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本数据怎么算出来?

怎么算材料成本核算?~

成本计算需要根据本企业的物资管理状态,设置取得计算成本需要的数据的关键点--

材料领用消耗的计量,人工费用的消耗,制造费用的消耗,生产产品的数量统计,生产工时统计等等、、
一般成本核算包括成本费用的归集,成本费用的分配。
设置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进行核算。
生产车间生产产品发生的费用计入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中,
领用原材料,原材料减少记贷方。

生产成本--产品

原材料
发生人工及生产产品发生的间接费用则分别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和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用于核算间接计入费用即无法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所消耗的费用,
发生时借记制造费用。贷记生产车间发生的机器折旧等。
由于制造费用也是因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
所以制造费用要按照相关的分配方法分配至产品成本中:如人工工时、人工工资、机器工时、年度计划分配等方法。
借:生产成本--产品
贷:制造费用。
如果月末有在产品,要在完工和在产之间分配计算完工和在产的成本,在产品成本一般是按约当产量法计算。
产品完工入库时要结转生产产品所发生的成本,
即借:产成品/库存商品--产品
贷:生产成本--产品--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完工的产品销售出去时会形成收入同时要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产成品/库存商品。

经过他们的核算材料的核算而得出的

标准成本是为与成本相关的诸如技术指标、作业指标、计划值等各项指标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标准的制定、成本差异揭示及分析、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三部分。

标准成本计算前五项准备

① 核对物料清单

对成本计算来说,物料清单决定了哪些材料将被计算进产品的成本,以及计算的顺序和材料的多少。对单层的物料清单来说,材料成本只是单纯的累加过程,比较简单。这里,着重讲述的是多层物料清单。物料清单的准确度一般应高于99%。

产品SA977004的物料清单

SA977004是沃奇公司生产的一套工具,由批头手柄(Bit driver)和批头组(Bit Group)组成;其中,批头组是半成品,由T10和T15两个批头组装而成。

对于这种多层的物料清单,ERP对成本计算是从下到上的,即最先计算最低层物料的成本(2层);然后逐步计算上一层次的物料(1层),计算过程中,包含了已经计算过的下层物料的成本。这一过程叫做成本上卷。

在ERP系统中,半成品“批头组”的成本计算后,会保存在ERP系统相关的单据里。通过成本上卷功能,我们就可以分析,每个生产层次的附加价值,如我们可以分析T10与T15组装成批头组后,价值增加了多少。

② 划分工作中心

ERP中,工作中心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重要组织结构,跟企业车间划分相似,但更加细分。如一条工作线、一个装配中心、一个车间,甚至一台机器都 可以定义为一个工作中心。如高级排程、计划调度等,都会用到这个设置。而对于成本来说,它定义了相关成本的计算方法,是计算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的基础。如 SA977004产品,可以定义为两个工作中心:一是组装T10与T15的组装中心,二是包装批头手柄和批头的包装中心。

③ 确定工艺路线。

工艺路线确定了生产一种产品所须的每一道工序以及执行这些工序的先后顺序。工艺路线中,还要指明哪道工序在哪个工作中心中执行,需要哪些材料以及工时等信息。

如产品SA97004的两道工序组成即可定义为:
工序10:组装批头组
工序20:包装批头

系统使用工作中心定义的计算方法和工艺路线中提供的标准值就可以计算标准的耗用量。

④ 成本中心作业

成本中心是ERP系统中,归集和控制成本的组织机构。任何一个工作中心,都必须明确的归属于一个成本中心。在实际工作中,一个或几个工作中 心,可以对应一个成本中心,但在ERP系统中,为了便于计算和核对,只能一个工作中心对应一个成本中心。我们可以把成本中心想象成是一部机器,把材料、人 工投入进去,生产出一种新的产品。投入与产出价值的差异,就是该成本中心的增值。

以组装工作中心为例,组装中心属成本中心CB01。该成本中心要投入材料T10和T15,投入人工,投入电费等相关费用;产出的是批头组。组装过程完成后,批头组的价值中不仅包括了投入的成本,还包括在此过程中增加的价值。

⑤ 物料基本信息

物料基本信息里,包含了管理物料所需的信息。对于成本来说,我们关注的是价格信息,在成本计算中所用到的材料价格相关的内容,都会在此取得。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成本计算成功的基础。一般们要求,在上成本模块前,物料基本信息记录的准确率必须保证在98%以上。

产品SA977004的标准成本计算

产品SA977004的通用标准成本计算

下面,以沃奇公司的产品SA977004为例,完成该产皮的标准成本计算。

SA977004的BOM如上所述,具体用量如下:

一套SA977004,需要用到零件:
批头手柄:2个
批头组: 1套

半成品批头组,需要用到零件:、
T10:10个
T15:15个

该产品的工艺路下如下:
工序10:组装批头组
作业101:组装准备 生产数量:1套 投入部件:T10 为10个,T15为15个
需要时间:1小时*人
作业102:组装 需要时间0.5小时*人
作业103:检验 需要时间0.1小时*人

工序20:包装批头
作业201:包装 需要时间0.5 小时*人 投入:批头组1套,批头手柄2个

查询物料基本信息,原材料基本价格如下:
批头手柄:4/个
T10: 1/个
T15: 1/个

企业定义两个工作中心和成本中心,具体设置如下:

工作中心 成本中心 工序 作业 价格
组装中心 CB01 工序10 作业101 2.5/小时
作业102 3/小时
作业103 3/小时
工序20 作业201 3/小时

其它成本的计算与人工费用计算原理相同,为便于说明,在此没做考虑。标准成本计算如下。

SA977004:总成本 8 29.3 1.5=38.8元

原材料:批头手柄 总成本 8元
原材料:2*4=8元

半成品:批头组 总共成本:29.3元
原材料成本:10*1 15*1=25元
生产准备成本(作业101):2.5*1=2.5元
组装成本:(作业102)0.5*3=1.5元
检验成本:(作业103)0.1*3=0.3元

包装成本(作业201):3*0.5=1.5

计件工资下的标准成本计算

以上计算并未考虑供热的计件工资,事实上在许多制造业的公司,都普遍采用了标准工资 计件制的办法。在这种情况下SA977004的标准成本计算如下:

在基本资料里,修改工作中心的资料:基本价格=月基本工资/月累计工作小时。

工作中心 成本中心 工序 作业 基本价格 计件价格 关系
组装中心 CB01 工序10 作业101 0.5/小时 2/个 正比
作业102 1/小时 1/个 正比
作业103 1/小时 0.2个 正比
工序20 作业201 1/小时 1/个 正比

SA977004:总成本 8 29.3 1.5=38.8元

原材料:批头手柄 总成本 8元
原材料:2*4=8元

半成品:批头组 总共成本:29.3元
原材料成本:10*1 15*1=25元
生产准备成本(作业101):1*0.5 2*1=2.5元
组装成本:(作业102)0.5*1 1*1=1.5元
检验成本:(作业103)0.1*1 0.2*1=0.3元

包装成本(作业201):1*0.5 1*1=1.5

标准成本计算的四个注意事项

① 标准成本流程计算出来的结果都会保存在标准成本模块中。以刚才SA977004产品为例,我们计算出来的半成品批头组和成品的成本,都会保存在数据库里, 而不是查询一次,系统计算一次。这样做主要是因为标准成本运算比较复杂,会涉及到多个表,一个产品运算起来可能不用花多少时间,但随着产品的增多,运算时 间就会越来越长。

因此,需要注意材料价格的变动,或者工时、单价的变动,并不会马上反映到标准成本中去。而是在价格或工时等元素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重新运行标准流程作业,待系统稳定运行后,直接运行“标准成本作业”即可。

② 通过流程运行可知,标准成本的计算,不是财务一个部门的事情,而需要生产、采购、仓库等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把标准成本计算准确。各个部门相关的数据发生重大变化时,需注意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在系统中重新计算标准成本。

③ 如果发现标准成本计算有误,应注意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检查:

第一步,重新运行“标准成本作业”。标准成本计算有误可能因以上提到的一些基本信息改变后,没有及时运行“标准成本作业”所致,因此需首先重新运行“标准成本作业”来校验标准成本。运行后,如发现仍有错误,可进行下一步检查。

第二步,检查物料清单。物料清单的变更对标准成本运算的影响最大,因此,物料清单变更后,要保证及时运行“标准成本作业”,跟实际的BOM进行核对,确保最新BOM更改已经反映到系统中去。

第三步,检查物料的价格信息。物料的价格变化比较频繁,对标准成本的影响比较大。一般系统建议,计算标准成本的价格以上月末的价格为准,除非本月内价格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四步,检查其它信息。如工艺路线、工时单价、人工价格等信息,一般企业变化不是很频繁,所以,对标准成本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可以放在最后核对。

④ 注意计算标准成本的时机。在理想的状态下应该是在每次需要的时候,运行一次标准成本。但由于运算速度的关系,产品层次复杂或产品多的企业,运行一次标准成 本,往往要2-3个小时时间,这样做显然得不偿失。一般情况下,建议运行此作业的最优时机为:月末或月初;新产品开发,投入生产后;基本信息有重大改变 后。

材料成本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归集,要按投入的产品名称或型号设置二级及以下科目,便于核算到具体产品。
领用时: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产品
贷:原材料—**材料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余额是在制品成本,完工入库后结转至“库存商品”
借:库存商品—**产品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产品
结转库存商品前还要分摊当期制造费用(你没问到,略)
已销售的产品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作为销售收入的减项,就可计算出利润了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产品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材料成本= ∑材料单价×材料配套表消耗数量

材料计划成本计算
答: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额 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差异额/计划成本=(期初存货的差异额+本期收入存货的差异额)/(期初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注意:超支差异额用正数,节约差异额用负数表...

月末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的计算方法
答:三、原材料账户的金额都是用计划价*数量算出来的;实际金额-计划价*数量=材料成本差异;以上公式算出来是负数,就记在材料成本差异贷方;如果是正数,就记在材料成本差异借方。四、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的计算。1、按实际成本核算时,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各原材料明细账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入库材料...

材料成本数据怎么算出来?
答:对于这种多层的物料清单,ERP对成本计算是从下到上的,即最先计算最低层物料的成本(2层);然后逐步计算上一层次的物料(1层),计算过程中,包含了已经计算过的下层物料的成本。这一过程叫做成本上卷。 在ERP系统中,半成品“批头组”的成本计算后,会保存在ERP系统相关的单据里。通过成本上卷功能,我们就可以分析,每个...

材料实际成本怎么算
答: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期末余额(计划):400+2000-1600=800(万元)计划金额×(1±材料成本差异率)=实际金额:800×(1+0.25%)=802(万元)

材料实际成本怎么算?
答: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计算公式: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

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公式
答: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材料计划成本+本期购入材料计划成本-本期发出材料计划成本) *(1+材料成本差异率)

原材料的实际成本怎么算啊
答:一、计算方法 1、材料成本差异在贷方时为节约差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差异率 2、如:某企业2012年5月1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贷方余额为17 000元,“原材料”账户的余额为1000 ...

结存材料的成本怎么算?
答:/(期初原材料金额+本期购入原材料金额),这里的材料成本差异也是:借方用“+”号,贷方用“-”号。原材料账户的金额都是用计划价*数量算出来的;实际金额-计划价*数量=材料成本差异;以上公式算出来是负数,就记在材料成本差异贷方;如果是正数,就记在材料成本差异借方。

库存材料实际成本
答: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计算公式: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移动加权平均法,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成本核算的程序步骤从生产费用发生开始,到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止的整个成本计算的步骤。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分为...

材料成本差异计算公式
答:那么,根据公式,我们将相关数据代入即可求出材料成本差异率:材料成本差异率=[(98000-100000)+8000)]/(100000+200000)×100%=2 材料成本差异率是正数,说明是超支差,即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应该在计划成本的基础上加上超支额得到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