物的性质和质地,在煎煮过程中,尽量少开锅盖,以免药味挥发。
  5.2煎煮次数与方法
  中药煎煮一般要煎煮2~3次,最少应煎两次。煎煮次数太少,提取不完全,药材损失大;煎煮次数太多,不仅耗工和燃料,而且煎出液中杂质增多。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的有效成份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在两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份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为一日3次服用,以节约中药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份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份就不再溶出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份才能继续溶出。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一剂药最好煎煮两次或三次。治疗一般疾病的中药煎煮以2次为宜,一般先用急火煮沸,水沸后计算煎煮时间,一般为头煎20~30分钟,二煎10~20分钟。用于治疗感冒的解表中药或清热药宜用武火,时间宜短,煮沸时间为l0~20分钟即可,,并趁热服用。用于治疗体虚的滋补中药以3次为宜,头煎为40~50分钟,二煎为20~30分钟,三煎为l0~20分钟。有效成份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及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使用效成份充分溶出。以上煎煮过程中需要经常搅拌。
  煎煮好的中药要趁热滤出,免得有效成份沉淀在药渣上;如果不小心把药物煮干煮焦了,则此药不能服用,因为此时产生很多有毒物质,服用对身体有害。
  5.3煎煮榨渣取汁
  汤剂煎完后应榨渣取汁。因为一般药物加水煎煎煮后都会吸附一定药液。其次主药液中的有效成份可能被药渣再吸附。如药渣不经压榨取汁就抛弃,会造成有效成份损失,尤其是一些遇高热有效成份容易损失而不宜久煎或煎两次的药物,药渣中所含有效成份所占比例会更大,榨渣取汁的意义就更大。
  一般在最后一次煎煮时,趁热将药液滤出后,要将药渣用双层纱布包好,绞取药渣内剩余药液。有研究表明绞取药渣内的药液可增加药液成份的l5%~25%。
  中药煎后所取得的药液成人一般每次150毫升,学龄期儿童100毫升,婴幼儿50毫升为宜。按一日2次服用,成人每剂300毫升日服2次,学龄期儿童200毫升日服2次,婴幼儿100毫升日服2次为宜。

可以把药放在陶瓷碗里,用热水烫热后再喝

药煎过了 可以的

中药 每日一剂 水煎三次分服 是什么意思?
答:中药在熬的时候是有讲究的,有些要先煎,有些要后下,还有的需要包煎的如果没有的话,只要用水先浸泡那些药一小时左右(水量只要能刚好盖没药就可以了),之后煎药,一刻钟左右就够咯~~~然后把药汤倒出来,这个称为头煎。然后你立刻再往那些药渣里加水,再煎10分钟左右,然后这次得到的汤药就是...

水煎服,每付煎3次,兑一块,分3次服,每日服2次是什么意思?
答:这是说让您用水煎服中药,每幅药要重复煎三次,然后合到一起(到一个碗里中和一下),再分成三份,每天喝其中的两份,剩下一份。祝健康!

中药一般熬几次 原来是熬两次 现在的中药为什么熬三次 三次的药应该...
答:回答:中药一般熬是两次或者是三次的,是兑在一起喝的 现在首先是要把药用冷水泡半小时以后开始熬20分钟,把水倒出来以后再加水熬20分钟,这样三次混在一起喝的

中药,医生说让熬三次混到一起喝,是早晚各一次还是一天喝三次呢?
答:中药的正确煎服是指,第一次烧好的煎汁倒出来放着,另外放水继续煎,再倒出放一边,再第三次放水烧。然后把三次烧好的煎汁均匀混合后匀分为三份使用。医生说的是熬药方法,一般医生没有特别叮嘱就是早晚各服用一次,最好控制好服用间隔为12小时。

中药一般熬几次 原来是熬两次 现在的中药为什么熬三次 三次的药应该...
答:3次熬出来的药汁混在一起然后再平均分3次服用。

中药所说的煎服方法, 日1剂,分3次水煎服。是什么意思,求解
答:是说每日1剂处方开的中药,用水煎服,要用同样的方法共煎3 次服,在1天内服完。

早晨把中药熬了三遍分三次喝,请问中午和晚上中药和热水对热了喝。可 ...
答: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在两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份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为一日3次服用,以节约中药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份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份就不再...

熬中药水到多了,可以分三次空腹喝吗?
答:回答:病情分析: 煎煮方法:加水的标准是药物浸湿后,水的位置高于药的平面一寸至一寸半就可以了.这个并不重要,熬好后的药液多,就每次喝得多.药液少,就每次喝得少.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30-40分钟(时间越久越好).然后用大火烧开后改用文火(小火)煎煮30-40分钟,一般药物半小时就可以了,如果你的药剂过...

请问中药熬两边,喝三次可以么?时间紧,两边多熬点,分三次服用。谢谢
答:中医理论讲:急症、重症,应一天吃一副,(即一贴药重复煎三次药液的总和,吃一天),虚症及慢性病症宜缓缓图之。 所以正确煎药应重复煎三次而不是二次,当然二次理论讲是可以,但浪费了药材。你分三次服既是一天量是可以的。(如是猛药、峻药、就不宜分三次服,而应多分几次服)。仅供你...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