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以48小时内死亡为工伤标准

为何以48小时内死亡为工伤标准,已经在用呼吸机和药物来维持了7天~

是《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
第十五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
没有办法……
你可以网上搜:《“四十八小时”问题仍未得以解决,伦理悲剧还将继续》,看一下:
http://www.gongshang120.com/showart.asp?art_id=199

  大律师网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一)项的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根据该条规定,突发疾病死亡如果被视同为工伤,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要具备时间条件,即发生在工作时间内。《工伤保险条例》不仅包括上班时间而且将工作时间前后进行的预备性工作及下班后的收尾性工作都一并列为工作时间。根据此理解,职工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经单位合法要求的加班加点或者单位违法延长的时间,以及未经单位安排自觉延长的时间或者主动加班的时间,只要是在从事本职工作,一律应认定为工作时间,除非单位能够证明职工系从事私人事务。时间要素是能否被认定为工伤的关键要素之一,《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视同工伤,更加凸显了时间要素在认定工伤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第二,在工作岗位,主要是指用人单位能够对从事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区域和职工为完成某项特定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的相关区域。理论上容易区分,实践中很难把握,但对工伤认定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秉承倾斜保护劳动者利益与兼顾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兼顾两者利益均衡,工作场所认定中还应当适当包括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场所,如职工因材料用完,主动到相邻车间领取通常由其他职工送交的生产材料,在相邻车间发生事故,应当认定为工作场所。
  第三,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工伤保险条例》第一条明确,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制定本条例。该条强调的是认定为工伤,必须是因为工作原因导致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因此从工伤保险的立法精神分析,其应该救济的是伤,而且这种伤还是应因工而起;疾病方面工伤保险的救济义务是因为工作环境的原因长期以来形成的职业疾病。但为了突出保护劳动者利益,《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将突发疾病而引起的死亡视为工伤,对于突发性疾病的法律救济或许是源于一定的历史习惯,或是一种对人们内心所一贯遵循的善良风俗的照顾。设定“48小时”的抢救时间,可能不太科学,但总得设定个时间予以限制,让执法者有法可依。因此,执法者在适用该条款时,必须依法严格掌握,突发疾病要与抢救和死亡结果相关联,应具有紧急性和严重性的特征。在实践中表现为突然发作,情况危急导致当时就死亡或者立即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在48小时内死亡的情形。也就是说,发病、抢救应是从单位到医院,期间不应有其他更广泛的外延,比如,回家后突发疾病死亡,或办理其他事情后突发疾病死亡的情形,或者超过48小时等情形。

1、 为何要限定48小时呢?如果工伤保险认定的范围过宽,对用人单位不利,认定的范围过窄,则对劳动者不利。在立法时,48小时是整个抢救过程的黄金时间,为了便于操作,就规定48小时作为工伤认定的时间限制。



主要原因是引起疾病的原因与工作有关,也考虑到职工与用人单位利益的平衡及医学界的一些观点。
顺祝吉祥于西宁

原劳动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函〔2004〕256号)规定明确:
三、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这里“突发疾病”包括各类疾病。“48小时”的起算时间,以医疗机构的初次诊断时间作为突发疾病的起算时间

抢救48小时后死亡算不算工伤
答:在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受伤后,若经过抢救48小时后不幸死亡,这一情况的认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首先,要确认伤害是否发生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这是判断工伤的基本前提。其次,需要分析伤害与工作之间的因果关系,即伤害是否因工作原因直接导致。最后,还需考虑抢救期间的情况,包括抢救措施是否得当、抢救过程是...

工伤认定48小时怎么来的
答:工伤48小时是指在对工伤的认定中,有三种情形视同工伤;这其中就包括了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情形。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脊逗;(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

工地死亡为什么抢救48小时
答:在立法时,48小时是整个抢救过程的黄金时间,为了便于操作,就规定48小时作为工伤认定的时间限制。工伤保险认定的范围过宽,对用人单位不利,认定的范围过窄,则对劳动者不利。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1、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

为什么工伤认定要限定48小时?
答: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根据具体情况,若是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可以认定为工伤,...

工伤认定48小时怎么来的
答:48小时是对于工作时间和岗位发病后死亡能被认定为工伤的条件,是法律对现实情况的政策性考量。按照目前的法律规定,存在职工突发疾病死亡可能与工作没有关系也被认定为工伤和某些因工作原因死亡(如过劳死)却不能被认定为工伤的情况,但是在大部分疾病与工作的关联没法证实的情况下,以死亡时间作为划分是否...

48小时内死亡算工伤
答:48小时的起算时间,以医疗机构的初次诊断时间作为突发疾病的起算时间。3、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情况,“48小时内”是硬指标,如超过48小时,那么患者的疾病就不是突发性疾病,按规定就不能视同为工伤。关于死亡工伤认定的规定《工伤保险条例》第三章对工伤范围作出了规定,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工伤...

48小时工伤死亡认定标准
答: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

工伤48小时如何界定
答:工伤48小时根据以下界定: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都属于工伤,这里的48小时之内是硬指标;2、如果抢救的时间已经超过48个小时,或者当事人只是在超过48个小时之后才去世的,按照法律规定就不属于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1、在工作时间...

工作中受伤超过48小时以后死亡的工伤是重伤还是死亡?
答:工作中受伤即可认定为工伤,48小时是对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视同工伤的限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工作时间、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48小时之内抢救无效死亡的,应当认定为视同工伤。也就是说,抢救超过48小时之后死亡的,一般是认定不了工伤的。法律分析职工发生工伤事故的,所在单位应当在30日内,向社会保险...

工伤死亡48小时的认定模式
答: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这里“突发疾病”包括各类疾病。“48时”的起算时间,以医疗机构的初次诊断时间作为突发疾病的起算时间。一、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1、...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