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卖信息是什么意思

~ 问题一:贩卖个人信息犯法? 《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公民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不容许非法获取,不允许以公民个人信息进行非法营利,或私自利用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交易。如果行为人明知不能公开、泄露或擅自为其他用途,却仍出售或非法公开、泄露、提供给他人,那么,严重时就会构成犯罪,受到刑法追究。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 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问题二:贩卖个人信息从中获取五万元该定什么罪 您好!贩卖个人信息从中获取五万元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七)》,修正案的第7条在刑法典第253条后增加了一条关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规定,作为第253条之一,具体条文如下:
“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对上述条款的含义,有学者认为,该条第1款和第2款分别规定了“出售、非法提供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罪”的构成要件及量刑,第3款将单位纳入本罪的主体范围。出售、非法提供个人信息罪,是指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工作人员)在明知自己出售或者非法提供其所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会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造成伤害,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主观心态支配下,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者规章中关于公民个人信息的规定,实施的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合法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造成公民个人信息大量泄露、使个人信息大量流向境外、造成被害人人身严重伤害以及造成财产重大损失的危害行为。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罪,是指一般主体在明知自己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得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会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造成危害,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后果发生的主观心态支配下,实施的秘密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造成公民个人信息大量泄露、使个人信息大量流向境外、造成被害人人身严重伤害以及造成财产重大损失的危害行为。
从规范刑法学角度看,上述理解符合法条的字面含义。但此文并非探讨对字面意义的再理解,而是结合司法实践,从本罪法条设置的应然角度解读,笔者认为上述理解存在可完善空间。
一、对本罪规定特殊主体的必要性思考
从学界对《刑法修正案(七)》第7条撰文理解适用的相关内容看,认为本条文前两款规定了两个罪名:第1款是关于“出售、非法提供个人信息罪”的规定,其主体为特殊主体;第2款是关于“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罪”的规定,其主体是一般主体。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区分特殊主体和一般主体从而分别设立两个法定刑完全一致的罪名是否必要?条文中所做出的列举性主体是否表明此条文所涉及的犯罪只能由特殊主体构成?笔者认为,从刑法理论及司法实践看,分款设置区分特殊主体、一般主体的意义不大,主要理由如下:
(一)从立法保护的法益分析
一种行为之所以被规定为犯罪,是因为其对法所保护的利益和价值造成了侵害或者侵害的危险性。我国刑法分则十章的划分标准,正是行为侵害的法益。修正案新增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并将其纳入刑法分则的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 *** 利罪”第253条之一进行明确规定,可以看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本质是对公民人身权利侵害,其所保护的法益不会因主体不同而导致受侵害程度不同,故笔者认为,本条文所要强调的核心内容是因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而导致公民人身权利受到侵害的行为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是否具备特殊身份并不会影响到犯罪本质的认定和量刑的区别,换言之,如果特殊主体和一般主体实施行为会导致侵犯法益的区别,或者会导致量刑的不同,立法做出主体的区别在司法实践中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否则就不必做出区分。
根据前述......>>

问题三:贩卖信息罪是什么? 在信息化社会越来越浓的情况下,为了强化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触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简称《修正案(七)》)将侵犯个人信息严重的行为归为犯罪行为,那么,侵犯个人信息罪的构成特征有哪些呐?
其一,在主观上,侵犯个人信息罪的犯罪嫌疑人必须是故意所为。所谓故意,即明知公开、泄露他人信息会侵犯他人的权益和危害社会,却仍然去实施这种行为的心理状态;所谓信息,是指与公民个人存在关联并可以识别特定个人的信息。如电话号码、银行卡、身份证号码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个人基础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属于个人秘密,是《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公民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不容许非法获取,不允许以公民个人信息进行非法营利,或私自利用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交易。如果行为人明知不能公开、泄露或擅自为其他用途,却仍出售或非法公开、泄露、提供给他人,那么,严重时就会构成犯罪,受到刑法追究。
其二,侵犯个人信息罪的主体要件是分罪要求的。依据《修正案(七)》第七条规定,侵犯个人信息罪是包括两个罪名的:一是“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该罪的主体要件是国家机关或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单位犯罪的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这些单位或其工作人员,在履行工作职责和提供服务时合法知悉他人个人信息内容,但他们无权以此进行非法活动或商业活动。这一规定,加大了对国家机关及公共服务部门工作人员的约束。二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该罪的主体要件除国家机关或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外,一般公民也属于该罪的构成要件。这是针对《修正案(七)》第七条第二款的规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所讲的。”
第三,在客观上,行为人实施了危害行为。也就是说,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以下行为都可构成犯罪。一是披露。将个人信息告知权利人以外的其他人,或将个人信息内容公布于众。二是使用。将获得的个人信息用于商业活动。三是盗窃。盗窃相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掌握的个人信息电子数据库、纸质个人信息表以及留有个人信息的其他文档。四是购买。以金钱、物品或其他利益为诱饵,向知悉他人个人信息内容的人收购。五是胁迫。对知悉他人个人信息的人进行恐吓、威胁,迫使其提供个人信息。这些行为的实施,都会危害个人信息安全,给他人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第四,该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人身安全和和社会秩序。出售或向他人非法提供公民的个人信息的原因和目的,不是行为人本人为了索要钱财,就是行为人为了报复他人出点子等。比如,损坏他人名誉,抢劫他人财物,冒领他人存款等。所以这种行为数量越大,对可能造成被害人人身的危害,财产的损失等后果会越严重。
上述条件就是构成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特征。只要同时具备这些特征该罪就可以成立。

问题四:刑法是否有贩卖信息罪 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以及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三个具体罪名

问题五:倒卖个人信息罪能判多少年 非法倒卖他人信息牟利,其行为已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可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问题六:个人信息被贩卖了怎么办 15分 我认为最简单的是换个号

问题七:买卖个人信息的立案标准 一般来讲,违反了对个别公民个人信息的保密义务,不构成犯罪.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是指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获利较大,出售或者非法提供多人信息,多次出售或者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公民个人信息被非法提供、出售给他人后,给公民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或者严重影响到公民个人的正常生活,或者被用于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情形.但何谓情节严重仍有待司法解释确定.
望采纳.

问题八:中介卖房信息中写(上新)是什么意思 由于北京上海等二手房市场火热,有很多买房人都关注一个月以上的房产信息。基本一个小区里面的房子都看过了,有新上(刚刚出售)的房源都会有此标签。为老顾客提高吸睛指数。

问题九:为什么在58同城上发布买卖消息,打电话去问时,要说是在58同城看到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求解 这只是58同城的推广语,不用理会,当然你想说也是可以的

问题十:阿里巴巴卖家信息让填营业额啥意思? 这个可以随便写的
建议写几十万这样就好
以后你会遇到更多事儿呢
关注我新浪微博:三位粉
以后有事找我说吧

有谁知道信息贩卖是怎么回事吗?
答: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再用金钱的方式卖给别人,从而获得利润。

什么是信息买卖
答:信息买卖就是把信息当作商品来买卖的经济行为。信息不是实物但是只要是对于从事商业的公司来说,信息有时候就是该企业的生命线。信息既然有如此利用价值,因此它可以成为商品。既然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那就可以作为一般商品在市场上买卖。呵呵,这就是我的理解,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贩卖公民个人信息量刑标准是什么
答:【法律分析】贩卖个人信息罪即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贩卖个人信息情节情节较为严重的达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量刑标准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贩卖信息罪是什么?
答: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以窃取或者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贩卖他人信息资料属于侵犯隐私罪!而且还用短信威胁你,这都是证据的。在主观上,侵犯个人信息罪...

贩卖信息是什么意思
答:问题三:贩卖信息罪是什么? 在信息化社会越来越浓的情况下,为了强化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触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简称《修正案(七)》)将侵犯个人信息严重的行为归为犯罪行为,那么,侵犯个人信息罪的构成特征有哪些呐? 其一,在主观...

个人信息被卖是什么来的?对自己又有什么影响!求助
答:6、在购买电子产品、车辆等物品时,在一些非正规的商家填写非正规的“售后服务单”,从而被人利用了个人信息;7、超市、商场通过向群众邮寄免费资料、申办会员卡时掌握到的群众信息,通过个别人向外泄露。对你个人的影响:1、容易接到骚扰电话、垃圾短信 2、容易受到诈骗 3、个人财产安全受到挑战 ...

贩卖信息罪怎么判刑
答:贩卖信息主要是指,行为人或者国家机关、金融、电信、医疗等单位的人,违反国家的规定,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获得公民的个人信息。同时,违背了信息所有人的意愿,或真实意思表示,非法提供给他人或者出售给他人的行为。个人信息包括:公民的姓名、电话、出生日期等。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

贩卖信息罪是什么?
答:所谓故意,即明知公开、泄露他人信息会侵犯他人的权益和危害社会,却仍然去实施这种行为的心理状态;所谓信息,是指与公民个人存在关联并可以识别特定个人的信息。如电话号码、银行卡、身份证号码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个人基础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属于个人秘密,是《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公民所应享有的基本...

贩卖个人信息一般会判刑多久
答:贩卖个人信息是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行为,如果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该是要判处三年以下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销售公民个人信息罪如何判?《刑法》未规定销售公民个人信息罪,而是规定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行为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一般会处三年以下或者拘役...

30人贩卖6亿条个人信息获利8百余万,个人信息为何会贩卖?
答:个人信息的贩卖是绝对不允许的,这是一种违法的行为,在网上看到一则关于信息贩卖的新闻,犯罪分子竟然贩卖了多达六亿多条的个人信息,从这些贩卖信息的行为当中赚取了800余万的赃款,让人唏嘘不已。有些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还有人贩卖个人信息呢?个人信息的贩卖,可以让人们利用这些信息做一些违法的活动...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