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计师案例分析及答案(二)

~   4.《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当债权人计划对应收账款进行重组,或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如果无确凿证据表明应收款项不能收回,不能全额提坏账准备。D公司为兴兴公司的控股公司,在没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收回时,不能全额提取坏账准备,注册会计师应建议兴兴公司予以纠正。

  5.《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除了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外,还应对其他应收款提取坏账准备;对于企业的预付贿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企业持有的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表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据此,注册会计师应建议兴兴公司对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收票据按规定补提坏账准备,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四)坏账准备案例

  注册会计师李文审计A公司坏账准备项目,在审查坏账损失时发现:

  1.原W公司欠款1000万元,W公司因财务状况不佳,多年不能偿还,上年度已经董事会决定作坏账处理,并报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W公司经营状况好转后,偿还原欠款中的500万元。A公司会计处理为: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坏账准备”。

  2.该公司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当年全额提取坏账准备的账户有8笔,共计5000万元。其中:未到期的应收账款2笔,计2000万元;计划进行债务重组1笔,计1500万元;与母公司发生的交易1笔,计1000万元;其他虽已逾期但无充分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4笔,计500万元。

  3.已逾期7年,对方无偿债行为,且近期无法改善财务状况,或对方单位已停产,近期无法偿还所欠债务2000万元。A公司在确定计提坏账比例时,仅按30%计提坏账准备。

  案例分析:

  1.会计制度规定已作为坏账处理的欠款,为全面反映欠款单位的信用程度和经济事项发生的全过程,应在收到还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同时,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A公司的会计处理,虽对会计报表的数额未产生影响,但不属于规范的会计行为。因此,李文提请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按照制度规定调整原有会计分录,补记相关会计处理。

  2.根据有关制度的规定:“下列各种情况不能全额提取坏账准备:(1)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以及未到期的应收款项;(2)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债务重组,或以其他方式进行重组的;(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特别是母子公司交易或事项产生的应收款项;(4)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因此,A公司对计提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应予纠正。

  4.根据财政部财会字[1999]35号文规定:“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债务单位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还债务的,以及其他足以证明应收款项可能发生损失的证据和应收款项逾期5年以上),下列各种情况不能提取坏账准备-”。根据上述规定,注册会计师认为,A公司对上述应收款项所采取的计提比例应考虑调整提高。

  (五) 预付账款案例

  案例一:注册会计师吴生在对大华公司审计时,发现预付账款科目中有3年前预付给A公司购材料款1000万元和B公司购工具款500万元。

  案例二:注册会计师李文在对新兴公司预付账款项目审计时,发现其中有支付给C公司的在建工程款项300万元。

  案例三:注册会计师张刚在对东方公司预付账款项目审计时,发现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科目中均有D公司明细账户,预付账款科目有预付D公司货款100万元,应付账款科目中有应付D公司贷款80万元。张刚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人员查询核实,确定应付D公司的货款应与预收账款进行冲销处理。

  案例分析

  1.通常情况下,经供需双方签订合同确定的供货数量、时间、预付账款比例等条款后,购货方才能付出款项,而且在一定供货期内,可以把预付账款大部分扣回。

  2.对于案例二的情况,注册会计应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将应在“在建工程”或“预付工程款”科目中核算的在建工程款项从预付账款科目中转出,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相应的账务调整处理。

  3.案例三的情况在实务中比较普遍。主要是由于货物入库手续不全造成会计处理不及时,形成资产、负债双方虚增。注册会计师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账务调整。

  (六)其他应收款案例

  注册会计师李文审计京东公司2001年度会计报表时,检查“其他应收款”明细情况时,发现其中一笔200万元的款项债务人是证券公司,李文询问有关人员,了解到京东公司1998年12月把暂时闲置的资金交给证券公司代理理财,由于证券公司一直没有为京东公司进行交易,2001年末京东公司对此款提取了20万元的坏账准备,李文又向证券公司函证,了解到其中100万元已于2001年12月投资股票A.

  案例分析:财政部《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及其相关准则问题解答=规定: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前存出投资款已作“其他应收款”核算,并计提坏账准备的,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时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公司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前存出的投资款已作“其他应收款”核算的,应将尚未进行投资的其他应收款余额转入“其他货币资金”科目。

  原作为“其他应收款”核算的存出投资款,在尚未投资前一般不应当计提坏账准备,如果已作投资并且已作投资部分的其他应收款已计提坏账准备的,应当将已作投资部分的其他应收款的账面余额,转入“短期投资”等科目核算,已计提的坏账准备转入“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等科目。

  为此,东东公司应作如下调整处理:

  借:其他货币资金 1 000 000

   贷:其他应收款 1000 000

  借:短期投资 1 000 000

   坏账准备 200 000

  贷:其他应收款 1 000 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00 000

  三、存货案例

  (一)星海公司对存货的期末价值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2002年12月31日,该公司专门用于生产A型设备的甲材料结存数量为2000千克,单位成本为25元,总成本为 50 000元,可生产 A型设备10台。

  将甲材料加工成A型设备,每台需要投人人工及间接制造费用5 600元;销售A型设备,每台需要支付销售费用及税金500元。 A型设备正常市场售价为每台 12 000元。

  2002年12月31日,甲材料的市场价格降为每千克20元。星海公司购买甲材料不需要花费买价以外的其他采购费用。

  根据下列互不相关的假定情况,分析星海公司的甲材料是否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果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是多少。

  (1)假定2002年12月20日,星海公司与诚信公司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合同约定, 2003年2月20日,星海公司应按每台12 500元的价格向诚信公司提供A型设备12台。

  (2)假定由于甲材料市场价格的下跌,导致用其生产的A型设备的每台市场售价降为10 800元。2002年 12月20日,星海公司与诚信公司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合同约定,2003年2月20日,星海公司应按每台 11 000元的价格向诚信公司提供A型设备5台。

  (3)假定由于市场情况的变化,星海公司决定停止A型设备的生产,也没有签订任何A型设备的销售合同。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星海公司准备将专门用于生产A型设备的甲材料全部售出,预计会发生销售费用及税金1200元。

  案例分析

  (1)根据星海公司与诚信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诚信公司订购的A型设备为12台,而星海公司库存的专门用于生产A型设备的甲材料,仅可生产A型设备10台,低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因此,在确定甲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时,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A型设备单位售价12 500元作为计量基础。

  虽然甲材料的市场价格低于账面成本,但用甲材料生产的A型设备的可变现净值为 12 000元( 12 500 -500),高于其生产成本10 600 ( 5 000+ 5 600),并没有发生价值减损。在这种情况下,以A型设备合同单位售价 12 500元作为计量基础计算的甲材料可变现净值一定高于其账面成本,因此,甲材料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2002年12月 31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甲材料应按账面成本50 000列示。

  (2)根据星海公司与诚信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诚信公司订购的A型设备为5台,而星海公司库存的专门用于生产A型设备的甲材料,可生产A型设备10台,高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因此,在确定甲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分别按销售合同约定的A型设备单位售价11 000元和 A型设备的市场售价10 800元作为计量基础。计算如下:

  10台 A型设备的可变现净值= (11 000 800= 104 000(元)

  10台 A型设备的生产成本=(5000+5600) 000(元)

  上述计算结果表明,A型设备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生产成本,因此,用于生产A型设备的甲材料应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甲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04 000-5600 000(元)

  由于甲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成本,因此,甲材料的期末价值应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即星海公司应当按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成本的差额为甲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算如下:

  甲材料应当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50 000-48 000=2000(元)

  在 2002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甲材料应按48 000元列示。

  (3)由于星海公司准备将甲材料全部售出,因此,甲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不能再以A型设备的售价作为计量基础,而因以其当前的市场价格每千克20元作为计量基础。计算如下:

  甲材料的可变现净值=2000 200=38 800(元)

  由于甲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成本,因此,甲材料的期末价值应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即星海公司应当按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成本的差额为甲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算如下:

  甲材料应当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50 000-38 800=11 200元

  在2002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甲材料应按38 800元列示。

  (二)存货减值准备案例

  [案例]H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时了解到该公司对存货的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2001年H公司经年未盘点,认定有关存货及其会计处理的信息资料如下:

  1.库存商品A:账面余额10万元,已提取跌价准备5000元,该商品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H公司对该商品全额补提跌价准备。

  2.库存商品B:账面余额6万元,无跌价准备,该商品不再为消费者所偏爱,从目前情况分析,其市价将会持续下跌。H公司全额提取跌价准备。

  3.库存商品C:账面余额20万元,已提取跌价准备2万元,由于此类商品的更新换代,该商品已经落伍,目前已经形成滞销。H公司全额补提跌价准备。

  4.库存商品D:账面余额50万元,无跌价准备,目前该商品供销两旺,未发现减值情况。H公司按10%提取跌价准备5万元。

  5.库存商品E:账面余额20万元,无跌价准备,该商品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H公司未计提跌价准备。

  6.库存原材料F:账面余额15万元,无跌价准备,现有条件下使用该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H公司未计提跌价准备。

  [案例分析]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库存商品A、B、C均不应全额计提跌价准备。A商品只是市价下跌,价值减少,但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B商品虽然不为消费者所偏爱,但也只是价值下跌,还未到完全丧失价值的程度。C商品即使已经滞销,但起码还有转让价值。所以,注册会计师应建议H公司首先根据各种存货的物理状况及减值情况,推断出其期末应提足的跌价准备数额,然后与已提取的跌价准备比较,按其差额补提存货跌价准备。

  对于商品D,由于没有任何减值的迹象,H公司按10%的比例计提了5万元的跌价准备,没有根据。注册会计师应建议H公司调账,冲回所提取的跌价准备。

  对于商品E和原材料F的处理则不同,这两项存货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减值,而H公司却未计提相应的跌价准备,应建议H公司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计提减值准备的数量,并作相应的调账处理。

  (三)

  1、甲股份公司本期末持有以下存货:

  (1)材料A,为生产而储备,库存成本20万元,现市价购买19万元,A材料生产产品加工费用预计10万元,产品售价预计光万元,销售税费预计3万元;

  (2)材料B,为生产而储备,库存成本40万元;现价购买36万元,B材料生产产品加工费用预计16万元,产品售价预计60万元,销售税费预计6万元;

  (3)材料C,为销售而储备,库存成本10万元,售价预计问万元,销售税费预计1万元;

  (4)产品D,全部按照合同为乙公司生产,成本48万元,合同售价52万元,相同商品市场售价48万元,预计销售税费均为5万元;

  (5)半成品E,库存成本80万元,进一步加工成本为I0万元,该存货按照合同为乙公司生产占50%,合同售价50万元,预计销售税费2万元,另外50%对外出售,预计售价46万元,预计销售税费2万元;

  要求:将下表填完整,计算期末存货的账面价值(单位:万元)

  存货 材料成本 材料售价 材料可变现净值 产品成本 产品预计售价 产品可变现净值 期末计价

  材料A 20 19 35

  材料B 40 36 60

  材料C 10 13 * * *

  产品D * * * 48 52

  半成品E(50%) 40 * 50

  半成品E(50%) 40 * 46

  答案:

  存货 材料成本 材料 售价 材料可变现净值 产品成本 产品预计售价 产品可变现净值 期末计价

  材料A 20 19 32-10=22 10+10=30 35 35-3=32 20

  材料B 40 36 54-16=38 40+16=56 60 60-6=54 38

  材料C 10 13 13-1=12 * * * 10

  产品D * * * 48 52 52-5=47 47

  半成品E(50%) 40 * 48-(10/2)=43 40+(10/2)=45 50 50-2=48 40

  半成品E(50%) 40 * 44-(10/2)=39 40+(10/2)=45 46 46-2=44 39

  存货期末计价=20+38+10+47+40+39=194(万元)

高级会计师案例分析及答案(二)
答:案例一:注册会计师吴生在对大华公司审计时,发现预付账款科目中有3年前预付给A公司购材料款1000万元和B公司购工具款500万元。 案例二:注册会计师李文在对新兴公司预付账款项目审计时,发现其中有支付给C公司的在建工程款项300万元。 案例三:注册会计师张刚在对东方公司预付账款项目审计时,发现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科...

2006年高会考试第三章或有事项案例分析二
答:案例2】 资料:a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其1999~2002年发生的有关事项及其会计处理如下:(1)1999年10月20日,a公司为某客户b公司提供贷款担保,被担保贷款本金为2000万元,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5%.根据合同,b公司到期无法偿付该贷款时,a公司对该贷款本金及利息承担还款责任。

高级会计师考试《案例分析》常考试题
答:3.计算公司为实现第二次融资,其股价至少应当达到的'水平;假定公司市盈率维持在20倍,计算其2011年基本每股收益至少应当达到的水平。4.简述公司发行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主要目标及其风险。5.简述公司为了实现第二次融资目标,应当采取何种财务策略。1.发行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后,2010年可节约的利...

2017年高级会计师案例分析:金融资产转移
答:2017年高级会计师案例分析:金融资产转移 ● 金融资产转移 华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科实业)系国内一家上市公司。系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的常年审计客户。在对2×14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前,华科实业的财务总监与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的张杰注册会计师 发来电子邮件,沟通2×14年有关华科实业金融资产...

2017年高级会计师考试案例分析题: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管理
答:高级会计师案例分析题:企业资本结构决策与管理 某公司2012年12月31日的长期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8000万元,其中,发行在外的普通股8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公司债券2000万元(按面值发行,票面年利率为8%,每年年末付息,三年后到期),资本公积4000万元,其余均为留存收益。2013年1月1日,该公司拟...

预付账款审计案例
答:科目中核算的在建工程款项从预付账款科目中转出,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相应的账务调整处理。3.案例三的情况在实务中比较普遍。主要是由于货物入库手续不全造成会计处理不及时,形成资产、负债双方虚增。注册会计师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账务调整。参考资料:zhonghua会计网校高级会计师案例分析及答案 ...

高级会计师考试案例分析题(十三)
答:案例分析题二 ABC会计师事务所A和B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派,对甲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004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甲公司尚未采用计算机记账。A和B注册会计师于2004年11月1日至7日对甲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解和测试,并在相关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了解和测试的事项,摘录如下:(1)甲公司产成品发出...

2006年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试题七
答:案例分析题一(本题12分)某集团公司财务部拟组织本系统会计职业道德培训。为了使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公司财会部就会计职业道德概念、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关系、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以及组织实施等问题,分别与会计人员王晴、周雯、姚萍、范涛、陈进等5人进行了座谈。现就5人...

2018年高级会计实务财务案例分析题:战略与财务战略的关系
答:2018年高级会计实务财务案例分析题:战略与财务战略的关系 (一)逻辑关系 财务战略是发展战略的一个子系统,既是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有其独特性,企业应当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来促进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二)发展战略制定的两个层次 【注意】(1)发展目标应当突出主业,不能过于激进,不能盲目追逐市场...

2015年高级会计师考试题库:会计实务(案例题53)
答:案例分析题 格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兰公司)是生产经营电子产品的大型工业企业,为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聘请甲会计师事务所在年报审计时对公司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存货、货币资金方面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进行评价,并对其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与评价。检查证发现以下问题: 1. 销售与收款控制 (1)接受客户...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